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来源 :新校园·学习(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byft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一种工具,学好语文学科又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关键。所谓习惯,简单地说,就是一种经过长期坚持而最终自动化了的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兴趣自然而然就提高了,学习效率自然也会提高,繁重的学习将会成为一种内在的需要,有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所以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初中语文教师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该怎样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
   一、培养勤于动笔的习惯
   培养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在识字教学中要注重指导学生发现方法、规律,激发识字的兴趣,逐步养成独立识字,主动识字的习惯。在写字教学中要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教师要充分利用范写的作用,切实要求学生每次写字时笔画清晰,结构合理,行文整齐,美观大方。重视课后时间,引导和教育学生逐渐远离尘世的喧嚣,保持心境的平和,守住心灵的纯净,能够自觉地找点时间,暂时抛弃人事的纷扰,静静地端坐在书桌旁,写写日记,写写随笔,养成多写文章的良好习惯。
   二、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习惯
   阅读能够沟通人与人的心灵,使人得以与高尚的心灵对话,吸取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丰富文化的积累,发展思维和智慧,接受美的陶冶,丰富精神世界,提高人的修养和品位。因此,可以说阅读是一种生活,是一种自由的生活,精神的生活,智慧的生活。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与升华,是靠大量的阅读来积淀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所以有必要培养学生“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注重学生阅读的兴趣,真正使得读书成为人生一大幸事、乐事。一旦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学生才能构建起属于自己的文化。
   教师要确立以教材为本,向课外延伸的教学思路,鼓励学生多读书。阅读材料不仅包括文学作品,还包括科普、科幻读物和政治、历史文化各类读物。就文学作品而言,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都应进入阅读的视野,体裁风格也应是多样的,既有童话、寓言、故事,也有诗歌、小说、散文、戏剧。阅读材料尽量要求学生把精彩片段背下来,同时指导学生写好读书摘要、读后感,让学生利用晨读时间,背诵名言警句、片段诗歌,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和鉴赏能力。
   三、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习惯
   对初中学生来说,口头表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基本技能,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口语的重要作用与日俱增,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对发展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书面表达能力,改进教育和教学方法,无疑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有较多的初中学生在口头表达方面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只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大力开展语文的第二课堂活动,把它纳入有目的、有组织、有指导的活动之中。教师可利用第二课堂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朗诵比赛、故事会、小型辩论会、指定题目的口头作文等多种活动。其中各种形式和内容的演讲最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培养学生勤翻工具书的习惯
   基础字词(音、形、义)对于初一阶段的学生是学习的重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培养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势在必行。笔者规定每个学生应配备“三大本”——《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三部经典工具书,养成不懂就查的好习惯。学生借助工具书能把握生字的音、形、义及重点词语的含义,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读书的准确性,还使学生养成了独立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在读书时,遇到生字、新词定要查词典,还要把其整理到“笔记本”上,教师定期检查督促。这样,时间长了学生遇到问题,就会自觉去翻词典,既提高了读书的质量,又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然后结合查字典大赛和对我国字典的介绍,学生逐渐认识到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以往对字典枯燥乏味的旧印象基本被扭转过来,特别是学习成果的逐渐显现,使他们真正从心理上开始接受,并尊敬起这位“无言的先生”来。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诵习惯
   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自然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普遍共识。语文课前十分钟,首先,要安排语文科代表组织带领同学大声朗读需识记的内容,这应事先作好交代,避免做无用功,也就是说课前朗读要有针对性。由于课前朗读时间有限,不可能对教材的所有课文都等量齐观,必须有所侧重。经典古诗文和名词丽句,对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和写作水平的提高,都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教材设置需重点诵读的内容。其次,要明确课前朗读的要求,即声音务必响亮,节奏务必整齐,态度务必认真。简言之,课前朗读必须响亮、整齐和认真。三缄其口,马虎应付,抑或信口开河,都是不可取的,也无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更无法提高学生的识记水平。再次,课前朗读后必须要安排学生进行默写,因为没有目的和任务地朗读,就算之前的说教是多么美丽动听,也无法使全部学生都能心领神会,而读后的默写恰好能弥补这一缺陷。
   总之,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完成的,一蹴而就绝不可能。指导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就能为语文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摘 要:学科整合为学生的高效学习以及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供了探究和融合空间,使教师能够更好地融合信息技术、学科课程、传统文化、实践课程等不同学科知识,进行资源整合和德育渗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教育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整合;案例分析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以技术操作为基础的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和能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
一、课例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23课《林冲棒打洪教头》二、微课制作《林冲棒打洪教头》是苏教版五上教材第七单元课文中的精读篇目之一,本单元课文的主题是“走进名著”
1森林资源保护森林资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这里以林木资源为主,还包括林中和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及其他自然环境因子等资源。林地包括乔木林
摘 要:阅读是一项主动学习的过程,其通过文字来获取信息、感知世界、丰富思想,提升阅读者自身的审美能力;阅读能够陶冶阅读者的情操,丰富知识储备,给人以启迪。教师在教学中应融入阅读元素,通过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习惯,提高其理解能力,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提供重要支撑。本文从小学生阅读教学的“困境”入手,重点分析趣味“悦读”在小学生阅读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阅读教学;趣味因素;文化引导;精神驱动
生态农业建设是农村经济振兴之路,是经济腾飞韵基础。生态农业村的建设,是建设生悉县基石。河北省迁西县洒河桥镇烈马峪村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从加强生态农业出发,采取综合治理措
目的:探索当归多糖(ASP)对缺氧-复氧损害导致的H9c2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的保护作用。方法:MTT检测ASP对H9c2细胞增殖的影响;在体外建造ASP干预和非干预下的缺氧-复氧模型;观
为在本区域内强化人大意识,黄浦区人大常委会在依法认真行使各项职权的同时,利用各种场合开展对人大制度的宣传,已连续五年在金陵中学对即将毕业的高中学生义务授课,就人大制
(新疆兵团第五师86团第一中学,新疆 博尔塔拉 833403)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学,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注重体验,勤于动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学会学习。  关键词:数学教学;问题意识;培养措施  一、在生活中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感
今年以来,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先后有28位同志分别当选为上海市和金山区人大代表,其中有的还担任了市、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公司党委认为,人大代表是地
物理知识对于学生来讲难度较大,所以,在日常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就要注意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率。问题教学是一种带有明显引导性质的方法,将其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