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现大批原国民党军政要员手迹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MNUS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争取和平,避免内战,在中国共产党的坚持和争取下,国共两党于1946年1月10日正式签订了“停战协定”。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人民军队坚决拥护并严格履行这一协定。但国民党蒋介石对此“协定”毫无诚意,明着下达停战令,暗地却在调兵遣将,密令其军队迅速“抢占战略要点”。从当年1月13日到5月底,前后违约向解放区周围运送和调集军队42个军118个师计130余万人,仅是部署在晋绥和晋察冀两解放区周围的部队就达38个师,33万之众。是年6月,国民党蒋介石不顾民众的和平愿望,在完成了内战的各项准备之后,便彻底揭下了假面具,公然撕毁停战协定,对共产党所领导的各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6月下旬,国民党集结30万重兵围攻中原解放区,企图首先占领承德和冀东地区,然后以主力夺取晋察冀解放区首府张家口,控制平绥、同蒲铁路及平汉铁路北段,分割我晋绥、晋察冀与东北解放区。与此同时,盘踞于晋北的阎锡山所部也借机对晋绥、晋察冀边区所属之雁同解放区不断挑衅和袭扰,对解放区军民构成了重大威胁。
  鉴于这种严峻的斗争形势,解放区军民在党中央领导下,被迫采取了自卫反击行动,重创来犯之敌。1946年7月20日,中共中央向全党全军发出的指示中明确指出:“蒋介石破坏停战协定,破坏政协决议,在东北占我四平、长春等地后,现在又在华东、华北向我大举进攻,将来亦有可能再向东北进攻。只有在自卫战争中彻底粉碎蒋介石的进攻之后,中国人民才能恢复和平。”在此稍前, 中央军委已命令华北解放军率先歼灭阎锡山各部,控制山西,使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三个解放区连成一片。具体步骤为:第一步夺取太原、大同之间的同蒲铁路北段;第二步集中晋绥、晋察冀军区主力攻占大同;第三步夺取正太路(正定—太原),并相机占领石门(石家庄旧称)、太原。
  按照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示,为了给来犯之敌以迎头痛击,彻底粉碎蒋(介石)、阎(锡山)进犯解放区之战略企图,相机夺取大同、太原。晋绥、晋察冀解放区军民协同作战,仅40余日就连克山阴、岱岳、宁武、崞县、繁峙、代县、五台、定襄等重要县城,歼敌8千余人。切断了大同、原平之间的联系,控制了忻县以北的同蒲铁路,大同遂成为一座孤城。继而发起大同战役,以扫清国民党阎锡山在山西北部地区之顽固势力,将晋绥、晋察冀两大解放区紧紧连成一片。 此时的大同,既是同蒲、平绥两铁路的交汇点,又是阎锡山在晋北地区经营多年的堡垒和据点,国民党始终把它视作“巩固华北,屏障绥宁,呼应热察,支撑太原”的战略要地,已经成为阻碍晋察冀与晋绥两大解放区连块的唯一障碍。
  1946年8月大同战役打响后,晋绥、晋察冀两解放区部队并肩战斗,迅速拿下了大同城北的北关车站、站东大街、面粉公司、酒精公司等要点,完成了城北的外围战斗,并收降了驻白马城的守军海福龙部。紧接着相继拔除了城郊、城周其它各外围据点和要害,准备攻取大同城。9月4日傅作义因受到蒋介石允诺的“利益”诱惑,由归绥以三万多人马倾巢东犯,驰援集宁、大同,这样我军在兵力上不占优势。为了积蓄力量、避其锋芒、争取主动、以利再战,毛泽东审时度势及时为中央军委起草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党内指示。是年9月17日,人民解放军根据形势的变化,主动取消了对大同城的围攻。
  在这样的背景下,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军政要员们,在我军撤围后,大同守敌苟延残喘,夸大其词,纷纷给楚溪春为首的国民党大同守军狂抛褒勉鼓噪之词,言内言外流露出了他们渴望保住重镇大同这个“战略要点”的急迫心情。而阎锡山等人则更是借题发挥,大肆渲染,遂在1946年9月25日于太原海子边召开了所谓的“大同保卫战祝捷大会”,又是敦促善后救济总署和自己的代表郭载阳(郭宗汾)、梁敦厚等亲往大同犒劳、看赏大同驻军;又是指示他的舆论工具,连明昼夜赶编战事宣传册,名曰《大同保卫战专辑》,发官兵人手一册,极力向外界炫耀其盘踞于大同的楚溪春部如何如何以孤军据险死守大同四十余日,全方位为楚部邀功请赏。
