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侧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临床观察及预防措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1017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了解舌侧正畸治疗后牙釉质脱矿情况及氟保护漆预防和减少牙釉质脱矿的疗效,探讨预防脱矿的简便易行方法。方法:将20例舌侧正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观察。实验组10例,在舌侧正畸托槽周围牙面涂布氟保护漆;对照组10例,患者仅进行日常的口腔卫生护理。结果:舌侧正畸治疗患者牙釉质脱矿发生率为17.35%,上颌侧切牙脱矿率最高,好发部位部位为托槽龈方和牙齿邻面;实验组牙釉质脱矿程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舌侧正畸治疗中使用氟保护漆是预防和降低牙釉质脱矿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氟保护漆;牙釉质脱矿;舌侧正畸治疗
  [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3)04-0478-03
  研究显示正畸治疗会增加牙釉质脱矿率。在唇侧固定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表面白色斑块样脱矿病损的发生率49.6%~84%,而未接受治疗者仅为24%[1-2],这种脱矿很难再矿化。氟保护漆自1964年进入口腔临床以来,在脱矿牙面上的沉积量比健康牙面多,可以有效预防白斑。为了解舌侧正畸治疗后牙釉质脱矿情况和利用氟保护漆预防和降低牙釉质脱矿的临床疗效,笔者于2010年7月~2012年7月选择20例舌侧正畸病例,进行实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在我科接受舌侧正畸治疗的患
  者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18~24岁,平均20岁。随机分为实验组(10例192颗牙)和对照组(10例196颗牙)。所有患者均无明显的系统性疾病或口腔干燥症。正畸治疗开始的时间为2010年7月~2012年7月。要求患者牙体硬组织发育良好,无釉质发育不全、氟斑牙或四环素牙。在研究的期间能按时复诊并配合医生对口腔内实验牙面进行6个月1次的氟保护漆(Vivadent公司)涂布及治疗结束时的牙釉质脱矿检查。治疗开始前常规进行全口洁治、均充填已有龋齿。
  1.2 实验方法:两组均采用STB舌侧矫治技术,用格鲁玛35%的磷酸酸蚀剂酸蚀和Ormco公司grengloo套装粘结剂粘结托槽。治疗组是在粘结托槽10min后常规清洁、吹干、隔湿,用瑞士Vivadent公司生产的氟保护漆及小毛刷将氟保护漆均匀涂布于托槽周围的整个舌侧牙面上,轻轻吹干牙面。氟保护漆使用后30min内患者不可漱口、喝水或吃食物,使用氟保护漆的当天不能刷牙,6个月复涂1次。对照组进行常规正畸治疗以及日常口腔卫生护理。
  1.3检查方法及牙位:检查器械全部使用5号探针、平面口镜,在牙科综合治疗椅上进行。研究的整个过程都由同一位口腔医生对所有患者进行牙面脱矿检查。所有研究对象在正畸治疗结束后拆除舌侧正畸部件,在牙科工作灯下肉眼观察正畸牙齿的舌面,如出现白垩状或染色斑点,牙齿局部探诊较松软或粗糙者即可诊断为牙釉质脱矿。检查采用单盲法,检查医生进行龋病检查时不知检查对象的组别。在研究的开始、结束对上下颌所有进行过酸蚀粘结托槽的牙面进行牙釉质脱矿牙位、所在牙面相对托槽位置等情况进行检查和记录。统计两组患者的脱矿率。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统计方法为卡方检验,检验水准a=0.05。
  2 结果
  2.1常规舌侧正畸治疗后牙釉质脱矿情况:对照组的196颗牙齿中,治疗前釉质发育正常,正畸治疗结束后有34颗牙齿脱矿,脱矿率17.35%。34颗脱矿牙中,17颗托槽龈方脱矿,9颗邻面脱矿,5颗托槽颌方脱矿,3颗合并邻面和托槽龈方脱矿(见表1)。
  2.2 实验组釉质脱矿情况:实验组192颗牙齿中,治疗前釉质发育正常,正畸治疗结束后有22颗牙齿脱矿,脱矿率11.46%。22颗脱矿牙中,11颗托槽龈方脱矿,6颗邻面脱矿,3颗托槽颌方脱矿,2颗合并邻面和托槽龈方脱矿(见表2)。
  2.2氟保护漆预防和降低牙釉质脱矿的临床疗效:两组脱矿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21,P  3 讨论
  正常情况下,牙釉质的脱矿和再矿化维持着一种动态平衡。正畸矫治器的使用打破了平衡,不利于口腔卫生的保持。且粘结托槽前要对牙面进行酸蚀,粗糙的牙面容易造成牙菌斑的滞留,尤其是托槽周围更易滞留软垢及菌斑,引发牙釉质脱矿,牙釉质脱矿改变了牙釉质的硬度甚至引发龋坏。故本研究为避免上述因素干扰,仅选择了进行酸蚀粘结托槽的牙面进行研究,未选择其余牙齿及牙面。
