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家乡情

来源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ua14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春节,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大家陷入焦灼与不安,超长版的假期,也让开学一再延期。一天,班上的玮希小朋友在群里分享了自己在老家呼伦贝尔的雪景视频。一时间,引发了孩子们的热烈关注和讨论。
   章航:哇,是大雪欵。真好看,真好看啊!
   斯拓:这是哪里呀?那么大的雪!为什么我们这里没有下雪啊?
   玮希:这里是我的老家,呼伦贝尔大草原。冬天一定会下雪的。
   若妍:哇,雪景太美了吧!我也在老家呢。
   毅恒:我没有回老家,我在杭州过年了。
   泊远:我也在杭州呢。你们可以跟我分享老家的故事吗?
  于是,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进来,分享自己家乡的故事,家长们也分享了和孩子一起做家乡美食的照片。微信群又热闹了起来。
  孩子们对“我的家乡”的话题特别感兴趣,家长们对此也有许多共鸣。中四班的宝贝们有的回到了老家,有的留在杭州过年。老家和杭州的风景、美食、习俗大有不同,让身处天南地北的孩子们感受到了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地域差异成了很好的课程资源。于是,我们引导孩子开启了一场“云”端上畅抒家乡情的共享之旅。
  一、童眼看家乡——老家故事多
  (一)我的老家在哪里
  “你们的老家都在哪里呢?”我们一抛出这个问题,群里便热闹起来,孩子们争相发言。
  章航:我的老家在腾蛟。我回老家过年啦!
  高高:我的老家在陕西呢,可远了。
  瑾萱:腾蛟在哪里呀?我的老家在温州,有许多好吃的。
  依诺:嘿嘿,我的老家就在杭州,我是杭州人呀。
  若妍:那我们班有多少杭州人呢?
  一先:老家不在杭州的有多少呢?
  ……
  针对孩子们提出的问题,我们鼓励孩子尝试做调查和统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符号验证猜想。一一和妈妈梳理了班级孩子的讨论,绘制了“中四班小朋友老家在哪里”的柱状统计图,分享到班级群。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说,矮矮的柱子代表杭州人数,高高的柱子代表老家不在杭州的小朋友数。原来,我们班有这么多小朋友的老家不在杭州啊。
  (二)老家的风景不一样
  玮希小朋友的雪景照得到了大家的赞美,其他孩子也争着展示自己家乡的风景和有趣生活。聪聪站在老家的院子里,背对着美丽的大山录了一段长长的视频,介绍老家临安;瑾瑾发了年前跟爸爸在家乡游玩的照片,展现了古色古香的顺泰美景;瓜瓜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在家门后烤番薯的视频……毅恒说:“真羡慕你们能回老家,老家的风景、生活和杭州很不一样呢。”
  孩子们的老家大多在农村,民风朴素,风景宜人。有的背靠大山和溪流,有的面朝大海,还有的出门就是大草原……家乡的风景、生活和杭州哪里不一样呢?我们请孩子们画一画、比一比。百丽的画中,老家的房子有尖尖的屋顶,而杭州的房子是细细高高的;熙然的画中,老家有一个小小的院子,院子里养着鸡、鸭、鹅,而杭州的房子没有院子;轩轩的画特别有意思,老家的路窄窄的,路上只有爸爸的汽车,而杭州的路宽宽的,路上有很多汽车……孩子们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发现了许多老家和杭州的不同之处。
   (三)老家的美食真好吃
  千城千味,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味道,家乡的味道是每个中国人心中最美好的记忆。制作美食和宅家生活带来了不一样的精彩。在家長们拍摄的视频中可以看见,一一跟着妈妈做了老家东阳的泽子豆腐;开心的老家在陕西,他跟着奶奶一起做面食:饺子、面条、泡馍,“原来面粉可以变成那么多好吃的食品,家乡的面食真有味儿!”;玮希和妈妈一起做东北饺子,她把做好的饺子照片发到群里,馋得孩子们直流口水。
  贝拉:玮希,我好想吃你家的饺子啊!
  芯芯:你家的饺子看起来太美味了!
  蕊蕊:玮希,你可以告诉我们是怎么做的吗?
  老家的美味受到了大家的好评,当然要分享给大家。玮希和妈妈一起拍摄了制作饺子的步骤图,还手绘了需要用到的材料和制作时需要注意的细节提示。她说:“谢谢大家喜欢我的饺子,希望你们都能吃到东北风味的饺子。”原来,家乡的美食不仅要“享”用,还要会分“享”,才更有味。
  (四)老家的方言真有趣
  老家的风景各具特色,老家的美食可口诱人。大部分回老家的孩子都在“云”端分享着家乡的故事。不过,我们也留意到有几个孩子一直没有参与活动。当我们问及原因时,乐乐妈妈跟我们说:“我们在温州山里,本想待一两天就走的。所以,孩子什么都没有带。现在村里被封了,也不能出门采购。乐乐很羡慕小朋友可以分享自己老家的风景、美食等。”果果妈妈说:“老家封村了,果果和爷爷奶奶在一起,我们都没在他身边呢。”原来,班上有好几个孩子的老家因为疫情被封闭管理了,他们身边缺少材料、设备,无法进行线上分享。真是遗憾!