  其实,1946年8、9月间,我晋绥、晋察冀野战军以雷霆之势扫清大同外围各据点后,大军压境。此时龟缩于大同孤城内的楚溪春等国民党守城官兵,眼见我军兵临城下,心急火燎、寝食难安,好似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诚如楚溪春自己所言“在共军围困大同这45天里,自知责任重大,不守或守不住肯定最高当局要军法治罪。处此进退维谷的严峻关头,自己别无他念,只好随身准备了安眠药和手枪,睡不着觉就服药,万一城破,即自戕以殉党国。”当我晋北野战指挥部遵照党中央“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指示,决定收缩战线、蓄势待发,撤围大同后,困守城内的国民党太原绥署大同领导组主任兼山西北区作战军总司令楚溪春,紧绷的神经才暂且松弛了一下,便立刻反过来标榜起自己的守城之功和忠勇之德。他为了给自己及其部下打气壮胆、摆功论绩,还留下了一幅“众志成城”的笔迹。不过楚先生经过此次大张旗鼓的折腾,的确给自己弄到了个把好处,不仅官位有所升迁,还捞到了一枚二等宝鼎勋章。事后,他把大同的乱摊子一股脑甩给了他的接班人、时任国民党第十八兵团副总司令兼关南(雁门关)总指挥部总指挥的于镇河,而他自己则带上家眷及随从到沈阳上任去了。1949年1月,楚溪春在国民党河北省主席兼北平督察总监的任上,随傅作义将军参加了著名的“北平起义”,楚本人也在北平和平解放的过程中曾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解放后还担任过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副秘书长等职。
  太原绥靖公署铁军基干训练委员会主任委员,第十兵团司令官兼太原守备司令的王靖国,原本想要与楚溪春的大同守軍“危舟共济”,不料他负责防守的太原城比大同还要提前一个星期获得解放。王靖国不识时务,顽固坚持对国民党和阎锡山的愚忠,最终把自己推下了战争罪犯的深渊。
  国民党太原绥靖公署参谋长、华北“剿总”副总司令,中将郭宗汾,当时虽然对楚溪春没有丢掉大同城奉承为“守土保民”,给楚唱赞歌、拍马屁。但后来他擦亮了眼睛,看清了形势,于1949年1月22日在北平参加起义。解放后还担任了华北军政大学高级军事研究室主任,军训部高级研究室副主任,南京军事学院教员,全国政协委员等要职。   而早年曾与红军第一个交手就失利的阎军将领、时任国民党太原绥靖公署副主任的孙楚中将却还在一味告诫楚溪春要“永固云中”。孙楚顽固不化的行为,最终导致自己在太原战役中被活擒,后以“战犯”之罪于战犯管理所渡过了12个年头。
  太原绥靖公署副主任兼野战军总司令的赵承绶将军,当时还狂言“剿匪安民”。不曾想,事不过二秋,他亲率的七万之众,在晋中之战,没几天就被打了个稀里哗啦、全军溃败,只好亮出白旗,向人民解放军缴械投降,他自己也乖乖地做了解放军的俘虏。1948年解放太原期间,赵承绶将军还做过许多有益的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赵承绶将军曾任中央水利电力部参事室参事,山西省政协委员等职。
  阎锡山先生平素最信得过的“自己人”、太原绥靖公署特种警宪指挥处中将处长、阎锡山出逃后代理山西省政府主席的梁敦厚(即梁化之,民国初期山西立宪派人物、阎锡山姨表兄梁世爵之子)则夸夸其谈楚溪春守城乃是“奋斗结晶”。也许那时他还真是掐算不到自己的命运将会怎样断送和了结。
  曾长期追随阎锡山先生的山西阎系铁腕人物、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太原绥靖公署副主任、上将杨爱源当时仍然幻想着大同最好能够永远“固我金汤”,万无一失。
  阎锡山本人究竟是大腕人物,其想法和做法就是与众不同,他把大同的战略地位推到了更高的层次,亲笔书写了“永固吾国”。将大同的得失,提升到了国家的高度。
  从上述手迹中不难看出,当年这些山西的重量级人物对大同这座福地宝城是多么的看重啊!难怪蒋介石、李宗仁这些大名鼎鼎的“党国”大员们也对大同如此垂青。
  1946年9月大同战役结束后,国民党总裁蒋介石亲书“守土安邦”四字,相赠楚溪春为首的大同国民党当局,对楚及其部下可算是莫大的荣耀。
  国民党第二号人物、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行营主任的李宗仁先生也以一幅“明征定保、武烈孔彰,金城永固、正义宏扬”相赠与大同。
  被称为 “小诸葛”的国民党军界举足轻重的人物、实力派人士、国防部部长白崇禧将军书以“国之干城”,喻意楚部为大同城的忠实捍卫者。
  国民党高级将领、时任国民党军队参谋总长兼海军总司令的陈诚写了“在昔北魏,恒代称雄,纵横四出,罕当其锋,潢池肇衅,塞外传烽,前仆后继,以捍要冲,巍然屹立,忠勇可風,史宬蒐采,用讯无穷。”看起来似乎还很有些儒将之风。
  国民党空军的创始人之一周至柔将军,当时任国民党空军总司令,他也题写了“战绩辉煌”四个字,夸耀楚溪春的守城之功。
  陆军上将黄镇球,当年是国民党军队的联勤总司令。“奋抗战之余威,遏跳梁之小丑,纵赤眉之蔽天,终莫憾乎墨守。”是他的所谓“杰作”。 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气焰颇为嚣张,他写到“逆燄猖狂,弄兵于潢。云中重寄,据险设防。万众一心,固若金汤。辉煌战绩,史永耀光。”把楚溪春几乎捧上了天。
  上将马占山早年曾任国民党政府的黑龙江省主席,抗战期间及抗日战争胜利后,又先后担任国民党松北(东北)挺进军总司令、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等职。马将军也曾在大同呆过一段时间。他送给楚溪春这位共事有年的大同故旧颂词是“铁血精神”。
