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行动的主体到思维 的主体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10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基于这一理念,我们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会提出一系列的小问题,引导学生去观察实验现象和学习书本上的理论。这样,固然使得教学环节能顺利进行下去,甚至造成一种假象——教学相当成功,教学效果良好;但教师的主导作用往往过强,使学生被牵着鼻子走,看似学生全程参与其中,主体作用体现得淋漓尽致,其实却是一种伪自主。在这种教学设计中,学生就像是设定好程序的机器人,他们是行动的主体,但不是思维活动的主体。笔者认为:教学不仅是行为,更是一个思维锻炼和认知构建的过程;我们要力求在教学中不仅让学生成为学习行为的主体,更应让学生成为思维的主体。
  重视学生的自主思维
  在我国,“学习”这一词,是把“学”和“习”复合而组成的词。最先把这两个字联在一起讲的是孔子。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就是:学了之后及时、经常地进行温习,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按照孔子等我国古代教育家的看法,“学”就是闻、见,是获得知识和技能,主要是指接受感性知识与书本知识,有时还包括“思”的含义在内;“习”就是巩固知识和技能,一般有三种含义——温习、实习、练习,有时还包括“行”的含义在内。所以,学习就是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聪明才智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学、思、习、行的总称。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更多地关注如何引导学生去观测或学习老师想让他们发现和习得的东西,注重在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到有目的的学习中去。这个目的,是教师制订的,不是学生根据认知冲突自发自省地提出的。笔者认为:学生的思维就如同汹涌澎湃的潮水,教师设计了一个渠道,让学生的思维之潮流向同一个方向;而恰恰是这个渠道,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不能有创造性的发现,限制了其自主思维。例如:在物理教学中,出现的根据u-I图像写出函数表达式时,需要利用数学知识;但由于数学中的纵坐标和横坐标一般是用y和x表示的,对于u-I坐标系,学生就写不出其对应函数表达式。究其根由,皆由于在数学教学中进行的自主学习,也就是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用数学方法去推导,学的是纯数学;而多数学生包括那些数学学得好的学生,也未必真正了解学习数学的本意,当然也无法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所以,根据现成问题进行所谓的自主学习,往往会使学生成为“书呆子”。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改变对新课程标准的片面理解,力求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成为学习行为的主体同时,更能成为思维的主体。实现这个转变,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提出问题的权利交还给学生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的意义不在于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而在于体验学习的过程,通过具体的学习行为,去感受和体会如何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其中,发现问题是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
  每个人都有天生的好奇心,尤其是对自己发现的问题,总是有试图解决的兴趣,而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可惜的是,有些教师由于各种原因把这个“最好的老师”给忽视了,在教学设计中从来都不打算让这个“最好的老师”出场,反而是进行主动地设问,用问题“绑架”学生,让他们在“胁迫”中思考和学习。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自然会受到抑制,其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不是发自内在的需求;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们学会的只是顺从,顺着教师的指引走,按照老师的指引在书本上寻求答案;最后,学生看似经历并学习了知识的表象,但并未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甚至是当堂学习的知识也并未真正领悟到其精髓。所以,有很多学生在考试之后往往发出令人痛心的感悟——听得懂,却考不出。因此,在教学中要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话,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首先就要考虑如何让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让学生不仅在行动上参与到教学中来,而且在思维上也要参与到教学中来。当然,这里的参与应当是学生主动要求的参与,而不是胁迫式的参与。
  加强教师的辅助作用
  如果把课堂当成舞台的话,那么站在这个舞台的主角就应该是学生;而教师只是个主持人和幕后工作人员,其职责只是报幕和提供场景和道具。在这个舞台上想演什么,怎么演,都得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表现。所以,教师要适时地摆正自己的角色,从教学编剧和导演的角色退下来,变成一个幕后工作人员。当然,这里指的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但在备课环节,教师还得要做好编剧的角色,并且是多重方案的预设者,做好各种方案的准备工作和评估工作。总之,就是要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教师的辅助作用。
