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绅鸿儒刘大鹏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nea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普通的晚清文人,在国内可以说是“名不出乡里”,但在沈艾娣所著《梦醒子》一书中却被称为“第一奇绅士”,《梦醒子》一书也是哈佛、剑桥中国近代史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教材。一个农村绅士,何以被冠以“第一奇绅士”的美誉,刘大鹏究竟奇在何处?
  何谓奇呢?奇就是与众不同,独树一帜。奇就是一般人想不到他想到了,一般人做不到他做到了,一般人不该遭遇的他遭遇了,故谓之奇。
  奇绅刘大鹏,经历了清末、民初、抗战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
  一奇:七岁说话 一鸣惊人
  刘大鹏并非是先知先觉的圣贤,聪明过人的天才。刘大鹏在日记中自述“生而顽钝,年七令甫能言。”他七岁才会开口说话,比正常发育的同龄儿童晚了两三年。七年不鸣,一鸣惊人。
  据前辈老人们回忆,七岁之前家人觉得刘大鹏听说能力有些障碍,而七岁时第一次开口说话,便连喊了三声“书!树!数!”(在晋源方言中,水、数、树、书是很难分清楚的)。当时家人都觉得很奇怪,但并未深想。而在他逝世后,纵观其一生之经历,家人才领悟到,他所说的三声“shu”,就是立志读书、教书、写书。刘大鹏的一生,在冥冥之中已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童年刘大鹏在刘丽中私塾先生门下读书16年,毕业后,他先后在太原县桐封书院、太原府崇修书院学习深造又10年,仅读书就长达26年。按8岁入学,完成学业他已经34岁。与现在走过小学、中学、大学的学子们相比,先生学习时间比当代学生还要长。在人生旅途的第一站,他读书时间长达半辈,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来讲,可谓一奇。
  刘大鹏在刘丽中、杨深秀(戊戌变法六君子之一)等名师的精心培育下,刻苦钻研,勤奋学习,积累了渊博的知识,树立了如何做人做事的高尚道德理念,确立了报效国家和人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日后创业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奇:闲暇之余成就多部巨著
  刘大鹏完成学业后,就到太谷县南席村票号商人武佑卿家里当了整整21年的私塾先生,后到太原县女子学校任教十余年,他教书时间又占据了人生的半辈。
  刘大鹏在世85年,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可谓一瞬间,他在有生之年既要教书,又要种地,还要经营煤窑,忙里抽闲,全用毛笔手抄洋洋34部巨著,亿万字手稿,对儒家经典烂熟于心,能够熟练背诵的经典著作达626306字。


刘大鹏

  在太谷任教期间,他边教书边写书,从收集数据、写出初稿、润色修改到最终定稿,前后仅用5年时间,就完成了100万字的《晋祠志》(上、中、下三册),填补了晋祠几千年没有志书的空白,开创了晋祠景区写志的先河。刘大鹏一人利用教书的业余时间,呕心沥血,在短短5年时间就完成了一部流芳百世的巨著,给后人留下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不能不使我辈惊叹。
  1918年,他62岁时,对自己的著作做过一次初略统计,先后有《晋祠志》16卷,《梦醒庐文集》8卷,《晋水志》13卷,《卧虎山房诗集》13卷,7500余首诗,《潜园琐记》6卷,《唾壶草》4卷,《乙未公车日记》4卷,《刘氏家谱》3卷,《戊戌公车日记》6卷,《梦醒子年谱》4卷,《桥梓公车日记》4卷,《御恤录》10卷,《藜照堂家训》2卷,《重修晋祠杂记》2卷,《随意录》(未成),《迷信丛话》现成22卷。在其后的23年中,刘大鹏又补写了《晋祠志》26卷,编撰了《汾河水渠志》以及《明仙峪志》8卷,《柳子峪志》8卷,编辑旧有散作或新作有《卧虎山房诗集》增加的12卷,《从心所欲斋妄咏》50卷,《啄玉闲吟》8卷,《愠群笔谭》25卷,增编《梦醒子》8卷。
  (令人痛心惋惜的是这些巨著在他去世之后,保存至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大部分著作被红卫兵当作“四旧”抄走,拉到村造纸厂打成纸浆,付之东流,毁于一旦。)
  刘大鹏超人的智慧和惊人的毅力,非凡的创作天才,德高望重的思想品德,实乃奇人奇才也。
  三奇:随手日记 竟成哈佛必修课
  刘大鹏34岁(1891年)时开始记日记,直到临终前五日(农历1942年7月19日),连续记载了五十一年的日记(200余册,400万字)。