  国民党军联勤副总司令兼北平第五补给区司令、陆军中将耿幼麟书“奠定建国基础”。当年,耿将军的幻想力也未免有些过于“丰富”了。1948年底,眼见国民党败局已定他去了台湾,1973年旅居美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后,他积极响应,促进祖国统一。1981年3月回国定居于北京,同年11月23日,在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上增补为全国政协委员。
  国民党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及以后又相继担任张垣绥署主任、国民党华北“剿总”总司令的傅作义将军,当年可算是为楚溪春大同解围帮了大忙的,他乃以行伍出身之口吻书写到“大同一地得失,关系晋察绥三省安危,以孤军守孤城,历时四十余日,终获完成胜利,英勇军民之光荣战绩与大同名城永垂不朽。”但傅作义将军毕竟是明大义、顾大局之人,1949年元月,他将北京完整地交给了人民,立下大功。
  诚然,历史终归是公平、公正、客观的,绝不会以国民党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是蒋介石“守土安邦”,还是孙楚的“永固云中”,不管是杨爱源的“固我金汤”,还是周至柔的“战绩辉煌”,到头来归纳一句话:“胜利是属于人民的!”
  事实上,无论蒋介石等国民党政要怎样费心机、绞脑汁,或者是耍枪弄炮、舞文弄墨,都无法阻挡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因为在大同老百姓的心目中,对国民党的统治彻底失望,打心眼里盼望着大同早日获得解放。
  1948年底到1949年初春,人民解放军多路军马挥师塞上,对孤城大同形成了层层包围之势。另一方面派出城工、敌工干部摸清城内地形,收集守军兵力部署、城防工事等情报,兼以散发传单、宣传品、向敌方阵地喊话,释放敌俘做我方义务宣传员等形式,对大同之敌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政治攻势,导致国民党大同营垒内部触发了强烈的厌战情绪,守城官兵军心浮动,士气沮丧,方寸大乱。数日里开小差的,以整连、排建制向解放军投诚的,临阵脱逃的不计其数。据当时城内传出的情报称:大同守军成天提心吊胆地嚷嚷“天上飘的解放军传单如雪片”“解放军的大炮已对准大同城”“大同岌岌可危”。惊恐之态可见一斑,以致出现了父母劝子脱离内战,妻叫丈夫逃离虎口,哥姐劝弟弃暗投明的场景。这一切均为和平解放大同创造了极其有利条件。
  1949年4月底,以国民党太原绥靖公署大同军事守备指挥部总指挥官于镇河将军为首的大同守军,迫于人民解放军强大的军事压力和凌厉的政治攻势,最终顺从了人民的意愿,无条件接受人民解放军提出的和平解放大同的所有条款,主动放下了武器向人民解放軍投诚。
  1949年5月1日“笼罩在古城上空的战争乌云悄然退去,两军对峙、剑拔弩张的气氛被欢乐和喜庆替代。人民解放军以胜利之师、正义之师、和平之师的雄姿开进大同四关、四门以及围城工事,正式接防……古城沸腾了。经受过战乱之苦的人们一扫往日的压抑,欣喜若狂地涌向街头,夹道欢迎人民解放军入城。百姓们奔走相告——大同解放了!大同和平解放了!从此,这沸腾的一刻成为大同人民心中的永恒。”(中共大同市委、大同市人民政府《一座铭刻在大同人民心中的历史丰碑》)这既是众望所归,也是大势所趋。
其他文献
1949年9月至11月,国民党反动派在溃逃前夕,对关押在重庆军统集中营白公馆、渣滓洞、松林坡等处的革命志士实施了系列大屠杀。据重庆市各界追悼杨虎城将军暨遇难烈士筹备委员会编写的《如此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一书记载:“死难人数(发现尸首者)共三百三十一人”。殉难者当中,有杨虎城、黄显声、罗世文、车耀先这些在全国知名度高、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也有江竹筠、许建业、陈然等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共产党人。有因反
期刊
窦庄村,位于山西省沁水县嘉峰镇沁河河畔,西依榼山,三面环水,环境优美,文化深厚。作为一处典型的防御性古堡式建筑群,窦庄规划设计合理,建筑种类齐全,公共设施完善,是乡村城堡建筑的代表作,也是研究当地社会生活、经济发展、民俗民风的重要例证。  窦庄村始建于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至今已延续1000多年。据村内清代康熙朝《窦将军墓碑》记载,端氏窦璘之女被宋哲宗纳为妃子,窦氏家族因此兴盛荣耀,在朝为
期刊
著名国画艺术家齐白石,湖南湘潭人,1863年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一生靠刻苦自学,在艺术上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国内外赢得了很高的声誉。然而,他在旧社会所经历的封建专制、军阀割据、国民党统治的各个时期,绘画、治印等专长从未受到过政府的重视,他只能以此当作赖以谋生糊口的手段。只有新中国成立后,他的艺术造诣和价值才被中国共产党所重视和尊敬,1953年他荣获“人民杰出的艺术家”称号,他是中国美术家协
