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高年段拓展读写课中思维导图的DCCA模式应用研究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bs3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拓展读写课是小学英语高年段每个模块授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是一种重要且综合的课型,也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拓展阅读材料难度加大,阅读策略需要优化的前提下,引入必要的语篇教与学工具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思维导图工具因其良好的逻辑性和可视性在帮助高年段的学生理解长篇幅、大信息量、有难度的课外材料时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在大量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一种思维导图的DCCA(Deduction-Construction-Creation-Application)推演、构建、创作、运用教学模式,将课本话题与课外阅读材料进行衔接与融合,从而促进学生实现了知识点内化和迁移,读写能力得到提升。
  【关键词】思维导图 DCCA模式;课本话题;拓展读写课
  【作者简介】张颖,黄琼,广州市黄埔区东荟花园小学。
  一、小学英语高年段读写课的现状与阅读文本分析
  1.高年段读写课现状。学习者从三四年级中年段升入高年段,要在语篇中习得知识点,内化语言的听、说、读、写,必须要经过阅读语篇、提取信息、梳理文章脉络、理解写作的过程。在常见的阅读教学中,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或是精讲词意、学生翻译,再者通过做阅读理解书面练习、学生逐段背诵的形式还是比较多见。这种操练形式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写作及表达积极性。
  2.高年段阅读教学内容及进行课外拓展的必要性。广州版小学英语教材五六年级较之三四年级以对话输入为主的学习内容,更多地进行了语篇输入,其中每个双数单元的课文都是阅读文本,课本话题都是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常见话题,从语言难度来看,也适合大部分孩子的表达水平。
  笔者在任教五六年级时就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搜集和整理,结合每个模块内容搜索了与之相对应的绘本读物或分级读物,以期在课本话题学习的基础之上进行拓展延伸,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积累写作素材,自然过渡到写作训练中。在接下来的内容中,笔者会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说明。
  二、思维导图及其在小学高年段应用的意义
  思维导图是基于可视化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记忆加工理论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很好地结合起来的一种思维工具。Tony Buzan认为,思维导图需要读者主动寻找关键词和中心思想,这可以极大地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效率,可以作为快速阅读的工具。
  五六年级是小学教育的高年段,学习者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利用提供的语言框架进行文本内容理解及复核表达,在头脑中想象和思维,在其大脑内建构思维导图,是思维导图运用的黄金时期。
  三、基于课本话题的拓展读写课之思维导图DCCA(推、构、创、用)模式应用
  笔者在任教五六年级时,有意识地在教材内容学习的基础之上,结合模块话题引入相应的课外阅读材料。可如何促进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完成课外拓展读写任务,在课外阅读材料难度加大,阅读策略需要优化的前提下,引入必要的语篇教与学工具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发现,思维导图工具因其良好的逻辑性和可视性在帮助高年段的学生理解长篇幅、大信息量、有难度的课外材料时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通过思维导图推演、构建、创作、运用这一模式将课本话题与对应课外阅读材料进行衔接与融合,从而促进学生实现了知识点内化和迁移,并形成了本文要阐述的小学英语高年段拓展读写课中思维导图的DCCA(Deduction-Construction-Creation-Application)模式。现结合六下M1 Stories教学实例将思维导图DCCA模式的应用过程阐述如下。
  1.视听材料导入、设问课文已学、推演导图元素(Deduction)。在六年级下册Module 1 Stories这一模块的学习中,笔者发现本模块两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寓言故事的,所以在本模块课文学习完之后,从RAZ分级绘本M级中精选了与课本话题相对应的Aesop’s Fables一书,作为本模块课外拓展读写的学习素材。
