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他们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shi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俞玉萍,我让后勤人员把校园里的枯树枝桠都堆在一起了,什么时候你可以开个篝火晚会。”张炳华校长在办公楼前碰到我的时候,笑着对我说。“真的?”我几乎要跳起来。篝火晚会,那是我梦寐以求却从没想过能变成现实的梦啊。
  “校长,我的教室里想要书橱,我的学生会有很多很多课外书的。”我理直气壮地站在他面前,那是在刚放学的暑假。新学期,我发现教室已经改造成我理想中的图书馆,整整一排墙上,都是一格一格的书架。
  “校长,我的教室里想要钢琴,我们的课间应该有美妙的音乐的。”那也是在暑假里,虽然那时只有音乐室里才有钢琴,但是,开学就有后勤人员把一台崭新的钢琴搬到了我二楼的教室。
  我创造了很多的“史无前例”,我带着学生每天在金钥匙池塘边早读,他不仅没有异议,反而建议我们每个人为自己坐的石头命名;我每天中午与学生一起看“子午书简”,他为我们换了一台最大的电视机;我领着学生把学校里铲除的草搬上三楼我们教室隔壁干净的天台继续种植,酷爱整洁的他不仅没有斥责,反而让后勤人员将很大的盆景搬上三楼天台,为我们助威。上语文课的时候,正逢下雪,我们笑着奔向操场,堆雪人、打雪仗、雪地跑步,有人告密,他笑说:这也是课堂。
  我喜欢魏书生老师的报告,他只要一收到魏老师报告的消息,就马上派我去听,即使我已经听过几次。(每一次聆听都有新的收获、新的启示)
  这些,是我亲历的。
  “有全国性的公开课,先让俞玉萍上。”他对行政组的领导如是说。
  “这老师有个性,她的备课笔记可以免查。”面对我语文备课笔记上众多的漫画,他对检查笔记的人如是说。
  刚毕业时局领导来听课的时候,说我的课又唱又跳,简直不像是语文课,而他坚持说“太有创意了”。
  这些,是我听别人说的。
  34岁被评上全国优秀教师的我,面对众多的媒体以及省长等,没有丝毫地扭捏,中学组里,第一个拿起话筒就说的,是我。而21岁我刚进东洲的时候,除了在课堂里能挥洒自如之外,我是一个见了家长就逃、见了同事就脸红的小丫头片子。
  是校长的赏识与包容让我在东洲成了一尾快乐的鱼。
  
  二
  
  第一次聆听魏书生老师的报告,我23岁,像一棵小苗,苍白而稚气。“世界可以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可以很大很大。”台上的魏老师神采飞扬,抑扬顿挫;台下的我们屏气凝神,心驰神往:从没有听过那么智慧的管理,从没有听过那么丰富的生活。魏老师,为稚气的我打开了一扇奇异的教育之门,我贪婪地倾听着,只想记下他说出的每一个字,甚至想在生活中也像魏老师一样只啃西瓜皮,喝白开水。
  那段日子,我像历冬的植物渴望春日的暖阳一样一头扎进了魏老师的世界——浩大的世界样样叫我好惊奇。
  是魏老师,让我看到了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是魏老师,点燃了我心中的理想之灯。
  第一次阅读苏霍姆林斯基,心灵就颤颤的。穿越时空,我仿佛看到了帕夫雷什中学美丽的花房,仿佛看见那个四岁的小女孩就那么从容地在花房里摘下了那朵花,仿佛看见苏霍姆林斯基就那么弯下身子,听见他亲切地询问: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小女孩害羞地说:“奶奶病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信,我现在摘下来给她看,看过我就把花送回来。”那一刹那,我似乎感觉到苏霍姆林斯基的心弦震颤着,他在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妈妈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的好孩子。”
  面对摘花的行为,没有指责,没有呵斥,只有一个长者的善意与爱意,那种人性的光辉,让我仿佛看到了天使的微笑。
  苏霍姆林斯基,让我想起泰戈尔的诗:不是槌的敲打,而是水的轻歌曼舞,使鹅卵石获得了完美。
  读苏霍姆林斯基,每一次都让我感动莫名,每一刻都让我憧憬美好。
  第一次聆听朱永新教授的报告,就沉醉在教授描述的理想教育中:理想的教育是个人潜能的发挥,让每个学生扬起希望的风帆,让每个教师领略教育的趣味,让每个父母享受成功的喜悦,理想的教育是民族利益的福祉,让每个人生活在宁静和平的永恒时空。那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画面,我理应成为画师的一员。谢谢朱教授,是他,将我的教育理想提升为一种教育信念—用理想教育创造理想人生,理想新世界。
  就这样,我一直单纯快乐地行走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直到五年前,我遇上了他们——我尊敬的导师们。
  