  国内研究显示,唇侧正畸治疗患者牙釉质脱矿发生率为14.8%~17.86%[3-6]。脱矿牙面中,发生率最高的是在托槽龈方,为49.5%~50.9%,其次为托槽近中和远中。在本实验中,作者观察了舌侧托槽粘结后牙齿舌侧的釉质脱矿情况。在对照组观察了196颗牙齿,34颗牙齿脱矿,脱矿率为17.35% ,发生部位以托槽龈方居多,与唇侧的研究结果,与峥嵘、崔淑霞等[3-4]的研究结果类似。与国外唇侧的研究结果[1-2]有差别,可能与研究诊断的标准及检测手段有关。同时研究结果显示,上前牙较下前牙脱矿严重,上侧切牙脱矿率最高,与国内外研究[4,7]的结果一致。推测与上颌前牙区远离口腔内大唾液腺导管开口有关,区域自洁性较差,菌斑中产生的酸性物质不易被唾液成分缓冲而导致酸度增高脱矿。上颌侧切牙颊舌向位置偏舌,牙冠短小,托槽与牙龈间距离较小,不易清洁,造成食物和菌斑堆积,较易发生脱矿。釉质脱矿好发部位部位依次为托槽龈方和牙齿邻面,推测为这些部位均易导致菌斑堆积而脱矿。舌侧矫治器矫治后的釉质脱矿应引起注意,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预防:舌侧正畸治疗开始前和治疗过程中进行口腔卫生教育非常重要,应使正畸患者认识到菌斑控制的重要性并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重点清洁易脱矿区。在临床中需要注意酸蚀牙面的面积要适中,粘结剂一定要基本与托槽平齐,多余的粘结剂务必去除,以防止造成托槽周围粘结剂凝固后形成悬突。   本研究中,在舌侧托槽周围涂布含氟保护漆后,牙釉质脱矿明显降低。关于氟化物防龋的研究已有半个多世纪,它的防龋效果己被充分肯定,其防龋机制有5个方面:增加釉质对酸脱矿作用的抵抗力;增加牙齿萌出后的成熟程度;促进早期龋损的再矿化;干扰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促进牙齿的形态发育。氟保护漆是一种较理想的、高频率、低浓度、可长时间使用的氟化物,它易与釉质粘结,在牙齿的表面形成一层通透性极差的漆膜,这层漆膜可以有效地屏障菌斑中细菌及其产生的酸性物质对牙釉质的渗透及侵蚀;同时氟保护漆对牙面的附着力很强,延长了氟化物与釉质的接触时间,作为氟离子库能够长期释放,从而明显降低了托槽周围釉质的脱矿、有助于釉质的再矿化[8]。Marinho V[9]报道,氟保护漆临床防龋快捷、安全,半年涂氟1次即可达到大大降低龋病的效果。本研究在实验组中半年使用1次氟保护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舌侧正畸治疗釉质脱矿好发部位部位主要为托槽龈方和牙齿邻面,故在氟保护漆涂布时尤其要注意这些部位。
  [参考文献]
  [1]Arends J,Christoffersen J.The nature of early caries lesion in enarmel[J].J Dent Res,1986,65(1):2.
  [2]Seppa L.Effects of a sodium fluoride and a vamish with different fluoride concentration on enamel vemln eralization in vitro scard[J].J Dent Res,1988,96:204-209.
  [3]峥蝾,朱爱丽.正畸治疗釉质脱矿62例[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3,25(3):195-196.
  [4]崔淑霞,刘进忠,石丹.错牙合畸形68例正畸治疗后牙釉质脱矿的临床观察[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9(4):694-695.
  [5]漆梅,袁方,岳嫔.氟保护漆预防正畸牙釉质脱矿的临床应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5,28(10): 1003-1004.
  [6]张晔,王培军,邵玶.氟保护漆防治正畸牙釉质脱矿的临床观察[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2,36(4):327-328.
  [7]Banks PA,Chadwick SM,Asher-MeDade C,et a1.Fluoride- releasing elastomeries-a prospective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1[J].Eur J Orthod,2000,22(4):401.
  [8]Autio-Gold JT,Coups F.Assessing the efect of fluoride varnish on early enarnel carles lesions in th primary dentition[J].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 Dental Association,2001,132(9):1247-1248.
  [9]Marinho V.Substantial caries-inhibiting effect of fluoride varnish suggested[J].Evid Based Dent,2006,7(1):9-10.
