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变自私了吗?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hu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爹:
  在老爹那儿学到不少好习惯,读书的、惜时如金的、多个角度看问题的。其实孩子走多远都带着爹妈的烙印。有个我喜欢的明星欧阳娜娜,去年在北京听了她的音乐会,她生活在一个明星家庭,爸妈是台湾地区有名的演员,姐姐欧阳妮妮也是名气很大的学生演员,前些天欧阳妮妮为出国玩儿找枪手代替她在大学期末考试,网上一片热闹。一个家庭不管多么有钱多么有名,孩子的教育,爸妈的作用比学校的重要,忙于工作忙于赚钱,孩子损失会很大。欧阳妮妮的爸妈似乎没有到位,她的未来不会很顺利,我好像也没有之前那样喜欢这对姐妹了。


  今天的孩子,好像更自我自恋,或者叫更加独立吧,毕竟这个时代我们有太多自我的空间,似乎可以在世界的许多角落在任何时候展示自己。美国孩子最大的毛病是自私,有些低龄留学生,自私得厉害,光考虑自己。我大学第一个室友醉醺醺地带着男友公然回房间过夜,如果我不是在另一张床上发短信威胁她找宿管,她的自我会把你恶心到家的,室友和她闺蜜聊自己的性事,目中无人、大嗓门、绘声绘色、赤裸裸的露骨,对他人在场没有意识,脑子里不会装另一个人的。当然有些时候,有些事是没有人能够帮到你的,非得自己去做不行,单打独斗,这可能给自私自我提供了一个借口。
  我很好的一对朋友,一个是中国北方女孩,另一个中国南方的男孩,十六岁开始谈恋爱,很有型很有滋有味很像模像样的恋爱关系,在这么娇嫩的年龄,要在一个很自我的情感里,无私地取出相当一部分给对方,不容易的事,爱驱逐了自私,这种相互分享很是打动我。两个人都钱上紧,节俭上很搭,女孩子是学霸,男孩子学习马马虎虎,也考上了美国很好的大学,有一个离我还挺近。中国孩子学习好,在美国孩子心目中是很固执的看法,室友很纠结期中考试,很酸地说我不要应付考试,问她为什么,她说“你是中国来的啊”,瞬间我明白了她话里的意思。低龄留学生,离开爸妈的呵护,像是提前步入了社会,得提早张罗自己的感情和行动,没有人会在跟前帮你忙。在美国成长,把事情看得容易,自己会吃苦,哪件事上绊个跟头麻烦都会很大。
  在美国大学读书是分圈子的。不少人有圈子意识,圈子不大,从一个圈子进入另一个非常难,但圈子聚在一起是件特别开心的事。圈子内仍然有吵架,跟有些人交流起来很累,大概以前自己的圈子太单纯吧。老爹,单纯是性格的事还是没有长大幼稚的事?大家都在用功,功课有压力,没办法松懈,学霸和得过且过的学生日子是一样的平淡无奇,学习和生活的苦乐都是相似的。中国高考是奋斗拼搏过来的,美国高考没有这种感觉,各人努力各人的,走班,没有班级和集体的感觉。美国孩子的独立没的说,在美国,省钱的意识真建立了,理性消费,这个长大很明显,自己对自己很满意,懂生活了吧,这和在美国成长关系很大,钱上很牛的人反而在乎钱怎么花。中国孩子在钱上有任性的,买个电子琴,一次也不用,往上面堆衣服,每月生活费两千五百刀以上。
  大一花了许多时间在慈善社团做服务。“爱心早餐”是项很定时的工作,头一天定闹钟也怕耽搁了,市中心,没有公车,步行半个多小时,到一家很大的教堂,有时候一个早餐会来四百多人。早餐上每个岗位都干过,炒鸡蛋,一盆盆炒,倒奶、盛饭、倒垃圾各种活。我在慈善组,做各种吃的,炸鸡腿、玉米烙、煎饼果子,去义卖。有一次,一个女流浪汉手里攥着一把硬币,要买吃的,义卖的伙伴因为她钱不够而拒绝了她,这件事搁在我心里好久了,一直想说出来:我们不就是做慈善才来到街上义卖吗,这大概是一种情商的作用吧。
