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习作视角 拓宽阅读视野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er1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题性群文阅读教学的研究立足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主题性群文阅读中关注学生习作视角的多样化结合,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教师可以遵循在常态中找非常态、在偶然中找必然、在对比中发现闪光点等,选择有探讨价值的习作视角组织教学,培养学生习作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
  温儒敏教授强调要解决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最管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读书,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和习惯。新时期教学应该在学生多读书的基础上落实语言文字的运用,落实人文素养的培养,落实素质教育的实施。在此主流思想的引领下,课堂正展开一场静悄悄的革命,群文阅读因为在单位时间内阅读量大、注重多文本结合、能提升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等优点,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一、优化阅读教学,主题引领群文阅读
  现代学生学习的最大弊病就是少读书、不读书。光是阅读教材中少量的课文,学生的阅读量远远不够,花较多的工夫进行课文精读、分析,不去阅读,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方法无法在阅读中得到真正的运用。
  群文阅读应运而生、蓬勃发展,用群文阅读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比起单篇阅读教学更有优势,是目前课堂很好的阅读教学补充。群文阅读教学采用了一种全新的语言模式,教师少讲或不讲,以关键性的任务、驱动式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阅读、思考、交流。另外,将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学生的交流是一种聊天式的读书分享,使课堂教学迎来了新面貌。
  主题性群文阅读教学寻找具有某种关联的“同一类”文本,或者说属于同一主题的文本进行阅读教学,给学生带来“同中求异”的阅读新体验,使学生对“同类”文章有全新的认识,获得更广阔的阅读视野,提高阅读效率,提升阅读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关注习作视角,紧抓阅读焦点
  倪文锦教授对语文教育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作出了肯定的答复。在他看来,语文教育对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那么,从何处入手呢?当然还是得从阅读教学入手。阅读教学除了引导学生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欣赏美文以外,还可以换一种角度,即引导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品味作品,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写作视角,如此会有焕然一新的感觉。
  细读文本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视角,作者的视角应该是其中最不可忽视的一种,从这种视角去阅读文本就好像是将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从这个镜头中会观察到一些有趣的平时不易被察觉的细节、新意,教师应抓住其中之一,选择多篇有该“共性”的文本,组织学生阅读思考,为学生的阅读打开另一扇窗。
  倪文锦教授认为群文阅读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乃至创造性思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群文阅读中关注习作视角的多样化结合,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1.宏观与微观视角相结合
  群文阅读强调多篇文本的比较阅读,强调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同一种事物。如同样是感叹朝代更迭、历史兴亡,杨慎的《临江仙》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就从宏观的角度,将历史长河的奔腾与历史的兴衰、人生的成败得失相结合,表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而杜牧的《赤壁》中“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则从微观的角度,由一支折断了的铁戟对前朝人、事、物进行了慨叹。教师将这样的文本结合,一定会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的新天地。
  2.逆向与顺向视角相结合
  同样是赞颂梅花坚贞不屈的品格,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用百花争艳,梅花独自凋零却芳香如故来表现其品格,而毛泽东同志的《卜算子·咏梅》中“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却用花开报春来体现其品格。两首诗一个“零落留香”,一个“花开俏立”,一个顺向视角,一个逆向视角,都是赞美梅花,放在一起品读,别有一番风味。
  3.主体与客体视角相结合
  如在《只拣儿童多处行》一文中,作者冰心与儿童眼中的春天是不同的,同样是寻找春天,冰心奶奶眼中春天与儿童一样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儿童就是春天的象征,因此便“只拣儿童多处行”去寻找春天。但是,作为客体的儿童却并不相同,在儿童眼中热闹的地方、游人多的地方就是春天,因此“只拣游人多处行”去寻找春天。这种主客体视角的切换妙趣无穷,一主一次,结合鉴赏,一定能打开学生习作的新思路。
  4.文学与科学视角相结合
  同样是描写杏花,宋代叶绍翁笔下《游园不值》中“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所描绘的杏花明艳动人,颇有一股文人雅士的风味,而竺可桢笔下的《第一朵杏花》则是他科学观察的依据。文学性与科学性两者不同风格的描述,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关系到体裁、表达内容、文章主旨等多方面的内容,可谓以小见大,值得一探。
  当然,还可以从多个角度加以组合,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但是这种组合方式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文本内容,并具有较为广阔的视野才能精准定位到不同文本中反映的相关联的内容,需要教师深入研究、系统整合、反复推敲、再三验证后才能让学生进行组合阅读,否则会误导学生对文本的认识,得不偿失。
  三、有效选择习作视角,组织群文阅读
  在进行主题性群文阅读教学中,如果想要对习作视角进行探讨,如何才能在几篇文本中快速有效地找出可供探讨的习作视角呢?可参考以下几点:
  1.常态中寻找非常态
  如冰心的《只拣儿童多处行》中寻找春天,正常情况下,肯定是儿童跟着大人一起游春、赏春,而我们的冰心奶奶却偏偏要跟着儿童走,儿童走到哪里,哪里就是春天。教师抓住这个视角转换的“非常态”现象,就能够体会作者的用意。
