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来源 :教育探索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xint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初中学生学习被动,他们常把考试分数作为终极学习目标,学习成了他们的负担、包袱,成为一种痛苦。他们已经是学习的奴隶,而不是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 数学学习; 主人
  
  Enable students to become masters of mathematics learning
  Ma Lin-rong
  Abstract: At present,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earn passively, they will often test scores as the ultimate learning goals, learning has become their burden, the burden has become a pain. They have to learn the slaves, not the host of the study.
  Key words: mathematical study;master
  
  作为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助被动学习的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使他们真正成为学数学的主人。教师要掌握《数学课程标准》,驾驭数学教材,灵活巧妙地把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学”上做文章,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加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教会学生自学,我们就一定能完成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的任务,达到不断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初中学生学习被动,主要表现:为避免父母的指责或老师的批评而学习。他们缺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课外更没有自控能力。他们常把考试分数作为终极学习目标,而考分肯定不高,学习成了他们的负担、包袱,成为一种痛苦。显然,他们已经是学习的奴隶,而不是学习的主人。
  作为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助被动学习的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真正成为学数学的主人。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通过探索,解决问题,获得积极的心理满足,只有感受真切,才能入境,老师要善于将所要解决的问题寓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中,造成心理上的悬念,把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出发点,以问题情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
  例如:在教学“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时,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何测量一颗大树的高度?你能测量学校水塔的高度吗?当学生讨论疑惑时,老师适时引入“通过今天学习的知识你们都能找到办法”。这下,学生都能专心致志地投入课堂中。正是这样一个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巧妙地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对新知识满怀无比强烈的求知欲。
  二、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学生的操作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问题,获取了知识,教师再引导学生到实际中验证,到生活中应用。发展思维,培养数学能力。
  例如:我在教学“相似三角形的应用”时,把学生带上分组测量学校内水塔的高度、教学楼的高度,测量校外河道宽度、山峰高度等。
  再如:在教学“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时,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收集至少一个圆锥能剪开的,让学生没着母线剪开,观察展开的图形形状,学生很直观地看到圆锥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如图)
  
  然后小组讨论:在展开的过程中有没有相等关系的量?圆锥的底面圆到那去了?经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①这个扇形的半径是圆锥的母线长BA。②弧长是底面圆的周长。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对知识获得了相当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
  三、诱思导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尝试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因此,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疑问并急于了解其中的奥秘时,教师不能简单地把自己知道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而应该充分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积极观察、猜测、实验、推理、交流,大胆地“再创造”数学。
  例如:教学完一次函数y=kx+b之后,教学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开始,我给出反比例函数y=2/x和y=-2/x,让学生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像。然后分小组讨论函数图像的分布和函数的增减性是由什么决定的。于是,学生在小组中一步一步自主学习,最后如愿以偿,发现并掌握了函数图像的分布和增减性都是由k的值决定的。整个过程中,我只做了恰到好处的点拨,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探索,“再创造”了数学知识,成功后的喜悦定然激励他们“再创造”新的数学知识。
  四、注重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践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在当代,数学的影响已经遍及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人类文明的重要因素,从而对公民的数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要学生学习有用的活生生的数学,使用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因此,数学教学应该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我们要通过数学教学活动,实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生活与数学密不可分,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例如:我在教学完“简单的统计”后,引导学生开展一次社会调查实践活动。首先,要求学生利用周末就近学生3~5人一组,调查本地10户家庭1980年的人均收入和2010年的人均收入,制成统计表,根据统计表陈述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最后,引导学生分析改革开放30年来家乡发生天翻地府的变化。由此,学生经历了“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制表分析——作出决策”这一简单的统计过程。他们还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去审视现实实际问题,也对学生进行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可以说一举多得。
  总之,教师要掌握《数学课程标准》,驾驭数学教材,灵活巧妙地把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只要我们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因事利导,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学生“学”上做文章,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加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教会学生自学,我们就一定能完成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的任务,达到不断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0-05-16
其他文献
摘要:信息化是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信息素质已成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资源丰富,是培养大学生信息素质的重要基地。培养大学生信息素质,开设文检课是基础,培养计算机信息检索能力是手段,方式方法多样化是有益补充,不断更新现代化设备是保障。  关键词:图书馆; 大学生; 素质培养    Strengthen Library constructionEnhance the quality
期刊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兴起和以三维目标为指导的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传统的作业评语已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其缺陷也逐渐引起了教师的重视。本文以强化理论、成就动机理论、人的自由发展观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为基础,分析了作业评语逐渐向多样化、艺术化及人性化方向改革的趋势。同时提出作业评语改革趋势对教师的要求,如不断提高教师自身师德修养;坚定教育信念,更新思想理念;不断改进教育方法;评语之后,再接
期刊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考试形式实行开卷考试,但是在学生评价上比例最大的还是考试成绩,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和观念,学习态度等内容的评价比较少。中职学生评价力求建立综合性多元性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学生发展; 中职德育课; 教学评价    教育部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明确指出,中职德育教学要做到三贴近“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对学生品德的测评,要在坚持科学性、客观性、
期刊
摘要:智力是学习的必要基础条件,然而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它对教学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建立和谐的“教”“学”关系,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激活非智力潜能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 教学方法; 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     《英语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
期刊
摘要:大学教育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化活动,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是其重要任务。高校的创新教育应该构建大学生创新教育的目标化管理模式,达到最佳的创新教育效果。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教育;培养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强调“要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突出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2010年4月,教育部下发了《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深化学科教育改革的根本途径,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要在教学中加强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的整合,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实现教育现代化。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程整合    人类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一种背景文化,成为新世纪公民赖以生存的环境文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深化学科教育改革的根本途径,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整合的思想是以整
期刊
《实践论》认为: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首先得到的是感性认识,随着实践的继续,感性认识在头脑中能动的发展到理性认识,而理性认识还须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检验和发展认识,这是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如此,近年来,鉴于对综合实践教学的深入研究,作为中学数学教师,经常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符合综合实践教学理念的科学的教学思维?怎样才能把课堂教学与培养学生新的思维方法和能力有机
期刊
摘要:本文着重对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的培养进行了一些探索。认为养成良好的观察品质是科学探究的起点;养成主动探究的学习品质是科学学习的核心;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学习品质是能力培养的关键;养成总结反思的学习品质能正确判断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养成善于开发利用科学资源的品质能引导学生学科学用科学。作者文中列举了一些做法,试图阐明它是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科学教学;培养学生;良好;
期刊
摘要:“东北易帜”是爱国举动,维护了国家统一。该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是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  关键词:矛盾剖析;影响事件    东北易帜是张学良冲破日本帝国主义的威胁和阻挠而采取的果敢的爱国举动,挫败了日本帝国主义策划东北独立的阴谋,对于其他大国觊觎东北,也是一个巨大的震动。该事件的发生,有其复杂的矛盾关系背景。本文拟就近代史上日、俄、美、英主要大国在东北的争夺及其矛盾的演变和实力的消长以及相关时代
期刊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的音乐教学应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因素,重视对“人”的培养,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和谐的、动态的、充满美感与人情味的学习空间。因此,我们大胆地设想:“何不把音乐课堂适时地搬到大自然中去呢?”从此,有计划地开始了室外唱歌教学的尝试。  一架手风琴,几十支竖笛,一群兴高采烈的学生,迎着扑面而来的春风,呼吸着新鲜纯净的空气,随便找个空地(或溪边、或田园、或树下)上起音乐课来,教师心情迥然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