  三
  
  五年前,刚进梯队的时候,面对要求写的教案以及论文,持应付态度的我随意地将一些文稿发往导师郭志明先生的邮箱,当看到导师认真的评点时,我汗颜了。看到导师的兢兢业业,想到导师的忙碌,灵魂深处有了触动,觉得导师对自己这么负责,而自己却对自己如此漫不经心,实在是耻于“人”的称号。于是,重新将教案进行了认真修改。是导师的尽责,让我学会了对自己负责。
  五年前,刚进梯队的时候,我的论文与课题几乎是不毛之地,虽然我自慰:一个全身心投入孩子世界的老师是不应该有沽名钓誉之念的,所以,我宁可每礼拜写一封信给孩子,每天与孩子在日记上进行对话,也不愿意花一点点时间去写什么论文。但自欺欺人式的告慰实际掩盖不了内心深处的自卑,在一梯队,我实在算得上是一个差生,但导师何广余先生从来没有放弃过我,每次听完我的课或我的想法后,总是对我予以很高的肯定,甚至褒扬之词远远超过了明显比我优秀得多的师兄师姐们,现在想来,他真的像一个溺爱孩子的家长。是导师的厚爱,让我学会了珍爱自己。
  两年前,九华山遭遇泥石流,我们沿着泥泞的山路蹒跚而下,朱团长那时身体刚刚恢复,虚弱的他硬是一个人独自走了很漫长很艰涩的路,当时看着他清瘦的背影,泪几乎都要掉下,是花甲之年的团长的坚强,让我告诉自己:没有什么困难不可克服。
  严清导师,不是我的直接导师,但是,每一次我感到困惑或自己有想法向他请教时,他总是针对我的特点给予高屋建瓴的引领,我不是他的徒弟,他已经有了关门弟子,但是,他对我的教诲与对弟子何异呢?是他的博爱,让我反思:自己活着,是不是应该给更多人带来幸福,而不仅仅是我的学生?
  曹津源先生,深邃的眼神像犀利的剑,我对他一直满怀敬畏,直到有一天,收到了先生特意寄来的厚重的书,我从序言看起,一直看到结束,终于读懂了老师对教育无限的爱,对生活无限的感恩,对语文深刻的理解。那一刻,觉得自己的灵魂又上了一个台阶,我告诉自己:一定做一个终身的教育人。
  王学东导师,听完我的课之后,除了当场评点之外,每次遇到我,都会给我一些具体的建议,让我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我告诉自己:学会关心,做一个给周围带来幸福的人。
  许新海导师,更像一座引领人生的长明灯塔,每一次激情洋溢的点拨,都让我看到更高远的天空,激发起我飞翔的渴望。
  在一梯队,与其说学到的是知识,是智慧,不如说学到的是德性,是高尚的人格,正是在导师们的言传身教之中,我的梦想渐渐长大。我从一名只想独自偷着乐,只愉快着把自己学生教育好的普通教师成长为想与所有老师、所有家长、所有孩子分享幸福的大教师。
  感激当初破格录取我进入第一梯队的南通市教育局领导,感激当初竭力为我争取的张炳华校长、曹津源先生,感激当初在我什么都不是的情况下说我是潜力股的郭志明导师,感激许新海先生一贯的信任与支持。我的点滴成长都是梯队老师精心培育的结果,是他们,唤醒了一颗懵懂的教育初心,使我在教育的道路上看到更美的风景。
  