  2.偶然中寻找必然
  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通过一次偶然的科学实验揭开了“雷暴之谜”;牛顿因为“偶然”的一次被苹果砸,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偶然”造就了这两位人物的成功,但是,为什么“偶然”只降临在这两位人物身上,而不降临在你我身上,这两个“偶然”之中,还隐含着哪些“必然”呢?可以组织学生就这类文体进行阅读,引發学生深思。
  3.对比中发现闪光点
  在群文阅读中可以将不同的文本进行对比阅读,通过对比得出的观点、经验或者建议肯定比单篇阅读归纳总结得出的要真实可信,印象深刻。尤其是在主题性群文阅读教学中,由于在同一主题下范围更加统整,得出的结论更加聚焦,更加直观。没有对比,就没有闪光点;没有对比,就没有特点;没有对比,就没有发展。让学生在多文本的对比阅读中寻找阅读的乐趣。
  倪文锦教授指出:群文阅读强调多角度观察。对于文本习作视角的多角度观察形成有规律的阅读指导,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晰地明确作者的习作意图,同时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性思维的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启东市汇龙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
其他文献
《黄河的主人》是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作者主要是通过对黄河、艄公、乘客以及羊皮筏子的描写,重点赞扬了艄公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成为了黄河的主人。但遺憾的是有些教师在教学中灌输知识较多,细致解读较少,导致学生仅仅是理论上的“主人”。笔者结合学生实际,重点对此文进行细读,让“筏子”把学生载到彼岸。  一、寻找“筏子”,抓住文本意象  现在很多教师都在倡导提主问题,对于这
彭雪枫将军是著名的军事家。他的军事思想是从实践中得来,是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里,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形成的。我拜读过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于1997年8月的《彭雪枫军事文选》(第1版)一书。该书文字简朴,字字珠玑,是彭将军在当时恶劣的社会环境中提炼的军事思想精华。带着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的职业敏感,我从自己的角度来理解彭将军的一些军事思想,并谈谈如何将其运用在教学中。  一、迂回的教学方法  彭将军在1940
写景诗,不是为写景而写景,重在通过写景抒发情感,托物言志。一般会有以下三种情感:诗中景(人)带给我们的情感,作者借诗所表达的情感,学生学诗之后感悟生活的情感。《江雪》就具有代表性,它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他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表现的是一种儒家有为和道家无为的高远意境。如何在教学中从“景语”走向“情语”,笔者以《江雪》为例谈谈写景诗情感的激发策略。  一、抓住景物,连“
统编本教材从三年级开始进行了阅读策略单元的单独设置,这些阅读策略包括预测阅读策略、提问阅读策略、提高阅读速度等,这些阅读策略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与指引,是教师教学的凭借与抓手。其中,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提问阅读策略单元,这单元的课文主要由《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蝙蝠和雷达》《呼风唤雨的世纪》三篇精读课文和《蝴蝶的家》一篇略读课文组成。这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语文要素
《信任》是一篇记事文章,文中的“我”在路边告示牌的指引下顺利来到了桃园,小狗的热情引路使“我们”很快摘到了又大又甜的桃子,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我们”自觉付款。文字显浅易懂,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所创造出的和谐境界,令人心生向往,作者真诚又朴实的遣词造句功夫值得我们学习。  一、告示板多次传递细心  “我”第一次见到告示板就觉得真有趣:“桃子—自采—三里路”,简短有趣,只怕世间仅有一例。“自采”
一群小伙伴,来到大森林寻找朋友。  小刺猬找到仙人掌,仙人掌和他拉拉手,成为一对带刺的好朋友。  小鸽子找到珙桐,珙桐笑了,说道:“太好啦,我的小名就叫‘鸽子树’,欢迎小鸽子来我家做客。”  小甲虫,很害羞,不敢和花草交朋友。他低着头,悄悄走,看见一株含羞草。小甲虫鼓足了勇气,说:“含羞草姐姐,你愿意和我交朋友吗?”  含羞草,垂下了头,原来她也很害羞。小甲虫快乐地唱起来:“你害羞,我害羞,害羞也
本文所谓的“放手”,是指把复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进入复习阶段,学生往往会有些懒散,漫不经心。学得较好的学生,觉得该会的都会了,学得不太好的学生,本身就比较懈怠,往往需要教师推一步走一步。其实,复习的主体是学生,如果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大胆放手,相信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复习效果将会事半功倍。  一、复习计划学生订  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是要让学生“当家作主”,使学生有事可做,不
【教学目标】  1.厘清说明顺序,与《太阳》对比阅读,感受事理说明文与事物说明文内容角度的不同。  2.品读关键词句,再次对比,体会事理说明文用词的准确、严谨及情感强烈、观点鲜明的特点。  3.整体对比,让学生通过作者的布局谋篇,总览事理说明文与事物说明文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初次对比,发现内容角度不同  1.太阳和地球都是宇宙中耀眼的星星。课前同学们都做了回顾,谁来说说学过的《太阳》一
一、读题导入,了解背景  1. 初次看到这个题目有什么感受?  生: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为什么不是种给自己看呢?我能感受到德国人有一种善良的品质,会将美丽的花让别人看。  生:自己的花怎么样才能让别人看呢?自己的花又是如何讓别人看到的呢?  师:带着这些疑问及不一样的感受,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季羡林先生。  2.简介季羡林:季羡林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大师、语言学家、国学家、史学家
【文本解读】  《天地人》是统编本教材一年级上册“识字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也是学生学习的第一课,对于渗透传统文化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积极的意义。这篇课文作为无注音识字的第一课,共有6个生字:“天、地、人、你、我、他”,这6个生字分两行排列,“天、地、人”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你、我、他”是“人”的三个代称。背景是国画《一望大江开》,画面近景是岩石松枝,中间是大片留白,远处空旷无垠,咫尺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