香是浓浓思乡情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exiao4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教版四年级上册选编了台湾散文家琦君的《桂花雨》,这篇课文散发着浓浓的桂花香,也氤氲缠结着挥之不去的思乡情。课文七次提到桂花香,并将“香”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不断升华成浓浓的思乡情。
  文章第一次写桂花香——“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说到桂花,自古有记载。早在公元前3世纪,春秋战国时期的典籍《山海经·南山经》就提到“招摇之山多桂”。屈原在《九歌》中有“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由此可见,自古以来,在人们的心目中,桂花就是美的化身,是受崇尚的花木。作者为桂花着迷,不仅是因为它一副“笨笨拙拙”的样子,更是因为它不与繁花斗艳,与世无争,独具君子的美德。桂子一香,迷倒了琦君。
  文章第二次写桂花香——“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树终年枝繁叶茂,桂花则幽香而不露,秀丽而不娇,清雅高洁,香气深郁,令人久闻不厌。因此,在“桂花开得最茂盛时,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一个“浸”字,描摹出花香浓郁,芬芬醉人,也道出了琦君内心的充盈和喜悦,道出了琦君童年的桂花心结。
  文章三写桂花香——“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琦君使劲地摇着桂花树,金灿灿的桂花如春雨一般细细密密飘飘洒洒落下,顷刻间蒲席上铺了一层金色的地毯,而且桂花落得她“满头满身”。此时此刻,满头满身是桂花的琦君,心里一定也是满满的,是满满的芳香,是满满的快乐!
  文章四写桂花香——“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看着孩子天真无邪的快乐,母亲也被孩子的摇花乐感染。她洗净双手轻轻去撮桂花,不忍心把桂花弄脏,把它放在漂亮的水晶盘中,爱美的母亲享受着桂花带来的视觉上的色泽盛宴,尽情地欣赏着袅袅炉烟的曼妙姿态;母亲享受桂花的芳香,更为桂花美好吉祥的意蕴陶醉。
  文章五写桂花香——“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桂花以其独有的花香备受人们青睐,历代文人墨客留下大量咏桂佳作名句。如李贺的“联翩桂花坠秋月”,宋之问的“桂子月中落”,白居易的“山寺月中寻桂子”,李商隐的“昨夜西沁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琦君的父亲看着摇花女儿憨态可掬,天真烂漫,看着妻子燃香时的轻柔秀美,端庄娴静,自然触景生情,不觉吟之咏之,口占一绝也成了水到渠成之事。
  文章六写桂花香——“全年,整个村庄都浸在桂花香中。”因为村里的人们全年都能品尝桂花做的食品,如文中所说的桂花卤、桂花茶、桂花糕,还有桂花酒酿、桂花元宵。因了桂花食品,桂花已不受季节的束缚,给家乡人酿造了香甜美好的生活。
  文章七写桂花香:“外地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里的金桂。”母亲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异曲同工。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香,吃着桂花卤、桂花糕点,喝着桂花茶。或许还用桂花食品馈赠亲友,传递亲情。因此,桂花已充盈母亲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的桂花已经成为她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唯有家乡的桂花树才能承载她无尽的情思。而写《桂花雨》时,琦君正生活在美国,她是借了母亲的口,道出了自己千缠百结的思乡情啊!
  千般思绪,万般情结,琦君没有声嘶力竭地发泄,没有豪言壮语地高歌,只把那无尽的思念悄悄揣到桂花香里。
  作者单位
  云南省昌宁县示范小学
  ◇责任编辑:刘岭南◇
其他文献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是在学生掌握了除数是一位数除法计算法则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教学之后应适时组织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建构,有效提升。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复习谈几点建议。    一、掌握学情,制订计划    1.明确复习目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新知教学以后,遗忘就会开始。为了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新知,对新知进行及时合理的复习,有利于提高新知储存的效果
期刊
教学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79~81页。  教学目标:1?郾通过参与学习活动,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学会设计简单游戏的公平规则。  2?郾在学习活动中提高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观察、操作以及合作探究的能力。  3?郾通过参加活动,获得对可能性大小和游戏规则公平性认识的成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片段一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体现个性化阅读呢?  一、自主性阅读  个性化阅读是一种自主性阅读。自主性阅读是一种主观的、积极的、能动的阅读行为,也是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期刊
教材分析  《矛和盾的集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该组教材按“怎样看问题”选编了4篇课文,本课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的道理这一顺序叙述。用事实简洁清楚地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通过对事实的观察和思考,从中获得理性认识,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设计理念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目标:“
期刊
教材简析:  《称赞》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组课文的专题是“友好相处,团结合作”。文中的小刺猬和小獾相互鼓励,相互称赞,它们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在日常交往中,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哪怕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  设计理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培养学生
期刊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设计理念:  《搭石》是本册教材第六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该组课文体现“颂扬人间真情”的主题。《搭石》截取了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过搭石等乡村美景图,向读者展示了乡村淳朴的民风和乡亲们美好的情感。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教学本课拟采用变序教学,引导学生聚焦文章中心句:“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
期刊
《老人与海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一单元的专题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课文讲述了“海鸥老人”吴庆恒与海鸥之间的感人故事。十多年中,每逢冬季,老人总是风雨无阻,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边,给海鸥送餐,与海鸥相伴,在他的眼里,海鸥就是他的儿女,他给海鸥在取名字、喂饼干,呵护备至。日久生情,海鸥视老人如亲人,在老人去世后,鸥群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情境教学是运用具体活动的场景或提供学习资源以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而问题情境是在教学中设置一种具有一定吸引性、挑战性,需要学生通过
期刊
报刊作为大众传媒的重要载体,具有反映现象和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在现代社会中,报刊在信息传递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报刊因其内容的多媒体化,具有比传统报刊呈现形式更多样、表现力更强等特点,迅速在互联网上发展起来。中小学生在制作电子报刊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选好主题  1?郾明确活动主题,把握选题方向。“鼓励学生结合学习实践活动和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勇于
期刊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公共生活讲道德》。  教材简析:《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这一主题包含“别大意”和“注意安全”两项内容。“别大意”重在了解忽视公共安全而造成的安全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的危害,体会注意公共安全的重要性;“注意安全”主要是增强学生“注意公共安全”的意识。  课堂实录及评析  一、激情导入  师:看到同学们很有秩序地走进课堂,老师非常高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