  四
  
  当朱团长提出要概括自己的教学主张、教学风格的时候,我开始不安,我理论的功底太薄,于是,懵懂的我开始带着问题寻找解决途径,看到童心类的书,觉得像自己;看到大语文的书,觉得像自己;看到对话类的书,觉得也像自己;看到新教育的书,觉得更像自己。好像一梯队已经概括出来的主张都像自己,那时,恨不得将自己归入“人格语文”或“无痕语文”或“审美语文”。
  导师们对我很宽容,他们的说辞是“不急,慢慢来”,但我知道他们比我更急,因为,他们一直帮助我寻找着适合自己的。朱团长认为我的教育已经超越了语文的范畴,许新海导师认为我的教育是基于心灵对话的润泽人心的教育,曹津源先生与严清先生认为我是大语文派的。郭志明先生让我静下心好好想想,说最终的结论得自己拿。
  现在回想起来,带着课题学习真好,在矛盾挣扎了不知多少回之后,我发现自己的教育思路渐渐明晰,对语文教育走向何方的认识更加明确。终于,我利用在新加坡讲学的两个月假期整理了自己的思路,初步形成了“基于心灵对话的大语文教育”观,回国后,我向导师们汇报,这次汇报其实是一次名家云集的会诊。朱团长当场肯定了我的想法,并且让我用足够的时间准备个人展示会,时间由我自己决定。何广余先生、郭志明导师、许新海导师在肯定我的前提下又提出了完善的建议。
  我开始准备我的个人展示会,其实,这是对自己从教以来的实践大梳理。朱团长让我带着学生展示,我就必须对百合班的教育生活进行梳理;我要上一节课,这节课要充分体现我的教育主张,我就得继续深入思考我的语文主张;我要对自己的“大阅读大生活大写作”的实践作一汇报,我就必须继续整理所有的语文教育实践活动。
  在不断的碰撞与思考中,我的个人展示会终于成功举办。展示的是结果,而过程其实是收获最多的经历。
  我终于明白团长的苦心,无论是教学主张的明晰还是个人展示会,其实,都是在引导我们有目标地进行梳理与提升,在自我琢磨、导师引领、再自我琢磨、再导师引领的过程中,每个人的教育思想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
  我正行走在教育的路上,我祝福导师们永远健康幸福,因为,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需要导师们的引领。
  因为有他们,我想努力成就自己,让自己成为风景,永远美丽;让自己成为火种,永远燃烧。
  (俞玉萍,海门市东洲中学,226100)
  
  导师点评:
  在一般人看来,俞玉萍老师是一位“另类的老师”,但却是让学生热爱、让领导放手、让导师们充满信心和期待的“另类”。社会认可她,媒体推介她,各种大型的语文教学探讨活动纷纷让她去展示,为什么?可能有人说她遇到了一个极好的成长环境,可这样的环境下不是所有的人都出类拔萃。她不只是一位语文教师,而是学生可亲可敬的语文导师;她拥有的不只是语文学科,而是博大邈远的语文世界;她不只是在那里“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和孩子们一起沐浴经典的光辉,穿透文化的时空隧道,游弋“大语文”的浪漫星空。优秀的语文老师需要厚重,俞老师积淀自己而如饥似渴;优秀的语文老师需要燃烧,俞老师无需酝酿而激情澎湃;优秀的语文老师需要创造,俞老师在语文园地信步闲庭、纵横捭阖。语文教育成就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美丽的风景让语文教育洋溢生机。语文教育呼唤“卓尔不群”的名师,“特立独行”的名师昭示并引领着语文教育美好的明天。
  
