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学生学历史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an16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是一门具有丰富知识的学科。历史上发生的大事件需要了解,历史上出现的大人物需要铭记,历史的发展规律需要掌握。尤其是在今天,祖国的建设发展,需要借鉴历史的发展经验。因此,学好历史,意义重大;教好历史,身负重任。那么,作为一名历史老师,怎样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我教学生学历史,在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出这么几点。
  一、丰富的情感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前提
  教师的情感,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运用,也是教师道德情操的要求。一个教态自然的优秀教师,走进课堂应该满脸笑容,每字每句都对学生有一种热情的期望。大多数学生的进步都是从任课老师的期望中产生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教学,能激发起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能增加学生的理智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教学一方面是进行知识性学习,另一方面是情感交流,两者结合得好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把理智活动由最初简单的兴趣,引向热情而紧张的思考。当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融洽、和谐、轻松、愉快的人际關系时,就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历史的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教师授课的语言、声调动作要富有感染力。准确的措词、形象的描绘、柔和的声调、富有表现力的动作表情融为一体,可使学生在45分钟内不仅学到历史知识,还有一种美的享受。
  二、巧妙的开头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关键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历史教学必须讲究开头的艺术,要尽可能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把学生引住,否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甚至成为催眠曲。历史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讲导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举个例子吧,在上《历史告诉我们什么》一课时,我是这样开头的:“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过或读过许多历史故事,看谁能讲出秦始皇、曹操、秦桧、刘胡兰分别是什么时期的人物?他们是怎样的人?”这个问题一提出,顿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不少学生在七嘴八舌的议论。我先叫了几个学生回答,但是他们的回答都不够准确。这时,我先提出以上人物分别属于那个时期。在学聚精会神地听时,我这样导入新课:“历史上的人物形形色色,有的光耀千秋,英雄刘胡兰,收到世世代代人民的崇敬;奸臣秦桧,遗臭万年,长跪在地向人民请罪。”这是我指导学生看课文《刘胡兰》《秦桧》的插图。进而激励学生:“我们学习了历史,就应懂得怎样做人。我们应当做像刘胡兰那样的人,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气节,将来才能为建设祖国多做贡献。”这样的开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恰当的设问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法宝
  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解疑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把它摆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后激励学生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学生找到“又一村”后,就会产生一种快感。这种快感又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授《昌盛的秦汉文化》“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时,我先提问:“同学们都知道,纸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哪个同学能够说出首先发明纸的国家和时间?”当学生做出“中国”和“西汉前期”的正确答案后,我又提出第二个问题:“有谁知道我国在纸发明以前用什么作书写材料?”有学生回答“龟甲竹木或帛”后,我简要向学生介绍在纸发明前我国书写材料的变革:殷商——主要是龟甲和兽骨,也有铜器和玉石器;春秋——竹木简盛行,并开始用帛书写;东汉——竹木简和帛仍是重要的书写材料。继而我又提出第三个问题:“与纸相比,竹木简和帛的缺点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竹木简太笨重,帛的价格昂贵”后,我指导学生看彩图“汉代木简”,指出这就是汉代以前的书。看到这种用绳子串木简做成的书,引发了学生很大的兴趣,这是我又加上一句:“要是你们书包里的学习材料还是木简的话,该有多少木简?会有多重?”学生听后,情不自禁地议论纷纷,都感到纸的发明太伟大了。我紧接着提出第四个问题:“西汉发明了纸,为什么东汉的蔡伦又要改进造纸术?”由于课文没有涉及这个问题,学生回答很难准确,而这个问题又必须了解。我告诉学生:“在蔡伦之前造的纸,质量差,易脆裂,厚薄不一,急需改进。”我又指着《蔡伦》图说“东汉宦官蔡伦在公元105年改进了造纸,造纸原料请同学们在书中找出。”这样一环又一环的设疑解难,把学生引向似如柳暗花明又一村中的“又一村”的境地,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使学生掌握了知识。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与梯度,适应学生的智力发展;创设更多的条件让学生都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这些都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作为历史老师,不仅要有博深的知识、聪颖的智慧、风趣的表达和良好的教学艺术,还要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教学规律,加大历史教学的改革,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老师才可以教好历史,学生才可以学好历史。
