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vk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一部分同学看到应用题就害怕,尤其是试卷后面的应用题,学生一见心里就胆怯,不知从哪儿下手,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而新课程标准把解决问题作为课程目标,认为发展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是重点。因此,它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一、审题——解决问题的前提
  审题过程就是要审清题目的情节内容和数量关系,能找到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知道该题讲的是一件什么事,事情的经过怎样,通过审题使题目的条件、问题及其关系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印象,为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在每次学生的作业和试卷中,我们总会遗憾地发现,许多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是没有看清题目,没有读懂题目的意思。只要老师再把题目要求读一读,学生会马上反应过来,或者让学生再重新做一次,他们就会做对了。归根结底就是学生不会审题,而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在二年级有这样一道题:学校举行踢毽比赛,小明踢了58个,小华比小明少15个,他们一共踢了多少个?由于学生没有认真审题,所以列出了算式58-15,而忽略了小华比小明少15个这个条件。没有求出小华踢了多少个?导致问题错误。
  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认真读题,仔细推敲字、词、句,对应用题中揭示数量关系的关键句要反复推敲,理解它的真实含义,为正确解题铺平道路。同时根据题意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情境,用自己的话复述题意,促进学生进一步分析清楚应用题的情节,使题目内容转化为鲜明的表象,让学生真正进入角色。
  二、分析——解决问题的关键
  数学问题是由若干已知条件和问题构成的。要成功地解决问题就是要准确感知问题所提供的已知条件,去伪存真,不能含糊不清。在学生建立起问题表象后,要引导学生抓住问题关键内化问题,把当前问题与原有认知建立联系,做出进一步的透彻分析化解障碍,找出问题得到解决的思路和方法。
  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常常经历了复杂的思维活动。教学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将内在的思维活动用语言外化出来,并提供用语言表述分析问题思维过程的机会,加强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这样,不仅会强化学生自身的分析问题能力,而且也能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例如:一道应用题:一筐苹果连筐共种54千克,卖出苹果的一半后,连筐共种29千克,这个筐中的苹果重多少千克?筐重多少千克?学生只有认真分析苹果与筐之间的关系,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而且要理解两次筐与苹果之间的关系,只有分析出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说明学生对题意已真正完整地理解了。另外,还可引导学生抓主干缩句提炼题意,或说出问题的等量关系式等进行“说”的训练。
  三、策略——解决问题的法宝
  人们常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创造性决定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标。
  鸡兔同笼是中国古代著名趣题之一。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就记载了这个有趣的问题。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雉兔同笼,上有8头,下有20足,问雉兔各几何?”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教育探索干只鸡和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0只脚。问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学生刚接触“鸡兔同笼”问题时,一头雾水,无从下手,这时我就从“画图”人手,让学生初步感知“假设”的解题策略。
  (1)假设8只全是鸡,则画图为:○○○○○○○○。要求用圆圈表示“头数”,然后请学生在圆下添脚。此时“脚数”为16,学生很直观地就发现少了4只脚,这4只脚该怎么添呢?学生很自然地就把图上后两只鸡再加了2只脚变成了兔,4只脚共加了两次,所以就有2只兔,那鸡当然就是6只了。
  (2)假设8只全是兔,学生很直观地就发现多了12只脚,那怎么办呢?当然是划掉12只脚了,这12只脚该怎么划呢?学生很自然地就把图上后面的兔划去2只脚变成了鸡,那就有6只鸡,兔当然就是2只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假设法解决问题就容易多了。
  总之,让学生在解题实践中不断探索、逐步积累解题经验,以掌握更多、更具体的解题策略,有效地发挥了学生应用策略的能力。四、反思——解决问题的保障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学习反思是学生学习过程重要一环。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一切知识最终都必须通过主体的建构活动才能得以完成,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不是单纯地复制与同化,它要求学牛在活动中进行建构,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活动过程不断地进行反省、概括和抽象。显然,学习中的反思如同生物体消化食物和吸收养分一样,是别人无法代替的。