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知识真正内化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uzi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对学生的课堂操作实践有了更多的关注。动手操作固然重要,但难道这就意味着学生在操作中牢固掌握了新知吗?其实不然,这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知识进行内化。下面笔者就结合两则典型的案例进行阐述和分析。
  一、 典型案例
  【案例1】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片段
  1. 认识1毫米
  师:同学们打开二号信封,赶紧观察科学家的尺子,你有什么发現?(学生交流)
  课件演示1毫米长度,指出毫米可以用mm表示。
  师:同桌互相指或画画直尺上的1毫米。
  2. 感受1毫米
  师:指1毫米不难,想不想进一步感受1毫米有多长。
  师:从学具袋中找一找哪个物体的厚度大约1毫米?选一样,摸一摸、捏一捏。(学生展示交流)
  师:通过刚才感受1毫米,能不能用小手比划出1毫米?(一生比划,教师测量)
  师:用同样的方法,同桌检查。
  师:通过感受1毫米,你有什么话要说?(学生交流)
  师:闭上眼睛,把1毫米记在心里。
  师:現在同学们心中的尺子更丰富了,你能比划出2毫米吗?(学生比划)
  师:是几小格?用尺子量量,准吗?
  师:5毫米呢?10毫米呢?
  ……
  【案例2】“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片段
  1. 在数位表上摆小棒
  ……
  引导学生通过摆小棒得出只要小棒根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师在黑板贴:小棒根数的和)
  2. 用计数器拨珠子
  师用计数器拨出345,引导学生发現这个数是3的倍数,而且共用12颗珠子。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中想象计数器,随意拨一个数。(学生闭眼想象)
  师阅读屏幕上出現的想象提示:
  (1) 各个数位上是几颗珠子,一共拨了几颗珠子?
  (2) 这个数是多少?算一算它是3的倍数吗?
  学生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想一想,珠子的颗数与3的倍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小组交流)
  集体交流,得出:珠子颗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师在黑板贴:珠子颗数的和)
  3. 归纳抽象3的倍数的特征
  师:現在我们不拨也不摆了,想想到底什么样的数是3的倍数呢?(学生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师:看来大家达成共识了,只要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师用“各个数位上数的和”盖住“小棒根数的和”与“珠子颗数的和”。
  4. 验证
  师(指黑板):它适用于所有的数吗?我们举个数试试。
  ……
  二、 案例反思
  看似两节没有关联的课,但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是两位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后,都用到了“闭上眼睛”:“闭上眼睛,把1毫米记在心里。”“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中想象计数器,随意拨一个数。”“現在我们不拨也不摆了,想想到底什么样的数是3的倍数呢?”
  很多教师都认为让学生经历了,学生就会理解了,就能掌握了,因此课堂中非常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经历知识的产生过程。但笔者发現,动手操作固然重要,确实使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但难道操作了就一定能使学生牢固掌握新知了?就能使学生灵活运用了吗?其实不然,要想使学生进行牢固掌握,必须使其将所学知识表象进行内化、抽象,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掌握。
  在“毫米、分米的认识”的教学片段中,在学生认识了1毫米,并从实物中找到了1毫米,用手比划出1毫米后,教师让学生闭上眼睛将1毫米记在心里,然后再引申到2毫米、5毫米等,这个过程使学生对1毫米的认识越来越准确,对毫米的认识越来越清晰。“闭上眼睛”使学生在热闹的实践后及时冷静地将1毫米的表象记在心里,进行了知识的内化,从根本上使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建模过程。
  在“3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片段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小棒、计数器这两个学生熟悉的学习数、研究数的工具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使学生经历了知识由具体到抽象的建模过程,即由“小棒根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珠子颗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水到渠成地得出3的倍数的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其中在学生经历了在数位表上摆小棒的操作后,教师又引导学生利用计数器进行研究,但此次学生并没有进行动手操作,而是教师示范用计数器拨出345,引导学生发現这个数是3的倍数,而且共用12颗珠子。随后引导学生闭上眼睛,通过教师的语言提示在脑中想象拨珠,不但使学生从单纯地依靠动手操作获得感性经验中解脱出来,将知识逐渐进行抽象,为后面的“我们不拨也不摆了,想想到底什么样的数是3的倍数呢?”奠定基础,而且使学生初步感知”想象比划“也是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