  授课时,首先听力输入四个经典中外故事,让学生初步感知如何描述一个故事的内容。介绍四大类故事类型,让学生了解用英文怎么表达不同的故事类型。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了中外经典故事的名称,还习得了不同故事类型的术语表达,拓宽了知识面。
  通过听力理解和图片排序,与学生讨论以上四个故事分别是什么类型的故事,加强文本类型的认知。紧接着引导学生重点关注寓言类故事,转入课本旧知复习。
  小组内部讨论四个问题,回顾课文内容,给出关键信息。引导学生思考四类信息分别对应寓言故事的哪个内容要素,进而推演出character, problem, solution, moral四个内容要素,为下一步建构思维导图铺垫。
  2.回顾复述已知、整体连贯表达、构建思维导图(Construction)。在上一步推演了寓言故事类文本思维导图构成四元素的过程后,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文本脉络,建构阅读寓言类故事的思维路径,搭起语言支架,让学生利用构建的思维导图复述已学课文,整体且连贯地进行表达(如图1所示)。
  图1 Construction
  在以往的读写课中,常见的做法是挖空填词复核法或是翻译复核法,学生无法形成脉络清晰的语篇意义框架,而通过设问提取已知关键信息,推演思维导图并构建导图的途径,学生对已学文本进行了意义的重新建构,形成了有意义的识记过程,再利用搭建起来的语言框架进行复述和整体表达,难度较以往明显降低。
  再接下来,授课老师从引入的课外拓展绘本中抽出The Peacock这则寓言故事作为寓言故事思维导图推演与建构的范例。
  引入课外寓言故事The Peacock,让学生初听文本,感知故事大體内容。再读文本,搜索关键信息匹配问题。接下来,信息比对,检查学生理解程度及思维精准度。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建构思维导图。运用导图工具,整理该寓言故事的内容四要素。中心圆是要拓展阅读的文本类型,Fable。四条分支分别是character, problem, solution, moral。   在构建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完善分支信息,示范该篇的Book Review及文本框架。帮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支架进行文本复述,完成新知导学任务。
  3.引入相应材料、分组阅读交流、创作思维导图(Creation)。在前两个教学环节中,复习了课文已学文本,提炼了寓言故事类语篇包括要四要素,建构了《守株待兔》的思维导图,又在老师的指导下师生共读了一个来自《伊索寓言》的故事,操作了思维导图的建构和运用过程,呈现了Book Review的语言框架,提出了创作和运用思维导图的具体要求。
  在接下来创作思维导图的这个教学环节中,学生被分成六个小组,每个小组派代表从绘本中剩下的六个故事中抽签选择读哪个绘本,并交流讨论地,完成思维导图创作(其中Moral一项会对原绘本进行遮挡,让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形成)。
  Aesop’s Fables封面导读,向学生介绍分组任务,小组抽签,获得阅读材料,开展小组内合作学习。
  在Book Tasting的环节中,学生初读文本,小组讨论故事大意,猜测寓意。再读文本,组内讨论,组间寻意,寓意匹配。核对信息,检查学生的理解度。提供多种多样的思维导图模板供学生参考,介绍小组创作思维导图任务并给予学生创作指导。让学生第三次读文本,创作小组阅读材料的思维导图并上台展示。
  4.合作探究学习、完善书面表达、运用新创导图(Application)。经历了思维导图的推、构、创(Deduction-Constrction-Creation)三个教学环节,作为输入技能的读已较好地分解进入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中。此外,学生还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合作学习构建并创作出了记录自己思维过程的寓言故事思维导图,距离输出技能地写仅一步之遥。在这时候对学生进行Book Review的写作指导,鼓励他们运用所创作的思维导图进行写作输出,就完成了DCCA的最后一个环节,即Application(如图2所示)。
  图2 Application
  这个时候鼓励学生分享自己读后创作的思维导图,鼓励组间交叉阅读,帮助学生运用未读故事的思维导图,整理信息,完成写作训练。组际交流合作,完成信息总表,分享及拓展阅读本书中其他的寓言故事。组间交换不同寓言故事进行更多的拓展阅读。指导学生完成整个的绘本的Contents Table。
  四、结语
  小学高年段的儿童处于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理据思维、辩证思维、归纳总结、口头表达能力都处于整个小学发展阶段的最高水平,基于课本话题之上,为学习者寻求更多拓展性的阅读材料,并輔之以可视性、逻辑性强的思维导图工具,能极大促进学习者阅读理解及写作能力发展,本文介绍的小学英语高年段拓展读写课中思维导图的DCCA模式,从设计到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了大量的教学实践进行实证性研究,具有一定的教学参考意义,但其中必定有所局限,笔者也希望在将来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将这一模式更好地运用到高年段的读写拓展课中。
  参考文献:
  [1]陈琳,王蔷,程晓堂.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何安平.外语教学大纲教材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估[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1.
