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欠发达县统筹城乡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ther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筹城乡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难点在欠发达地区。为了解欠发达革命老区统筹城乡的进展和问题,定点观察“十一五”以来县乡村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成效,国家发改委宏观院调研组于2010年9月26—28日前往河北易县,分别到县政府有关部门以及2006年考察过的4个村①(桥头乡中山南村、城西镇后部村、流井乡全山村、白马乡北白马村)调研,并与当地农民进行座谈。
  一、“十一五”易县城乡经济社会的主要变化
  易县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全县共辖28个乡镇(处),469个行政村,2009年总人口56万(其中农业人口50万),比2005年增加3万人。近年来,易县不断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生了积极变化,从国家级贫困县转变为省级贫困县。2009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56亿元,财政收入2.7亿元,“十一五”以来年均分别增长11.6%和14.0%;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比重大致各占三分之一,农业增加值比重高出全国2倍以上,表明易县产业结构仍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
  (一)农业生产总体保持稳定,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加
  近年来,易县农业生产呈现“两增一减”态势。粮食生产稳定发展,蔬菜和甘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畜牧业发展萎缩,2009年全县肉类总产量6.8万吨,较2006年减少0.4万吨;林果业快速发展,全县被确定为国家级林业科技示范县、全国林业标准化示范区。通过外出务工、从事生态旅游和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等,全县农民收入有了一定增长,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465元,比2005年增加31.6%。2009年与2006年相比,不论是普通村还是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各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360—1400元,增幅达到13.0—47.0%。
  (二)交通运输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提前实现“村村通”
  截止2009年底,全县公路总里程1442公里,公路网密度57公里/百平方公里,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0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农村公路1162公里,占比约为81%,所有建制村全部实现通油路或水泥路。从公路行政等级的技术标准看,乡道、村道全部为水泥路或油(砼)路。同时,全县共开行公路客运班线126条,其中农村客运班线18条,农村班线运营里程达到890公里,农民出行条件明显改善。
  (三)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公共资源呈积聚发展态势
  截止2010年9月,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达到40%以上。通过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城乡居民医疗条件不断改善,新农合参合率大幅提高。2007—2010年,新农合参合率由78.4%提高到90.6%。围绕打造生态文化旅游区,全县大力建设村文化广场和休闲园,村民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城乡医疗救助力度加大,农村低保标准不断提高。2005年启动农村低保以来,全县低保标准由人均600元/年提高到2009年的792元/年。
  (四)农村劳动力近半实现转移就业,主要从事体力型行业
  截至2009年底,全县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11.9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的47%。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地以省内及周边地区为主,主要从事技术含量不高的建筑、制造、餐饮服务等体力型工作,工资整体水平不高。2009年,月收入在1001—2000元的最多,有5.24万人,占65%;其次是801—1000元的有1.56万人,占20%。
  二、欠发达县统筹城乡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统筹城乡发展高度依赖财政资金投入
  农村建设对财政的依赖程度较高。如果没有财政转移支付,许多农村公共设施很难完成。如,中山南村是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一,该村自来水改造工程共投入50万元,其中10多万元依靠上级转移支付;该村新修的一条路,由于没有财政支持,一直没能全部完工。同时,基层财政供给能力薄弱。2009年,易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只有1.33亿元,而财政支出为8.64亿元,84.5%的财政支出依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易县本级的一般预算收入主要用于供养财政人口和城镇建设,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只有300万元左右,而投入农村社会事业的资金几乎为零。易县得到的上级转移支付收入中,用于农村建设的资金比例也比较低。
  (二)交通运输设施支撑力不强
  1、交通运输设施规模偏小,通达深度和覆盖广度仍然有限
  全县建制村之间的直接连通路较少,平原区建制村街道以及田间路不足,自然村特别是山区自然村的公路通达率不高,新民居试点村、工业开发区、科技示范区等新兴人口和工业聚集区等公路配套水平十分有限。此外,农村运输枢纽建设相对薄弱,还有近20个乡镇尚未配套等级以上客运站,枢纽的衔接作用没有得到发挥。
  2、农村公路技术等级偏低,整体条件较差
