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与艺术的交锋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5069352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孽海花》是清末民初时期一本重要的文学作品,鲁迅先生所著的《中国小说史略》中,将其列为“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并称赞它“文采斐然”,可见其文学造诣之深。作者曾朴也是清末民初时期一位重要的小说家、出版家,任何一个文学作品都是作者思想的化身,也是作者思想见解的直接体现,《孽海花》作为一本“谴责小说”,其影响远远超越了作者的预期,想要研究《孽海花》中的人物、事件,对其作者的身世、历程、思想主张的研究是不可缺少的。本文就作者曾朴的身世历程与作品主人公金雯青的历程作对比,旨在从另一个角度出发,为曾朴以及其《孽海花》的相关研究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关键字:曾朴 孽海花 金雯青 历程 对比
   前言
  《孽海花》的成书过程是一个较为曲折的过程,最初是由“爱自由者(即金天翮)起发,东亚病夫(即曾朴)编述”,最初旨在“作五十年来之政治小说”,“尤欲以五十年政治大事反映社会弊病,从而鼓吹革命”,1905年转交给曾朴续写,曾朴在原有的基础上按自己的意愿进行了修正、续写,共计35回,现行的《孽海花》版本基本都是这35回。曾朴平生著作颇多,但他“毕生所著,尤以《孽海花》为豪”,可见作者对这本书的重视。我们知道:中国文学自古以来就有“言志”、“载道”的传统,书中的言论、人物形象刻画也都会有作者的一些经历或是思想意志在里面,本文笔者从现实生活中的曾朴生活历程与其作品中的主人公金雯青的历程进行横向对比,以便从另一角度去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
  第一章 落榜者曾朴与状元金雯青
  1.1科举落榜的曾朴
  曾朴出生在书香世家,也是官宦之家,其祖上世代为官,是当时的名门望族,其父仕途受阻,便将全部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所以曾朴自幼便饱受严格的家教。但他便聪慧过人,一方面接受科举应试教育,暗地里也学习了很多新的知识,接受了很多新的思潮,这为他以后进行写作、出版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成年后的曾朴对科举制度十分不屑,被迫上京考试的时候他故意墨污考卷,并在考卷上写下了“身世忽然无意沏,功名不合此中求”等两首诗,强烈的表达他对科举制度的不满。在外人看来,曾朴是一个落榜者,而在他自己看来,他其实是一个精神上的胜利者。但受父命,不得不在京城做了几年的小官,后来实在忍受不了宦途的苦闷,便离开京城,秉承父命开始创办实业,期间与改良派人物谭嗣同、林旭、杨深秀等交往颇深,也参与了筹措变法活动,差点也被杀头。曾朴虽然没有状元之称,但对于近代变法、改革以及后来新思想的普及都有着极大的贡献作用,对社会的进步、民族的富强有着积极的意义。
  1.2状元郎金雯青
  在《孽海花》中的第二回,曾朴便向“列位国民”介绍了“状元的出色价值”:“这是地球各国,只有独一无二之中国方始有的;而且积三年出一个,要累代阴功积德,一生见色不乱,京中人情熟透,文章颂扬得体,方才合配。这叫群仙领袖,天子门生,一种富贵聪明,那苏东坡、李太白还要退避三舍,何况英国的培根,法国的卢梭呢?” 这一论述与鲁迅先生《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中描写中国留学生的“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是对状元极度的嘲讽与蔑视,“状元”是当时一切美好事物的典范,不论是学术文章,还是言行举止都应该是时人的榜样,比如金雯青在南昌任上接到母亲逝世的电报之后,书中说他“仿佛打个焦雷,当着众人,不免就嚎陶大哭”,并且连夜赶回家中为母服孝,从这点来看他完全是一个标准的大孝子。但是后来的事件则让人对其印象大打折扣:他在家服孝期间,由于耐不住朋友们的怂恿,便到外面的灯船上玩耍,刚好遇到了“体态风流,丰姿绰约”的傅彩云,并为其美貌所倾倒,金雯青便什么都不顾了,“大郎桥巷就做了雯青的外宅,无日不来,两人打得如火一般热”。这期间金雯青本该无欲无求,为母服孝,但是他却在外召了小妾,这种欲抑先扬的写作手法极度表现出了状元的“伪善”也间接地批判了所谓的“科举应试制度”选拔出来的并非完美的贤才。