反思是建构主义的一个核心特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反思,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当学生解决完问题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思考过程再想一次,同时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的解决方法,这样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生才真的明白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我引导学生把错题摘录到错题本上,先自己思考此题的错误之处,如果独立能完成就再旁边的感悟中写出自己的想法,如果自己没有独立改正,就可以询问老师或他人,之后,再写清楚自己的感悟,這样的做法,使学生真正从错误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为后续的学习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反思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学会了对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反思和有效的自我调节,就能把握解决问题的关键,同时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据《论语》文本,简略阐述了孔子的德政思想,梳理了实施德政需要的具体条件。在弘扬以德治国的大背景下,希望孔子的德政思想能够得到借鉴。  关键词:论语;政;德政  说孔子是政治家,孔子听了应该高兴。这应该是孔子的第一理想,作教育家,不过是第一理想难以实现之后的退而求其次,即使作教育家很成功。  整部《论语》,绝大部分篇章都与政治有着剪不断的关系,直接涉及“政”的有28章之多。《說文解字》释“
期刊
摘要:随着对鲁迅研究的不断深入,“死火”的意蕴不断丰富。本文将针对“死火”所象征的鲁迅式生死哲学,以“生命”与“死亡”的双向视角去挖掘其中的象征内蕴,并对其梦境的艺术构思进行辅助性解读。“死火”意象超越了当时普遍的悲观主义,成为一种凝结的生命意象。  关键词:《死火》;象征意蕴;生死哲学;梦境艺术  “死火”不是生命意义上的完结,而是一种创造性力量的诞生。正如鲁迅在《随感录·四十》一书中说:“这是
期刊
摘要:本文从一个真实的案例入手,分析农村中学学生英语学习相对落后的原因,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且在不加重学生学业负担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博赞的“思维导图”来记忆整理语言知识,布置简单可行的作业,并持之以恒,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最终带来质的改变。  关键词:自主性;学习;最近发展区;思维导图  一、案例描述  本案例描述的是本人所执教的处在城郊结合部的农村中学一个普通班级
期刊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本文从多个角度出发,分别从高中语文的基础知识整理与识记等五个方面,对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思维导图;教学法  思维导图是一种革命性的学习工具,是19世纪70年代英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东尼·博赞博士发明的。我们在充分把握高中语文教学的性质和特点后,发现二者具有完美的契合点。  一、思维导图与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的整理和识记  
期刊
摘要:阅读是搜索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阅读的角色中,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是新世纪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小学  《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期刊
摘要:盂京辉作为先锋戏剧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处女作电影的创作风格,创作理念以及拍摄手法与传统电影有极大不同,电影中关于理想和现实的讨论充满诗意,其电影的表现方式与戏剧有极大关联,是其影像戏剧化的一种尝试。  关键词:先锋性;诗意现实;影视戏剧化  《像鸡毛一样飞》体现了当前青年甚至中年人这一代的内心纠结。失意诗人欧阳云飞来北京投靠以养黑鸡为生的同学——陈晓阳,与怀有空姐梦想的方芳相识相爱,偶然问云飞
期刊
摘要:相较于小学数学,初中数学对学生而言,其难度大幅提升,如若教学中教师未采用更好的方式进行引导,那么学生便难以掌握好初中数学。尤其是学会“几何直观”,能够更好帮助学生理解、解决数学问题。本文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几何直观”运用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几何直观;教学运用  对刚刚进入到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会明显发现初中数学相较于小学数学更为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
期刊
历史是一门具有丰富知识的学科。历史上发生的大事件需要了解,历史上出现的大人物需要铭记,历史的发展规律需要掌握。尤其是在今天,祖国的建设发展,需要借鉴历史的发展经验。因此,学好历史,意义重大;教好历史,身负重任。那么,作为一名历史老师,怎样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我教学生学历史,在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出这么几点。  一、丰富的情感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前提  
期刊
摘要:“言”,是形成文言文的最基本的字词句,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石。“文”,是文学、文化,反映的是历代文人的价值观念与情感取向,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两者是不能分割的。教学中,教師觉得教文言文枯燥,学生觉得学文言文单调。《醉翁亭记》是欧阳修的一篇散文,打破常规思路,让课堂活起来,不妨让读书声充满课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关键词:阅读;教学方法;文言合一  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文言文容易教,字字
期刊
摘要: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将活动引入到习作的教学中,让学生习作时有话可写,将写作方法融于无形,让评价方式更为灵动。以此来达到让学生乐于表达,易于表达的目的。  关键词:活动;习作;内容;方法;评价  三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部分的学段内容与目标由“写话”变成了“习作”。这就意味着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学生将进入到习作阶段,他们所写的文章就由段到篇了。俗话说万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