  易县山区农村公路三级及以上等级公路里程仅为5%,大部分农村公路的路面宽度只有3米左右,大型车会车十分困难。同时,农村公路整体硬化率不高,特别是建制村内部路面硬化水平较低,加之部分农村公路损坏严重,“晴通雨阻”现象比较普遍。
  3、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资金缺乏
  易县作为河北省省级贫困县,基础设施建设和养护配套资金相对薄弱,燃油税费改革之后,取消了汽车和小拖拉机的返还资金,易县失去了公路建设和养护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使原本就十分紧张的资金短缺问题更加严峻,面临着“增量部分”建设资金短缺,“存量部分”维修养护资金不足的双重压力。
  (三)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1、村级产业缺乏调整升级甚至衰退,村集体负债普遍
  调查的4个村,只有1个村有新增产业,其他3个村不但无新增产业,还缩减了附加值较高的产业,产业结构趋于退化。村级产业发展困难,村集体收入不足,负债现象普遍。2009年与2006年相比,4个村中2个村集体收入减少、1个村一直无集体收入、1个村集体收入增加,但3/4的村都负债,平均每村负债6万元。这些村庄的村级经济负债运营,削弱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资本驱动力。
  2、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耕地缩减,挤压了种植业发展空间
  2010年,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中山南村和后部村人均耕地分别比2006年减少0.58亩和0.3亩,分别下降38.7%和37.5%;同期,普通村的全山庄村和北白马村的人均耕地仍保持不变。可见,易县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比普通村的耕地资源流失严重,前者比后者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耕地支撑能力明显降低。
  3、农村劳动力素质下降,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在山区乡镇,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妇女和老人,劳动者年龄偏大、素质偏低,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矛盾突出,部分地区出现弃耕和粗放经营。从2006年到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8.3%,城乡收入差距从2.26∶1扩大到3.37∶1。
  (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统筹发展的机制不健全
  1、城乡教育和卫生事业统筹发展难度大
  易县城乡教育布局调整客观要求大幅增加县城教育的投入,进一步拉大城乡差距,使继续在农村上学的学生更加难以获得同等发展的权利。农村教师几乎没有获得培训的机会,城乡教师也无对口支援、交流、轮岗机制;县医院与村卫生室不存在帮扶机制,县医院与乡镇医院也未探索实现一体化管理等。
  2、缺乏住房保障成为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障碍
  易县的保障房建设严重滞后,进城农民工无法享受政府提供的保障房,绝大部分农民又买不起高价商品房而被拒之城外。目前商品房均价已经达到3500元/平方米。农民迁移到县城居住的成本大概在30—40万元,远远超过农民的承受能力。“十一五”期间,不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还是普通村的农户极少通过买房在易县县城定居。除了距离县城近、经济条件较好的中山南村有一家农户在县城买房之外,该村其他农户以及比较偏远贫穷的全山庄村没有一家农户迁出本村。
  3、基本公共服务短缺与浪费并存
  一方面,易县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不足。另一方面,国家不断增加一些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但相应的考核机制未健全,存在浪费现象。农家书屋闲置未用,农村疫苗浪费严重。
  4、农村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亟待改善
  全山庄村和北白马村因缺乏外部财力支持,取水设施薄弱,饮水不便。除了北白马村沼气户明显增加外,其他3个村的沼气户大幅减少或几乎未增。“十一五”期间,4个村中的2个普通村依然无垃圾收集和处理场所,村容脏、乱、差局面未改变;即使靠近县城的中山南村也有部分损坏的垃圾池、垃圾桶未修复补充。
  (五)统筹城乡劳动就业的层次不高
  1、公共就业服务的可及性不足
  易县已经建立起服务于城乡劳动者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但公共就业服务还未能充分、全面地惠及到农村地区,公共就业服务的覆盖面有限。从调研的4个村看,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的渠道还较为单一,主要依托以亲缘、地缘关系为基础所建立的社会信息网络。外出就业劳动力基本都是靠个人关系获取就业信息,相对偏远的全山庄村和北白马村根本就未曾接到过政府发布的就业信息。
  2、职业技能培训的实用性不强
  从4个村的情况看,曾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村劳动力比重普遍较低,不超过10%。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培训效果有限,影响了农村劳动力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是培训信息来源渠道比较单一(以广播或宣传材料为主),影响了信息的可获取性。
  上述分析可知,欠发达县部分村庄的新农村建设成效并不稳固,不会自动随着县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而走上螺旋式上升通道,一些依靠外部财力兴建的示范村,因缺乏内生增长动力而存在倒退的可能,既无外部力量支持又缺少内生增长机制的普通村庄更无法改变乡村面貌。
  三、加快欠发达县统筹城乡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建立欠发达县统筹城乡发展的长效投入机制
  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贫困县特别是贫困农村的转移支付力度。在财政收入增量中划出更大的比例,重点加大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薄弱环节的投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办法,适度加大对村集体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逐步清理化解公益性村级债务,探索建立行政村环卫、文化等公共设施维护的奖补机制。针对政府公共项目征地以及集中办工业园区等导致的村集体经济衰退问题,政府要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损失进行合理补偿,探索以产业园区入股等方式建立村集体收入长效增长机制。减少欠发达县地方财力配套的要求,特别要尽快取消国家和省级贫困县财政配套的要求。
