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低龄宝宝,如何玩转宝宝的“社交圈”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H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小宝宝都有属于自己的社交圈,在这个小世界里,会发生很多很多磕磕绊绊的事情。
  比如,小朋友们为了抢玩具,打起了架;自己的宝贝太内向,被别的小朋友排挤!孩子总喜欢随大流,跟着别人玩,一点“领导”能力都没有;孩子在幼儿园,遇到了不顺心的事……这些事情都会让父母莫名地焦虑,不知所措。
  我們常常忘了,孩子天生就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时候,当孩子遭遇到社交困难,父母需要小心判断什么是合理必要的帮助、什么是想当然的瞎操心以及过分地对孩子行为的控制。也就是说,父母对孩子的“社交行为”不能完全忽视,也不能太想控制。尤其是低幼龄孩子的社交圈,父母过多干涉或完全不管,都会给孩子带来烦恼。
  究竟父母该如何去做呢?看看这些故事吧!里面有你们有过的焦虑和担心,最重要的是:也有巧妙的方法和建议。

其他文献
再强调!家长不要对孩子的画“指指点点”  毕业于天津美院的卞佳,工作之余一直在某火爆儿童美术机构代课。采访时我问她:现在世界这么发达,孩子艺术水平怎么样?她笑:孩子的水平就是大师的水平。  什么?  美术,本质是对世界的感知和呈现,岂能用“像”衡量?艺术圈里有个著名的U型理论,简单讲就是:儿童和艺术家的艺术峰值是持平的,而普通成年人的艺术峰值是最低的。但为什么儿童画的价格赶不上大师的?不是艺术峰值
期刊
幼儿园毕业、刚当上小学生的那段时间,儿子荷包忽然有了一个固执的迷思,就是“我非常帅”。开始我们都以为他在开玩笑,后来才知道,人家对“帅”这件事是特别认真、特别郑重的。  小学第一天放学回家,我俩有如下对话:  我:课间你干嘛了?  荷包:我和顺顺(一个小区的朋友)一起拉着手去尿尿了。  我:哦。  荷包:我和顺顺在厕所遇到了博文(小区的朋友),我们三个就一起拉着手去尿尿了。  我:哦。  荷包:我
期刊
每个具体的家庭都可能压抑孩子的自尊,当然也可能成为孩子发展的独特资源,这全看个人的觉知,而非是某类家庭更好更有利。  一个孩子对自己的认同,或者说把自己当作谁,最初都是依附在家庭外在形象和内在氛围上面的。  A  我们先说家庭形象。每个家庭在社会中都有自己的一个形象或者说“地位”,孩子潜移默化地以之认同自己。我叔叔是油田的一个基层干部,有一次我和他一起送我弟(叔叔的儿子)去美国读博,站在北京国际机
期刊
小区里有个2岁半的小女孩,平时遛弯的时候发现她除了叫“奶奶”几乎不开口。一开始还以为她比较内秀,后来听她奶奶说,她们家人也担心,还特意去医院检查了一下,孩子的听力和神经系统都没有问题,声带也发育正常。医生建议家人要多和孩子交流。  这也让我想起自己平时在微信里放一些我的孩子小小包说话聊天的小视频,好多妈妈都表示羡慕小小包的语言发展能力,对比一下自己家孩子却只会说“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连一句完
期刊
毛头突然发现,他最爱的变形金刚缺损了一个角,当他确认没办法修好的时候,伤心地哭了起来。我还没来得及说什么,奶奶的声音就传过来:“你自己弄坏的,谁也不怪啊!有什么好哭的,一个男孩子,别总哭哭啼啼的!”  毛头本来哭得还比较克制,听到这些话之后突然号啕大哭起来,一边哭一边大喊:“奶奶好狠心啊,我哭一下也不行嘛?”我把毛头搂在怀里安慰了好一阵,他才平静下来,但依然气呼呼的,半天没理奶奶。  这样的事已经
期刊
因为工作的缘故,小编认识了Jerry妈妈。但每次见面,都是先不谈工作,聊上半天孩子过把瘾。每次聊,她都是波澜不惊,似乎孩子的任何事都不曾惊扰她内心的宁静。这种状态,是像小编这种咋咋呼呼、动不动就惊慌焦虑、孩子一有点事天就要塌了的人所不敢奢望的。我说要跟她取取经,她连忙摆手:我没什么经验,孩子不优秀,成绩中不溜,没当过班干部……可她养孩子的那份淡定多么令人着迷啊!她说这简单,只做妈妈就好,不要把手伸
期刊
山东3岁半的小诺被幼儿园老师遗忘在车内,直到下午才发现,孩子不幸热死在车内。  陕西一名5岁儿童被祖父母忘在车内,不幸死亡。  可以预见,这样的悲剧随着汽车的普及将会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以来,类似事件在全国已至少发生12起,至少有5名孩子死亡。  这样的悲剧当然不会只发生在中国。美国是一个车轮上的国家,汽车普及率远远高于中国,所以美国的很多经验值得借鉴和学习。  根据官方统计,每年美
期刊
“我家宝宝6个月了,最近怎么老扔东西啊,是在发脾气吗?我该怎么办呢?”  “宝宝1岁了,很喜欢扔东西,吃饭的时候扔食物,玩的时候扔玩具,快给我支支招吧!”  “主要是捡宝宝扔的东西捡得腰要断掉了!”  扔东西,这件让宝妈们烦恼的事情,到底该怎么办呢?  扔东西是件好事  宝宝的这个行为是一个发育良好的信号。我家年糕从3个月起,就会将手张开又握起,我在他手心放一个小物体,他就会立刻握住,这说明他对手
期刊
埃里克,九岁,怒气冲天地回到家里,他的班级本来打算去野餐,但是下雨了。以前他爸爸总是说一些让事情变得更糟的话:“天气不好,哭是没有用的。以后会有玩的时候。又不是我让它下雨的,你为什么要冲我发火?”  但是,这一次,埃里克的父亲没有这么说,心里想:儿子对错过了野餐反应很强烈,他很失望,他用怒气向我表现他的这种失望,我可以帮助他的,只要对他的感受表示理解和尊重。于是他对埃里克说:“你看上去很失望。” 
期刊
如果公交车上只有年轻人,那车厢里是顶无趣的——年轻点的都低着头刷手机呢。当然,从来没有年轻人专列,中年人通常要聊天,甭管是电话还是随便逮个乘客聊几句,实在不行,看别人怀里的婴儿就问这问那像“查户口”。年老的,忙活着揉搓耳垂、手指等各个穴位,不放弃一分钟的养生时间。  打破沉闷的只有小学生。中学生都有心事了,撅着小胡须,一言不发,默默看着窗外他们的同学骑着电动车你追我赶。  小学生上车都不说话,都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