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实验资源 升华学生情感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huili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教师,或许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现在的中学生固执、偏见的多,随和、诚恳的少;易怒、迁怒的多,宽容、谦逊的少;孤芳自赏的多,顾及他人的少;斤斤计较的多,甘于奉献的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认为,这可能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只重智能发展,而忽视学生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培养有着一定的关系。现代社会纷繁复杂,竞争激烈,仅凭自身的高智商在事业上是很难取得成功的。因此培养学生积极的态度、真诚的情感,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在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活动与探究建议”中,共提出37个实验,其中80%以上的实验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完成,50 %以上的实验是作为科学探究的方式呈现的。从本质上说,其过程与科学家进行实验探究是一致的。再者化学实验中充满着趣味与智慧,蕴含着哲理与神奇,是学生很感兴趣的学习内容之一。由此,实验在升华学生情感等方面的教育价值逐渐彰显出来。
  下面看看我们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吧!
  案例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师:我们看见了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也知道蜡烛、酒精、汽油、煤气等很多物质都能在氧气中燃烧,那么你猜想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吗?
  生:猜想(能,不能的都有,同学们显得有些新奇)。
  师:那么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探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的操作和实验现象。
  师:演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生:开始时同学们情绪显得有些激动,个别学生在私底下小声争论。当看到铁丝真的在氧气中燃烧起来后,很多同学们兴奋不已,欢呼雀跃,七嘴八舌地议论:铁丝真的燃烧了;火光好刺眼;现象真漂亮……实验结束了,部分同学们还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激动心情。
  师:静一静,静一静。(等一会儿,老师开始用板擦敲桌子,大声制止讨论。)
  目前我们有很多教师依然是在做实验、讲实验,为了完成实验而实验,没有注重新形势下充分发挥实验在情感方面的教育价值。
  为此,我们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落实。
  一、巧妙利用演示实验,教会学生控制情绪,驾驭情感
  化学实验变化多端,实验现象丰富多彩。这些对于一个初见化学实验的学生来讲都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足以让他们兴奋不已。每当看到这种情形,我们气也不是,不气也不是,没办法要么就声嘶力竭地大声呵斥;要么就等,等学生情绪平静下来再讲课。为此,我们常会因为这“过多”的欢呼雀跃而耽误了授课时机和授课时间。
  遇到这种情况,关键是教师要在做实验之前先做好学生的情绪引导。由于九年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好胜心强,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采用比一比、赛一赛的方式,看一看谁在最兴奋、最激动的时刻,能够控制好情感,学到更多的知识。慢慢地使学生明白控制情緒、驾驭情感的重要性:一个不能控制自己情感的人,不仅会失去一些宝贵的东西,还有可能因为情绪激动过度,而做出过激的行为,甚至可能会导致犯罪。通过我们的实验教学,要让学生学会控制情绪,驾驭情感,修正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案例2:氢气还原氧化铜
  实验结束后,教师小结:请同学们一定要记住:在加热试管前,一定要先通入氢气,过一会再点燃酒精灯,防止氢气中混有空气而发生爆炸。实验结束后要先撤掉酒精灯,直到试管冷却后再撤掉氢气,防止生成的铜再次被氧化,生成氧化铜。注意:“氢气早来晚走,酒精灯迟到早退。”
  教师的小结语言准确精炼,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体系,如果再变换一下语言表达形式,注重学生情感价值的培养就更好了。
  二、挖掘实验特点,培养学生关心他人、顾及他人的情感
  人都是生活在社会这个大集体中的。社会的高速发展,人际关系的复杂多样,人才的激烈竞争,这些都为现代教育提出了挑战。培养学生关心他人、顾及他人的情感很有必要,对其将来立足于社会,处理好人际关系大有益处。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实验的特点,随时培养学生的这一情感。例如,案例2中我们可以在上述总结的基础上,继续进行风趣幽默的情感升华:通氢气时要顾及空气的“情感”,如果一意孤行就可能发生爆炸;撤掉氢气时还要顾及铜的“情感”,否则铜兴奋的“红脸”会变成阴沉的“黑脸”。
  案例3: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这一节中,关于二氧化碳发生装置仪器选择的问题上,可以发动学生先找出课本上所给实验仪器、装置的优缺点,然后再针对其缺点,请同学们开动脑筋从现实生活中找来一些能够利用的废旧物品对实验进行改进,进而使各个实验小组之间展开竞争。这样学生的兴趣就会被调动起来,学生们可以利用课外时间搜集可利用的废旧物品,对实验大胆地改进,有的找来注射器、输液管,还有的把眼药瓶也用上了……
  三、开发课外实验资源,培养稳定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没有兴趣,就没有智力的发展,就没有教学,就没有知识”。我们在教学中也有这样的感受,对学习有强烈兴趣的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思维特别活跃,总是企图深入了解学科的内容,钻研问题的实质,头脑中的“为什么”特多。而对待学习消极的学生,常常满足于一知半解,学习比较被动,不会提出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厌学情绪,直至辍学。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情感,我们可以不断地开发课外实验资源,把课本知识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
  只要多动脑筋,我们可以把课内的很多实验引申到课外。如果能对这些实验加以很好的利用,不但可以分解课本中的一些重点、难点的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稳定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学习中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情感。
  现代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不仅可以依靠和利用学生的情感,而且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情感生活。”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教师应当做好实验、用好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情感、态度、价值功能,升华学生的情感。
其他文献
一、中学语文教材的价值意义教师、学生、教材是构成教学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语文教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借以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发挥语文教育功能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家族至少有七个成员,有些成员是原癌基因的产物。它们对多种细胞的生长与分化具有调节作用。该家族存在两类受体,高亲和力受体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低亲和
<正>新课改后,我们浙江省在选修课的教材上,开始使用实际上也是40多年来第一本为专门讲授汉语语言文字知识和应用的中学语文教科书《语言文字应用》。笔者想和大多数一线老师
语法在语言教学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因学习意识和教学方法陈旧落后.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尤其对于中职教育来说更是如此、本文是笔者根据自己学习英语语法的经历以及语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高中的学生一直存在教育教学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我国基础教育必须谋求所有适龄儿童平等享受高等教育的质量,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个性发展的完整性、独立性、特殊性,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那么,在高中教育教学中,如何实施这一基本理念呢?我有以下一些建议,仅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改变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作文教学的现状是老师怕教、同学怕写。究其原因:首先,对于老师来说是因为作文教学长期缺少教材,作文训练无纲可循,
长期以来,语文课堂的高耗低效一直被人批评,教师缺乏激情,学生缺乏兴趣,原本应充满审美情趣的语文课堂变得沉闷压抑。要想改变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激活课堂气氛。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普及,多媒体教学已在学校教学中日益推广,多媒体教学以其呈现方式的丰富性和直观性赢得了广大师生的青睐。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多媒体技术把声音、文本、图形和
一氧化氮可能作为一种“气体性”的信使分子在神经系统中发挥作用,它既可能参与神经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又可能参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过程。对一氧化氮作用机理的研究不仅有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语文教学离不开一个“美”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