  如何让更多的小朋友在现有条件下分享自己家乡的风情、习俗呢?我们引导孩子们讨论家乡还有什么特别之处。家乡可以被看到(名胜古迹、标志建筑),家乡可以被尝到(特色食品),那家乡能不能被听到呢?一天,粥粥在群里说了一句河南家乡话,逗得大家哈哈直乐。他说:“我们的家乡可以说呀,听得到的家乡是方言!”孩子们好模仿,语言学习能力强,但大部分孩子在城市长大,只会说普通话,不会说家乡话。在漫长的假期中,我们鼓励孩子们陪在长辈身边,跟着长辈学说家乡话,学念家乡的童谣,感受老家的原汁原味。
  孩子们跟着爷爷奶奶学说方言,并想办法录制成一个个小视频。我们将大家的视频剪辑在一起。河南话、东北话、陕西话、温州话……各地的方言风味十足,孩子们说得有趣、学得开心,用最简单的方式分享最地道的家乡味。
  二、童眼看家乡——杭州是我家
  孩子们的老家在大中国的各个角落,那里是爸爸妈妈的故乡,也是他们生命的起源地,老家有我们每个人内心最美的记忆。而现在,很多孩子生活在杭州,成了新杭州人,杭州有着和老家截然不同的风情、生活。我们引导、支持留在杭州过年的孩子们化身为小区探秘者,开启了小区的探秘之旅。   孩子们对杭州最初的印象和经验来自于自己居住的小区。他们有哪些想探寻的问题呢?孩子们表达了自己的疑惑和想法。
  拓拓:小区就是我们的房子吗?
  毅恒:我们的小区在哪里呀?
  瑷珂:小区里住着小朋友和爸爸妈妈。
  钱芯:保安叔叔是小区里的人吗?
  柯南:小区周围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呢?
  ……
   我们请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并用思维导图画一画自己的疑惑和想要探究的秘密。根据孩子的经验和探究兴趣,我们围绕“小区的结构”“小区里的人”“玩转小区”三个方面,追随孩子们的兴趣,一起探究和思考。
   (一)探究一:小区的结构
  1.初探:实地考察
  小区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带着问题,孩子们戴上口罩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小区里实地考察,并做了简单的记录。他们发现小区里有人,有房子,有树木,有滑梯……大家的发现大同小异,仅仅关注到了最直观的小区构成,缺乏深入的思考。
  2.学习支架:老师的小区
  线上学习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不能随时洞悉孩子的想法。所以,当我们发现孩子的思维局限时,第一时间为他们提供了学习和思考的支架——思维导图式的“老师的小区”。孩子们非常容易接受和理解发散式的思维导图,加上我们的视频解说和父母的耐心指导,孩子们了解了更多的小区的构成,知道除了住宅区、风景区,小区还有生活设施区和公共服务区,等等。
   3.再探:创意设计
  有了教师的线上支持,孩子们拓展了思维,还当起了小区设计师呢。蕊蕊和泊远画了小区的设计图,有楼房、保安亭、小公园、水果店、垃圾分类站;拓拓和毅恒用家里的乐高、积木、大大小小的玩具等材料创意搭建小区……
   4.分享:线上交流
  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孩子们在钉钉群分享自己的发现,大胆地介绍自己生活的小区。小区趣事真多啊!
  航航:我的小区在龙湖春江彼岸。小区有高高的房子、运动场、绿化区,门口还有保安亭、理发店、水果店呢。
  贝贝:我住在龙湖春江彼岸1栋,我们楼下的垃圾分类站特别漂亮,还很干净。现在小区的人都会主动将垃圾分类呢。我现在每天和妈妈一起下楼倒垃圾,给垃圾分类,可有趣了。
  若妍:我住在印月尚庭小区。我们小区真的很美,奶奶和外婆都搬来我们小区了。小区附近有一个很大的菜场,以前我经常跟着奶奶去菜场买菜。
  ……
  经过一探再探,孩子们发现,小区有高高的楼房、美丽的公园、好玩的运动器械,大门口有保安亭,还有小超市、水果店、理发店等。小区的设施各种各样、应有尽有,人们生活非常便利。
  (二)探究二:小区的人
  这个特殊的假期,孩子们宅在小区里不能外出,小区里的人和事却让大家倍感温暖。我们启发孩子们去寻找、发现,让孩子们感受到生活在杭州是件多么幸福的事。
  1.發现可爱的人
  小眼睛看世界。疫情期间,小区里哪些人在工作呢?有哪些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呢?
