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对和谐校园建设及大专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_yue_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普通大专的艺术教育关系到高职高专学校毕业生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涉及未来国家社会的健康和发展。新的时代要求高校艺术教育转变观念,革新教学方式,结合艺术理论和实践,强调欣赏和参与,这对学生自身的发展和构建和谐校园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艺术教育大专生综合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指的是广义素质,而广义的素质又指的是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艺术教育在育人方面,特别是在人才素质培养方面,有着独特的、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生活处处是艺术,处处有艺术;艺术就是生活;衣食住行、举手投足皆艺术,接受艺术教育是提升学生的生存状态、生理品质、潜力开发的有利因素。
  一、从学生个人方面来看
  (一)道德素质
  人的品德素质的获得,主要是通过德育来实现的,德育是培养人们优良品德的主要途径。但是,艺术教育对德育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艺术教育是实现德育目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1.艺术教育具有较强的社会政治功能,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艺术教育对培养人的坚强的意志、树立远大的理想有着巨大的作用,对人的政治素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艺术教育对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艺术有着强烈的感染力。通过艺术教育可以使人涵养德行和调节性情,塑造完美人格。艺术教育是陶冶性情所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也是促进美的人格形成的必修课。苏霍姆林斯基说得更为明确,他指出:“赋予学生的认识和创造活动以及他在各种活动中的精神需求的发展和满足以特定方向的审美教育,涉及正在成长的人的精神生活的一切领域,审美教育同人的思想面貌的形成,同儿童和青少年审美和道德标准的形成,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一起。”可见,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感化功能,可以增强德育效果。这种效果往往是德育自身所不可及的。中央实施“五个一工程”正是运用艺术教育手段来教育人民、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具体体现,因为,艺术教育“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荀子·乐论)
  3.艺术教育具有陶冶功能,对人的心理素质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艺术教育可以培养和激发人们积极、健康的情感,坚韧顽强的意志和健全的性格。无论中国还是西方,人们很早就认识到这一点。孔子认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亚里士多德以音乐为例指出:“音乐应该学习,并不只是为着一个目的,而是同时为着几个目的,那就是教育、净化、精神享受。”苏霍姆林斯基深刻地指出:“美是一种心灵体操—他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
  (二)智力素质
  以开发智力为主要形式的科学知识教育侧重于理性,较为单调、枯燥、刻板,逻辑性较强。艺术教育则具有形象性、创造性、感性的特征,能促进人的智力发展,开拓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钱学森在科学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音乐,因为他的夫人是艺术家,常给他介绍音乐艺术。正是由于受到了艺术方面的熏陶,才使他视野更加开阔,想问题也更宽一些。他说:“只注意逻辑思维,埋头于细节,易犯机械的、片面的毛病,缺乏整体的有机联系的认识。”所以他非常重视形象思维的培养。马克思认为:精神活动是最使人向往的一个活动领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的智力获得更高层次发展的最有效的途径。从脑科学、生理学角度来看,艺术教育实施的是一种全脑教育,它对于大脑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艺术教育具有启智、增识功能。艺术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活动,它能帮助人们从审美的角度获得对自然、社会及人生的认识,艺术教育是提高人的才智素质的重要方式。
  1.艺术教育的内容博大而精深,艺术教育是获取文化知识的窗口,艺术教育的形式是多样的,内容是广泛的,无论从艺术的哪个门类来讲,无一不是深厚文化的结晶。仅就《诗经》而言,它是一部包含丰富的自然知识的著作,仅涉及动植物名称的就有300多处。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认识自然的结晶。浩如烟海的文学艺术作品无一不是厚积而薄发的文学艺术家的知识积累的产物。文化素质的提高离不开艺术教育。
