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整合历史课程资源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yo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历史课程标准的实现、我国历史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历史课程资源,是我们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中学历史课程资源的概念的界定,以及历史课程资源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加强中学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措施和途径。
  【关键词】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中小学的实际教育成果。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因地制宜,多渠道、多方式地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是确实提高教学效率、促进课程改革实施的重要途径。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和适用程度对课程目标的实现,对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对于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课程资源的概念 历史课程资源是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指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的总和,这其中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人力的;既包括校内的,也包括校外的;既包括传统的教科书、图书资料,也包括现代的网络、科技成果。如果能将这些资源很好地加以开发和利用,对于我国的历史教学和整个民族的历史素质的提高都是大有益处的。
  2.中学历史课程资源现状分析 教师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主体,教师本身也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作为教师,要深刻认识和领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对于新一轮课程改革以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大意义,不断探索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有效方法与途径。当前带有普遍性、共同性的问题是对于课程资源的地位和作用重视不够,缺乏的是对于课程资源的识别、开发和运用的意识和能力。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主要是依靠少数专家学者,并没有真正将广大的中学一线教师调动起来。教学实践证明,教师不仅仅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的利用者,更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但多年以来,教师只作为课程资源的利用者,而没有被作为课程资源的一种来开发和利用。从历史课程资源实施的情况看,绝大多数地方都将教学局限于课堂,使课堂成为利用课程资源最重要的载体,并且在大多数地区特别是偏远地区,普遍缺少相应的专门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参观考察场所等,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对历史课程资源的研究性学习,更难以通过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科学技术等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历史课程资源的内容看,历史课程资源的内容往往偏重于历史本身相关知识的开发,忽视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不紧,教材结构单一,难以适应学科知识的新发展,更难以实现历史与其他学科知识间的渗透与融合。
  3.构建教师课程资源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中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历史课程从过去的“历史教学大纲”转向现在“历史课程标准”,它对历史课程目标、课程基本理念、科学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都提出了全新的理念所有这些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没有历史课程资源的支持是不可能实现的。长期以来,围绕着“应试”的目标,我们的历史课程资源被有形无形地限制于教材、教参和学生用书,因此历史课程的改革,为教师对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强化历史教师的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于历史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历史课程资源,已成为历史课程改革实施的一个当务之急的重要问题。而构建教师个人的历史课程资源,则是当前面向基层教育中,最切实可行、直接有效,最快捷的方法。
  4.教师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途径
  4.1 教材教科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载体,也是最为宝贵的教学资源。尤其是现在新教材,其色彩鲜艳,图文并茂,其中的导言、彩图等都是辅助教师教学,激发学生兴趣的帮手。像“课前提示”、“自由阅读卡”这些都是课改后新增加的内容,是对各课内容中某一内容的扩充和延伸,长期坚持阅读对拓宽学生阅读面、增加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入了解有极大助益。历史教材、各科课本只是有限的文本资源,所以我们在对其充分利用后,就应把眼光放在更广更多地文本利用,如图书室就是一座文本宝藏,它容纳了大量先辈的智慧精华,最新史学动态,所以我们在教学时,非常重视这一资源的利用,师生私人藏书,所订刊物,往届学生的优秀文章等都是重要的文本资源。
  4.2 巧用电教多媒体在教学中引入电教多媒体,合理运用其图、形、声、色像等多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创造出悦耳、悦目、悦心地历史真实情景,让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这种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无疑可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有效地掌握知识,接受历史思想教学。录像将学生带回过去,与历史人物共悲同喜,与历史脉搏同跳动,模具、图表的善用在历史教学中,除电教多媒体外,模具、图表也是教师激了学生兴趣,创设良好教学氛围的好帮手。如学生制作的古陶器、劳动工具模型;教师制作的各种战争示意图、地域图;学校提供的教学用图、教具等,都能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历史、融入历史,最终认识历史。
  4.3 感悟身边的历史利用所处周边环境的历史遗迹、遗物进行实物教学,让这些历史“自己说话”给学生带来临场感和真实感,不但可以刺激学生的思考,亦具有提高学习兴趣的效果。同时,历史教学工作本身就是很复杂的,因而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总结与思考。教师本身就是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性资源。教学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策略有多种多样的来源──来源于研究,来源于新教材和新手段,来源于先进教学法的报道,来源于同事,来源于对教学的自我总结,来源于对课堂教学的思考。教师们要不断地思考如何来充实自己,并且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如教师可以运用教学日记、研究小组和个人教学心得记录、同事指导建议、他人帮助,自我评价和合作总结的手段、方法和策略,提高自我总结和反思的教学水平,利用建立在研究基础上的各种资源,在面对某种学习需要时去探寻建立在研究或有效实践基础上的新知识和新技能,从而更好地了解教学研究的动态,逐步使自己成为教学知识的生产源,既要能钻研教学,又要能拿出自己的研究成果与他人分享。   5.开发利用历史学科课程资源的作用
  5.1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学生对历史课普遍缺乏兴趣,这种情况由来已久。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历史教科书视为惟一的课程资源,或者至多加上几幅历史挂图而已。在这样的狭隘课程资源观支配下,历史课被学生看成“死背”而无趣的科目也就顺理成章了。按新课程的理念,历史教科书仅是一种主要的课程资源。历史教学还应该运用大量教科书之外的课程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影视资料、历史文物、历史遗址遗迹等。这些课程资源以其形象具体、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给予了学生多方面的信息刺激,加之许多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丰富了历史课的内容和情趣,使学生能够在轻松高雅的学习活动中掌握知识。生动的历史课程资源无疑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这是传统单一的课程资源所无法比拟的。
