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jo10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各类儿童安全事故频频发生,教育部门对儿童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小学生属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小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阶段。因此,做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安全教育意义重大。《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质就是让学生们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同时又能掌握一些保护自己的方式,避免在社会中遭受到安全威胁。本文将分析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安全教育问题,结合现阶段的小学安全教育现状,明确现阶段应该采取的实际举措,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一、教学中渗透学校安全教育
  《开开心心上学去》中有一个活动,“爱新书,爱书包”,其中有一个问题就是弹弓也能带吗?意图在于渗透学校安全教育,不要带有危险的玩具去学校,以免伤害到其他同学。《我认识您了》一课中有一处活动,“该请谁来帮帮我”,遇到一些突发的事情,自己不能解决的事情应该怎么办?两个小同学在打羽毛球,一不小心把羽毛球打到了大树上,自己拿不下来,这时就要去请老师来帮忙,而不能自己用东西把羽毛球砸下来,容易砸到别的同学。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中,教师要积极地采取互问互答的交流方式,让小学生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想象,认识到危险,并且积极地寻求帮助,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在和老师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地培养感情,通过互相理解,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
  二、教学中渗透路上安全教育
  《上学路上》是专门一课用来告诉孩子路上的安全。从活动“不同的上学路”,来告诉孩子安全,走路上学要注意靠右行,走人行横道,过小桥,过铁道,乘坐公共汽车,过河……都要注意安全。通过活动“这样安全吗?”告诉孩子有很多的事情不能做,不能横穿马路,不能坐在自行车上扭头说话,在校车上不能打鬧,在河边走路不能捉青蛙,这样才安全。最重要的是,在路上一定要知道交通“信号”,汽车的鸣笛声,红绿灯,铁道口的指示灯都要知道。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中,可以让孩子们在教室里模拟过马路的场景,例如十字路口、环形路口等,使他们掌握最基础的交通知识。
  三、教学中渗透安全演练教育
  虽然有些特殊情况很难遇到或者生活中没有发生过,但还是要让孩子知道遇到这些特殊的情况该怎么办。这就需要安全演练。《校园里的号令》这课中活动“铃声告诉我”,其中就有一个安全警报声,旨在告诉学生,这种铃声就是安全警报声,听到这种声音应该怎么做,怎么逃生,指导学生熟记心中。在《道德与法治》防火知识教学中,要进行实景模拟演练,可以让孩子们锻炼火灾现场逃生能力,使他们提升防火意识。
  四、教学中渗透在家安全教育
  学校注意安全,在家的安全也不能忽视。《玩得真开心》这课中有一个活动“这样好玩吗?”,有一幅图就是一个小男孩因为好奇,打着了打火机,这种行为不是好玩,而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即使在家也要注意安全,水、火、电都是不能玩的,这是高压线,一定让学生铭记心中。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中,要借助于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些安全教育视频,学生们从更加直观的角度树立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学生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五、教学中渗透自身安全教育
  孩子是活动的,活动就存在许多的危险,在家,在学校,在路上……都要注意自身的安全。《别伤者自己》这课整篇都是告诉孩子,要时刻注意自身安全:在家不能用湿手碰插座;不能乱涂妈妈的口红;不能随意用剪刀;不用手碰碎瓷片,不拿高处的东西;在外面不要逗小猫小狗,以免被动物咬伤,受伤了要及时告诉家人,去医院注射狂犬疫苗。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中,树立起最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需要老师们重视对学生们的安全教育,让他们可以在接受安全知识宣讲的过程中,树立基础的防范意识。
  六、教学中,创新“互联网 安全教育”模式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对象不仅局限于学生,还有孩子们的家长,需要让他们认识到保护孩子安全的重要性,积极地构建“互联网 学校家庭”模式,促进家长和学校老师的沟通,构建起系统的安全管理监督体系,使孩子们的安全可以时刻处于家长和老师的监督下。老师也可以和孩子们积极地沟通并交流,通过互联网或者是多媒体,为孩子们清晰地勾画出社会框图,使他们从小有一个较为清楚的认知,在情景教育模式的运用下,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拓宽孩子们的视野, 使他们的安全认知有所提高, 从而意识到社会环境中潜在的安全隐患。
  总之,安全教育在小学教育中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社会的发展使得孩子所处环境的危险因素越来越多,如何让孩子清晰地认识到安全问题,并且树立起自我保护意识,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加强与改进安全知识教育的方法。《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改革,给小学教师教学目标给出了明确的指示,小学教师要通过情感与孩子交流沟通,开展情景式教学,从生活小事做起,利用各种先进技术来保障小学生的安全。