  2.艺术教育在培养智力和能力素质方面有着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人的智力和能力素质包括很多方面,艺术教育深刻地影响着其每一个方面,较突出地表现在对审美和创造能力的作用上。人的审美能力有两个层次:一个层次,美是具体的,具有最确定的感性形式。另一个层次,美是超越感性形式的最抽象的表现形式。艺术教育,就是要是人对美的理解从第一个层次到第二个层次,并使这两个层次统一起来。人的审美能力的提高对他的智力素质及文化人格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人的审美能力的发展本身就是一种创造能力的发展。艺术教育对人的创造能力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激发和丰富个性生命,使之具有自发涌动的创造欲望和动力,高度敏捷与发达的创造能力和自觉的创造意识,为思维和实践等方面的创造力提供不竭之源。
  (三)身体素质
  1.在体育教学中积极实施美育,因为体育应该是健与美的结合。各种体育活动都要求人体各部位动作协调,优美雅观,富有节奏感。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会使体态更加健美、更加匀称。在大学各项体育活动中,学生都很喜爱艺术体操,它既是艺术教育,又是体育,是二者的结合。可以说音乐是艺术体操的灵魂,最能充分体现艺术体操的韵律和节奏,优美的乐曲可以激发观众的审美情感,惊险的动作又强化了音乐艺术效果的表达。在体育竞技中加入音乐会使体育更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同时,体育训练需要有顽强的意志力量,艺术教育对情感的愉悦能够将意志力量化为受教育者的自觉行为,更好地实现体育的目的。除了在运动中要求人的动作要协调灵敏外,在生活技术操作中也需要人的双手、形体和大脑变得灵活协调。
  2.艺术教育是身体素质提高的有力助手,二者有着目标的统一性。人的身体素质的提高主要的手段是运动。人们发现通过接触艺术作品,感受艺术美可以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这便是艺术教育的功能之一。几乎每一项运动都离不开艺术美的内容和形式,因为运动本身就是美,运动的目的在于追求特定意义上的美。
  (四)审美素质
  学生通过接受艺术的教育,能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审美能力,激发对美好事物的爱好与追求。艺术教育凭借着特殊的审美教育方式,引导人们在美的感受、鉴赏中按照美的规律进行个体人格的完善和促进自我意识的健全,它不带有一般教育的强制性,而是通过人对美的感受,引起情感的激荡,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高尚的情操。从本质上讲,艺术教育就是审美教育。通过审美教育,可以作用于人们的精神世界,使人们能更加全面、更加具体地感受现实生活。艺术通过审美方式的教育,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五)劳动技能素质
  艺术教育还要使学生成为审美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要引导学生参与制作过程,在身心运动中体验审美的乐趣和把握各种活动的审美特征。这就是一种劳动技能的锻炼,例如:绘画、工艺美术、剪纸、雕刻雕塑、写作、演奏乐器、创作音乐、练习书法,等等。这些具体的教育课程,都是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获得对艺术创造的亲身体验,以及培养一种劳动的技能。
  二、从学校方面来看
  艺术教育不仅要为学生服务,还要为学校服务;不但要体现高职高专特色,而且要具有每所学校不同的鲜明特征。这样才会让学生有认同感和归属感,依托高校文化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每所院校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校徽、校训、校歌等是高校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艺术教育可以与其相结合,可以通过举行唱响校歌、诠释校训等相关的艺术活动,让学校的办学宗旨牢牢印在每位学生的心中,让学生为学校而自豪。通过艺术教育多方面的努力,学校的形象在不断提升,品质在不断改善,而艺术教育在高校建设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二者相辅相成,共同进步。
  高职高专要有特色的艺术教育模式,“以实用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把传统艺术教育模式进行具体化、多元化处理,让学生的审美修养和人文素养更接近社会需求,提前使学生感受到相关就业信息,为顺利踏入工作岗位,参与市场竞争做好准备。同时极大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外在形式,使高职高专院校的校园文化呈现出自己的鲜明特征,更好地突出了高职高专院校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办学目标。
  综上所述,艺术教育在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作用是强大的、不可替代的,它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它在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中也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鲍建新.新时代环境下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再认识[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2]于娜,万彤.加强艺术教育创新构建和谐校园文化[J].职教论坛,(5).