《晋祠志》

  日记真实客观地记叙了清末民初、抗战期间所发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天文地理、人情世故等,可谓包罗万象,是中国这段历史的缩影,史料珍贵,堪称百科全书,更被山西省图书馆誉为“镇馆之宝”。
  日记为英国女士沈艾娣撰写《梦醒子》一书提供了详实的数据,《梦醒子》一书一经出版便轰动西方世界,成了剑桥、哈佛大学等英美国家高等院校中国近代史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并成为西方世界的畅销书。一个普通的农村绅士,竟然震撼了西方世界。也因此,刘大鹏被沈艾娣称之为“第一奇绅士”。
  文人雅士、风流墨客,并不是每个博学多才的人在文学上有造诣,就一定擅长为官之道或者生活之道。但刘大鹏便是这样一位全才,除了教书、著书方面有“三奇”,在为人之道中还有另“三奇”。
  一奇:不当官不揽权
  古人常是“学而优则仕”,而刘大鹏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行端品正,为人师表,却不当官、不揽权。
  刘大鹏的德才、廉洁名扬省城。阎锡山掌握山西军政大权后,急需人才为其效力,曾多次派人请刘大鹏出山,先生屡屡婉言谢绝,拒不受聘。读书做官,仕人之追求,刘大鹏却是送到嘴边的肉不吃,可谓奇也怪也。   在人生的旅途中,他一直很努力拼搏,曾务农、做工(开煤窑)、经商(租赁餐具、轿等业务)、教书、写书事业,走完了光辉的人生历程。
  二奇:不贪财不贪色
  1899年,岁根年末,春节将至,在太谷南席村武佑卿家任私塾教师的刘大鹏准备回家过年。武佑卿念其教书有方,除开年工资100金外,另给奖金20金,他却拒不收之。他在日记中作了这样的表述:“……去岁东家送余束脩百金,今日不言明白,即送一百二十金,余坚持不收,只取百金,以东家诱我以利欲玷我之品也。”
  1915年,58岁的刘大鹏当选为山西省国民代表大会代表,出席了省议会议员选举大会。有些议员为了拉选票,纷纷向代表行贿或宴请。12月20日晚,有参选议员对他行贿,他在日记中记叙道:“今晚竟有酬金报金贿我投票者,予严以拒之。”类似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他都以“不义之财不可取”的修身之道一一拒绝。世上哪有和钱财有仇有恨之人,唯有刘大鹏既不贪财也不受贿,实属奇人也。
  



?


沈爱娣及其著作《梦醒子》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二月,刘大鹏赴京参加会试,路经河北白河镇商客大店投宿。是日晚,他在日记中写道“……每晚有妓女结伴到店,弹歌小唱,迷惑行人,若不严拒,必吃若辈大亏。”因题于壁曰:“过了曹河宿白河,他房妓女乱弹歌,平身最恶风流事,非怕旁人毁谤多。”刘大鹏对“女色”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把“男女授受不亲”作为安身立命的座右铭,不沾不贪,不闻不问,远而离之,难能可贵。
  三奇:不贪生不怕死
  日寇占领太原县后,狂轰乱炸,烧、杀、抢、奸无恶不作。每当鬼子进村扫荡,村民纷纷携老带幼逃难时,刘大鹏却视死如归,独自一人留村,并上到屋顶,指天骂日。并预言红军必胜,日寇必败。有一年,日寇的一名军官久闻先生大名,恳请先生为其题写一副条幅,先生冒着杀头的危险,婉言谢绝,拒不题写,日本人无耐,只好灰溜溜地离开。
  1934年,山西遭受大旱,阎锡山政府的苛捐杂税却有增无减。刘大鹏看到广大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愤怒至极,他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以鲍伯平的化名上书中央南京政府,请求中央政府责令阎锡山减免税收,收到预期效果,全省人民拍手称快。
  这几则真实的故事,充分体现了刘大鹏爱国亲民的高尚情操和政治远见,不贪生不怕死的气质和风度,可谓奇人奇事也。
  当代:总理吟楹联名扬五洲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人共乐千秋节;
  乐不可无,乐不可极,乐事还同万众心。
  


