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05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I.浦尔教授提出[1],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
  
  1 作用力——科技的积极意义
  
  科技的进步改变了媒介受众的信息消费习惯,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模式和媒介经营的环境,使得新旧媒介之间已无楚河汉界之隔,媒介融合成为当代媒介发展的主流,并迅速发展。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熊澄宇用“并存、互补、融合、创新”[2]来概括今天的媒体生态,并指出,并存是现象,互补是功能,融合是趋势,创新是结果。作为媒体形态创新的努力,他认为,整合传媒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今天新媒体的进行时态。
  科技的进步带动媒介的发展,从收音机到电视机,从纸质报纸到电子新闻,从音频到视频,从普通的信号传播到日趋完善的电子数字信号的推广和大面积的覆盖等,无不是科技的发展带来的。在当下信息时代,不仅是新的技术变革和物质形态的变化可以产生新媒体,新的软件开发、新的信息服务方式的推出都可称之为一种新媒体的诞生。
  除了强化时效性,可以实现信息的即时传播和接收之外,手机报还因其简易的操作,大大提高了互动性,这是对传统媒介缺乏与受众有效的、即时的互动的一种补充,真正实现传播流程的反馈。此外,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手机报发送的新闻已不再是单单短信意义上的文字新闻,而是一个多媒体数据包。这个多媒体数据包不仅有文字、图片,还可以包含声音、动画等;不仅增加新闻的可读性,还提高新闻的易读性。
  
  2 反作用力——科技的消极影响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在享受其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必须要审视其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熊澄宇教授提示人们要关注传媒整合过程中的消极因素,包括信息来源的多样化和信息内容的丰富性受损、新闻品质下降以及在法律、社会和监管上带来的难题。
  以第二代互联网技术应用和服务统称的Web2.0的出现及普及,带领人们走进一个全新的以强调互动参与为特点的网络分享时代。香港浸会大学新闻系副教授李月莲女士认为,这是一场新的资讯革命,缔造了“参与式的传媒环境”[3]。一方面,传统媒介再不能只是单向向读者发布消息,而是需要运用互动性的更强的新媒介与受众加强沟通;另一方面,以Web2.0为标志的这场数字科技革命不仅打破了媒介原有的界限,同时也改变了媒介与非媒介的分野。
  虽然网络媒介在传播手段、传播方式上存在特殊性,但是在本质上,既然是一种大众媒介,就应该与其他传统媒介一样,在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在不影响网络媒介互动性的同时,如何对网络媒介进行切实的监管正是现在所面临的问题。
  
  3 内容 公信力>科技
  
  科技的进步使得传统媒介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当下,新兴的媒介在新技术的带动下发展迅猛,传统媒介在媒介竞争的大潮中暂时居于守势或劣势。但是,传统媒介并不会消失,其固有的优势并未消失,生命力仍在继续。无论科技如何发展,技术永远在后面,媒介的核心竞争力永远是内容和公信力。这也正是传统媒介的优势和生命力所在。电子报纸收费订阅方式的实现正是这一点的有力证明。
  尽管网络媒介发展迅猛,收费问题却一直困扰着网络经营者,2002年前后国内网站所发起的收费服务潮在经历了最初的大张旗鼓之后最终不了了之,而收费内容在网络中的推行更是障碍重重,始终无法顺利进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作为传统媒介与新技术的产物,电子报纸的出现却成为网络中内容收费的一个成功范例。这正是因为电子报纸所继承的是印刷报纸的完整“外壳”,而印刷报纸因其内容和公信力早已在受众心目中树立了一个品牌,正是这种品牌效应使得与之一脉相承的电子报纸在内容收费方面得以推行。
  报纸销量的下降一度被认为是传统媒介在新科技的冲击下,在与新兴媒介的竞争中吃了败仗,但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简单。北京晚报副总编辑张明非女士指出,报业现在所遇到的经营困境在很大程度是自身原因造成的,包括经济体制转型带来的垄断地位缺失、体制制约和观念滞后、不规范竞争和恶性竞争以及经营模式单一、管理粗放等[4]。
  
  4 小结
  
  随着科技的发展,媒介组织进一步走向联合,“媒介融合”已经成为一个无处不在、影响巨大的现象。科技既能带来积极的影响,也能带来消极的影响。这就要求人们在充分发挥科技的积极影响的同时,也要正确应对科技的消极影响。此外,无论科技如何发展,内容和公信力永远是媒介的核心竞争力,人们应该认识这一点,同时也要时刻谨记这一点。
  
