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之我见

来源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gen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学中重视演示实验的地位、合理改进演示实验、正确对待演示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是每一个物理教师在其教育教学中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的重要课题.本文作者坚持因材施教原则,简要论述了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演示实验;物理课堂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为了将抽象的物理概念直观、形象、生动地为学生掌握,初中物理阶段设计了大量的演示实验,以此来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1 ].因此,我们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重视演示实验,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研究思维能力,提高物理课堂的效率.
  诚然,没有演示实验物理课也能照样进行,但是在实践中你会发现,有课堂演示实验的效果是惊人的.诸如在“声音的特性”的教学中,学生难以区分影响“响度”的因素.你可以单纯得告诉学生影响响度的因素有:振幅和距声源的远近.如果单纯地把这一概念背的滚瓜烂熟,学生的错误会让你吃惊.初为人师的时候,非常不解,都背出来了还不会?但是学生真的不理解.也许经过教师的启发他能想象到两者是有联系的,但是不是真正掌握,他只是顺着教师的思路去推断.这样不仅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教师也毫无成就感.但是,假如是你能让学生理解又是如何?在课堂上教师可敲击小鼓,并提问:要使鼓声更响些,你会怎样做?大家不要小看敲击小鼓这个动作,课堂气氛就会因此活跃起来,学生也会觉得有趣更愿意去思考你提出的问题.如果学生能够解答当然很好.如果无法回答,那你用力敲击下小鼓,分辨声音的变化就能解决.再引导,用力敲击鼓面能使鼓声更响,前后两次敲击时发声部位鼓面有什么变化吗?若变化不明显怎么办?然后在鼓面上洒一些小纸屑,再次敲击小鼓.学生看到纸屑的跳动,并能从纸屑跳的高度判断鼓面的振幅.接着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让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的现象,发现用力敲击鼓面可以听到鼓声在变大看到纸屑跳得更高.这时再总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即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接着,用大小差不多的力,边从讲台走到教师后面边敲击小鼓,让第一排和最后一排的学生描述声音的响度.又可以总结:声音的响度与距声源的远近有关,距声源越近,声音的响度越大.利用演示实验让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更加有效.前后两种教学的方式,我都经历过,可以说通过演示实验说话,比你把这句话反反复复说个不停要好. 尝到了演示实验的甜头就会持之以恒得做下去,但在实际操作中,你会发现,物理教师要精心设计演示实验,而不是全部利用教材.诸如八年级物理第二章一开始就介绍了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为了能够让学生了解:水有哪些状态?我准备了一些冰块,在课件就将冰块放在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让学生观察到冰块在加热后慢慢变成水,水加热慢慢变少的现象,得出水有三种状态:固态的冰、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并提问不同状态下水的形状、体积有何特点?可能学生没有办法将抽象的概念描述好.因此,让学生看到冰块,可以总结:冰块的形状固定,没有流动性,体积固定.再出示水,并晃动,再将水倒入气球中,让学生轻轻挤压气球发现气球的形状改变,然后将水放入注射器中,并堵住注射器的小孔再请学生使劲推注射器的活塞,发现活塞无法推动.学生也能总结出:水的形状不固定,有流动性,体积固定.接着在气球中吹入少量空气,让学生挤压气球,发现气球的形状改变,然后使注射器中注入空气,并堵住注射器的小孔再请学生使劲推注射器的活塞,发现活塞被推动了.学生就能总结出:空气的形状不固定,有流动性,体积不固定.
  课堂的演示实验要尽量设计成直观的现象,这样才能取得较好效果.教学并非一成不变的东西,凡是有助于学生理解的方式都值得推崇.譬如,八年级教材第二章“熔化和凝固”,书本上用探究冰、烛蜡的熔化特点以归纳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但由于冰块还未加热就开始熔化了,实验操作困难.因此,我在实验室中选择了熔点为80.5℃的萘,由于萘的熔点较高且实验用水浴法加热,使得实验过程十分缓慢,当其温度达到熔点时温度还在很微弱得上升,最后在液体萘的最下方发现了黑色的物质,也就是说晶体的熔化过程不完美,非晶体的熔化过程简直失败.面对这样尴尬情况,我积极引导学生分析失败原因:原来装有萘的试管下层的黑色物质为杂质,从而导致其在熔化过程中温度虽然有微小的升高,但与在熔化前和熔化后的温度改变相比仍然是微不足道的.而烛蜡的实验是由于水浴中的水温过高导致的结果,其中间部分的烛蜡可以明显看到原本粉末状的固体由于变软而成为一团,这个是我操作中的不当,而非实验现象的错误.于是,我以此为例告诫学生:实验操作的过程中还应正视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理性的分析.课后,我还对实验进行了改进,先做烛蜡的熔化实验,再做萘的熔化实验,实验的效果显著增强了,能够明显区分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状态和温度的不同.可见,做好物理演示实验的不易,非下苦功不可.
  总之,演示实验是让学生直观得看到所要研究的物理现象,引起学生观察思考的兴趣,配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的有效手段.实验是物理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与优势,我们要善于运用它,让它成为物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得安排演示实验、有选择性得进行演示实验、创造性得改进演示实验、正确得对待演示试验中出现的种种状况,是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活跃课堂气氛的良好途径,值得每一位初中物理教师去深入研究并付诸行动.
  参考文献:
  [1] 秦立成.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J].科技创新导报,2011(1).
  [江苏省启东市寅阳初级中学 (226259) ]
其他文献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现象的各种规律,几乎都是通过科学实验发现的.没有实验,这些规律就不可能发现,至少不可能很快地发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研究物理,应当反对那种空谈理论而忽视实践的学风,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当亲手做实验,以求得第一手资料.  关键词:物理教学;物理实验;素质教育  一、培养科学态度,提高学生能力,物理实验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1.激发学
如果你想得到准确的采购建议,一定要首先搞清楚自己的需求。  尽管我们是一家专业电脑媒体,但是千万不要假设我们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电脑专家。今天就有另一个部门的同事问我:“硬盘多少钱一块啊?”我估计她不会考虑高端产品,所以回答说从四百到八百多,看你的需要了。过了一会儿,她又问“显卡多少钱?”。这下我更不知道怎么回答了,我想了想,说从两三百到两三千,看你的需求了。显然我们这位同事并不精通电脑配件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