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教育中的作用

来源 :教育探索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ench94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师,作为教育中的灵魂,其人格魅力无疑起到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教师; 人格魅力; 教育
  
  On the teacher's personal charm in the role of education
  Wang Su-qin
  Abstract:Education is the minds and the most delicate touch with each other! "Teaching and educating, teacher" teachers, as education in the soul, their charisma will undoubtedly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Key words: charisma;education;teachers
  
  人格魅力是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故一个人的言行、品性在人生中有着很大的影响。一个人所展现的人格魅力在人际关系中也起到重要作用。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平时工作中、与学生的交往中,其展现的人格魅力对学人也起到重要的影响和启发!
  一、教师要具有自己的人格魅力
  人格赋予了教师个体生命以鲜明的本我色彩,对于有很强可塑性的中学生来说,将有效地感染和影响其个性的形成。由于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基于拔萃的人格构成而升华起来的,其潜在的教育价值不容低估。
  二、人格魅力的表现
  1.性格,在面对学生时,要表现不严厉,不暴躁,待人接物热情,开展工作时,具有很好的容忍和耐性,无论面对任何问题,都能客观地评价事态,顺利解决矛盾。
  2.才学,教书育人,作为教师就必须博学多才,只有具有较高的才华和学识,才能对学生有感召力、吸引力、影响力。而在教学中,不拘于形式,勇于创新,善于运用素质教育的方法去教育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知学、善学。
  3.风度,风度即教师的外在素质,良好的风度仪表对学生有着很强的示范性。教师要精力充沛,意志坚强,生动活泼,反应迅速灵活,谦逊文雅而不庸俗。
  三、如何应用自己的人格魅力
  成为教师,“爱心”是最基本的心理品质,也是我们教育的永远的主题。作为教师,应当热爱自己的学生,必须对每一位学子做到一视同仁,能看到学生的优点,主动提取学生的缺点,并耐心辅助加以改正。只有友爱、尊重地对待学生,教师的教育才能使学生在平和、愉悦的心态下接受,才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
  以身作则是为人师表的典范。而学生对老师都有很强的模仿心理,魏巍在《我的老师》中写到学生们连老师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故作为老师,其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教师虔诚的敬业态度以及为达到教育目标而表现出来的强烈责任心,也是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开拓的无声召唤,是激励学生的一种手段、一种动力。
  所以老师在日常教育中,要注重德、言、行等的规范,从自身的魅力做起,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教育学生。
  四、人格魅力在教育中起到的作用
  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师生关系融洽,亲和力强;领导放心、同事敬重、学生爱戴,教育效能好。反之,缺少人格魅力的教师,领导不信任、同事和学生不服气,没有号召力。可以说,人格魅力有强大的感染力、号召力和影响力。它又是一种力量,能给人以鼓舞和鞭策;它还是一种表率,能给人以示范和引导。一个教育者如果人格魅力缺失,即使行政地位、教师职称再高,也难以服众。
  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学业发展的激励作用。能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心理倾向,激发学生身上潜在的积极因素,使其朝着期望的目标前进。
  学生是有血有肉的情感个体,教师身上体现出来的人格魅力感染了学生,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久而久之,使他们对师长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深厚的归属感,迁移为热爱学习、探求真理的优美情愫。
  教师那种磊落的襟怀、突破功利羁绊的道德人格,能对作为道德主体的学生具有显著的示范作用,其道德行为和渗透其中的道德观念对学生构成了生动的道德主导因素,使学生能够自觉意识到要按照教师所显现的具体可感的道德规范来校正自己的道德观念,进而对自己重新设计。
  当今时代的学生,拥有着更大的叛逆和不被束缚。教育成为不仅仅简单的知识传递,更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延续,我们要在每个学生心中撒下爱并播下诚实、正直、善良的种子,将整个师爱均匀地撒向每一个学生。让这份爱感染他们、激励他们、教育他们、造就他们。这既是教师职业神圣之所在,更是教师人格魅力的最大体现。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0-05-30
其他文献
摘要:大学教育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化活动,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是其重要任务。高校的创新教育应该构建大学生创新教育的目标化管理模式,达到最佳的创新教育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教育;培养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要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突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2010年4月,教育部下发了《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深化学科教育改革的根本途径,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要在教学中加强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的整合,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实现教育现代化。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人类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一种背景文化,成为新世纪公民赖以生存的环境文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深化学科教育改革的根本途径,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整合的思想是以整
期刊
《实践论》认为: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首先得到的是感性认识,随着实践的继续,感性认识在头脑中能动的发展到理性认识,而理性认识还须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检验和发展认识,这是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如此,近年来,鉴于对综合实践教学的深入研究,作为中学数学教师,经常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符合综合实践教学理念的科学的教学思维?怎样才能把课堂教学与培养学生新的思维方法和能力有机
期刊
摘要:本文着重对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的培养进行了一些探索。认为养成良好的观察品质是科学探究的起点;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品质是科学学习的核心;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学习品质是能力培养的关键;养成总结反思的学习品质能正确判断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养成善于开发利用科学资源的品质能引导学生学科学用科学。作者文中列举了一些做法,试图阐明它是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科学教学;培养学生;良好;
期刊
摘要:“东北易帜”是爱国举动,维护了国家统一。该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是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  关键词:矛盾剖析;影响事件    东北易帜是张学良冲破日本帝国主义的威胁和阻挠而采取的果敢的爱国举动,挫败了日本帝国主义策划东北独立的阴谋,对于其他大国觊觎东北,也是一个巨大的震动。该事件的发生,有其复杂的矛盾关系背景。本文拟就近代史上日、俄、美、英主要大国在东北的争夺及其矛盾的演变和实力的消长以及相关时代
期刊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的音乐教学应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因素,重视对“人”的培养,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和谐的、动态的、充满美感与人情味的学习空间。因此,我们大胆地设想:“何不把音乐课堂适时地搬到大自然中去呢?”从此,有计划地开始了室外唱歌教学的尝试。  一架手风琴,几十支竖笛,一群兴高采烈的学生,迎着扑面而来的春风,呼吸着新鲜纯净的空气,随便找个空地(或溪边、或田园、或树下)上起音乐课来,教师心情迥然不
期刊
摘要: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初中学生学习被动,他们常把考试分数作为终极学习目标,学习成了他们的负担、包袱,成为一种痛苦。他们已经是学习的奴隶,而不是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 数学学习; 主人    Enable students to become masters of mathematics learning  Ma Lin-rong  Abstract: At present, a conside
期刊
摘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改善当前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各高校来说,立足校情,完善实践教学条件,创设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和效果的关键。  关键词:实践教学;高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
期刊
2009年9月江苏省教育厅颁布了新一轮的对口单招英语考试大纲,和前一次的英语考试大纲相比较,在题型、题量、分值及语法上作了一定的改变:    还有两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降难度、重应用。降难度主要表现为题量少,分值小,答题时间多,要求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和日常用语变少;重应用主要是:①强调英语的交际功能;②突出语言的具体场景;③偏重实用文体;④适应岗位英语需求。  面对新考纲,我们有很多的事情要做。首先
期刊
摘要:大部分学生初中地理知识十分薄弱,严重影响到高中地理的正常教学。要搞好高二文科的地理教学,就要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要善于把高初中地理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复习效率。并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探索学习规律,培养学生正确的分析思路。  关键词:学习态度; 学习兴趣; 分析思路; 有机结合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致使高初中地理教学产生巨大的“落差”,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由于初中地理为非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