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流行音乐走进中学音乐课堂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gaozai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80年代,流行音乐进入我国以来,就以广泛的娱乐性、互动的观演性、多变的表演形式成为一种最受大众欢迎的文化现象。这不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彰显了一定的教化功能。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的音乐教育无疑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但是,我发现,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一些中学的音乐教育往往有悖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过于强调技术教育,忽视了音乐教育审美育人的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更新观念,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打破传统音乐教育的误区,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中学音乐教学实效。
  一、流行音乐的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我国古代音乐理论《乐记》认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强调音乐的教化功能。时代发展到今天,音乐“丰富想象、开拓思维、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功效已经被音乐工作者认可。
  作为新时代的产物,流行音乐自上世纪80年代进入我国以来,就以简单通俗的内容、轻松活泼的节奏、优美流畅的旋律赢得了人们的喜爱。一些优秀的流行歌曲也因此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如:蒙古族歌手腾格尔的一曲《天堂》以宽广的旋律唱出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景象,给人以辽阔豪迈、苍颈刚毅的美感;《童年的小摇车》、《妈妈的吻》、《外婆的澎湖湾》、《蜗牛与黄鹂鸟》等歌曲结构短小、旋律轻快、朗朗上口,歌颂了亲情与友爱及厚重的人文关怀。因此,根据这一现象,音乐教学不能一味强调高雅音乐、古典音乐的教学,需要更新观念,引入流行音乐元素,使其与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中学生热衷流行音乐的原因
  从需求方面说,流行音乐特有的随意性、非主流性和个性化的情感宣泄方式往往能使人们从各种压力中解脱出来。因此,其广受大众的欢迎毫不为怪。广大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由于第二性征的发展和成熟,青少年对于异性产生了朦胧的好奇心和爱慕之情,往往需要情感的表达和倾诉。而流行音乐多数都是以爱情为主题的,并且歌曲的节奏感强,歌词浅显易懂,中学生能从流行音乐中获得情感上的共鸣,因此深受学生的喜爱和追逐。
  中学时期是少儿向成人的过渡时期,其心理活动既不像儿童时期那样单纯,又不同于成人时期的稳定。这一阶段的孩子的认知、情感、能力、人际交往等方面都在发生着特殊的变化,产生特殊的心理反应。比如对于外界环境的变化更加敏感,缺乏判断力和理性思考却有着执著的热情。这一时期的青少年有很强的“成人意识”,他们觉得自己已经是成人了,强烈要求得到别人的承认和尊重。他们也开始不满足于现状和家庭生活,渴望人生、爱情和走进社会的刺激。于是他们在歌星的身上寻找理想中自己的影子,在流行音乐中寻找爱情和与众不同的生活。
  三、音乐教学中引入流行音乐的原则
  目前我国中学生每天的学习负担过重,几乎很难有喘息的余地。流行音乐具有很强的宣泄性,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中学生的压力。因此,在教学中合理地引入流行音乐,不仅可以以此为“导线”,引出音乐教学内容,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增强音乐教学的实效。但是,由于流行音乐是市场经济的产物,难免存在一些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内容。我们在引入流行音乐教学时,一定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是所选内容必须积极向上。在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应该正确对待流行音乐,既不能全盘否定,又不能拿来主义,而应辩证地对待流行音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选择一些流行音乐,并通过中学生对流行音乐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对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的融合、比较式教育。总体来说,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引用的流行音乐必须是思想健康、积极向上,对学生具有教育意义的。比如《中国人》、《同一首歌》、《让世界充满爱》等。
  二是流行音乐的选择要灵活巧妙地与教材相结合。流行音乐引入必须按照使其成为课堂教育的有益的、必要的补充的原则。所选的歌曲应该具有代表性,能代表一个时期的风格和特点,并能以此引出教学内容。比如,齐秦的《月亮代表我的心》是比较典型的爱情歌曲,我们可以利用这首学生都非常熟悉和喜爱的歌曲作为引子,引出教学内容。
  三是要注意流行音乐在课外的学习和利用。我们可以选择适合学生聆听的流行音乐在课间和课外活动播放,这样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放松学生的紧张情绪,也可以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情趣和习惯。学生在课外培养了良好的兴趣和聆听音乐的习惯对于音乐课堂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使音乐课轻松许多。我们可以在学校举办一些流行歌曲“卡拉OK”比赛,一方面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流行音乐,一方面通过比赛训练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和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也可以举办“古典音乐、民族音乐、流行音乐知识问答”竞赛活动,这样可以多角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对于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的兴趣。
  综上所述,流行音乐走进中学音乐课堂是切实可行的,它是激发学生音乐兴趣的一个有效途径和手段,教师能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共同探讨音乐,无形中缩短了师生距离,使学生能够重新认识和喜欢音乐课,与老师一起分析流行音乐和其他音乐艺术的魅力,不断提高学生音乐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享受音乐带来的无限乐趣。
其他文献
在前几天的初三复习课上,讲评一份评估试卷的最后一题是這样的:  如图1:在△ABC中,∠C=90°,AC=8,AB=10,点P在AC上运动,若PA=x,且⊙O的圆心在线段BP上,⊙O与AB,AC都相切,⊙O的半径是y,请求出y与x的关系式. 本文为全文原貌
摘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数学解题教学策略尤为重要,教学中注重“条件不唯一”、“问题不唯一”、“解法不唯一”和“表述不唯一”的问题创设,能够有效地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全面性和敏捷性,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不断提高。  关键詞:小学数学教学;解题教学;创新思维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既要注意教师的课堂提問艺术,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学生课堂上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实现素质教育起着积极的作用。  一、教师的提问要明确。  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出的问题只有明确具
摘要: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起来的,是一项长期的工程。这就要求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营造创新的氛围,引导他们多动手实践,从多个角度看问题,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作者对在小学数学中建立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中学数学教学;创新意识;培养  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小学
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是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也就是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场所,要想切实地促进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发展,就要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拥有评价的“专利”。我个人认为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是师生双向活动,应遵循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先天素质等方面各不相同,如果我们离开学生
摘要:从事教育行业的人,首先应该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才会在心目中油然而生一种崇拜感、亲近感,同时就会以教师为榜样,积极进行自我形象塑造;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要追求知识的真实性,让思想从学生的头脑中真正地产生出来,就要增加学生的参与程度,让学生亲身经历、体会知识的产生过程。  关键词:数学课堂;好的心灵;好的课堂;教学方法  数学学习枯燥乏味的,我们的学生并非全是精英,从不听到能听到乐听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