  大学多了许多自由,比如大学的很多课程是不计考勤的,全凭自觉,即便考勤也会在统计时去掉两次未到。但这些自由在手里掂着用有时也是烫手芋头,你要动脑筋才能分配好这些自由。社团花费很多的精力,还当选了两次的优秀社员。参加社团策划组组长的竞选,自己制作幻灯片、写演说稿、背台词,虽然因为一个资历的指标而落选,但收获许多展示自己的喜悦。加入组织,忙忙碌碌,这些经历还真不是为了简历好看,为了虚荣心,大概是总想找机会释放自己那盛不下的善良吧。但是下一学年,得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专业上,功课不轻松啊。
  老爹让我对自己做个评价,上面这些感受算不算一个揽镜自照?成长的过程就是把感性慢慢磨成理性的过程(这句话做了好长时间自己的QQ签名),慢慢知道自己能够做到什么完成什么,让自己的目标和欲求更接地气,知道什么是不属于自己的,对自己特别喜爱的,需要暂时放一放、等一等的,即便来到跟前有不为之所动的意志,这是成熟的真正样子,看到自己的长处和短板。自己也有属于个性的脾气,不喜欢同学中有的张嘴就是谎话的,为达到什么目的而撒谎,关键是我经常被谎言所欺负;还有讲对方爱听的话,报喜不报忧。我的慢热,缺少自来熟,熟透了就掏心掏肺,讨厌一言不合就冷战,是不是一个缺点?小暴脾气,来得冲走得也快,想问题说话太直接。在同学中,这种作为,明显是不成熟的做派。有些怕是改不掉了。
  ——爱你的小疯丫头
  小丫头:
  丫头还想和老爹用文字聊吗?还在老爹两地书的线上吗?老爹常常会有这样的错觉,在和丫头通信时常常会心虚地咽下这样的发问。
  老爹看到了太多没有耐心对付文字的成人,甚至没有耐心读标题读图的成人。面对铺天盖地的文字和图,神清气定,人淡如菊,用文字用语言一句一句说话,成为一种品质,很奇怪的一件事。最近读捷克人博胡米尔·赫拉巴尔的一本老书《过于喧嚣的孤独》,讲一个醉鬼书鬼屠书爱书的故事,就书下酒,卧书而眠,葬身书坟,一个让人唏嘘不已的故事。当书像垃圾山一样,等候打捆重新回到纸浆的状态,人类就把自个儿重新发送到原初状态。孤独不得,喧嚣不成,荒谬就来了。这故事引老爹想到,我们是不是已经走在绝书弃文的单程道上。现今人们很少拿笔写字,即便学校的学生,提笔也是忘字;翻书对绝大多数人是件很遥远很奢侈的事;学生手里的教科书也电子化了,老师的课件越来越讲究形象化讲究一目了然。老爹仍然按照老爹的办法,一笔一划写下给丫头的信,再敲到电脑上发给丫头。手写的家书,将来会不会申遗?几代人之后会不会成为考古般的文体?   还有,老爹在和丫头聊,在读丫头信时,丫头有许多字词新意思新说法,一个字词顶一大篇道理,和早先字词的意思根本不沾边儿,普通中国字对老爹居然谜语一样完全不懂,丫头好像一时又找不出老爹能够明白的文字来解释,老爹有点儿白痴文盲的感觉。还有那些表情符号,大有回归象形文字的架势,这是很可怕的,往深里看,这是一种文化断档,文化传承、继承好像失灵的架势,文字似乎到了一个需要更换面孔、脱胎换骨的节骨眼上;往浅处说,一个自以为还有文化的老爹,突然间被当下的文化踢了出来,好像是老爹出了什么问题。 其实,还有更多的问题,比如,找一个能和丫头一起聊的共同话题越来越不容易。今天的孩子,和老爹做孩子时的情形完全两码事。