  【作者单位:南京市栖霞区靖安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核心素养指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教育的根本。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基本要求,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中,用核心素养去融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流程,提出符合学生兴趣的培养模式,吸引他们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中合作学习、实践探究和创意创新,促进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主动发展,帮助学生形成信息技术学科所必须具备的品格与能力。  一、信息技术核心素
在小学生的日常教育工作中,心理安全教育已然成为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缺乏心理安全的小学生通常会表现得非常怯懦、胆小,不喜欢积极主动地参加任何班集体活动。长此以往,会对小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甚至会引发心理上的疾病。因此,本文主要对如何构建小学低年级心理安全环境进行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各种问题也都随之凸显出来,其中最引起大家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
幼儿园教学和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不仅在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在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环境等方面也大有不同。针对刚上小学的学生来讲,他们的身心等方面发育还不够成熟,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幼儿的特点,因材施教。为了让小学语文阅读和幼儿阅读做好衔接,正确地引导幼儿树立良好的阅读观念,提高语文学习兴趣,笔者对语文教学中幼小衔接阅读指导策略进行了详细阐述。  幼儿学生仍处于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谐发展的“三维教育目标”,强调尊重学生人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一课题已历史性地摆在我们面前。  常熟市青少年活动中心面向全市青少年,以提供多元化教育资源和自主选择为手段,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载体,以探究与体验为途径,开发潜能,发展个性,育德启智,成为青少年学生实践活动的舞台、德育提升的
40分钟的小学语文课堂看似短暂,但是在教育实践中不难发现,很多时候40分钟的课堂也会让学生倦怠不已。当教师精心为孩子准备了知识大餐,等着孩子去品味时,却发现孩子们渐渐“食欲不佳”。这种“失宠”的课堂这就提示我们教师,要想让孩子在课堂上保持尽可能多的专注和兴趣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需要教师针对学生和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有特色的课堂活动。这些特色活动既要成为充分调动孩子课堂积极性的“调料”,又要成为教师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让教育回归自然,让创新成为动力,让个性得以舒展,让生命绽放美丽。注重学生个性潜能的开发,让学生的才华得到展示,优秀品质得到传播,让校园成为乐园是“童言讲堂”的美好追求.  小学教学中,搭建“童言讲堂”这一智慧平台,是学生个性舒展的现实诉求,缓解教育的被动状态。童言讲堂的最终目的指向舒展学生的个性,就是要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敏感性,激发兴趣,从而产生对问题理性思考的
目前采用汽油喷射系统的汽车越来越多,一奥迪2.2F、2.6E、天津三峰、广东三星、夏利2000型等汽车都已采用了汽油喷射系统。已投产的新车型,高尔夫、帕萨特等汽车也采用了汽油喷射
STEAM教育在全球掀起热潮后,当今时代的教育发展方向就转变为以STEAM活动为载体,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STEAM教育强调学生在项目和问题引领下,运用多学科知识进行实践探究。小学信息技术LOGO程序设计一直以来都是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笔者从LOGO 语言的发展、特点及笔者感悟的教学经验等几个方面进行初步探究,发现LOGO 语言作为STEAM教育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深化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消费将是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消费领域发生巨大变化,消费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消费热点由满足人民群众物质生活需求的实物消费向体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服务消费转变,消费结构优化调整,新兴业态不断涌现,供给市场逐步完善,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从最初的去供销社、商场凭票购物,到后来的去超市、大卖场自选购物,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