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

来源 :教育界·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7930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意识的培养也就是历史事实、历史理解、历史评判和历史认同,能够引导学生认识过去,理解现在以及思考未来,对于学生历史表述能力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鉴于此,文章根据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经验,简单地对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历史意识;重要性;培养策略
  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转变自己的教学目标,并深化改革自身的教学模式。历史与社会学科在培养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也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让学生能够形成以史为鉴的历史观念。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教师通过对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使得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道德观均得到正确的培养,并且使得学生能够自主地对不同事物提出不同的见解,形成自己独有的历史思维方式。
  一、历史意识简析
  历史意识是一种人类拥有的独特认识能力,能帮助人类更深层地对自身的发展时间、发展活动以及发展变化进行更加本质的认识,从而使得人类能够在认识历史的过程中,形成继承历史以及创造历史的主观能力[1]。在这种能力的帮助下,人类才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发展水平,从而向着文明进步。同时,在历史意识的影响下,人类才能够有效地摆脱大自然给人类发展带来的枷锁,使得人类能够脱离自然的控制,走向现代文明。
  历史与社会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对学生的历史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历史意识没有具体的概念,而是一种心理意识活动,其涉及的使用范围极为广泛。但是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历史意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单单是要求学生对一些历史事件进行记忆认知,还要帮助学生对历史进行有价值、有方向的思考,对学生的历史思维以及价值观、历史评价能力形成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历史意识是一种普适性的价值观,是对人类的发展历程的深入认识。在对世界改造建设的过程中,人类对自身的需求以及存在产生了意识,并对万物起源产生了好奇心,从而提炼总结出来了历史意識[2]。每当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对过去的事实进行回顾时,就会自动构建出历史意识。因此,历史意识就是人们对历史的总结以及反思,并提出的发展创新观念。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对历史的认识基本上是无法离开历史意识的,从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开始,到最终的社会实践,都离不开历史意识的作用。基于此,我们也可以认为历史意识是人类发展以及社会建设的关键因素。同时,历史意识的培养更符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提出的要求,使得学生能够形成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能力以及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
  二、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历史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一)历史意识自身的教育功能
  首先,历史意识具有目标导向教育功能。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过程中,历史意识是核心素养之一。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使得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历史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应用历史意识的作用[3],形成自己对历史的认识以及思考模式。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以及构建,并将此作为开展历史与社会教学的重要指引目标。其次,历史意识有着理解驱动功能,帮助学生从直观感受向知觉感受发展,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历史与社会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逻辑思维,使得学生将自身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等应用到历史与社会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对自己的生活进行观察,形成自己的历史意识,从而创造自己的生活。
  (二)历史意识可以提高学习价值
  就现阶段而言,我国初中学生对历史与社会知识的学习还处在极为基础的阶段,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还比较欠缺,同时无法对历史事件做出自己的评价。这就不能反映历史知识的趣味性以及示范价值。而在历史与社会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可以使得学生迅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历史与社会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历史的趣味性以及示范价值,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显著激发出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价值[4]。
  三、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学生历史意识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重视历史知识关联性
  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重视对学生开展教学课本的理论知识教学,还要重视教学课本的延伸性教学,注重历史知识关联性的重要作用[5]。
  首先,教师要重视历史知识之间的关联。每当开展新的教学之前,教师都要深入地研究本节课的知识点与之前所学的知识点是否存在关联性,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得学生能形成一个系统的历史与社会知识体系,这对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6]。例如,在讲到元朝统一中国的历史内容时,教师除了要重点突出元朝的历史外,还应当回顾一下历史上其他的统一事件,例如秦朝统一六国,并在关联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这两次统一进行深入的思考。比如秦朝和元朝的统一有什么区别?有的学生提出,秦朝的统一是一种内部的统一,元朝的统一是一种外部侵略式的统一;有的学生提出,秦朝灭六国后,将货币、文字、度量衡等均进行了统一,将国家中的文化、政治以及经济、思想进行了统一,使得国力更加强盛,而元朝统一后,将不同的民族进行了等级划分,实质上是一种分裂式的统一,削弱了国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是引导作用,对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支持,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增强,并逐步形成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
  其次,教师要重视历史与社会知识和学生现实生活的关联性,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让学生将积累的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进行类比,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更加全面的历史认识手段以及历史发展规律,使得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历史意识。
  (二)重视思想理念的教育