期刊
吕继周(1897—1944),字续文,云南省安宁县鸣矣河乡双凤村(今大双村44号)人。19岁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十期步兵科,毕业后升任排长。曾参加护国讨袁,1927年至 1937年,先后在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三军十二师三十五旅七十二团任排、连、营、团长等职。抗日战争初期任三十五旅上校旅长。1941年,在新三军唐淮源部任第十二师参谋长、代师长、师长,后转战至兰州,任陆军第三军少将副军长。1944年5月28
期刊
西文兴村,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城南25千米处的土沃乡,地处历山腹地,南眺行屋拱翠,北望鹿台挺秀,三台左抱,九冈右环,自然风光秀美,四时景色宜人。  村庄始建于唐朝末年,18条明清古街道纵横交错,大批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临街而建。香泛柳下、磐石常安、恪守先业3座四合院至今保存完好。四合院内的正房、厢房、倒座两侧都附有耳房,是典型的山西“四大八小”宅院,其中以“柳氏民居”最为著名。  明永乐四年(140
期刊
近三十年来,中国社会史研究在海内外史学界精彩纷呈,引人注目。其中,以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为主体形成的学术共同体——“华南学派”,即是国内几大学术重镇的佼佼者和引领者。就其研究的理念和路径而言,在学界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就是“进村找庙,进庙找碑”,甚至已成为人们用来形容华南学派的专属名词了。  当然,作为一个具有持久广泛影响力的学术团队,一定会有系统完整的科学方法论和研究架構贯穿其中。或者说,在经
期刊
我十分喜欢父亲创作的那幅套色木刻版画《矮杆牵牛》,画面上的牵牛花既普通又高雅,既质朴又淡雅,尤其以版画形式表现,构图疏朗有致,刀法刚劲有力,丛丛簇簇的牵牛花显得凝重而灵动,看着,让人心里掠过一丝触动,想到蓬勃的生命活力,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父亲郭肖晨,高级工艺美术师,1930年出生在忻州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48年参加革命工作,1986年10月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91年至2002
期刊
1949年4月24日,是太原解放的日子,我就是在那一天跟着前辈们进的太原。当年我13岁,但当时的一些场景还历历在目,很难忘怀。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决定性的一年。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为此,毛主席亲笔题写“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的词句,登载在《新华日报》的显著位置上,以鼓舞人心。我的父亲史纪言,当时担任太行新华日报社的社长兼总编辑,于1948年秋调任太原市委宣传部长,到
期刊
山西运城市位于黄河东岸,历史上曾设置河东郡,习称河东。这里是明代理学大师薛瑄的故乡,也是薛瑄创立的在明清学术史上极有声望的河东学派的大本营,因而明清时期文教兴盛,不仅各县遍设书院,而且府级书院就有河东书院、正学书院、弘运书院3所,规模宏大、财力雄厚、名师荟萃,驰名三晋。其中,河东书院创办最早,办学时间最长,名声最著,是河东地区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也是山西教育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书院创建  河东
期刊
郭壁村,位于山西省沁水县城南40公里外的嘉峰镇沁河西岸,依山势而建,坐东向西,背山面河,村前有沁河缓缓流过,村人遂在河边高筑堤坝,远望如郭,实仅一壁,故名郭壁。  郭壁村自古以来就是沁河的一个重要渡口,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村中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民居建筑遗存,是明清时期晋东南地区重要的商贸集镇,与沁水县的另一个中国传统村落——窦庄村毗邻,民间有“金郭壁,银窦庄”的美称。郭壁村现一分为二,为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