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haixiong19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十一五”时期,举国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和谐社会,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赢得了宝贵的时机。展望“十二五”,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矛盾,风险和挑战。党中央高度重视“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十七届五次全会提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务院有关部门在编制“十二五”规划的过程中,深入调查,听取民意,集中民智。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标志着“十二五”宏伟蓝图已经描画,新的航程已经开启。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贯彻落实好“十二五”规划纲要,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两会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在记者招待会上解读了“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特点:
  第一,“十二五”规划纲要从指导思想到政策导向,从发展目标到重点任务,都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要求,体现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国家在确定发展指标的时候,尤其把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放在了突出的位置。
  第二,规划力求做到长短结合。所谓“短”,就是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虽然全球经济出现了缓慢的复苏,但还在危机的泥潭中艰难地跋涉,所以还要搞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出的各项政策、举措的衔接,以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成果。所谓“长”,就是要围绕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来编制“十二五”规划,在规划中力求做到五年与十年、当前与长远相结合。
  第三,在规划中尽量体现扩大内需的导向。要把扩大内需作为一个长期的方针,作为国家发展的基本立足点。所以,规划中建立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长效机制是一个重点。
  第四,坚持了民生优先的原则。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收入分配问题上、就业问题上、提供公共服务问题上,在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诸多方面,规划都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要求。
  第五,继续深化改革,把改革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动力,争取到2020年能够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六,规划虚实结合。所谓“虚”,作为五年规划,制定时要考虑到战略性、前瞻性。所谓“实”,就是规划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便于将来的评估、考核,增强了规划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大家都关注到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 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率年均7%,并把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划分为两类,一类是预期性的,一类是约束性的。按照“十二五”规划发展的导向,我们应该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7%”标志着“十二五”期间绝不能再以牺牲环境、过量消耗资源为代价来换取高速增长,在追求经济增长指标方面,一定要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条件好的地方,可以快一些,条件不具备的地方,可以慢一些,不要互相攀比。把“十二五”规划落到实处,不追求过高的速度,“7%”不等于工作就可以轻松。在发展进程中,必须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加讲究经济结构的优化,讲究效益的提高,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要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坚持科学发展,建设“两型社会”,需要我们下更大的苦功夫,做更深入、更艰苦的工作才能实现。■
其他文献
摘要:“十一五”以来,民营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民营资本如何进行投资创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结合中小城市的经济优势,就民营资本投资高新产业进行研究,分析其中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字:民营资本 高新技术 制约因素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实体经济,部分企业陷入经营困境,大量资本流出实体经济。在这次经济波动中民营经济表现出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随着经
期刊
今年是中国入世十周年。10年前,霍建国曾任国家经贸委对外经济协调司副司长,并代表国家经贸委参加了中国入世谈判的工作,具体负责我国工商领域的对外谈判出价工作,亲历了入世前的谈判和10年的变化。为此,记者就如何评价中国入世的意义和作用,如何评价贸易竞争力,如何看待我国外向型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及挑战等问题,采访了商务部研究院霍建国院长。  记者:您如何评价入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及作用?  霍建国:自
期刊
“十一五”时期,我国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了重大进展,国家面貌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加快,经济增速等主要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东部地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自主创新和竞争力逐步提高;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趋于缩小,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为耀眼的亮点之一。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一、构建城市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意义  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2004年发布的《2020我们住什么样的房子—中国全面小康社会居住目标研究》指出,到2020年我国城镇人均居住面积目标将为35平方米、城镇最低收入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将大于20平方米,而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总体水平与小康水平却存在不小差距。因此,建立和完善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制度,通过政府适当干预来满足市场解决不了的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需要,全面提高低收人
期刊
摘要:我国在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建立起了一套以国有产权为核心的金融制度,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制度逐渐表现出了不适应性。民间资本和国家之间不断博弈,争夺制度外收益,引发了资金产权的重新组合。这种组合导致了小额贷款公司的出现。  关键词:制度变迁产权小额贷款公司    一、前言  自2005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在陕西、四川等五省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以来,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受到了各方的瞩目。已有的文献大
期刊
摘要:本文归纳了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转型面临的投资结构不合理问题、产业链延伸长度不够、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缺乏统一协调、区域协调与合作机制缺乏不健全等影响转型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优化提升产业结构,使产业链不断向高端延伸、开展内部合作与外部跨区域合作,形成资源开发与城市发展的联动机制、重视环境保护,建立有特色的综合性服务体系、完善基于长效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支撑保障体系等解决问题的对策,为进一步加
期刊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己在国内全面推开,它以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为主,具有保障水平适度、交费方式灵活、适合农村实际的特点。但是,如何在经济相对落后、城镇化水平低、农村人口极其庞大的欠发达农村地区建立覆盖广泛、保障适度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体系仍然是一个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本文以地处欠发达地区的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为调查对象,探索我国欠发达地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之途径。  一、实施状
期刊
说起苹果,很多人自然而然会想起三个:一个诱惑了夏娃;一个砸醒了牛顿;一个被咬了一口,现在在乔布斯手里……却极少有人想起洛川。  殊不知,洛川的苹果在解放之初就漂洋过海远渡重洋。近年来,也时常作为“国果”出现在国家级的会议和活动现场,只是低调的洛川人没有经常拿出来“晒晒”而已。  洛川虽然不是苹果的出生地,但经过60多年的种植证明,这里是苹果最佳的生长地。  1947年,当第一株苹果树落户洛川,就注
期刊
摘要:本文以北京市为例分析了缓慢增长的居民收入和过高的商品房价格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得出高房价切实影响了城镇居民消费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高房价居民消费支出收入分配改革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后,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的整体衰退,我国的出口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拉动内需成为我国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两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投资的计划,2009年的投资率高达45
期刊
淘汰落后产能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也是加快节能减排、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由于资源禀赋和历史原因,山西省长期以来形成了以能源原材料生产为主的产业格局,工业结构畸重、发展方式粗放、能源消耗偏大、落后产能较多,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改变这一严峻局面,“十一五”时期,山西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的各项政策,采取了一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