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人》文本解读及教学建议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本解读】
  《天地人》是统编本教材一年级上册“识字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也是学生学习的第一课,对于渗透传统文化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积极的意义。这篇课文作为无注音识字的第一课,共有6个生字:“天、地、人、你、我、他”,这6个生字分两行排列,“天、地、人”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你、我、他”是“人”的三个代称。背景是国画《一望大江开》,画面近景是岩石松枝,中间是大片留白,远处空旷无垠,咫尺之间似有万里之遥,隐含“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可以让人充分感受天地之广袤,给人以恢弘大气之感,以此突出中国文化的特点,来配合学生的汉字学习。
  《天地人》一文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上采用了中国传统蒙学文化《三字经》的体例,简简单单的六个字中隐含了传统文化中“天地合一”的思想,以及人与人、人与自然间和谐相处的教育理念。因此,在教学“天、地、人”三个字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再引出“天”与“地”,并让学生在头顶蓝天、脚踏大地的真实感触中体会“天”覆盖万物以及“地”承载万物的浩瀚壮阔,在这天地之间,人犹如精灵一样,在尽力创造着世界的美好。
  “你、我、他”是“人”的代称,旨在告诉人们在这天地之间“你我他”都是其中的一员,每个人都不能离开他人独自生活,人类是一个大家庭,你、我、他都要和谐友好相处,《天地人》编排在教材的第一课,不仅尊重了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还隐含着作者对刚入学学生强烈的期待。教师要准确把握编者意图,对学生进行识字与传统文化的教育。当然,对于《天地人》的文化的解读,并不意味着在学生开篇的第一课就需要掌握,而是一个对汉字文化渗透的渐进的过程,也就是说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具有“文化自觉,文化关照,文化意识”等方面的意识。
  【教学建议】
  一、欣赏国画,感知传统文化
  1.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欲望
  师:我们是中国人,说的是汉语,写的是汉字,中国人就要学中国字,这样就能读更多的书,学到更多的知识,你們想学习中国字吗?
  2.观察国画,初识汉字
  让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自己是否认识这些汉字,是从什么地方认识的。
  二、认识生字,渗透传统文化
  1.学习“天、地、人”
  (1)教师简介人与天地之间的关系,借助多媒体播放蓝天、大地的图片,并让学生说说生活在天地之间的人能做些什么。
  (2)学生分别以“天、地、人”进行扩词练习。
  (3)课堂拓展:你们知道“天、地、人”出自哪里吗?(播放儿歌:三才者,天地人。天在上,地在下。大大人儿立中间。)
  2.学习“你、我、他”
  (1)汉字演化,传承文化。
  学生借助微课了解“人”与单人旁的关系。
  (多媒体呈现字的演化)
  活动设计,汉字变变变,单人旁和“也”合在一起就是“他”。组词:他们、他人。
  单人旁和“尔”合在一起就是“你”。组词:你们、你好。
  (2)欣赏歌曲《天时地利人和》。
  3.创设语境,运用汉字
  (1)借助“你、我、他”,介绍姓名。
  例:我叫XXX,他呢?
