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腿筋膜皮瓣及小腿内侧逆行轴形皮瓣在下肢创伤修复时的选择及评估

来源 :中国美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j08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两种小腿皮瓣(小腿筋膜皮瓣及小腿内侧逆行轴形皮瓣)在下肢创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时的选择及评估。方法:①在小腿设计局部随意筋膜皮瓣,皮瓣大小范围 4cm×6cm~7cm×15cm,转移修复同侧或对侧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并骨外露;②以胫后动脉内踝上发出的皮动脉穿支为轴,在小腿内侧设计逆行轴形皮瓣,皮瓣大小范围 4cm×12cm~6cm×15cm,转移修复同侧或对侧足底、踝部、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并肌腱或骨外露。结果:临床共选用11个皮瓣,其中6例为筋膜皮瓣,5例为小腿内侧逆行轴形皮瓣,修复同侧或对侧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并肌腱或骨外露。11例皮瓣术后均成活良好,创面修复效果良好,随访 6~12个月,伤肢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小腿筋膜皮瓣,设计灵活,切取便利,不损伤主要血管,血供丰富,尤其在局部主要血管受损时是修复下肢严重创伤的有效方法之一。小腿内侧逆行轴形皮瓣可切取皮瓣距离长,面积大,血供恒定可靠,成活率高,是修复足底、踝部、小腿严重创伤的最佳选择。此两种皮瓣的应用应针对小腿创面的部位、面积及其创伤特点进行合适的选择,可达到满意的修复效果。
  [关键词]小腿筋膜皮瓣;小腿内侧逆行轴形皮瓣;肌腱或骨外露;修复
  [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3)04-0434-03
  小腿胫前、踝部及足跟骨质表浅,皮肤紧张,外伤后易引起皮肤软组织坏死,创伤或清创后常残留创面伴肌腱或骨外露,不易愈合。目前修复此类创面的方法有很多,针对不同部位、面积的小腿创面及其创伤特点,皮瓣的选择也有所不同[1]。本文主要针对小腿局部筋膜皮瓣及小腿内侧逆行轴形皮瓣两种皮瓣在下肢严重创伤修复时的选择及应用,进行归纳总结。2010年8月至2011年5月,笔者临床应用此两种皮瓣共11 例转移修复同侧或对侧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并肌腱或骨外露,效果满意,报告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1例,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17岁~65岁,平均年龄38.4岁;皮肤软组织缺损原因:外伤7例,骨折术后3例,瘢痕溃疡切除1例;缺损部位:均为单侧,胫前8例,踝部2例,足跟1例;缺损面积及程度:最大者6cm×8cm,最小者1cm×3cm,均有肌腱和(或)骨质裸露,污染或感染创面8例,新鲜创面3例;皮瓣选择:局部筋膜皮瓣6例,大小4cm×6cm~7cm×15cm,小腿内侧逆行轴形皮瓣5例,大小3cm×12cm~6cm×15cm,其中修复同侧7例,修复对侧4例。
  1.2 手术方法:2例急诊外伤患者彻底清创,清除明显坏死组织,有骨质裸露;5例外伤后及3例骨折术后不愈合且感染创面经术前换药、清创,至创面新鲜干净,有骨质及(或)肌腱裸露;1例瘢痕溃疡切除、病理排除恶变后再选择皮瓣转移修复治疗。依据小腿创伤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部位、面积、创伤程度及周围皮肤软组织情况等特点,灵活选择合适的皮瓣进行修复,具体如下:4例缺损位于小腿上中部,缺损面积较小,创面周围有足够皮肤可供设计,选择同侧小腿局部随意筋膜皮瓣,皮瓣大小4cm×6cm~5cm×7cm,长宽比达1.5:1(图1);2例缺损位于小腿上中部,缺损面积较大,达5cm×6cm,周围创伤后瘢痕形成,无足够皮肤可供设计,胫后动脉及其皮穿支可疑受损,选择对侧小腿局部随意筋膜皮瓣桥式交叉转移,皮瓣大小分别为6cm×13cm及7cm×15cm,长宽比超过2:1(图2);3例缺损分别位于小腿中下部、内踝及跟后,创面大小1cm×3cm~5cm×8cm,胫后动脉及其皮穿支未受损,选择同侧小腿内侧逆行轴形皮瓣,皮瓣大小3cm×12cm~5cm×14cm,长宽比达3:1~4:1,甚至乒乓球拍状;2例缺损分别位于小腿中下部及足底跟部,周围创伤后瘢痕形成,创面面积分别为3cm×4cm及6cm×8cm,胫后动脉及其皮穿支可疑受损,选择对侧小腿内侧逆行轴形皮瓣桥式交叉转移,皮瓣大小分别为4cm×15cm及6cm×15cm,长宽比达2.5:1~4:1(图3)。