  先聊一下丫头信里讲的家庭烙印。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一种是大包大揽、事无巨细,这里老爹立即想到一个人,以《傅雷家书》传世、以严父酷爹扬名、恨不得代替孩子成长的傅雷,当然傅雷的文字翻译精致而细腻。钱钟书的著名老伴杨绛讲到一个细节:钱钟书两口子去傅雷家串门,当爹的和来客在客厅聊得热闹有趣,两个孩子在门外偷听触犯家规,使傅雷暴跳如雷,脸气得铁青,大人的训斥声和孩子的哭声一起传进客厅。凄然回忆老爸棍棒教育的大儿子给杨绛说过:“爸爸打得我真痛啊”,典型的痛疼式管教(痛了才有疼爱),棍棒以爱的名义挥舞,西方大哲柏拉图就欣赏这种管教。对两个孩子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管教,止步于傅雷夫妇不堪凌辱双双自尽于“文革”的头一年,家书也停笔于这一年,即便在那些最后的惨烈日子里,傅雷仍然记挂家书那头的孩子,担心在电气煤气供应不足的英国,孩子会不会得流感。
  另一种是言传身教,无教之教,爹妈好的孬的都会传染给孩子,丫头说的欧阳妮妮不是个案。娱乐界大人物成龙,第一次拨冗去学校接放学的儿子,本想满足一下儿子多年来一个微不足道的愿望,可不知道儿子已上中学,站在小学门口守候的成龙先生,闹出不大不小让人有些心酸的插曲。你的爷爷没这么糊涂,人家问起儿子在哪个中学读书,爷爷最多讲不出学校的名字,可是爷爷抢救濒危病人的神奇能力,如同信仰信念一样在影响着老爹。最近看伟大英国人温斯顿·丘吉尔的传记,发现丘吉尔上下三代人的家庭教育都很离谱,温斯顿的爹对温斯顿从来没有教育,几乎没见过几面,但温爹的英雄贵族气质真正改变了温斯顿,他甚至用背诵老爸的整篇演讲稿来激励自己;温斯顿对孩子的教育也很失败,孩子们在自杀、酗酒、丑闻里面不断折腾,伤透温斯顿那颗坚毅不拔的心。温斯顿用他的人格力量打动了一代英国人,可似乎没有打动自己的孩子。忘记谁说的,伟大的人总需要承担代价,而承担者却不是伟人自己。老爹想,承担者或许是家或许是国,或许是正面或许是负面。
  今天的孩子是个啥样子的呢,自然状态下的、被传统或当下“蹂躏”下的样子?孩子不是一串数字、一段经历、一沓证明材料可以说清楚的,喜欢台湾人许倬云讲历史的一句话:前面无数的因,后面无穷的果。
  一方面,成人和孩子的界线越来越淡,孩子提前太多太早进入了成人世界。让孩子重新回到孩子的高度,享受孩子的乐趣,而不是成人用尺子丈量出来的高度,已经成为一个理想。没有开花就紧盯果实,没有成熟就计算收成,这是成人们最喜欢做的事情。青涩懵懂多么好一段花样年华,童心童趣多么不可企及的高度。有时候我们成人也需要回到孩子的境界,回到盘亘不去的童心未泯的状态,这儿自然不包括那些“任性”拒绝长大的酸腐成人。孩子要享受长大的时光,就像成人要承认自己会输,知道自己无知的区域一样,长大是无所不在的。有童年没有童心的孩子,没有童年却在寻找童心的大人。仔细琢磨意大利人蒙台梭利的“儿童是成人之父”,其实就是讲回到孩子的起点,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不仅顾及到他们的生理需要,更要顾及内心需求。不在自己的生活中怯场,更不去成人的现场“逞能”。
  另一方面,丫头这一代在积攒一种新的循规蹈矩。说是互联网上的人质也好,叫禁锢在技术工具上的一代也行,反正丫头前后大小的孩子,借助技术能力,似乎绕过了好大一截成长的过程,似乎一眨眼就站在了成人跟前。网络和手机的无孔不入,使我们有更多的选择性、更多的无所不能、更多的想象和创造空间,使我们的生活圈子更加广阔。只是今天的孩子反而更加宅(充满意味的一个新字)了,好像另外一种方式在限制自己,比如网络和手机之外的生活盲,比如网络和手机之外的朋友盲,比如没有办法离开网络和手机守望一小片属于自己的宁静和安逸。放慢脚步、放低心态、远离喧嚣是一种作为,是需要勇气的,但愿不是不可企及的。另外,原创性、独特性和差异性成为紧缺稀有的东西,悟性灵性和自信以及自身的长处优势淹没消逝在潮水般的噪杂的人云亦云中。