  参考文献
  [1]宋昭勋.新闻传播学中Convergence一词溯源及内涵[J].现代传播,2006(1)
  [2]花晓松.新媒体时代的整合传播[J].商场现代化,2007(10)
  [3]喻国明.关注Web2.0:新传播时代的实践图景[J].新闻实践,2006(12)
  [4]李琦.博客:传统新闻界的梦魇抑或救星?[J].新闻界,2005(2)
其他文献
课堂是一个人追求成为思想家的第一个摇篮。我认为课堂上最重要的教育目的,就在于去点燃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火花。  ——苏霍姆林斯基  说起点燃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火花,那就需要激发孩子们“活性因子”的活性。小组合作学习正是这催化剂,它以系统地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而大放异彩。在小学语文主题式单元整合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们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进行合理分配,形成若干个学习小
选书意图:  《小狗钱钱》是一本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财富、创造财富的知识童话,也是一本讲述成功法则的知识童话。对高年级学生来说,阅读这样的书是当今社会开发学生“财商”的需要,也是开启幸福人生的需要。根据这本书的写作意图、内容特点与学生实际,阅读之后的分享会可以围绕理财方法、对金钱与理财的新认识以及成功法则展开交流讨论。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迅速梳理若干个关键事件。  2.学会总结、评价关键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400个字了。在这些字中,有些字宝宝音同却形不同,叫“同音异形字”;有些字的形很像,叫——  生:形近字。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区分并记住这两类字宝宝。  二、区别同音异形字  1.“公”和“工”的学习。  (师课件出示:公 工)  师:我们迎接第一组字宝宝,它们是——  生:公和工。  师:你们看,(出示甲骨文:■)很早的
摘 要: 先秦时期是我国古代思想道德教育的黄金时代,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思想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德育方法。从教育者施教的角度看,有因材施教法、身教示范法、情感交流法、循序渐进a法等施教方法。本文主要探讨这些施教方法对大学德育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先秦思想 德育方法 现实意义  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道德教育的优秀民族,古往今来的先贤们在德育思想方面为我们留下了众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先秦诸子的德育思想作为
又是三载轮回,又是一度奋斗拼搏的春秋,又是洋溢激情与憧憬梦想的高三,如此繁忙,却如此美丽。高三路上,我和我的学生,携手并进……  众所周知,拼搏的班風对一个班级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对高三的毕业班而言就更是重要。作为高三的班主任,要努力唤起学生的斗志,学生有了斗志就有了拼劲,有了拼劲才有了赢的可能。然而过大的压力又会影响学生身体、心理健康,影响学习效果。那么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高三心理,营造张驰有度
摘 要: 学前阶段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口语素养要求比其他类师范生更高。本文通过调查了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口语素养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生命教育为前提,对学生口语素养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质疑、反思,探究构建口语素养培育策略体系,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口语素养提高。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生命·实践”教育视域;口语素养培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摘 要介绍一种PLC实验箱模拟系统,用于配合PLC实验平台完成“轿厢式电梯控制”“流水线产品计数”实验,能根据PLC控制程序的运行状态直观、形象地模拟演示实验现象;提出用单片机作控制器,用多只条式发光二极管灯组显示电梯和传送带的移动现象的方法;给出单片机I/O口扩展和单片机与PLC的通信电路原理图,并详细介绍模拟系统的软件设计方法。  关键词PLC 单片机;条式发光二极管;通信  中图分类号 TP
摘 要: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不仅关系到公民个人的健康成长发展,还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百年大计。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文化载体,承载着教书育人、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功能,无疑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以此推动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需要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统文化 校园文化 人才培养 课程设置  党的
摘 要: 文章首先对慕课教学引入的优势和困境进行分析,认为采取慕课教学模式:能够平衡传统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所占学时的比例,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但是慕课教学模式可能会导致学生学习专注力下降,师生互动减少,学习效果无法准确检验。最后提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尝试慕课与课堂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利用网络课堂与实体课堂的优势互补,提高高校思想政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我校在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的同时,致力办好家长学校,促进优化家庭教育。以家长学校为载体,全面开展家庭社区德育实践活动,构建三位一体的育人网络,把党和国家的育人目标、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家庭的期望有机整合,经过10多年的实践,家长学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强化组织求同管    目前,双凤中心小学共有在校学生700余人。1995年,我校和双凤镇政府开始建立家长学校,成立“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