供区创面均予以中厚植皮。术中术后注意观察皮瓣血运,术后予以抗炎、抗凝、抗痉挛等对症支持处理。需断蒂者于术后3~4周断蒂。
  2 结果
  本组11例皮瓣全部成活,伤口1期愈合,创面修复良好;1例同侧小腿内侧逆行轴形皮瓣修复跟后缺损的皮瓣早期青紫,考虑蒂部扭转及包扎过紧所致,经适度包扎、抗凝、抗痉挛等处理,皮瓣尖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瘢痕愈合,4周后皮瓣断蒂成活。供区植皮区皮片均成活。随访半年,皮瓣质地、外观、感觉均良好。
  3 讨论
  小腿局部筋膜皮瓣含有深筋膜血管网(丛),血供丰富,突破了传统四肢上局部随意皮瓣长宽比不超过1:1的限制,其长宽比可达2.5~3:1[2],属于随意皮瓣,设计时可顺行可逆行,且其切取方便,效果稳定,不需要损伤主要血管,故而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国外Ponten[3]及国内展望[4]等相继报道过顺行、逆行的小腿筋膜皮瓣在小腿创面修复中的应用。小腿内侧逆行轴形皮瓣位于小腿内侧中下部,以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为血供。胫后动脉下半部分位置表浅,位于跟腱与趾长屈肌间沟内。胫后动脉在内踝上方4cm和6~7cm处发出两条较大的皮动脉穿支,并与其他皮动脉相吻合,可供养膝下10cm以下的小腿内侧皮肤。皮瓣蒂的旋转点为内踝上方6~7cm的胫后动脉皮穿支发出处[5],在皮瓣近端与内踝上5~6cm的中轴线上切取蒂宽为3~4cm的皮瓣可宽8~12cm,可设计成球拍形皮瓣。以这两条皮动脉为蒂形成的内踝上逆行皮瓣,局部转移可以修复小腿中下段、内踝及跟后创面,必要时蒂部可以二期断蒂;交叉转移可以修复对侧小腿的同样部位创面甚至更广。亦或是解剖出内踝上皮支,因血管管径较大,可行游离移植。
  针对这两种皮瓣在下肢创伤修复时的应用,笔者认为应根据不同部位、面积的下肢创面及其创伤特点进行选择:①创伤位于小腿上中部,缺损面积不太大,局部主要血管可疑受损,创面周围有足够皮肤可供设计,则可选择小腿局部随意筋膜皮瓣,皮瓣长宽比可达3:1;②创伤位于小腿中下部、内踝、跟后及足底,胫后动脉及其皮穿支未受损,则选择小腿内侧逆行轴形皮瓣,皮瓣长宽比达4:1,甚至乒乓球拍状;③若同侧无可用皮瓣,则选择对侧相应皮瓣桥式交叉转移。正确认识、测评创伤情况,遵循先简后繁、皮瓣成活可靠、操作易行、减少供区损伤的原则,合理选择皮瓣,才能使下肢创伤的修复达到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石建辉,程昌志.多种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J].华西医学,2012,27(3):352-355.
  [2]刘文剑.付建华.筋膜皮瓣临床应用进展[J].武警医学,2012, 23:351-353.
  [3]Ponten B.The fasciocutaneous flap: its use in soft-tissue defects of the lower leg[J].J Plast Surg,1981,34( 2):470.
  [4]展望,宁金龙,朱飞,等.小腿逆行筋膜皮瓣在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J].解剖与临床,2006,11(1),40-41.
  [5]Masquelet AC,Romana MC,Wolf G. Skin island flap ssupp lied by the vascular axis of the sensitive superfical nerves:anatomic study and clinical experience in the leg[J].Plast Reconstr Surg,1992,89(6):1115-1121.