  [收稿日期]2012-09-25 [修回日期]2013-11-25
  编辑/何志斌
其他文献
腋臭主要表现为腋部狐臭异味,因其特殊的异味及腋下多汗影响患者的生活、社交和心理[1],故患者常要求治疗。笔者所在美容中心门诊自2007年9月~2012年1月共完成小切口腋臭清除术1620例,现将并发症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腋臭患者共1620例,排除单侧腋臭及二次手术患者,未采用过药物注射、电离子、激光及手术等治疗,腋臭均为双侧并为第一次接受腋臭清除术。其中男性80
期刊
[摘要]目的:评价牙体不同剩余量对镍铬金属和石英纤维两种桩核冠修复体抗折性能的影响。方法:选用6个月内因正畸治疗需要拔除的完整的下颌单根前磨牙60颗,随机分为6组,按照牙体不同轴壁剩余量制造实验模型。分别使用镍铬金属桩核+镍铬全冠修复或石英纤维桩核+镍铬全冠修复,测试最大载荷力值及折裂模式,所有数据使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石英纤维桩核冠修复体的抗折载荷与镍铬金属桩核冠修复体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润燥止痒胶囊联合窄谱蓝光治疗轻中度寻常性痤疮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00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照射窄谱蓝光,每周治疗2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润燥止痒胶囊,4粒/次,3次/天,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为80.0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6,P18周岁,近1个月内未使用治疗痤疮的口服、外用药物及光敏感类药物。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髂腹股沟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指毁损伤后外观及功能恢复情况。方法:2008年2月~2013年1月我科应用髂腹股沟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指毁损伤病例30例32指。术中彻底清创,克氏针内固定指骨骨折端,髂腹股沟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包裹指骨,Ⅰ期修复手指毁损伤创面。结果:30例患者髂腹股沟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全部成活,手术效果良好,术后患指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应用髂腹股沟真皮下血管网皮瓣
期刊
征文通知  由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激光亚专业委员会和微创亚专业委员会共同举办的第三届全国激光美容与修复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微创抗衰老学术研讨会,将于2013年5月16日~5月19日在广州(东方宾馆)举行。  会议主要内容:激光美容医学基础与临床研究;激光光子及射频美容技术;激光美容与面部年轻化整体方案选择;激光美容治疗中的风险防范;激光美容术后皮肤修复;激光美容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及应对;
期刊
我科2006年10月~2012年10月间采用皮下埋藏的自体颅骨瓣结合钛网、钛连接片、颅骨锁回植行颅骨修补共5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58例,男39例,女18例;年龄5~55岁,平均30岁;本组病例入院后6例行单纯去骨瓣减压术,52例行颅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其中硬膜外血肿5例,硬膜下血肿合并脑内血肿20例,硬膜下血肿合并脑挫裂伤18例,高血压脑出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一种无内固定的拇趾外翻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16例患者32足拇外翻采用第一跖骨远端截骨无内固定的微创方法治疗。结果:随访3个月至1年,16例32足均治疗效果良好。结论:这种无内固定的拇外翻的治疗方法治疗拇外翻,效果良好,安全,可靠。  [关键词]拇外翻;微创;无内固定  [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3)04-0442-02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游离皮片移植联合连续Z成形术治疗周围型会阴部瘢痕挛缩畸形的疗效。方法:分析近5年来我院收治的16例周围型会阴部瘢痕挛缩患者,切除增厚质地硬的瘢痕组织,充分松解,使外生殖器及肛周组织充分复位,创面均用游离皮片移植联合瘢痕瓣连续Z成形术修复。结果:16例患者术后瘢痕瓣存活良好,15例患者游离皮片完全存活,仅1例少许皮片边缘坏死,定期换药,创面愈合。16例患者会阴部外观均明显改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两种小腿皮瓣(小腿筋膜皮瓣及小腿内侧逆行轴形皮瓣)在下肢创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时的选择及评估。方法:①在小腿设计局部随意筋膜皮瓣,皮瓣大小范围 4cm×6cm~7cm×15cm,转移修复同侧或对侧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并骨外露;②以胫后动脉内踝上发出的皮动脉穿支为轴,在小腿内侧设计逆行轴形皮瓣,皮瓣大小范围 4cm×12cm~6cm×15cm,转移修复同侧或对侧足底、踝部、小腿皮肤
期刊
[摘要]目的:介绍一种隆鼻硅胶假体的雕刻方法。方法: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采用此方法进行硅胶假体雕刻,共完成隆鼻术153例。具体的雕刻方法是将假体两侧连续多处成楔形去除部分硅胶,使侧缘成锯齿状。去除部分的硅胶宽度不超过1mm,锯齿的数量在每侧5~7个。假体的整体外形成L形(短臂较纤细)。结果:随访时间最长3年,1例假体歪斜,二次手术纠正;1例因患者心理不能接受假体的长期置入,要求取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