  (二)切实加强农村交通运输设施建设
  深入落实政府交通建设专项财政资金制度,通过合理调整车购税、燃油税收入的使用政策,继续确保对农村公路建设、农村客货运输的优惠政策。完善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农村地区公益性交通运输设施的投入。统筹考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和养护管理资金投入比例,稳定农村公路、农村运输站场等维护资金来源。根据政府财力水平,适当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公路补助标准,建议由目前10万元/公里的补助水平提升至15万元/公里。加强规划指导,提高交通运输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指导性,有效促进农村交通运输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与功能安排。
  (三)加快培育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增长动力
  要推动村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千方百计壮大村级经济。县区政府可尝试设立村级产业引导基金,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调整产业结构,逐步淘汰低附加值的产业,积极发展适合本地资源禀赋的高附加值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实力。要大幅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耕地资源。中央和省级政府可探索建立土地利用率的奖惩机制,重点对欠发达县单位面积投资强度高、税收贡献大、环保效果好的产业园区给予奖励,相反,对欠发达县盲目圈占耕地、土地利用率过低的产业园区予以处罚,提高耕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土地利用效率,减少耕地资源占用,保护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加速积累农民人力资本,提高农民劳动生产率。“十二五”期间各级财政要大幅度增加农民教育培训投入,既培训生产技能,又重视培养创业能力。通过教育培训注入人力资本的方式,快速提高农民的劳动生产率,从根本上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四)完善统筹城乡公共服务的体制机制
  要优化欠发达县的公共服务资源。在发展县城优质教育、卫生、文化资源的同时,加强“保基本、强基层”工作,加强中心村基本公共服务。推进城市学校与农村小学共建共管,继续完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立城乡医院长期对口协作关系,推广城乡医疗机构捆绑式发展模式。要提高村级公共文化服务的实际利用效果。适应农村人口流动的趋势,村图书室和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等公共文化设施向中心村集中,乡镇政府和村民对财政支持的村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利用效果进行监督。要逐步将县城保障房覆盖范围扩大到进城农民工。达到一定工作年限的进城农民工,既可以享受公租房,也可用宅基地换经济适用房,以促进农民工市民化。要加快改变农村民生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落后局面。继续加大欠发达县贫困村饮水安全设施的专项投入。根据欠发达县普通农户沼气池建成后利用率明显下降的趋势,对普通农户建沼气池的支持要慎重,重点支持养殖大户或养殖小区建设沼气池,推广沼气瓶装技术,促进沼气的专业化和市场化运用。实施农村清洁工程,专项支持行政村特别是贫困村建立垃圾收集和清运设施及设备。
  (五)构建城乡统筹发展的劳动就业服务体系
  拓展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覆盖面,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管理体制。依托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将就业信息、培训信息、政策咨询和职业介绍等公共就业服务延伸到农村地区,侧重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更丰富和便捷的公共就业服务,以缩小城乡公共就业服务差距。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高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效能。以现有技工学校、其他符合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为基础,健全欠发达县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机制。构建延伸到街道、社区和乡镇、行政村的职业培训服务网络,拓宽培训信息发布的渠道和平台,提高信息对城乡地区特别是边远农村地区的共享性。
  
  注:
  ①桥头乡中山南村、城西镇后部村为当年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流井乡全山庄村、白马乡北白马村为普通村。
  (执笔人:涂圣伟、蓝海涛、樊江、张璐琴、王阳、杨长、王明姬、黄卫挺)
其他文献
一、构建城市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意义  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2004年发布的《2020我们住什么样的房子—中国全面小康社会居住目标研究》指出,到2020年我国城镇人均居住面积目标将为35平方米、城镇最低收入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将大于20平方米,而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总体水平与小康水平却存在不小差距。因此,建立和完善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制度,通过政府适当干预来满足市场解决不了的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需要,全面提高低收人
期刊
