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术教育是大中专学校艺术设计专业为提高学生审美素质所设置的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然而当前我们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个别班级和学生的学习差异还存在,教师还需要花更多的精力使他们提高;教学质量不高,对美术课堂的管理和教育的力度还需加强,课堂教学整体质量还需提高。
【关键词】美术教育 艺术设计 教学质量
一、大中专美术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我国大中专美术教育,在迎来了大发展大繁荣的同时,也面临着体制机制、教学等方面的问题。其中,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整个大中专美术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这些问题主要是:
(一)过分强调实用性。大中专美术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实用型的美术人才和实践人员。这既是大中专美术教育的主要特点,也是根本目标。可见,艺术性和实用性,是大中专美术教育的两大基本属性。
一方面,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实践性、应用性是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重要属性。大中专美术教育必须遵守"目标明确,突出技能"、"面向社会,联系实际"等现代职业技能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宗旨,另一方面,大中专美术教育也必须遵守美术学的一般规律。从根本上讲,这两个基本属性之间是不存在本质冲突的,大中专美术教育的艺术性是为实用性服务的,其实用性建立在艺术性的基础之上。
(二)多媒体教学比重过大。伴随多媒体教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在大中专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大有反宾为主的趋势。多媒体技术所具有的形象性、生动性、可感性,本是为了实现大中专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服务的,但是现在多媒体教学在某种程度上的过度使用,实际上起了分散学生注意力的作用,甚至导致了与教学目标背道而驰的后果,大中专美术课程越来越有变为大中专计算机课程的危险倾向。
(三)、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关系失衡。大中专美术设计类专业的课程繁多,但大体上可以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两类。专业基础课包括素描、色彩、构成等科目,专业课包括CorelDRAW、Photoshop、手绘pop、VI视觉形象设计等等。专业基础课的主要宗旨是培养学生的美术基本素养和技能,而专业课则是在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之上,根据大中专院校美术专业的办学宗旨、目标和特色所开设的科目。就二者的关系来说,专业基础课是前提,专业课则是建立在基础课之上的进一步发展。
二、建立多样化教学模式
(一)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我们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式,主要使用知识传授与自我学习相结合、教学实践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课堂实训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1.知识传授与自我学习相结合。强调启发式教学,除了在课堂上进行课堂讲授和理论的讲解外,我们还注重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采用多个课堂、多条途径、多种方式相对灵活的教学活动方式,整合课程科目后,更加灵活的将这种方式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中,对本专业的相关知识"影视广告设计"、"网页制作"等课程的整合充分的调动课堂知识传授与学生自我学习的结合,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
2.课堂教学与室外写生、考察相结合。专业基础课教师进行室内教学实践的同时,经常带学生去野外、公园写生,使学生的观察认知对象从很有限的几个静物扩展到眼中所能看到的一切,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事物的敏锐性和绘画积极性。专业课老师则带学生去图书馆观察研究书籍装帧的原理及一般规律,去商场超市探索包装的奥妙,去商业繁荣区发现学习广告的设计技法,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3.课堂实训与课外实践相结合。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在于对学生们的应用性技能的培养,所以大中专学生必须增强自己的实践技能的培养,这也是本专业始终坚持的办学特色。
(二)多层次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的探索与改进一直是本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课题。为了能够使用多层次的教学方式更好地体现出教学特色和实现教学目标,运用了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和讲评结合等新颖的教学方法,我们在教学方式上主要形成了教师现场授课与实习指导、开放型自我实践、引导性与探索性结合实践三个主要的层次。
1.教师现场授课与实习指导。无论是理论课教学还是实践课教学,都要求教师能够将现场授课与实习实训指导结合起来,对刚加入本专业的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学,由教师带领学生在现场指导见习的教学方式,以便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和要求、熟悉了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实训体系,迅速引导学生入门了解本专业教学内容体系。
2.开放型自我实践。对于具备了一定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的基本技能,建立了基本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体系的学生,本专业开发了进行开放型自我实践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师引导、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综合设计型实践教学和课外创新活动中,采取研究和探索性实践方式。
3.引导性与探索性结合实践。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的可靠保证,本专业注重对学生的引导性实践,通过案例教学和情境模拟等新颖的教学方式的应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也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和现实生活中进行专业技能的实践。通过教师的引导性实践,学生进行总结分析,并不断探索总结新的方式进行实践,不断的探索实用性技能的运用技巧。
(三)多重性的能力培养。中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出一个能够符合市场人才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专业知识运用、综合技能操作,合作、沟通、心理等职业素质才能在市场人才争夺中得到企业认可,都应该和市场需求接轨。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们除了巩固理论知识,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外,着重在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上下大力气,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利用班级作业展示大赛、各种大型活动场景布置以及一年一度的火红五月书画作品制作大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专业知识运用和综合技能操作。