  [3]托尼·巴赞.思维导图[M].中信出版社,2009.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中等职业学校职业英语技能竞赛中的“情景交流”环节为例,在对该环节考核内容及形式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备赛的策略,切实提高学生在通用职业场景中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中职;英语;技能大赛;情景交流  【作者简介】赵晓雪,女,重庆市涪陵区职业教育中心英语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审美教育、信息化教学、有效教学等。  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交流日益频繁,英语作为跨文化交际最重要的信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高中英语教学逐渐引入了新的教学思想,形成以培养学生英语能力水平为目的的主要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严格遵循此目标,设计出更合理更全面的教学方式,营造更好的教学氛围,以此才能将高中英语阅读知识与学生本身英语能力相结合,让学生在发展自身的同时还能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英语能力水平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作者简介】王小坤,山东省聊城市水城
【摘要】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初中英语教师,应努力挖掘英语教材中蕴含的丰富德育资源,在日常的教学中适时适度地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德育教育  【作者简介】刘素颖,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区华林学校。  新课标要求英语教师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和训练语言技能,还要肩负着思想品德教育的重任,做好道德的表率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材是进行思想
【摘要】在分析翻转课堂的起源与发展的基础上,探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质问题,并通过实例详细论述了翻转课堂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问题,希望对于今后的大学英语教学发展具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教学改革;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路洁(1985- ),女,汉族,河南濮阳人,硕士,郑州工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一、翻转课堂的起源与发展  最早的翻转课堂概念
【摘要】单招高三英语第一轮复习,时间长、跨度大,教师和学生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需要明确复习目的,避免在复习课本知识和培养能力之间顾此失彼。回归课本、夯实基础,全面有效地提升运用英语的能力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单招英语;一轮复习;助力高考  【作者简介】孙冬梅,江苏省惠山中等专业学校。  在单招高三英语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复习的有效性一直是个永恒的话题,也是高三教学的焦点和重中之重。尤其
【摘要】本文通过对比高中英语课程和大学商务英语视听说课程的不同之处来探寻帮助入学新生顺利“登陆”的“摆渡”方法,从而增强本课程在就业市场上的助推力;并提出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挖掘的课程潜在价值。  【关键词】商务英语听说能力;高中英语;现代化教学  【作者简介】梁海飞,黑龙江东方学院基础部。  随着“一带一路”伟大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开展,我国贸易领域会逐渐拓宽,贸易结构将不断优化;不仅在搭建和完善国际
【摘要】当前高职学生在英语翻译学习过程中存在学习态度不积极,学习心理负担过重,学习方法单一等普遍现象,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效果不佳。在高职英语学习中,翻译是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高其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所以,探究翻译在高职英语学习中的作用非常有必要。  【关键词】翻译;高职英语学习;作用  【作者简介】徐传花,山东管理学院。  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英语已经成为世界通用性语言,学好英语是大
【摘要】心理学给不同学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视角和理念,翻译学若要探究翻译过程中的内在机制,就必须与心理学相结合。本论文将以格式塔心理学为视角,着重从格式塔心理学中的异质同构说理论出发,从林语堂的翻译动机和人生哲学观这两个方面分析林语堂翻译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促使读者深入理解林语堂的翻译思想和理念。  【关键词】格式塔心理学;林语堂;翻译;异质同构说  【作者简介】沈超,唐利平,西华大学。一、引言  林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化,英语教学备受关注,而英语教学的侧重点也从单纯的词汇积累,语法句型把握转移到语感的提升和英语写作表达的优化上。因此我们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必须做好写作技巧教学指导。通过教学理念的创新和教学方式的优化,激发学生的英语写作兴趣,让其掌握英语写作的有效技巧,提升其英语写作与表达的自主性,让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更为高效。初中英语是初中阶段的基础学科,而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又是学生英语基础奠定与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任务型教学模式逐渐受到重视,特别是在英语教学环节中,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观念,帮助初中学生提升英语学习能力。在现阶段教学环节中,引用程度越来越高,学生的反响度也很高,本文将从多角度进行分析,探究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听力教学中的使用意义,达到推动初中教学水平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模式;初中英语;听力;价值  【作者简介】夏美新,江苏省江阴市河塘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