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兵团第五师86团第一中学,新疆 博尔塔拉 833403)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学,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注重体验,勤于动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学会学习。
  关键词:数学教学;问题意识;培养措施
  一、在生活中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感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新教材的编写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给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如教学“第几”一课时,我根据一年级学生喜欢做游戏的特点,运用了游戏教学。如排队的游戏,选出几名同学,组成一队,站在讲台上,其余学生观察队员人数以及每位学生在队列中的位置。还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学具,拿四个正方形和一个圆片,把圆片摆在第二的位置上,问一共有几个图片,让学生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以游戏和动手操作活动,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愉悦,从而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深化感知。
  二、在动手中给学生个性展示的平台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所以我常常创设质疑情境,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个性。例如,我在教烙饼和沏茶问题时出示情境图,早上妈妈在为家人准备早餐,在厨房烙饼。中午,张阿姨要到小红家吃饭,妈妈叫小红帮助烧开水,给张阿姨沏杯茶。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两个问题,怎样安排才能合理地利用时间,提高效率呢?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烙3张饼,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呢?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用橡皮代替饼,用铅笔盒代替锅进行操作,一名学生记录时间,其余学生操作,体会烙饼的方法,看哪一组的同学在最短的时间把3张饼都烙好了。学生经过实际操作得出结论,3块饼需要9分钟,4块饼需要12分钟,5块饼需要15分钟等。对怎样让客人尽快喝上茶的问题,安排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学生最后得出在烧水的时候可以洗茶杯找茶叶,节省时间。学生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数学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在对比中给学生营造问题意识
  如学习“高矮”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选一男(高)一女(矮)两生上台比一比谁高谁矮,学生比较后说男生高,教师趁机和男生站在一起,让学生比一比谁高。学生说教师高。到底这个男生是高还是矮呢?小组讨论,应该怎样把话说完整呢?再请两位同学一位站在讲台上,一位站在讲台下,教师问这样比行吗?为什么?疑问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唤起了学生思维的能动性。通过交流学生得出,不在同一标准下无法比较高矮。教师要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学习走向主动,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四、在情境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师可以借用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进行数学教学。如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夏天,美丽的乡村,绿色的草地,饱满的向日葵,漂亮的蝴蝶,丰收的果实,多美啊!蝴蝶在花朵中飞来飞去,突然天阴了,蝴蝶也飞走了。这一变化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这时教师立刻抛出问题:“天阴了,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学生会说“可能会下雨”“可能會刮风”“还可能会下雪”,等等。通过这一创设情境的导入,使学生对“可能性”这一含义有了初步的感觉。让学生联系自然界中的天气变化现象,为“可能性”的概念教学奠定基础。
  五、在操作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中,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在操作中感悟。如教学“9加几”一课时,教师提问:“9+4怎样算呢?”教师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请学生操作,教师引导: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里来的?外面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和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呢?教师让学生把抽象难懂的“凑十法”利用小棒摆出了,使学生理解计算思路。又如,在学习了找规律一课,让学生动手摆学具,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拼摆出规律的图案。这样,学生的思维就能更好地发散,培养了大胆创新的意识,这个环节体现了“玩中学,做中学”的理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人的思维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创新。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更多地关注问题意识,才能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素质。
  作者简介:刘俊兰(1964— ),女,本科学历,职称:中教一级,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二钠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肺腺癌的疗效及对血清细胞角质素片段抗原21-1(CYFRA21-1)、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7年5
农产品流通领域一直是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薄弱环节,历来存在产品比较分散、竞争力不强、流通环节多、交易成本高、标准化程度低等问题。近几年来,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使我国农产
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直接体现,也是学生抒发自己感受的工具。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决定着语文教学水平。但长期以来,仍
摘 要:学科整合为学生的高效学习以及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提供了探究和融合空间,使教师能够更好地融合信息技术、学科课程、传统文化、实践课程等不同学科知识,进行资源整合和德育渗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教育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整合;案例分析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以技术操作为基础的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和能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
一、课例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23课《林冲棒打洪教头》二、微课制作《林冲棒打洪教头》是苏教版五上教材第七单元课文中的精读篇目之一,本单元课文的主题是“走进名著”
1森林资源保护森林资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这里以林木资源为主,还包括林中和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及其他自然环境因子等资源。林地包括乔木林
摘 要:阅读是一项主动学习的过程,其通过文字来获取信息、感知世界、丰富思想,提升阅读者自身的审美能力;阅读能够陶冶阅读者的情操,丰富知识储备,给人以启迪。教师在教学中应融入阅读元素,通过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习惯,提高其理解能力,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提供重要支撑。本文从小学生阅读教学的“困境”入手,重点分析趣味“悦读”在小学生阅读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阅读教学;趣味因素;文化引导;精神驱动
生态农业建设是农村经济振兴之路,是经济腾飞韵基础。生态农业村的建设,是建设生悉县基石。河北省迁西县洒河桥镇烈马峪村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从加强生态农业出发,采取综合治理措
目的:探索当归多糖(ASP)对缺氧-复氧损害导致的H9c2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的保护作用。方法:MTT检测ASP对H9c2细胞增殖的影响;在体外建造ASP干预和非干预下的缺氧-复氧模型;观
为在本区域内强化人大意识,黄浦区人大常委会在依法认真行使各项职权的同时,利用各种场合开展对人大制度的宣传,已连续五年在金陵中学对即将毕业的高中学生义务授课,就人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