  (郭志明,南通市通州区教育局副局长,特级教师,226000)
其他文献
摘要:长期以来,课堂都是教师主导的舞台,提问是教师的“权利”,回答是学生的“本分”。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重视,学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在这一趋势下,“生—生”课堂提问模式主张开发“学生经验”这一宝贵资源,要求教师尽可能地少讲、精讲,多给学生留些“空白”,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本文对“生—生”课堂提问模式的概念、价值、策略和操作框架四个方面展开了论述,以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
摘要:举世闻名的优秀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壮年猝故,苏联教育界十分震惊。如何安排葬礼?派谁出席?出席者怎么发言评价故人?这就难住了苏联教育科学院的领导们。27年后,出席此葬礼的代表揭秘当时的过程和原因。原来,苏霍姆林斯基在苏联教育界高举起人道主义教育的大旗,已被当局视为异己,视为危险分子。他身临逆境,被口珠笔浅,以致心力交瘁而故。  关键词:苏霍姆林斯基;葬礼;人道主义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
摘要:国际最负盛名的咨询公司麦肯锡在2010年11月29日发布了一份长达126页的教育报告:《全球进步最快教育体系因何持续进步?》(How the world’s most improved school systems keep getting better)。这份报告在全球五大洲选取了20个教育体系作为研究对象,回答了教育体系之所以成功的许多问题,并给我们的教育许多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麦肯
2007年,新课程改革的诸多方面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但是课堂教学高耗低效的痼疾仍然未见明显改善。  在我校,诸多问题引发思考:  我们没有办法教会每一个孩子想要教给的内容,许多老师仍然变本加厉地“教”,却很少探讨为什么难以“教”会;  我们可以相信,只要条件许可,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学会想要学习的内容,许多老师却没有真正扎扎实实地研究“学”,很少探讨孩子为什么能够“学”会;  学校试图遏止孩子学业负担
摘要:教法直接影响着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有效性是“三教七管”教学模式追求的目标,其中“三教”旨在规范教师的“教”,保证教师“教”的正确规范,“七管”意在科学规范的秩序中,让学生获得真正的成长。“管”代表着一种教育理念,代表着“育”,也代表着一种“艺术”,不是刻板也不是墨守成规,它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将教师的管理转变为学生的自我管理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不管是教育还是管理都离不开一个“爱”,教师要爱学生
摘要:教师评价之所以复杂,在于教育教学本身的复杂,在于构成与影响教育教学各种条件、因素的多样,在于教师文化属性的独特性与演变。这些多维性构成要求对教师评价做出一种整合的、灵动的分析与评价。这种分析评价,不仅有技术上的要求,也有社会、学术和文化的要求。文章引入发展性教师评价的概念,分析在教职公共使命式微的背景下,评价主体的态度抉择,旨在倡导以分层与自主评价相结合的新型教师评价样式。  关键词:发展性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一场深刻的革命,是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提升教育水平的战略选择。教育信息化工作要增强紧迫感、责任感,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的战略重点优先部署,用教育信息化来带动教育现代化,推动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时讲的这番话,指出了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0世纪以来,教育信息技术开始在
摘要:幼儿园课程不是静态的文本,而是动态的过程,饲养活动课程开发的核心就是从问题到行动的动态实践进程。环境准备、探究方式、表征内容、延伸形式等饲养问题的逐步解决,可帮助幼儿建构有益经验,积累学习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在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动态实践中,饲养活动课程的开发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从而使饲养活动课程真正适应幼儿,增进幼儿经验。  关键字:饲养活动;课程开发;问题;行动  中图分类号:G6
在实际教学中,口语交际教学主要存在着两种倾向:  一是注重表达,忽视交际。主要出现在独白类、介绍类、议论类的交际话题教学中。如《说说我的家》、《我喜欢的一句名言》等话题,学生事先准备好文稿,上台脱稿或照稿说,教师主要对表达内容、说话仪态方面做点评后结束教学。  二是注重表演,忽视交际。主要出现在交往类、表演类话题教学中,如《打电话》、《问路》等等。学生带着各种头饰热热闹闹地表演之后,教师稍作表演和
摘要:教育信息化为教师建构知识、形成网络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网络环境,同时也促进了教研方式的转变。文章针对溧阳区域内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通过构建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载体——青年教师E团队,在区域青年教师研修内容和研修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形成了区域教师的研修策略,创新了E时代背景下区域内谋求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教师研修模式,有效地促进了区域内教师整体的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