  书中另外一部分也从侧面描写了状元郎与当时社会进步人士之间的差距,在状元的架子还没摆够的时候,金雯青就被六十多岁的乡老伯冯桂芬说教了一番:“现在是五洲万国交通时代,从前多少词章考据的学问,是不尽可以用世的……现在读书,最好能通外国语言文字。晓得他所以富强的缘故,一切声、光、化、电的学问,轮船、枪炮的制造,一件件都要学会他,那才算得个经济!……‘一物不知,儒者之耻’……” ,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都有这般新鲜见识,而状元郎只知道埋头故纸堆,对外界情况茫然无知,令他感到羞愧。在后来的晚宴上,金雯青遇到的都是一些学贯中西的名人,席间大家议论的都是西方的政治、艺学,而作为状元,金雯青却插不上半句话,这更让他暗自惭愧,想到:“我虽中个状元,自以为名满天下,那晓得到了此地,听着许多海外学问,真是梦想没有到哩!从今看来,那科名鼎甲是靠不住的,总要学些西法,识些洋务,派入总理衙门当一个差,才能得有出息哩!” ,他回去以后,果然就读了徐松盒的《壕环志略》、陈资斋的《海国见闻录》、魏默深的《海国图志》,之后就认为自己已经“博通外务”了,其实这些都是些理论的知识,离实际的运用还差得很远,这在其后来出使西洋的时候表现得十分明显。
  第二章 精神构建者曾朴与驻外实践者金雯青
  2.1对国外情形进行精神构建的曾朴
  有学者说过:在上个世纪初期上海的文人墨客中,曾朴其实是个“异类”:他不像徐志摩等人那样有着特殊的留学经历,能够亲身体验国外的情景,能够刻画出特殊的情感载体,能写出《再别康桥》那样的华丽篇章。曾朴从来没有出过国门,他平生到达过的最远的地方就是北京,同时他也没有接受过正统的西式高等教育,只是在同文馆学了几个月的法文,但是他刻苦好学,经过三年多的学习,十分熟练的掌握了法文,也借此阅读了很多国外的相关著作,加上他所熟悉的“上海霞飞路”的一些异国风情,他便根据在小说中获取的经验,在想象的基础上根据眼前所见所闻,便在精神上构建了一个几乎完美的、全盘化的西方世界,这在他的著作《孽海花》中都有很好的体现,比如德国宫殿的华丽、社会交际的特色等等,如果是一般人,没有亲身的经历,确实难以写下那么好的文章。根据近代相关学者的调查,曾朴之所以能在精神上构建那么完美的西方世界,这其中和他的搭档张若谷先生是分不开的,张若谷曾至比利时鲁汶大学留学,接受过正统的西方教育,是当时著名的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他和曾朴一起编辑《真善美》杂志,有着很深的交往,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法国迷”,一生都在为文学评论和法国文学的翻译而努力,按照他的说法,他是想“将法兰西文学文化的精髓介绍到中国来”,他家里的家具陈设结构与法国家庭基本一致,他还喜欢常常在家里举办“文学沙龙”,吸引了许多上海知名的文艺家,这其中自然也包括曾朴,这对曾朴的文学创作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2常年驻外的外交大使金雯青
  《孽海花》中金雯青其实是真真正正的出过国的,他得到“潘八瀛、龚和甫这班大帽子”帮他暗中举荐,得以出使俄、德、荷、奥等国,这对他来说本是个学习西方的大好时机,也是朝廷排他出去学习的、为国效力的时候,本应该选一些能人异士、得力助手与其同行,以便完成国家交给的任务,比如文中提到的“精通西学”的薛淑云在出使英、法、意、比四国的时候,就申请调王子度做参赞,因为这两人都是当世通才,深知世界大势,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完成任务,但是金雯青在选择随行人员的时候全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把次芳奏保了参赞,做个心腹。又想着戴伯孝凑合彩云的功劳,也保了随员,派他做了会计”。 把国家大事当做一己之私,随便给人,一群毫无外交经验的旧文人当大使与外国进行交涉,这明显就是“赶鸭子上架”,让这样的一群人来完成外交大任,结果可想而知。