通过建立这一套相对较为成熟的多样化教学模式,成功地将前沿、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教学活动和实验形式以及能力培养方法运用到我们专业的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对实现中等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目标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美术教育 艺术设计 教学质量
一、大中专美术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我国大中专美术教育,在迎来了大发展大繁荣的同时,也面临着体制机制、教学等方面的问题。其中,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整个大中专美术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这些问题主要是:
(一)过分强调实用性。大中专美术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实用型的美术人才和实践人员。这既是大中专美术教育的主要特点,也是根本目标。可见,艺术性和实用性,是大中专美术教育的两大基本属性。
一方面,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实践性、应用性是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重要属性。大中专美术教育必须遵守"目标明确,突出技能"、"面向社会,联系实际"等现代职业技能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宗旨,另一方面,大中专美术教育也必须遵守美术学的一般规律。从根本上讲,这两个基本属性之间是不存在本质冲突的,大中专美术教育的艺术性是为实用性服务的,其实用性建立在艺术性的基础之上。
(二)多媒体教学比重过大。伴随多媒体教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在大中专美术课程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大有反宾为主的趋势。多媒体技术所具有的形象性、生动性、可感性,本是为了实现大中专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服务的,但是现在多媒体教学在某种程度上的过度使用,实际上起了分散学生注意力的作用,甚至导致了与教学目标背道而驰的后果,大中专美术课程越来越有变为大中专计算机课程的危险倾向。
(三)、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关系失衡。大中专美术设计类专业的课程繁多,但大体上可以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两类。专业基础课包括素描、色彩、构成等科目,专业课包括CorelDRAW、Photoshop、手绘pop、VI视觉形象设计等等。专业基础课的主要宗旨是培养学生的美术基本素养和技能,而专业课则是在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之上,根据大中专院校美术专业的办学宗旨、目标和特色所开设的科目。就二者的关系来说,专业基础课是前提,专业课则是建立在基础课之上的进一步发展。
二、建立多样化教学模式
(一)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我们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式,主要使用知识传授与自我学习相结合、教学实践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课堂实训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1.知识传授与自我学习相结合。强调启发式教学,除了在课堂上进行课堂讲授和理论的讲解外,我们还注重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采用多个课堂、多条途径、多种方式相对灵活的教学活动方式,整合课程科目后,更加灵活的将这种方式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中,对本专业的相关知识"影视广告设计"、"网页制作"等课程的整合充分的调动课堂知识传授与学生自我学习的结合,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
2.课堂教学与室外写生、考察相结合。专业基础课教师进行室内教学实践的同时,经常带学生去野外、公园写生,使学生的观察认知对象从很有限的几个静物扩展到眼中所能看到的一切,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事物的敏锐性和绘画积极性。专业课老师则带学生去图书馆观察研究书籍装帧的原理及一般规律,去商场超市探索包装的奥妙,去商业繁荣区发现学习广告的设计技法,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3.课堂实训与课外实践相结合。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在于对学生们的应用性技能的培养,所以大中专学生必须增强自己的实践技能的培养,这也是本专业始终坚持的办学特色。
(二)多层次的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的探索与改进一直是本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课题。为了能够使用多层次的教学方式更好地体现出教学特色和实现教学目标,运用了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和讲评结合等新颖的教学方法,我们在教学方式上主要形成了教师现场授课与实习指导、开放型自我实践、引导性与探索性结合实践三个主要的层次。
1.教师现场授课与实习指导。无论是理论课教学还是实践课教学,都要求教师能够将现场授课与实习实训指导结合起来,对刚加入本专业的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学,由教师带领学生在现场指导见习的教学方式,以便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和要求、熟悉了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实训体系,迅速引导学生入门了解本专业教学内容体系。
2.开放型自我实践。对于具备了一定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的基本技能,建立了基本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体系的学生,本专业开发了进行开放型自我实践的教学方式,通过教师引导、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综合设计型实践教学和课外创新活动中,采取研究和探索性实践方式。
3.引导性与探索性结合实践。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的可靠保证,本专业注重对学生的引导性实践,通过案例教学和情境模拟等新颖的教学方式的应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也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和现实生活中进行专业技能的实践。通过教师的引导性实践,学生进行总结分析,并不断探索总结新的方式进行实践,不断的探索实用性技能的运用技巧。
(三)多重性的能力培养。中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出一个能够符合市场人才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专业知识运用、综合技能操作,合作、沟通、心理等职业素质才能在市场人才争夺中得到企业认可,都应该和市场需求接轨。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们除了巩固理论知识,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外,着重在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上下大力气,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利用班级作业展示大赛、各种大型活动场景布置以及一年一度的火红五月书画作品制作大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专业知识运用和综合技能操作。
通过建立这一套相对较为成熟的多样化教学模式,成功地将前沿、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教学活动和实验形式以及能力培养方法运用到我们专业的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对实现中等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目标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