摘要:我国在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建立起了一套以国有产权为核心的金融制度,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制度逐渐表现出了不适应性。民间资本和国家之间不断博弈,争夺制度外收益,引发了资金产权的重新组合。这种组合导致了小额贷款公司的出现。  关键词:制度变迁产权小额贷款公司    一、前言  自2005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在陕西、四川等五省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以来,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受到了各方的瞩目。已有的文献大
期刊
摘要:本文归纳了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转型面临的投资结构不合理问题、产业链延伸长度不够、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缺乏统一协调、区域协调与合作机制缺乏不健全等影响转型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优化提升产业结构,使产业链不断向高端延伸、开展内部合作与外部跨区域合作,形成资源开发与城市发展的联动机制、重视环境保护,建立有特色的综合性服务体系、完善基于长效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支撑保障体系等解决问题的对策,为进一步加
期刊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己在国内全面推开,它以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为主,具有保障水平适度、交费方式灵活、适合农村实际的特点。但是,如何在经济相对落后、城镇化水平低、农村人口极其庞大的欠发达农村地区建立覆盖广泛、保障适度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体系仍然是一个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本文以地处欠发达地区的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为调查对象,探索我国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之途径。  一、实施状
期刊
说起苹果,很多人自然而然会想起三个:一个诱惑了夏娃;一个砸醒了牛顿;一个被咬了一口,现在在乔布斯手里……却极少有人想起洛川。  殊不知,洛川的苹果在解放之初就漂洋过海远渡重洋。近年来,也时常作为“国果”出现在国家级的会议和活动现场,只是低调的洛川人没有经常拿出来“晒晒”而已。  洛川虽然不是苹果的出生地,但经过60多年的种植证明,这里是苹果最佳的生长地。  1947年,当第一株苹果树落户洛川,就注
期刊
摘要:本文以北京市为例分析了缓慢增长的居民收入和过高的商品房价格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得出高房价切实影响了城镇居民消费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高房价居民消费支出收入分配改革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后,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的整体衰退,我国的出口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拉动内需成为我国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两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投资的计划,2009年的投资率高达45
期刊
淘汰落后产能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也是加快节能减排、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由于资源禀赋和历史原因,山西省长期以来形成了以能源原材料生产为主的产业格局,工业结构畸重、发展方式粗放、能源消耗偏大、落后产能较多,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改变这一严峻局面,“十一五”时期,山西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的各项政策,采取了一系
期刊
回顾“十一五”时期,举国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和谐社会,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赢得了宝贵的时机。展望“十二五”,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矛盾,风险和挑战。党中央高度重视“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十七届五次全会提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务院有关部门在编制“十二五”规划的过程中,深入调查,听取民
期刊
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第143个成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主动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重大战略举措。  一、加入世贸组织10年来我国外贸发展基本情况  (一)货物贸易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已成为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  2004年我国对外贸易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占世界贸易总额比重上升到6.2%,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20
期刊
根据《社会物流统计核算与报表制度》要求,2010年4月至2010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对2009年全国重点工业、批发和零售业企业物流状况和物流企业经营情况进行了统计调查。本次调查共收到1188家企业资料,有效报表1117家,报表有效率94%。其中,工业、批发和零售业企业672家,占60%,物流企业445家,占40%。  调查企业按登记注册类型划分,国有企业14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