  数学是抽象的,教师可以努力地从学生身边找到这些抽象的原型,或直观地诠释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再逐渐地抽象出数学的表現方式,并适时地让学生“闭上眼睛”,使学生在一种操作后对已有表象进行再現和回忆,将知识进行抽象内化,这样不但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更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山东省文登市大众完小 264400)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校本教研,活动多却不容易创新,能创新却不容易见实效,见实效却鲜可以保长效,这是各校校本教研活动中常见的问题。那么如何发挥校本教研的独有作用,以触动教师对教学内容深层次的理解与把握,提高教师对教学方式价值取向的诊断与选择,完善教师对教材、教法、学法的三边辩证思考,正是值得教研员深思的问题。  认真拜读了贵刊刊登的朱乐平老师系列校本教研活动方案以后,顿觉眼前豁然开朗。苦寻良久,终得良方。朱老
從前有个愚人,要在家里设宴请客,打算用牛奶来招待客人。考虑到客人很多,必须提前收集牛奶。他想:如果我从今天开始,每天去挤牛奶,到时候牛奶太多,就没地方存放;不如将牛奶都存在母牛肚子里,等客人来的时候,再把牛奶全部挤出来,既新鲜又方便。愚人觉得这个主意不错,说干就干,为了防止小牛吃奶,他先把小牛与母牛分开,分别绑在不同的地方。一个月后,宾客云集,愚人欢天喜地,把母牛牵出来,想挤牛奶,不料当即傻眼,一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66~67页综合与实践“树叶中的比”。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据收集和计算,探索发现一些常见树叶长与宽的比。  2.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计算比较、合作交流等实践活动,感受收集数据的作用,体验数据的随机性,体会从数据里可以发现规律,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比”,会根据一个“比”进行绘画,感受数学活动的意义
【摘要】师幼互动是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使用课堂评价评分系统(CLASS),对杭州市两所幼儿园大、中、小班的语言教学活动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1个样本反映出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处于中等水平。在师幼互动的三个维度中,情感氛围得分最高,其次为活动组织,得分最低的是教育支持。总的来说,11个样本中的师幼互动氛围是温馨和谐的,但存在着反馈质量不高,语言示范作用不强,对促进
“数学广角”是把传统数学中的经典问题,采用生动有趣的生活事例呈现出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价值。通过实验、观察、操作、推理等数学活动,激发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意识,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第一学段:关注学生“操作体验”, 感受数学思想方法  第一学段以简单的排列组合、简单的推理、集合思想、等量代换等内容蕴含数学的思
砖头是我儿时玩伴的小名,大家都这样叫,学名反而没有多少人知道。  砖头家的早饭总是很晚的,小时候,我端了饭碗去串门,总见他坐在大门口,摇摇摆摆,高声朗诵课文:“王二小,王二小一边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他家的锅盖不见冒热气,灶膛里也风平浪静。根四是他的父亲,有些憨傻,正笨手笨脚地搬柴淘米。他母亲叫海棠,村里有名的懒婆,日头都爬上了树梢,她还躺在床上。  砖头家穷是村子里数一数二的。常吃不到干饭
【摘要】本研究根据492名3~5岁香港粤语儿童在自由游戏情景下的语料数据,分析香港粤语儿童的空间方位词表达能力,并借此了解粤语儿童空间方位词的习得特点。研究发现:(1)3~5岁三个年龄段的儿童均能使用大部分类型的粤语空间方位词,如“入面”“出面”“上面”“下面”“前面”“后面”“隔离(旁边)”“中间”,但很少使用“左边”“右边”“东西南北”类方位词。(2)幼儿对某些方位词,如“中间”的使用并不符合
并非我们使用语言,而是语言使用我们。   语言的本质不在其表象或再现的纯粹功能之中,也不在其符号化的神学解释之中,而是在其“所说之话”中——纯粹的言说如此独特,以至于其完成本身就是一个“开端性的完成”。   根本意义上,语言作为寂静之音说话——诗中的语言因此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言语,而是根本意义上的道说。人就其本质而言也是语言性的;毋宁说,人的本质具有语言性——人的诸种要素从根本上而言,是经由语言
2020年春节,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大家陷入焦灼与不安,超长版的假期,也让开学一再延期。一天,班上的玮希小朋友在群里分享了自己在老家呼伦贝尔的雪景视频。一时间,引发了孩子们的热烈关注和讨论。   章航:哇,是大雪欵。真好看,真好看啊!   斯拓:这是哪里呀?那么大的雪!为什么我们这里没有下雪啊?   玮希:这里是我的老家,呼伦贝尔大草原。冬天一定会下雪的。   若妍:哇,雪景太美了吧!
[摘要]早期阅读对幼儿早期精神发育和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者对甘肃兰州市20所幼儿园图画书投放与使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幼儿园班级图画书的投放存在着图书量较少,没有充分考虑各年龄段幼儿的阅读特点等问题;图画书使用过程中存在使用频次低,教师没有给予专业指导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人民对于幼儿阅读图画书价值的认识尚不够深入。幼儿园购买图画书缺乏必要的科学指导,幼儿园早期阅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