  历史与社会教学不单单是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学,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学习,能够认识到历史事实以及历史发展的过程,从而在掌握历史规律的基础上,能担负起推动社会发展的重任。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需更加重视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例如爱国理念、民族意识等,都对学生的思想理念起到一定的培养作用[7]。同时,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思想理念教学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关键因素。例如教师在进行鸦片战争历史内容的教学时,可以对课本中的历史内容进行延伸,引入一些相关的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与民族意识,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鸦片战争对我国造成的伤害,并形成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独特看法,提升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三)历史评析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对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初中学生能够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自主理解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就要求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必须转变自身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评析能力,使学生学会用历史眼光看问题,认识到未来发展的前景,使得初中学生形成良好的历史意识。分析历史事实,让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自主评价,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进行分析,从而在评价历史事件的过程中,掌握历史的发展规律,形成自己的历史意识。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历史人物李鸿章进行评价,先让学生对李鸿章的基本信息进行收集,然后对李鸿章的生平事迹进行分析,最后引导学生对其功过进行客观评价,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认识同一个人或同一件事,让学生的精神境界得到有效提升,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明辨是非能力。
  (四)积极开展研究性學习
  初中历史知识虽然多是一些较为基础的内容,但是对于刚接触历史知识没多久的初中学生来说,总会有一部分比较枯燥难懂,使得初中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此,为了能够进一步增强初中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教师就必须要积极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首先,教师要对初中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将学生依据学习能力合理地进行调配,并提出相关的学习课题,让各学习小组在课下搜集与学习课题相关的历史资料,在小组内进行研究讨论,从而在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兴趣的同时,使得学生能够了解历史知识,并逐步形成自己的历史意识。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能够培养初步的历史阅读能力、分析历史信息的能力。这对历史意识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背景下,历史与社会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重要性,探寻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有效策略,促进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以及思考模式。
  【参考文献】
  [1]徐赐成.中学生历史意识建构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5.
  [2]李侦观.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意识的培养方式略谈[J].才智,2014(24):49.
  [3]宋周理.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意识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0):53.
  [4]石宏慧.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意识培养初探[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5]雷明.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意识培养[J].才智,2011(36):123.
  [6]谭维平.利用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J].文学教育(中),2011(06):149.
  [7]杨恒清.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J].教学与管理,2009(07):50-51.
其他文献
【摘要】科学课是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也是一门注重实践的课程。在科学课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够显著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来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改善教学效果。微课是现代化教育背景下较为流行的授课方式,将微课应用到科学课的教学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关键词】科学课;微课;主动探究  一、前言  教学改革的推进,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最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研究已有了显著进展,但对肝硬化合并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研究鲜见
【摘 要】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是学前教育事业良性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对学前教育事业起着指导、监督、调控和推动的作用。随着人们对学前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完善工作成为当前我国教育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并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相关政策的变化,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分析,以期对推动学
当前,"看病难、看病贵"现象在我区农村仍普遍存在,尢其是偏远山区更为严重。2007年夷陵区作为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区,自实施以来大多数农民受益,"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摘要】信息技术是现代人类发展必不可少的工具,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无处不在,未来的社会也会是完全信息化的社会。因此,信息技术的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因为其处于基础阶段。文章针对新课程改革中生成性教学方式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运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生成性教学;教学情境;以人为本  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维特罗克对生成性学习模式进行了最早的研究。维
福建省泉州市宝山小学  【摘 要】我国教育体系中包含着诸多的美育因素,是美育的重要载体,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旨在在美育相关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我国现阶段学校教学的实际,探讨美育在学校教学中进行渗透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基础寻找科学高效开展学校美育的方法。  【关键词】美育 应然 实然 方法  在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下,教师与学生将绝大部分的时间与精力投入
我国高校无论是普通高校还是高职,绝大多数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新生入馆教育,并把新生入馆教育作为大学生告别高中时代步入大学殿堂的第一节课.但就具体质量而言,新生入馆教育
【摘 要】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新课程背景下,优化课堂教学,让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本文结合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对如何提高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中学英语 教学效率 情感  一、关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一)注重新课程下英语课堂的情感教学  结合单元主题,渗透社会
关于注册会计师审计机制的构建,国内外的众多学者进行了持续和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研究主要集中在注册会计师行为动机判断、注册会计师行为的博弈选择模型、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