其他文献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艺术活动要重视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幼儿阶段是音乐兴趣培养的重要时期,也是幼儿艺术修养的入门阶段,教师在开展音乐活动时,应该结合幼儿的特征,适应幼儿“好动”的特点,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本文提出了创设游戏情境,结合幼儿兴趣,运用音乐图谱等创造性的活动来优化音乐教学,调动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幼儿;音乐兴趣;培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步
期刊
摘要:要做好微商营销,务必要扩大朋友圈,提升好友的数量和质量。提升好友的数量有线上引流和线下引流两种方式,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掌握好线下引流的方法利于和粉丝快速互动熟悉,效果较好,值得好好研究。  关键词:微营销;微商;线下引流  一、线下引流的重要性  现在电商、微商越来越重视线上线下的活动融合,线下活动已经成为快速吸粉,快速提升知名度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组织、参与一些线下活动如聚会、培训、
期刊
油画在中国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历经数代艺术家探索及实践,逐步形成了元素、表现形式多元化而富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底蕴的中国油画艺术形式。但是对于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民间传统美术挖掘得不够深入,少数民族传统美术元素是中国文化的鲜明印迹,也是构成油画民族化的一部分,在油画创作中吸收少数民族的民间传统元素,推动本土性民间民族油画进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1.中国当代油画的历史回顾  鸦片战争后,
期刊
摘要:本文据《论语》文本,简略阐述了孔子的德政思想,梳理了实施德政需要的具体条件。在弘扬以德治国的大背景下,希望孔子的德政思想能够得到借鉴。  关键词:论语;政;德政  说孔子是政治家,孔子听了应该高兴。这应该是孔子的第一理想,作教育家,不过是第一理想难以实现之后的退而求其次,即使作教育家很成功。  整部《论语》,绝大部分篇章都与政治有着剪不断的关系,直接涉及“政”的有28章之多。《說文解字》释“
期刊
摘要:随着对鲁迅研究的不断深入,“死火”的意蕴不断丰富。本文将针对“死火”所象征的鲁迅式生死哲学,以“生命”与“死亡”的双向视角去挖掘其中的象征内蕴,并对其梦境的艺术构思进行辅助性解读。“死火”意象超越了当时普遍的悲观主义,成为一种凝结的生命意象。  关键词:《死火》;象征意蕴;生死哲学;梦境艺术  “死火”不是生命意义上的完结,而是一种创造性力量的诞生。正如鲁迅在《随感录·四十》一书中说:“这是
期刊
摘要:本文从一个真实的案例入手,分析农村中学学生英语学习相对落后的原因,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且在不加重学生学业负担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博赞的“思维导图”来记忆整理语言知识,布置简单可行的作业,并持之以恒,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最终带来质的改变。  关键词:自主性;学习;最近发展区;思维导图  一、案例描述  本案例描述的是本人所执教的处在城郊结合部的农村中学一个普通班级
期刊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本文从多个角度出发,分别从高中语文的基础知识整理与识记等五个方面,对思维导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思维导图;教学法  思维导图是一种革命性的学习工具,是19世纪70年代英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东尼·博赞博士发明的。我们在充分把握高中语文教学的性质和特点后,发现二者具有完美的契合点。  一、思维导图与高中语文基础知识的整理和识记  
期刊
摘要:阅读是搜索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何提高小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阅读的角色中,掌握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是新世纪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小学  《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期刊
摘要:盂京辉作为先锋戏剧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处女作电影的创作风格,创作理念以及拍摄手法与传统电影有极大不同,电影中关于理想和现实的讨论充满诗意,其电影的表现方式与戏剧有极大关联,是其影像戏剧化的一种尝试。  关键词:先锋性;诗意现实;影视戏剧化  《像鸡毛一样飞》体现了当前青年甚至中年人这一代的内心纠结。失意诗人欧阳云飞来北京投靠以养黑鸡为生的同学——陈晓阳,与怀有空姐梦想的方芳相识相爱,偶然问云飞
期刊
摘要:相较于小学数学,初中数学对学生而言,其难度大幅提升,如若教学中教师未采用更好的方式进行引导,那么学生便难以掌握好初中数学。尤其是学会“几何直观”,能够更好帮助学生理解、解决数学问题。本文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几何直观”运用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几何直观;教学运用  对刚刚进入到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会明显发现初中数学相较于小学数学更为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