  出过之后的金雯青却感觉清闲的无所事事,天天除了饮酒、作诗之外,刚好有时间可以研究他的《元史补证》,研究西北地理。在他看来,只有文章才是经世治道的良方,是最重要的国家大事,他认为只要做好这项研究,就可以为国家“整理国界”,就可以“叫外外人不能占踞我寸土尺地”,以便成就千秋大业,同时还能获得同僚学者的敬仰与称赞。殊不知,就是因为像他这样的这些人、这些思想,让中国远远偏离了那个时代的文明,让本来就难得的学习机会白白浪费掉了。有着这样的外交官,中国怎么能与外界通达?中国怎么能强盛起来?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将这一幕幕情景描绘出来,让读者自己去体会这其中的意蕴,比加入议论更能让人折服。
  说到此处就不能不说一下傅彩云,也就是金雯青出国时作为夫人随行的小妾,笔者看来,在《孽海花》一书中,她虽然是主角,但是往往被当做金雯青的映衬出现的,比如在出使这个过程中,傅彩云的外交手腕就表现的十分明显:她在船上就学习洋文,到柏林之后没多久就名声大振,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她的美丽,就连宰相夫人、总统夫人都相见时一下,也愿意与她交往,她以她的聪明、美丽政府了西方,她在上流社会的交际活力、言谈举止可以说是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个奇迹,远远胜于中国当时的一切外交。而与之相对的,就是与金雯青的碌碌无为,只知道缩在“螺蜘壳公使馆”中校对古书,研究他的《元史补证》,偶尔接到一角公文就吓一跳,以为遇到了什么外交难题,借傅彩云的口说就是“你一天到晚抱了几本破书,嘴里咭哩咕噜,说些不中不外的不知什么话,又是对音哩、三合音哩、四合音哩,闹得烟雾腾腾,叫人头疼,倒把正经公事搁着三天不四天不理,不要说国里的寸土尺地,我看人家把你身体抬了去,你还摸不着头脑哩!我不懂,你就算弄明白了元朝地名,难道算替清朝开了疆拓了地吗?” 堂堂一个中国外交官,竟还没有一个曾是妓女的小妾有见识,作者的讽刺、谴责之意表露的淋漓尽致。
  第三章 总理衙门落第者曾朴与总理衙门高官金雯青
  3.1总理衙门应试落第者曾朴
  总理衙门全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相当于现在的外交部,是当时政府设置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国家机构,由重臣担任主事,对人才的选用也十分谨慎,一般人是无法接近的。曾朴之所以对总理衙门那么熟悉,能在书中详细的写出总理衙门内部的一些纷争、轶事,是因为他熟悉当时的那个上层社会的生活圈、交际圈。由于家族的原因,曾朴曾在当时的社会上流、文化名士门下学习、来往,其中很多也是他的亲戚或是家族友人。曾朴科举考试落榜后碍于父命,捐了一个内阁中书,曾在京供职一段时间,期间寄寓在岳父汪鸣銮(时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宅中,借此便利,他还可以经常出入宰相翁同龢(汪鸣銮老师)家中,受到翁同酥的赏识,加上当时甲午战争的失败,他认为研究西洋文化可以匡时治国,便进入总理衙门开设的同文馆学习外文,颇有获益,次年参与总理衙门的考试,但是因为主考官张荫桓与翁同龢关系不洽,而曾朴又算是“翁同龢的人”,所以未被录取。在京期间,曾朴也得以经常出入洪钧(即金雯青原型)家里,由此认识了赛金花(即傅彩云原型),这为他的《孽海花》创作也埋下了伏笔。
  3.2总理衙门高官金雯青
  《孽海花》中,金雯青是一位真正的总理衙门高官,他有大树可以依靠,又有知心好友庄小燕,可以说是顺风得意。但是在书中第二十回出现了转折:他出洋归来便忙于政事,又帮外出办公的庄小燕整理了一些公事,小燕归来问明详情后“不语,顿了顿,笑向雯青道:‘吾兄真天才也!’雯青倒谦逊了几句,也不在意” ,之后便因旅途劳累致病,在家休息了一个多月。刚能起床,还说着“人到中年,真经不起风浪了”,便来了风浪:原来他在出使外国期间花高价买了一份交界地图,并将其印刷,自以为为国家作了大贡献,却没想到中了俄国人的奸计,将国家疆域划出去了“七八百里”,“总署就商之俄使,请划清界址。俄使说,向来以郎库里湖为界的。然查验旧图及英图,却大不然,已占去地七八百里了。总署力驳其误。俄使当堂把吾兄刻的交界图呈出,说这是你们公使自己划的,必然不会错的。”。 雯青听到这个消息,呆了半晌,又听说地图是好友庄小燕拿给俄使的,他便悔恨交加,五内俱焚,以至于“身子往后一仰倒栽葱地直躺下地去,眼翻手撒,不省人事”。这一打击,雯青几乎崩溃了,他踏着拖鞋,闯出房门狂叫道:“好呀,好!这个世界,我还能住下去吗?”