  [3]陈林.新世纪加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
  [4]谢成武.对当代大学生普及艺术教育的重要性[J].中国城市经济,2010,(8).
  [5]王毓.浅析艺术教育对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的积极作用[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2,(2).
  [6]李酉媛.论大学生艺术教育培养方略[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7]素质教育,百度百科baike.baidu.com/view/7714.htm.
其他文献
多次问卷调查表明:学生喜爱历史,但并不喜爱历史课。怎样让学生喜爱历史并喜爱历史课呢?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在教学中所做的几点尝试。  一、故事,让历史更美丽  曾有位研究教育人士说:不爱学习的学生哪儿都有,不爱听故事的学生一个也找不到。易中天以故事说历史,将一部三国史说得绘声绘色,使无数人为之倾倒,其中也包括许多历史教师,这便是最好的例证。  有的教师,一站到讲台就牢记他们的
摘要: 本文介绍的是作者在实际教学实践中经过多次的摸索和实验最终成功的制作出的平抛演示仪的制作过程,从原理、示意图、制作、操作、优点、拓展使用几个方面将整个操作过程总结出来供读者参考借鉴。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教学也就成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始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根据近几年对化学实验规范化操作的实践与研究,我简要介绍如下。  一、实验规范化操作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初中生做化学实验是启蒙教育,就像小学生学汉字,讲究一笔一画地进行一样,对实验教学也需要进行手把手的规范化操作。要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首先要求教
在实施教育现代化的今天,多媒体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多媒体走进课堂显示了巨大的魅力,它能够实现视频、音频的结合,通过千变万化的画面,给学生大脑皮层以大量信息的“刺激—反应—强化”,达到其他教学媒体难以达到的效果。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充分发挥其视听作用,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对全面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一、运用多媒体
语文教材本身包含丰富的情感,又可以说教师有情,学生有情,教材亦有情,而教材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桥梁便是教师,教材的情感靠教师去传递、去强化。教师以情感为纽带,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情感纽带不断加长,由入情、动情、悟情,达到抒情的高潮,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最终获得教学的成功,充分把握课文中的情感因素,精心创设情境,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促悟,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使学生主动参
摘要: 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说课是教师招录面试考试中重要的考查形式之一,所以,不论是走向教师之路还是想跨上教师岗位,都需要对说课有个清晰明确的了解。因此想要说好课,就必须写好说课稿。说课稿的内容一般包括如下五部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教学反思等。  关键词: 生物教师说课稿教法学法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
“教者若有心,学者必得益”。布置作业,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创新。应该让作业成为学生增加知识,增长才干,丰富生活的向导,最大限度地拓展孩子的学习空间,而不是成为学生学习上的一种负担。作业设计要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乐趣,为提高他们的能力和素质增加魅力。因此,作业设计要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  1.分层次作业,让学生在选择中找到自我的乐趣  心理学家罗杰斯强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人对某事物的发自内心的爱好程度,是心理上的需求度、渴望度,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智力开发起着定向、维持和强化的作用,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有力保证。因此,教师要注意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上,不断改进教法,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化生物课堂教学,充分利用上课时间,将学生的求知欲转化成学习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
白屋诗人吴芳吉1920年至1925年在长沙任教,适逢湖南“自治运动”以及新文化运动在湖南发酵.通过追溯屈子遗风,提倡近代以黄兴、蔡锷为代表的湘人气骨,吴芳吉尝试着从湖湘文化
摘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成为价值创造的主导要素。如何有效开发、合理利用、科学管理人力资源,增强人才的凝聚力、稳定性和竞争力是组织管理的主要内容。本文对激励理论进行研究,以建立公平的激励机制,推动文化建设、制度创新、人才培养,增强激励效果,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可持续发展储备更多的人才资源。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激励理论制度创新    随着信息化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大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