  丫头讲低龄留学生的缺点,其实自私自我是人皆有之的缺点,只有圣人才做得最到家,普通人多多少少都有捉襟见肘的时候,这个毛病垫在善与恶、真与假、关爱利他、付出与节俭、吃苦与忍让等等许多人性的最下面。在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卢梭看来,孩子的天性是自爱,孩子的第一情感是爱自己,第二情感也不是爱他人,而是爱同他亲近的人。卢梭是现代教育的启蒙者,但他肯定不是一位好父亲,他甚至把做家长的资格都弄丢了,前后五个孩子他都是直接抱进育婴院使其成为弃儿,但他这段话非常有道理:孩子没有自私的孩子,只有自爱的孩子,为了他人而牺牲自己的利益是后天的道德养成。当孩子成为家庭核心、全部物质生活的焦点,加上中国特色的陪读,输不起心态的教唆,孩子离自私自我就不远了。
  老爹试着说一下成熟后的孩子意味着什么,丫头或有或无,但都是丫头给予的启示。
  在自己的圈子中,知道回避负能量的人,也知道给你不喜欢交往的人以礼貌的微笑;明白善良和虚荣心没有关系,礼让和关爱弱者,甚至接纳曾经伤害过你的人;当心被满嘴谎话的人所伤害,当被伤害到知道疗伤的途径;知道适时放弃,知道有时候失去也是一种收获,放下才可以安心,这一条包括老爹在内许多成人做得很烂;在自私自我跟前止步,自爱不能妨碍他人,可以给他人留出阳光和位置;懂得使用和分配时间,珍惜当下和珍惜生命同等重要,是不是拖到最后一刻整理出发的行李;省钱,对自身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做派;对成瘾的东西,保持警惕保持距离,这个时代是制作成瘾产品的时代,既有食药饮酒的泛滥,又有手机控、网络迷、剧透恨的庞大群体;清楚走到哪里,家国的烙印带到哪里;学会不完美,适应缺项,懂得分享他人所长;独处的能力,不是拎着一个手机独处,以及需要毅力独立完成一件事情的能力;自尊的需求,自尊带来谦卑的举止,善良的情感,引发忍让以及助人的冲动;呵护和珍爱自己的身体以及精神状态,对身体不挥霍不过度使用不放任自流。
  把丘吉尔一句励志的话留在信尾:悲观主义者从每个机遇中看到困难,乐观主义者从每个困难中看到机遇。
  ——爱你的老爹
其他文献
因为工作的缘故,小编认识了Jerry妈妈。但每次见面,都是先不谈工作,聊上半天孩子过把瘾。每次聊,她都是波澜不惊,似乎孩子的任何事都不曾惊扰她内心的宁静。这种状态,是像小编这种咋咋呼呼、动不动就惊慌焦虑、孩子一有点事天就要塌了的人所不敢奢望的。我说要跟她取取经,她连忙摆手:我没什么经验,孩子不优秀,成绩中不溜,没当过班干部……可她养孩子的那份淡定多么令人着迷啊!她说这简单,只做妈妈就好,不要把手伸
期刊
山东3岁半的小诺被幼儿园老师遗忘在车内,直到下午才发现,孩子不幸热死在车内。  陕西一名5岁儿童被祖父母忘在车内,不幸死亡。  可以预见,这样的悲剧随着汽车的普及将会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以来,类似事件在全国已至少发生12起,至少有5名孩子死亡。  这样的悲剧当然不会只发生在中国。美国是一个车轮上的国家,汽车普及率远远高于中国,所以美国的很多经验值得借鉴和学习。  根据官方统计,每年美
期刊
“我家宝宝6个月了,最近怎么老扔东西啊,是在发脾气吗?我该怎么办呢?”  “宝宝1岁了,很喜欢扔东西,吃饭的时候扔食物,玩的时候扔玩具,快给我支支招吧!”  “主要是捡宝宝扔的东西捡得腰要断掉了!”  扔东西,这件让宝妈们烦恼的事情,到底该怎么办呢?  扔东西是件好事  宝宝的这个行为是一个发育良好的信号。我家年糕从3个月起,就会将手张开又握起,我在他手心放一个小物体,他就会立刻握住,这说明他对手
期刊