  泊远:门口的保安叔叔,每天都给我们量体温,保证我们的安全。
  贝拉:保洁叔叔阿姨每天都为我们打扫电梯、楼道并消毒,他们好辛苦。
  章航:我要谢谢我的邻居阿姨,我们在家隔离,她经常给我们送蔬菜和肉。
  ……
  孩子的回答让人感动,他们的眼睛捕捉到了生活中的光。懂得感恩,更易幸福。特殊的假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同一小区的人就是我们的家人,他们用行动保护我们,温暖我们。
  2.感谢可爱的人
  小区物业和邻居为我们付出那么多,我们可以为他们做点什么呢?
  泊远给保安叔叔写了一封感谢信,上面有保安叔叔给自己量体温的图画和妈妈的文字,他把信送给保安叔叔,认真地道了一声:“谢谢保安叔叔!”贝拉和妈妈一起画了垃圾分类的海报,呼吁大家给垃圾分类,减轻工作人员的负担。章航和姐姐录了一段小视频,感谢邻居阿姨送的美味食品,还说等疫情结束了,请邻居阿姨来家里吃饭。
  孩子们用最朴实的方式感谢小区里可爱的人们。
   (三)探究三:玩转小区
  小区的结构复杂、功能便利,小区的人们温暖又有爱。孩子们都表示,真想出去玩呀!可是,新冠疫情还没有完全被控制住,大家还是要宅在家里。我们和孩子们一起讨论:等到疫情结束了,你最想去哪里玩呢?怎么出发?带上什么物品?小区周边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吗?
  柯南:我最想去泊远家玩。
  拓拓:我想去找航航玩。
  粥粥:我想去找毅恒玩。
  瑷珂:我也想去找毅恒玩。
  ……
  结果,孩子们最想念的还是幼儿园里的小伙伴,都想去找小伙伴玩。由于疫情,孩子们宅家已久,这样的结果在情理之中。那么小朋友的家都在哪里呢?大家住得近不近?找小伙伴方便吗?
  1.居住小区统计
  我们在群里分享了一一小朋友的统计方法,并配上视频解说,把方法教给更多的小朋友。拓拓、毅恒、航航也尝试统计,并且方法更直观生动。拓拓和妈妈一起做了中四班小朋友居住小区分布情况圆饼图,航航把居住在相同小区的小朋友的学号记录在一个圆圈里,毅恒也做了柱状图。根据统计,孩子们发现班级大部分小朋友都住在奥体社区,所以串门找好朋友特别方便。
   2.出行计划
   孩子们因为不能出去玩,比较着急。我们告诉孩子,现在不能出去玩,但是可以先订计划。孩子们有过一些制订计划的经验,便着手计划起来。
  泊远的四宫格计划,分别画了出行前的准备、出行的工具、目的地和好玩的游戏;蕊蕊画了折叠书,每一页都是自己出行的过程……孩子们的出行计划充满着童趣和对外面世界的美好憧憬。
  三、童心爱祖国——我“家”是中国
  重灾区武汉的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无数的防疫工作者冲在“战疫”前线,他们勇敢无畏的精神感动着每一个人。中四班的宝贝们不出门、勤洗手、勤锻炼,保护好自己,宅家为前线的战士们加油。
  瑾瑾在电视上看到一架架载着医疗物资的飞机开往武汉,她跟爸爸说:“我希望有越来越多的飞机飞往武汉,那样就可以有更多医生、更多药品给病人治病了。”于是,爸爸和瑾瑾一起折了一只纸飞机,模仿电视中飞机的样子,写上了“武汉加油!中国加油!”小小的纸飞机寄托了纯真的祝福。瑾瑾把飞机“飞”到了微信群。小朋友们很感动,纷纷折起了小飞机。飞机越来越多,有的画着可敬的医生、护士,有的画着满满的爱心,有的画着代表幸运的四叶草……一只只寄托着希望和祝福的小飞机,传递着孩子们的爱“家”情怀。中国加油!武汉加油!“家”人一个也不能少。
   特别的假期,特别的感受。因为疫情,我们经历了2月的焦灼、3月的不安和4月的沉闷与期待。但同时,它也是一个很好的课程资源及教育契机,能引发孩子关注生命,关注周围的人、事、物。虞永平教授说,“课程是让孩子做有意义的事情”。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跟随孩子,把孩子们的想法、行动、探索、体验及创意,梳理成独一无二的班本课程,让宅家生活更有意义,让“云”上交流更富生命力。从小家到大家,从老家到新家,孩子们的老家在天南海北,孩子们的“新”家在杭州,而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大家”——中国。抗击疫情,我们和“大家”在一起。
其他文献
一、宗旨  促进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展示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的教学成果,有效推动高校学前(幼儿)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以及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  二、主办单位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幼儿教师教育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幼儿教育杂志社  三、协办单位  全国各高校学前(幼儿)教育学院(系)  四、活动时间  征稿截止时间:2020年6月25日  评选揭晓时间:2