  [收稿日期]2012-12-16 [修回日期]2013-02-24
  编辑/张惠娟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Q-开关 Nd:YAG激光不同能量照射黄褐斑动物模型对表皮黑素细胞周期与凋亡的影响。方法:用Q-开关激光不同能量照射黄褐斑动物模型,取表皮黑素细胞进行细胞培养,光学显微镜观察黑素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照射后细胞周期与凋亡。结果:软件分析结果显示,除高能高频组外Q-开关Nd:YAG 1064nm 激光第一次照射后即刻各能量密度与频率组黑素细胞形态、细胞周期与凋亡无明显改变。
期刊
[摘要]目的:建立并验证慢性应激抑郁型黄褐斑动物模型, 并与现有其他模型进行比较。方法:在注射黄体酮同时, 进行慢性轻度不可预见的应激刺激,并紫外线局部照射。结果:黄体酮+紫外线+慢性应激抑郁法造模较其他方法更能导致皮肤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升高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降低以及皮肤黑素细胞的增加, 并且具有抑郁症的行动学表现。与
期刊
腋臭主要表现为腋部狐臭异味,因其特殊的异味及腋下多汗影响患者的生活、社交和心理[1],故患者常要求治疗。笔者所在美容中心门诊自2007年9月~2012年1月共完成小切口腋臭清除术1620例,现将并发症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腋臭患者共1620例,排除单侧腋臭及二次手术患者,未采用过药物注射、电离子、激光及手术等治疗,腋臭均为双侧并为第一次接受腋臭清除术。其中男性80
期刊
[摘要]目的:评价牙体不同剩余量对镍铬金属和石英纤维两种桩核冠修复体抗折性能的影响。方法:选用6个月内因正畸治疗需要拔除的完整的下颌单根前磨牙60颗,随机分为6组,按照牙体不同轴壁剩余量制造实验模型。分别使用镍铬金属桩核+镍铬全冠修复或石英纤维桩核+镍铬全冠修复,测试最大载荷力值及折裂模式,所有数据使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石英纤维桩核冠修复体的抗折载荷与镍铬金属桩核冠修复体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润燥止痒胶囊联合窄谱蓝光治疗轻中度寻常性痤疮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00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照射窄谱蓝光,每周治疗2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润燥止痒胶囊,4粒/次,3次/天,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为80.0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6,P18周岁,近1个月内未使用治疗痤疮的口服、外用药物及光敏感类药物。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髂腹股沟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指毁损伤后外观及功能恢复情况。方法:2008年2月~2013年1月我科应用髂腹股沟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手指毁损伤病例30例32指。术中彻底清创,克氏针内固定指骨骨折端,髂腹股沟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包裹指骨,Ⅰ期修复手指毁损伤创面。结果:30例患者髂腹股沟真皮下血管网皮瓣全部成活,手术效果良好,术后患指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应用髂腹股沟真皮下血管网皮瓣
期刊
征文通知  由中国医师协会美容与整形医师分会激光亚专业委员会和微创亚专业委员会共同举办的第三届全国激光美容与修复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微创抗衰老学术研讨会,将于2013年5月16日~5月19日在广州(东方宾馆)举行。  会议主要内容:激光美容医学基础与临床研究;激光光子及射频美容技术;激光美容与面部年轻化整体方案选择;激光美容治疗中的风险防范;激光美容术后皮肤修复;激光美容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及应对;
期刊
我科2006年10月~2012年10月间采用皮下埋藏的自体颅骨瓣结合钛网、钛连接片、颅骨锁回植行颅骨修补共5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58例,男39例,女18例;年龄5~55岁,平均30岁;本组病例入院后6例行单纯去骨瓣减压术,52例行颅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其中硬膜外血肿5例,硬膜下血肿合并脑内血肿20例,硬膜下血肿合并脑挫裂伤18例,高血压脑出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一种无内固定的拇趾外翻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16例患者32足拇外翻采用第一跖骨远端截骨无内固定的微创方法治疗。结果:随访3个月至1年,16例32足均治疗效果良好。结论:这种无内固定的拇外翻的治疗方法治疗拇外翻,效果良好,安全,可靠。  [关键词]拇外翻;微创;无内固定  [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3)04-0442-02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游离皮片移植联合连续Z成形术治疗周围型会阴部瘢痕挛缩畸形的疗效。方法:分析近5年来我院收治的16例周围型会阴部瘢痕挛缩患者,切除增厚质地硬的瘢痕组织,充分松解,使外生殖器及肛周组织充分复位,创面均用游离皮片移植联合瘢痕瓣连续Z成形术修复。结果:16例患者术后瘢痕瓣存活良好,15例患者游离皮片完全存活,仅1例少许皮片边缘坏死,定期换药,创面愈合。16例患者会阴部外观均明显改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