埃里克,九岁,怒气冲天地回到家里,他的班级本来打算去野餐,但是下雨了。以前他爸爸总是说一些让事情变得更糟的话:“天气不好,哭是没有用的。以后会有玩的时候。又不是我让它下雨的,你为什么要冲我发火?”  但是,这一次,埃里克的父亲没有这么说,心里想:儿子对错过了野餐反应很强烈,他很失望,他用怒气向我表现他的这种失望,我可以帮助他的,只要对他的感受表示理解和尊重。于是他对埃里克说:“你看上去很失望。” 
期刊
如果公交车上只有年轻人,那车厢里是顶无趣的——年轻点的都低着头刷手机呢。当然,从来没有年轻人专列,中年人通常要聊天,甭管是电话还是随便逮个乘客聊几句,实在不行,看别人怀里的婴儿就问这问那像“查户口”。年老的,忙活着揉搓耳垂、手指等各个穴位,不放弃一分钟的养生时间。  打破沉闷的只有小学生。中学生都有心事了,撅着小胡须,一言不发,默默看着窗外他们的同学骑着电动车你追我赶。  小学生上车都不说话,都是
期刊
每个小宝宝都有属于自己的社交圈,在这个小世界里,会发生很多很多磕磕绊绊的事情。  比如,小朋友们为了抢玩具,打起了架;自己的宝贝太内向,被别的小朋友排挤!孩子总喜欢随大流,跟着别人玩,一点“领导”能力都没有;孩子在幼儿园,遇到了不顺心的事……这些事情都会让父母莫名地焦虑,不知所措。  我們常常忘了,孩子天生就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时候,当孩子遭遇到社交困难,父母需要小心判断什么是合理必要的帮助
期刊
我和老公都在小县城上班,挣得不多,除去各种费用所剩无几,养孩子,觉得有压力。不过,有压力咱就有动力,噼里啪啦把小算盘打起来!  我感谢曾经受到的教育和自己前30年的修炼,让我没有什么攀比之心,在教养孩子的问题上,我也践行着自己“不攀比”的理念。  关于穿,女儿璨璨长到现在,大多数衣服都是“捡”的。我弟弟、朋友、同事家的孩子穿小的衣服,只要给,统统收下,所以四年来很少给璨璨买衣服,节省了很大一部分开
期刊
30多年前的民工潮,人们离开家乡,是为了挣钱给孩子一个更好的生活;30年来,在家乡留守的孩子孤独地成长,忍受着各种寂寞和泪水;30年后,各地妇联组织扶持的居家创业项目,召唤着在外漂泊的母亲,回到家乡,孩子们的人生,因为她们的回来,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土地,千年万年沉寂在这里,一语不发。不管人们离开还是归来,它不悲不喜,只给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送上永远的祝福。  上篇:留守儿童幼儿园园长的梦想和眼泪 
期刊
孩子在委屈什么?你“看”到了吗  “我不会的!”小核桃挂着眼泪,急得满脸通红,含糊不清地对姥姥说这句话时,我的确愣了一下。  上午我们去逛了一个市集,其中一个展馆是韩寒的ONE设计的,送了两个氦气球,比小核桃的脑袋还要大好几圈。他拽着气球,欢喜的脸上在发光。  我跟在后面,觉得一切美好得不像话,这时候如果气球带着小核桃轻轻飘起来,我也没办法慌张,祝福他和云彩玩得愉快。  回家后,氦气有点儿漏了,一
期刊
和很多妈妈一样,我很乐于带孩子指认东西,告诉她:这是企鹅,这是瀑布,这是小河,这是路灯……活像一个导游,带领着初到这个世界观光的游客。小游客也很能“举一反三”,认识了海带之后,看见地上散落一地的彩带条,就兴奋地喊:“妈妈,好多海带在地上!”认识了瀑布后,看见河里排水管排出的污水,那也是瀑布;认识了小桥之后,所有的拱形物体都成了桥。名词越认越多,孩子的兴趣也越来越大,连做梦都说着梦话:“这个是什么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