  (生之间互相练说)
  (2)借助“你我他”,厘清人物关系。
  例:我叫XXX,你是我的老师,他是我的同桌。
  (生模拟练习)
  汉字,有着浓郁的文化意蕴、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深厚的民族情结。在小学生入学的第一节课上,教师应以“正规”识字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安徽芜湖市利民路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
其他文献
我在县教育局组织的小学语文公开课上执教了《活见鬼》一课,让我对文言文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小学阶段“读”与“背”是文言文类课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我把教学目标定为:(1)认识“撩、趋、亟”等生字新词,理解“俄顷、愕然、踉跄”等词;(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并尝试背诵;(3)学会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结合译文等方法学习文言文。确定重点难点为:(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与体验
《黄河的主人》是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作者主要是通过对黄河、艄公、乘客以及羊皮筏子的描写,重点赞扬了艄公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成为了黄河的主人。但遺憾的是有些教师在教学中灌输知识较多,细致解读较少,导致学生仅仅是理论上的“主人”。笔者结合学生实际,重点对此文进行细读,让“筏子”把学生载到彼岸。  一、寻找“筏子”,抓住文本意象  现在很多教师都在倡导提主问题,对于这
彭雪枫将军是著名的军事家。他的军事思想是从实践中得来,是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里,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形成的。我拜读过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于1997年8月的《彭雪枫军事文选》(第1版)一书。该书文字简朴,字字珠玑,是彭将军在当时恶劣的社会环境中提炼的军事思想精华。带着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的职业敏感,我从自己的角度来理解彭将军的一些军事思想,并谈谈如何将其运用在教学中。  一、迂回的教学方法  彭将军在1940
写景诗,不是为写景而写景,重在通过写景抒发情感,托物言志。一般会有以下三种情感:诗中景(人)带给我们的情感,作者借诗所表达的情感,学生学诗之后感悟生活的情感。《江雪》就具有代表性,它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他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表现的是一种儒家有为和道家无为的高远意境。如何在教学中从“景语”走向“情语”,笔者以《江雪》为例谈谈写景诗情感的激发策略。  一、抓住景物,连“
统编本教材从三年级开始进行了阅读策略单元的单独设置,这些阅读策略包括预测阅读策略、提问阅读策略、提高阅读速度等,这些阅读策略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与指引,是教师教学的凭借与抓手。其中,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提问阅读策略单元,这单元的课文主要由《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蝙蝠和雷达》《呼风唤雨的世纪》三篇精读课文和《蝴蝶的家》一篇略读课文组成。这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语文要素
《信任》是一篇记事文章,文中的“我”在路边告示牌的指引下顺利来到了桃园,小狗的热情引路使“我们”很快摘到了又大又甜的桃子,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我们”自觉付款。文字显浅易懂,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所创造出的和谐境界,令人心生向往,作者真诚又朴实的遣词造句功夫值得我们学习。  一、告示板多次传递细心  “我”第一次见到告示板就觉得真有趣:“桃子—自采—三里路”,简短有趣,只怕世间仅有一例。“自采”
一群小伙伴,来到大森林寻找朋友。  小刺猬找到仙人掌,仙人掌和他拉拉手,成为一对带刺的好朋友。  小鸽子找到珙桐,珙桐笑了,说道:“太好啦,我的小名就叫‘鸽子树’,欢迎小鸽子来我家做客。”  小甲虫,很害羞,不敢和花草交朋友。他低着头,悄悄走,看见一株含羞草。小甲虫鼓足了勇气,说:“含羞草姐姐,你愿意和我交朋友吗?”  含羞草,垂下了头,原来她也很害羞。小甲虫快乐地唱起来:“你害羞,我害羞,害羞也
本文所谓的“放手”,是指把复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进入复习阶段,学生往往会有些懒散,漫不经心。学得较好的学生,觉得该会的都会了,学得不太好的学生,本身就比较懈怠,往往需要教师推一步走一步。其实,复习的主体是学生,如果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大胆放手,相信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复习效果将会事半功倍。  一、复习计划学生订  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是要让学生“当家作主”,使学生有事可做,不
【教学目标】  1.厘清说明顺序,与《太阳》对比阅读,感受事理说明文与事物说明文内容角度的不同。  2.品读关键词句,再次对比,体会事理说明文用词的准确、严谨及情感强烈、观点鲜明的特点。  3.整体对比,让学生通过作者的布局谋篇,总览事理说明文与事物说明文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初次对比,发现内容角度不同  1.太阳和地球都是宇宙中耀眼的星星。课前同学们都做了回顾,谁来说说学过的《太阳》一
一、读题导入,了解背景  1. 初次看到这个题目有什么感受?  生: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为什么不是种给自己看呢?我能感受到德国人有一种善良的品质,会将美丽的花让别人看。  生:自己的花怎么样才能让别人看呢?自己的花又是如何讓别人看到的呢?  师:带着这些疑问及不一样的感受,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季羡林先生。  2.简介季羡林:季羡林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大师、语言学家、国学家、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