  至此,金雯青精神支柱也彻底瓦解,加上后来傅彩云的不守妇道,导致金雯青一命呜呼,一个堂堂状元郎就此结束了他的生命。
  第四章 总结
  正如作者曾朴所言:我看着这三十年,是我中国由旧到新的一个大转关,一方面文化的推移,一方面政治的变动,可惊可喜的现象,都在这一时期内飞也似的进行。我就想把这些现象,合拢了它的侧影或远景和相连系的一些细事,收摄在我笔头的摄影机上,叫他自然地一幕一幕的展现[ 曾朴《孽海花 修改后要说的几句话》(修订本)上海真善美书店 1928年版],也如作者所言,《孽海花》一书成功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作者的描述就像摄像机一样将各种情景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让读者能够客观的看待那个时代的事态人物。本文从作者曾朴与主人公金雯青的相关对比出发,以横向的比较方法对文中的相关事件进行分析,希望能为更好的研究《孽海花》奉献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
  注释:
  1.曾朴《孽海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4-5页
  2.曾朴《孽海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9-10页
  3.曾朴《孽海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12页
  4.曾朴《孽海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65页
  5.曾朴《孽海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101页
  6.曾朴《孽海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172页
  7.曾朴《孽海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179页
  8.曾朴《孽海花 修改后要说的几句话》(修订本)上海真善美书店 1928年版
  2.参考文献
  [1]曾朴.《孽海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2]曾朴.《<孽海花>修改后要说的几句话》(修订本)上海真善美书店 1928年版
  [3]杨健坡.也谈《孽海花》的价值-中国文学研究 1991-2
  [4](美)彼得·黎著赵鑫虎译郭世绪校 论《孽海花》的戏剧结构《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2期
  作者简介:
  贾可委(1990-),男,河南洛阳人,2010年毕业于贵阳学院中文系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研究中文方向。
其他文献
打开一年级的数学新教材,最初给我的印象是:它就像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学习内容、每一道练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串联起来,并把知识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一堂数学课的开始,教师能运用某种形式里再恰当地采用某种情趣方法,就是一个教师创造性的体现。那么,在数学课堂中,如何能让每堂课“闪亮”登场呢?作为一名低年级教师,在参加工作的几年中,有些许体会。  一、钻研教材,正确把握教
活动背景: 现代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成果,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过程,海边了教育过程的模式,改变了教学过程的组织序列,改变了分析和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路。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中,能够使呈现的数学内容更加直观,具有形声性、再现性的特点,可以具体、生动、形象地作用于幼儿的感官,使幼儿眼耳并用,视听并举,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发挥大脑两半球的不同优势,促进幼儿的思维的发展。  
老师说:“德育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班主任说:“德育就是如何善待孩子,如何欣赏孩子。”校长说:“德育是‘人育’,是对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的善的引导。”政教主任说:“德育是有血有肉的言行、情感、事实与现象,是可见的、可感知的做人的教育。” 他们的答案都向着一个名词汇集——“道德欣赏教育”。 也就是说,要想在学校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道德情操,首先要去欣赏,感受孩子的道德之美,然后才能有效地进一步提升
摘 要:体育游戏是幼儿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获得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它不仅能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发展,而且能够向幼儿间接的进行知识的传递,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体育游戏 培养 幼儿发展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定阶段。”[1]可以说,在幼儿园接受的教育是孩子能否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健康成长的关键。传统的幼儿教育观念重智轻体,在教学过程
G·波利亚指出:“如果没有反思,他们就错过了解题的一个重要而有益的方面。”[1]同时尊重学生独特感受、体验、理解,多一些欣赏,多一些机智,把握住“生成”,让异样的声音悦耳动听。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孕育着创造,蕴藏着生成。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提高教学水平。同时教学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2],需要教师及时捕捉、记录,及时反思,创造一个富有意义和价值的教育生活。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从两个
内容提要:  古诗文中咏月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给后人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古人偏爱月亮,往往有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的确,天空中那一轮明月,或是一弯新月,往往最易唤起人们的诗兴和情感,引发诗人们丰富的联想与想像。  用月色渲染气氛,表达贬谪、戍边的悲凉、怀才不遇的感慨;借月亮抒发对家乡亲友的思念,明月寄相思;借月亮抒写亡国之痛、爱国之情;用月亮来表达男女主人公的离情别恨等等。  翻开唐诗宋词,吟咏
教學反思是教师对自身具体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是教师整理课堂教学反馈信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的重要过程。常写教学反思,对物理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优化课堂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办法。那么,在物理教学中教学反思应写些什么呢?   一、写教师在教学中的体会  成功的教学,体现在教师以自己创造性的教学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去把握教材内容,以恰当的方法和表现力去设计教学环节。将教学过程中
摘要:农村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中的弱点、难点,也是目前关注的热点。通过对**县农村民办幼儿教育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其在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对此正视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通过科学有效的途径加以矫正存在的问题,以此实现保障幼教质量,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 幼儿教育 民办  一、农村民办幼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各种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及其他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纷纷涌
信息化是二十一世纪的标志,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思维的创造性工具。在这样一个形势下,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指出:“信息技术极大地拓展了教育的时空界限,空前地提高了人们学习的兴趣、效率和能动性”,强调“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学科的学习中”。  当前,我们
俄国诗人克里雅日宁说:“读书有三种:一种是读而不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又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他说的第三种阅读,就是读出了新意超越了文章本身,探索和发现出文中没有说出的答案,这就是创造性阅读,其特点是: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从读懂到发现书中和文章中的不足或不对之处,能提出新的看法,发表一种新的见解。具有这一特点的学生思维活跃,不迷信书本,不拘泥成说,能大胆向权威挑战,敢想敢说。而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