我的家乡座落在七江镇的一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庄里,那里盘踞着一条似龙般的河流。河水很清,河岸很美。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河里结的冰融化了,小河两岸的杨柳长出了嫩绿的叶子,细细的枝条垂下来,像小姑娘長长的辫子。小河两岸的花朵也慢慢开放了,五彩缤纷的,红的、黄的、白的、紫的……各种各样的,倒映在水里好看极了。  夏日炎炎,骄阳似火。两岸杨柳的叶子长得更茂盛了,花朵长得更鲜艳了。河里的小精灵窜来窜去。仔细
众所周知,校本教研,活动多却不容易创新,能创新却不容易见实效,见实效却鲜可以保长效,这是各校校本教研活动中常见的问题。那么如何发挥校本教研的独有作用,以触动教师对教学内容深层次的理解与把握,提高教师对教学方式价值取向的诊断与选择,完善教师对教材、教法、学法的三边辩证思考,正是值得教研员深思的问题。  认真拜读了贵刊刊登的朱乐平老师系列校本教研活动方案以后,顿觉眼前豁然开朗。苦寻良久,终得良方。朱老
從前有个愚人,要在家里设宴请客,打算用牛奶来招待客人。考虑到客人很多,必须提前收集牛奶。他想:如果我从今天开始,每天去挤牛奶,到时候牛奶太多,就没地方存放;不如将牛奶都存在母牛肚子里,等客人来的时候,再把牛奶全部挤出来,既新鲜又方便。愚人觉得这个主意不错,说干就干,为了防止小牛吃奶,他先把小牛与母牛分开,分别绑在不同的地方。一个月后,宾客云集,愚人欢天喜地,把母牛牵出来,想挤牛奶,不料当即傻眼,一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66~67页综合与实践“树叶中的比”。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据收集和计算,探索发现一些常见树叶长与宽的比。  2.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计算比较、合作交流等实践活动,感受收集数据的作用,体验数据的随机性,体会从数据里可以发现规律,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比”,会根据一个“比”进行绘画,感受数学活动的意义
【摘要】师幼互动是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使用课堂评价评分系统(CLASS),对杭州市两所幼儿园大、中、小班的语言教学活动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1个样本反映出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处于中等水平。在师幼互动的三个维度中,情感氛围得分最高,其次为活动组织,得分最低的是教育支持。总的来说,11个样本中的师幼互动氛围是温馨和谐的,但存在着反馈质量不高,语言示范作用不强,对促进
“数学广角”是把传统数学中的经典问题,采用生动有趣的生活事例呈现出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价值。通过实验、观察、操作、推理等数学活动,激发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意识,逐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数学思想方法,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第一学段:关注学生“操作体验”, 感受数学思想方法  第一学段以简单的排列组合、简单的推理、集合思想、等量代换等内容蕴含数学的思
砖头是我儿时玩伴的小名,大家都这样叫,学名反而没有多少人知道。  砖头家的早饭总是很晚的,小时候,我端了饭碗去串门,总见他坐在大门口,摇摇摆摆,高声朗诵课文:“王二小,王二小一边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他家的锅盖不见冒热气,灶膛里也风平浪静。根四是他的父亲,有些憨傻,正笨手笨脚地搬柴淘米。他母亲叫海棠,村里有名的懒婆,日头都爬上了树梢,她还躺在床上。  砖头家穷是村子里数一数二的。常吃不到干饭
【摘要】本研究根据492名3~5岁香港粤语儿童在自由游戏情景下的语料数据,分析香港粤语儿童的空间方位词表达能力,并借此了解粤语儿童空间方位词的习得特点。研究发现:(1)3~5岁三个年龄段的儿童均能使用大部分类型的粤语空间方位词,如“入面”“出面”“上面”“下面”“前面”“后面”“隔离(旁边)”“中间”,但很少使用“左边”“右边”“东西南北”类方位词。(2)幼儿对某些方位词,如“中间”的使用并不符合
并非我们使用语言,而是语言使用我们。   语言的本质不在其表象或再现的纯粹功能之中,也不在其符号化的神学解释之中,而是在其“所说之话”中——纯粹的言说如此独特,以至于其完成本身就是一个“开端性的完成”。   根本意义上,语言作为寂静之音说话——诗中的语言因此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言语,而是根本意义上的道说。人就其本质而言也是语言性的;毋宁说,人的本质具有语言性——人的诸种要素从根本上而言,是经由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