  引导性的问题放大化
  为了能更好地将课堂还给学生,同时又不失宏观调控,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不能太细,应该要适当地大。例如:在单摆教学中有三个教学重点,一是单摆模型的构建,二是单摆周期的图像,三是单摆的周期公式的探究。为了落实这三个知识点,笔者在课前布置的唯一作业就是“自制一个单摆,第二天要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不说清楚什么是单摆,也不说如何制作和制作要求。
  次日上课伊始,笔者问:“昨天布置的任务完成了吗?”同学们纷纷拿出自己制作的单摆:有的在锦旗上扯了根穗,用其将一橡皮吊起,然后用鞋带将其挂起;有的用一段透明胶带绑了个笔套;有的用一根细线将一面小镜子挂起;有的用撕下的纸条绑上一根粉笔;还有的用一根棉线绑着一颗小石子。有个学生未做,他急中生智,将一鞋脱下,提着一鞋带说:“这就是一单摆。”同学们哄堂大笑。稍后,笔者拿出了真正的单摆,问:“请同学们一起来评价,谁做得好。”随着七嘴八舌的评价,教室里充斥着愉快的讨论声。然后,笔者让小组代表发言,再由某同学总结标准单摆的评价标准。
  “电视里常有用单摆进行催眠的情景,下面我们一起用单摆来催眠。”笔者让单摆摆动起来,然后让同学们一起数单摆摆动的次数,要数出声来,最好还是让身体随单摆一起摆动,感受单摆摆动的节奏。接着,找了一位学生带领着大家一起数,若带领的学生数错了,其他同学提出异议,再换其他同学说明怎么数,然后一起数。在数数的过程中,可以解决用单摆测当地重力加速度的相关事项,比如从何处开始测量、如何数振动的次数等。
  一起平静地数完单摆的振动后,笔者请大家谈谈单摆的律动给人以什么感觉。有个学生提到:单摆的律动好像是等时的。笔者对其大加赞许,并称其是“伽利略再世”。也有同学说这是简谐振动。“你怎么知道?”笔者问道。于是,同学们又讨论开来,等他们讨论一阵,再要求他们解惑。最后学生们解说证明方法有二:一是根据简谐振动回复力的特征去证明;二是根据简谐振动的振动图像特征去证明。笔者适时提出要求:请提供第一种方法的同学写出证明过程,并给提供第二种方法的同学以实验器材,让其当场证明。于是,学生们又分成了两大阵营,分别忙碌着,讨论着。最终,本节课的学习成效十分显著。
  结束语
  在课堂教学中,要想让学生从思维上参与教学,我们教师就要最大限度地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物理课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少教师致力于设计一些新奇的实验并应用一些现代的教学手段上。新和奇固然能引发学生的兴趣,但这只是小儿科的、浅层次的兴趣——“这是什么?怎么摆弄?”他们对接下来要做的实验控制和测量,却兴致寥寥。由于新奇的实验和现代的教学手段,大有喧宾夺主之嫌,所以教师更应该设计一些于生活中易获得的且能让更多学生自己就可以研究的实验,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嘗试,进而去思考并加以改进。总之,让学生从内在需要出发去参与学习,并能在参与过程中主动进行思考,这种边学习边思考,带着思考学习,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象山二中)
其他文献
戴丽华1917年出生在大埔县今湖寮镇碗窑村。因家贫养不起女儿,她2岁时,父母忍痛把她送给本县西河镇溪南埔一户人家当童养媳,未婚夫比她大9岁。丽华11岁那年,未婚夫已20岁,为了寻求
科学发展观以前所未有的时空视角和实事求是的客观立场,从发展这一实践和理论的重大课题入手,深入分析了党、人民和社会主义,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相互关系,正面和充分地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谁来建设社会主义和党在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历史使命、奋斗途径等一系列根本性问题。  科学发展观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产生的重大战略思想,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建立了全新形态和原创
彭湃(1896—1929),男,汉族,广东省海丰县人,中共党员。彭湃1918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学习,积极参加中国留学生的反帝爱国活动。1921年5月回国,不久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
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获奖者……这些以前在高考中能获得一定加分的特长生,2017年开始将不再获得加分。在新政策下,特长生不再获得加分,但可由学校自主招生,同时,自主招生的范围更为宽泛。  教育部:取消艺体加分  2016年9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公布。新中招方案显示:初中毕业、高中招生“两考合一”,取消体育、艺术等学生加分项目,鼓励高中尝试自
自1974年美国科学家提出氟氟烃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作用以来,以过反复论证和大量的科学实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氟氯烃化合物(CFCs)是造成大气臭氧层日益耗竭的重要原因。尽管CFCS
近年来,东北部分地区,貉“白鼻尖、白爪”病的发病比较多,虽然没有死亡现象,但危害还是比较大的,应及时预防治疗控制。
绘本,又名图画书,指一类以绘画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它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有意义的背景情境,建构基础能力,是提供情感抒发、提升学习兴趣、经验学习的媒介.国际公认“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