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数字校园功能 提升学校管理效益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shuity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数字资源不断丰富和发展,数字校园建设也渐渐地步入一个新的时代,“数字校园”已成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代名词。在数字校园建设实践中,如何在数字校园平台上,提升学校管理效益,是值得深入思考的。
  
  让数字校园凸显管理的人文性
  
  在数字校园建设中,提供个性化功能,实现公共资源的公开与透明化管理,是突显管理人文性的集中体现。
  1.实现通信或反馈信息的个性化传递与集成
  我们经常面对的通信或反馈信息一般包括即时消息、通知、信件往来、数字平台中的反馈等,通常要在不同平台或媒介中提取。为了提升管理中信息传递的时效性,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使不同用户能及时准确得到自己的专属信息,在数字校园建设规划中,我们提出了建设统一通信平台的设想,希望将学校各方面的信息能第一时间直接送达到用户桌面。
  2.实现用户使用环境的个性化设置,提供网络动态消息的预定功能
  目前,大多数数字校园都是统一界面和布局,并不适合每个人的操作习惯与审美要求。我们在数字校园建设中,为用户提供了与学校人文背景相称的多组界面及布局,以满足师生对数字校园应用环境的个性化设置。另外,伴随着数字校园的发展,它也承担着师生个人网络活动信息的传递与管理,提供基于个人的活动信息预定功能,能有效促进数字校园中人脉关系的传动,增加师生的交流与互动。
  3.实现公共资源与资产的公开与透明
  实现公共资源与资产的公开与透明,是学校民主管理的基本要求,然而受传统管理方式的局限,往往不能做到实时公开、透明。作为学校主人的教师、学生,既不能较好地行使学校资源与资产的监督权,又增加了人员协调开销。针对这个问题,在数字校园建设中,我们在实现公共资源的公开、透明管理方面作了积极的尝试,在教师页面中开设“办公用品平台”,将总务库房的物资在网络上以电子库房的形式呈现出来。教职工在网上查询并申报所需物品的名称和数量,总务处每周两次固定时间送物品到教职工手中。这种基于网络的互动管理,既体现了学校人文管理理念,做到服务育人,又发挥了透明化管理的功能,在集体的监督下促进了节约型学校的建设。
  
  让数字校园更多体现服务理念
  
  淡化管理概念,增强方便快捷的服务是我校数字校园用于管理的指导思想。数字校园建设至少可以从通信传递服务、数字资源服务两个方面来体现其服务性。
  1.通信传递服务方面
  信息传递及时、准确、顺畅是学校管理的基本要求。通过数字校园建设,引进即时消息与手机短信推送系统,建设基于用户的统一通信机制,可形成学校统一通信平台。在通信实现上,系统自动判断用户是否登录数字校园,对在线状态,信息将通过即时消息传递给用户;对离线状态,则通过手机短信方式递给对方,从而实现同一信息,根据用户登录状态选择不同方式进行消息传送。
  2.数字资源服务方面
  数字资源建设是学校管理迈进数字时代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学习型学校、促使师生自主发展的重要内容。按服务类型划分,数字资源包括支持教、学、研的数字资源,也包括支持办公服务的数字资源,如学校各部门常规性的数字文件或积累性数据。只有当这些数字资源能让师生方便得到,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益,更好体现出数字校园的服务理念。我校在建设“服务中心”方向的引导下,专门开设了不同类型的服务区,如资源服务区、网络服务区、教学服务区、德育服务区、生活服务区等,各区域内部挂接了相关公共数字资源,给全校师生带来了极大便利。
  
  让数字校园促进互动交流
  
  没有互动,就没有数字校园的生机与活力,数字校园也难以提升学校的管理效益。在数字校园建设中,我们既要关注促进学校传统管理的互动性,又要关注数字校园自身互动性,从而促使数字校园跟传统校园的融合,促进数字校园的“生态发展”[1]。
  1.加强数字校园建设团队与业务人员间的互动
  在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建设团队与业务人员在业务需求、使用培训、应用推广等方面需要反复沟通与磨合,这样开发出来的软件才更符合业务实际。我校在每期项目建设中,都力争做到以下环节:征求平台建设需求,召开研讨会论证,专业人员进行设计、试用、推广使用、征求意见、修改推进等工作,既促使了信息化与现代化意识在校内的普及,又大力提升了师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推动学校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2.增强各业务流程可能涉及的相关人员间的互动
  传统管理方式下已有的互动呈现随机性、不及时、针对性弱、被动、成本消耗大等特点,影响管理质量。利用网络的快捷、精细等特点,将传统互动机制建设在数字校园中,通过数据自动累积与分析,可实现业务人员间的主动及时、针对性强的互动,从而对传统的互动形成了有益补充,提升了学校业务管理质量。我们近期推出的教学辅助平台,开设了作业管理和答疑两项基于师生互动的功能,较好地实现了教师分层指导,学生及时向教师质疑,克服了在校没有足够时间向教师请教的情况;同时,同年级同学科教师之间可对所留作业进行统计分析,探寻出既可以减轻学生负担,又能够达到复习巩固效果的规律。
  