  这是刘大鹏先生在丙午年四月,即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为晋祠同乐亭题写的一副楹联。2014年3月7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山西代表团讨论会上,谈到改善民生时,现场吟诵多年前在晋祠看到的这幅楹联。他说:“我对‘乐事还同万众心’印象特别深,用今天的话,就是让人民共享改革的成果。”李克强总理日理万机,在众多的晋祠楹联中,竟然熟记刘大鹏的这幅楹联,先生的高尚品德和意境,引起总理的共鸣,飘扬五洲四海,实乃奇事也。
其他文献
1949年4月24日,是太原解放的日子,我就是在那一天跟着前辈们进的太原。当年我13岁,但当时的一些场景还历历在目,很难忘怀。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决定性的一年。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为此,毛主席亲笔题写“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的词句,登载在《新华日报》的显著位置上,以鼓舞人心。我的父亲史纪言,当时担任太行新华日报社的社长兼总编辑,于1948年秋调任太原市委宣传部长,到
期刊
山西运城市位于黄河东岸,历史上曾设置河东郡,习称河东。这里是明代理学大师薛瑄的故乡,也是薛瑄创立的在明清学术史上极有声望的河东学派的大本营,因而明清时期文教兴盛,不仅各县遍设书院,而且府级书院就有河东书院、正学书院、弘运书院3所,规模宏大、财力雄厚、名师荟萃,驰名三晋。其中,河东书院创办最早,办学时间最长,名声最著,是河东地区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也是山西教育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书院创建  河东
期刊
郭壁村,位于山西省沁水县城南40公里外的嘉峰镇沁河西岸,依山势而建,坐东向西,背山面河,村前有沁河缓缓流过,村人遂在河边高筑堤坝,远望如郭,实仅一壁,故名郭壁。  郭壁村自古以来就是沁河的一个重要渡口,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村中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民居建筑遗存,是明清时期晋东南地区重要的商贸集镇,与沁水县的另一个中国传统村落——窦庄村毗邻,民间有“金郭壁,银窦庄”的美称。郭壁村现一分为二,为郭
期刊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争取和平,避免内战,在中国共产党的坚持和争取下,国共两党于1946年1月10日正式签订了“停战协定”。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人民军队坚决拥护并严格履行这一协定。但国民党蒋介石对此“协定”毫无诚意,明着下达停战令,暗地却在调兵遣将,密令其军队迅速“抢占战略要点”。从当年1月13日到5月底,前后违约向解放区周围运送和调集军队42个军118个师计130余万人,仅是部署在
期刊
宁武县位于山西省北中部,北依内长城与朔州相邻,西北以黄花岭与神池接壤,西南以芦芽山与五寨相望,南部与静乐相连,东南以云中山与忻州市分界,东部以段家山与原平连通。境内南北长105千米,东西平均宽45千米,总面积1987,7平方千米。  一  宁武是一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  从这里发掘的石斧、陶片等文物证明,在距今约一万年前后的旧、新石器时代,就有早期原始人类繁衍生存。商至西周时期,这里为燕京戎居地
期刊
万物皆有其名。“名为万物之始”。用文字语言对事物加以命名,须慎之又慎。许慎《说文解字》云:“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可见名字是自命,也是供人呼唤的。你若离群索居,形影相吊,自然可作无名氏。当然做坏事的怕人鞭尸,也只好用梁效螺丝钉的笔名,以保全尸首,以便以后用春柳夏风秋雨冬雪的名字继续周游世界游山玩水游学讲学赚钱。名正言顺。必也正名乎。好的名字,就是好名声。名者,声
期刊
他,出席中央人民政府观礼招待会,被华北、华东两大行政区选出给毛主席敬酒,代表中国参加过国际和平盛会。他也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在山西武乡县枣烟村这块并不大的土地上燃烧了自己平凡的一生。他就是老劳模魏名标。斯人已逝,我们在深切缅怀老劳模的同时,更应倡导他踏实做事、方正为人的优良作风。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农业合作化初期农业生产的大潮中,涌现出许多“农民英雄”,魏名标就是其中之一。  武乡县枣烟村并不大
期刊
古语有云:“贤臣起于州县,良将发于行伍”。自古以来,县治一职都是历练国家贤才、选择政治栋梁的不二人选。宋代的宰相文彦博,从翼城知县起步,历仁、英、神、哲四朝,仁宗朝两度拜相,英宗、神宗朝为枢相9年,哲宗朝除太师、平章军国重事,出将入相50多年,在政事、军事、民事、文学、书法方面均成就不凡,堪称千古贤相。而其之所以能够出将入相,与其早年的基层执政经历息息相关。  崇文兴儒 打击奸猾  文彦博(100
期刊
明朝中叶,开中制废弛之后,晋商被迫携巨资南下江淮,由单纯的“盐粮商”转化为多种经营的“百货商”。他们迅速占领了国内市场,利用北方熟悉的外贸渠道,开通了纵横万里的条条商路。他们从全国各地大量收购茶叶、丝绸、棉布、烟草、瓷器、铜器、铁器等货物,时称“集二十二省之奇货”,远销蒙古、俄国等地。在市场竞争过程中,他们逐步意识到商品质量的重要性,经营“奇货”既可节省运费又能获得更丰厚的利润,从那时起,晋商渐渐
期刊
接受挑战  山西省水资源奇缺,已经出现水资源危机,而且这个危机逐渐走向严重化。解决这个危机,除了向黄河调水,别无选择。我们不能指望老天爷大气环流的变化,也不能指望从其它地方调水,但是黄河年年断流,有变成内陆河的可能性,没有多少水可调。引黄济晋不搞不行,如果不搞,煤不能挖,挖了煤不能种田,种了田老百姓没有水吃,人畜饮水遇到困难。没有水,太原市将来得搬家,山西更不敢发展大城市。省领导做出决策引黄济晋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