  5.2 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比较偏重“注入式”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虽然偶尔也有一些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如讨论、问答等,但是由于作为课程支柱的课程资源本身比较单一,历史教师只需讲清教科书上的现成结论,历史学习也成为只是背诵一些历史事实的机械训练,因此,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空间是非常有限的。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得经验或体验的过程。当前,我国一再倡导要尊重并提升学生的主体性,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就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然而,历史教科书其实只是给学生提供了一种历史知识的框架,并非就是历史本身,也不应该是学生学习历史的惟一对象。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发展学生的历史意识,即培养学生对历史进行理性思考,进行选择和解释,并在心目中重建历史的能力。历史知识的特性决定了历史教师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不要囿于教科书的知识结构和结论,除教科书外,还应学会广泛搜集利用其他有用的课程资源。由于历史学科课程资源具有范围广、数量大的显著特点,这样,无论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角度,还是从开发课程资源的角度,都需要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使他们逐步学会主动地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的课程资源,为自身的历史学习和探索服务。可见,只有随着历史学科课程资源的逐步开发利用,历史教学过程才能更多地成为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学生也才能真正成为历史学习的主人。
  5.3 有利于学生形成“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新课程观在客观评价传统“接受式”学习的基础上,更多地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态度和方法。什么是“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以获得结论的学习方法。我国现在不少地方开展的“探究式”学习实验研究表明,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其他文献
目前新课程改革脚步已进入了中学课堂教学,并不断地深入和开展。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行动,重视学生全面素质和谐发展,重视学生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是我们新课标教学的要求。在新课标下,我们政治课教学要注意些什么,教师应如何面对教材的处理问题、教法的安排问题以及学生学法的指导问题,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不断去探索及总结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课标教材,了解学生实际需求,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激活双方的主动
期刊
【摘 要】语言的基本功能决定学习语言的目的,学习语言的目的决定语言的教学的方法。在把英语作为外语教学背景下,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运用所学英语知识完成实际语言环境中的交流,即能够用英语进行交际。如何达到这一目标却有认识上和实践上的误区。不少人以为掌握了语言就必然或自然具备交际能力,大量事实证明其实并不然。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中以讲解语法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造就的只是大量懂英语的
期刊
【摘要】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初中物理可从重在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及学生对探究活动的体验,启发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科学探究,从实际出发把探究思想渗透于教学之中等方面进行探究式教学。  【关键词】参与体验;循序渐进;启发引导;渗透思想;实际出发  新课标不仅重视知识的学习,亦注重学习的过程,重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
期刊
【摘要】通过形成性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发展,激励学生向上,对学生进行兴趣、好奇感、情感、毅力、性格、注意力等诸方面心理素质的基础训练。比如说,课前三分钟铃声一响,我就观察各小组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对做到快、齐、静的小组分别奖励6分、4分、2分,较差的小组则得不到奖励分。同时,通过课堂口语评价,便于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发现问题,改善教学过程,推动学生形成继续学习的动力。 要求学生能大胆开口说英语,语音语调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永恒主题。当前普通中学语文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存在障碍,老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但学生们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教师反思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显得格外的迫切与重要了。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追求。本文针对这一问题。着重从有效的教学目标、有效的学习行为、有效的教学方法、有效的课堂管理等方面论述了真正实现提
期刊
古人讲过:“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论语》中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在“趣”字上多动脑筋,尤其是古诗教学,要教出意趣,才能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泉,才能产生最佳的美感效应。笔者在平日的教学中,总结出以下几点心得。  1. 以画激趣 形趣,是教学中的直观形式所产生的一种审美趣味,它具有审美直观效应。古人说“诗中有画,画
期刊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和操作的机会,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就要求教师从生活实际出发,及时收集和整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学;教学  
期刊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就是创新教育时代。素质教育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这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以学生为本,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全方位的人才。  在新课程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时代的需要,创新是教育发展的根本,是培养素质人才的根本途径。而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是我们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场所,面对新课程,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历史教育要创新,历史课堂要创新。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中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思想活跃,自主意识增强,参与意识提高,不仅注重书本知识的吸收掌握,而且特别关注社会问题,善于探讨现实问题。《新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此,作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必须适
期刊
【摘 要】亚里士多德做过这样精辟的阐述:“思维是从问题惊讶开始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之间创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新能力;思维能力  《教学课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