  让数字校园促进规范化管理
  
  在数字校园建设中体现管理的规范性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数字校园建设管理的规范性,其次是促进学校现代化管理的规范性。
  建设管理的规范性,既要遵循项目建设必然经历的各个环节,保证项目建设进度与质量;又要把握好项目建设的技术规范性,即第一,要依据国家及市区教育信息化标准,规范学校的应用数据规范及操作模式;第二,要遵循信息化项目建设流程,建设统一的、规范的、系列化的项目文档模板,并在实际建设中按模板规范,完成具体平台的建设;第三,要能对项目文档进行有效管理,对修改版要有符合要求的版本标注。
  通过以上的规范性管理,一方面开发者将拥有一个完整的开发视野——既充分关注业务需求,又关注软件实现,更关注软件的后续维护;另一方面开发者与需求者在建设中可以更好、更充分地交流,有效提升了项目管理与建设的质量。
  “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实现校务管理和后勤服务过程的优化、协调,从而创造新的教育和工作模式,完成传统教育模式难以实现的目标”[2]是数字校园内涵的一部分。我校将在资产购置与管理方面,做出新的尝试,即通过搭建管理平台,根据管理制度将采购审批流程固定到软件中去,教师申请购买的物品只有通过网络流程的审批后才能购买。
  
  参考文献:
  [1] 章航海:《中学数字化校园的生态化建设探索》,中国电化教育,2009.11
  [2]朱莉:《以教育信息资源配置为核心的中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实践研究》,学位论文
其他文献
普通高中教育是联系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纽带,担负着为高等院校输送合格新生和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合格人才,以及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基础教育的责任。高中阶段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知识、技能、兴趣、志向形成的关键时期,发展和加强高中教育,对于整个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直以来,北京市尚未开展过专门针对普通高中的教育督导:一是缺
2011年6月16日,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北京市国际教育交流中心承办的"第八届北京国际教育博览会基础教育国际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来自英国、日本、新西兰和芬兰等国,以
宜宾市地处四川盆地西南部边缘,金沙江、岷江在这里汇合成长江.近年,长江、岷江和金沙江受到很大污染.通过对2001-2004年4年三江水质监测数据的分析和讨论,显示三江水质污染
北京景山学校是一所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学校,从建校伊始就确立了教改原则,其中就包括减轻学生负担,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我校把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作为学校教育科研的核心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学校综合整体改革,力图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基础教育改革之路。    制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规定    1.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得到全面、协调发展,同时关注学生的
并不是每个学生对学习都有兴趣,并不是每个教师都能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并不是每节课对学生都有吸引力。所以,作为校长就要在学校创设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让老师爱学生、会教学;让学生爱学习、会学习,把学习看成是一件有趣的事。     让学习能力强起来    什么是学习?对儿童来说,学习意味着生活,所以,学习的过程要有趣、要好玩;学习意味成长,所以,学习的方法要有尝试、有探索,要富含挑战性;学习意味着发展,所
纺织业曾经引领了发生在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棉纺织业是各种工厂手工业中最为发达的.1765 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织机”,这一真正近代意义上的
减负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我们减掉的应该是那些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多余的东西;我们坚持的,应该是符合教育本质、教育规律的东西。我相信这样做,教育质量必然会提升。基于这样的考虑,近年来,北京35中通过体制、机制上的创新,在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课堂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化的发展奠基。    “教师第一”    这是35中的教师观,是办好学校的原动力,也是学校减负增效的“底子”。 
国家和北京市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都明确指出要“切实减轻学生校内外过重的课业负担……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如何减负?是否就是仅仅减轻学生的课业数量?是不是就等于不要布置课外作业?不!“减负”绝不是简单的“减”,在“减”的同时,必须有相应的“增”,即“增效”。“减负增效”必须相伴而生。    清晰理念是“减负增效”的前提    切实“减负增效”,首先要清晰理念。  第一,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
科学研究与生活经验均表明,大千世界,宇宙万物,都有个归宿,即有始有终,有着有落。人的一生亦如是,孕育于母腹,终老于岁月。教育遵循此规律,就需要对自己的职能有个定位,方向有个把握。我的观点是,教育的出发点是尊崇人的科学,教育的目的、方向、使命应该是面向社会育人,这就是说,教育要在人的发展与社会的需要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把学生引入社会。上苍赋予人一次宝贵的生命历程,社会要为人的生存、生活、人生提供方方面
用曙红 Y、台盼蓝染料对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精子进行染色,通过对不同制片方法、不同的染色时间和不同染料浓度的染色效果进行比较,筛选出可通过染色特征来检测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