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无风无雨无晴之境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er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读《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多集中于分析苏轼的人生境遇与相应的人生态度。通常有两类文章:一类侧重于笼统地谈面对人生风雨之境,苏轼表现出的乐观与豁达;一类具体分析形成通达与彻悟的过程,诸如“由蔑视与对抗走向坦然与乐观,最后通达与彻悟”。[1]他们的分析不无道理,可是知人论世的解读过多,深入素读词句的具体分析不够。笔者以为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频频从作者、从“乌台诗案”这些外围角度入手不利于提高学生真正解读文本的能力。解读这首词不宜首先顾左右而言他,那些把苏东坡的遭遇介绍一通,再解读文本的做法,不仅有些先后倒置,还会因为先入为主的印象妨碍学生素读文本。其实这首词与人教版必修四这个单元的其它几首词有一个最大的区别,它多了一则小序,诗人在小序中详尽地介绍了这首词的具体创作背景,藉此我们已经能够深入地素读文本,毋须从诗人政治遭遇之类入手。解讀文本的真功夫,需要减少对文本以外背景资料的依赖,紧紧抓住文本本身,在素读文本中破译文本,深入文本。在词中来来回回走几趟之后,我们会发现苏轼经历一番风雨后写下的《定风波》,给我们讲述了他穿越人生风雨,走向无风无雨无晴之境的四重超越。
   一、从忍受走向享受
   小序中“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交代了淋雨的原因,诗人和一些好友去沙湖看新买的农田,途中下起了雨。“雨具先去”,携带雨具的人在下雨前先行离开了,如果有充分预估的话,那些人可以“先去”,雨具就不必“先去”了,当留下来备用。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一定会淋雨,如果路途中有农家、大树、岩洞之类,也可以容他们暂时避避雨。因为同行的人是有避雨意愿的,否则就不会觉得“狼狈”了。词下片中的“料峭春风”,“微冷”也是一种印证,春风本身还带着寒意,再有雨打在身上就更冷了,避雨的心态当是人之常情。可从同行人“狼狈”的结局看,他们没有雨具,也没有避雨。所以诗人在小序里给我们暗示了一条非常重要的信息——淋雨不可避免,解读这首词首先从小序中读出这个重要背景。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穿”是穿过的意思,“打”是敲打、拍打的意思,“穿”和“打”写出了雨的速度和力量,雨滴可以穿过树林,可以在树叶上敲打,这可不是一般的毛毛细雨,而是急而大的雨。雨穿过树林,打在树叶上,发出了密集而响亮的“穿林打叶声”。这个声音足以隔断本来就在雨中慌乱不堪的一行人的交流,加上快而有力的雨滴打得人相当不舒服,雨水顺着脸颊往下流,模糊了视线,衣服瞬间湿透,觉得“狼狈”是自然而然的了。诗人却“独不觉”,不是他没感觉到雨的力度和声势,也不是没有感觉到雨打在身上的不适,而是他深深地明白——这场大雨不可避免。“莫听”不表示没听到,是听到了,却无可奈何,只能劝自己“莫听”。“莫听”不能理解成诗人内心淡定,雨可以“穿林打叶”,自然也可以“穿林打人”;对“穿林打叶声”回应“莫听”,对“穿林打人”自然回应“莫管”了。吵着你了,打了你,你回应“莫听”“莫管”实际上是忍受。恰若穿行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面对人群的嘈杂,呼啸而过的汽车,你只能劝自己忍着“莫听”“莫管”。只是诗人忍受的对象是大自然中的雨,一场不可避免的雨。因为不可避免,那就任凭它“穿”和“打”吧,任凭“穿林打叶声”在耳边回荡。“莫听”既是劝勉同行的人,更是劝勉自己,劝勉自己要忍受,忍受那些不可避免的风雨。
   遭遇不可避免的风雨,如果只知道一味忍受、退让,那就不是苏轼了。忍受只是一个前提,忍受是为了走向享受。路遇大雨,莫听莫管,加快行进步伐,也可以减少狼狈的程度。但是诗人马上用了“何妨”一词,此词带有强烈的劝勉和鼓动语气,还有语意上的转折,可解释为“不妨”。诗人劝同行人,也劝自己在忍受雨的基础上,不妨吟咏长啸。吟咏长啸是古人抒发愉悦心情的一种方式,回归田园后的陶渊明就以“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表达田园生活的闲适和畅快。“何妨吟啸且徐行”中的“且”字表示递进关系,在打叶穿林的雨声中诗人不仅不躲不避,还要“吟啸”;不仅“吟啸”,而且还故意放慢脚步,走出雨中漫步的姿态。这是一种享受的姿态,尽管这种姿态走得不够自然,还需要自己给自己做思想工作,但是我们从中看到了诗人从忍受走向享受的强烈意愿。
   二、从不利走向有利
   在“从忍受走向享受”意愿的支撑下,诗人进一步调节自己内心,努力把不利和有利的转换开关掌握在自己手里。明明处境不利,他却通过在不利中发现有利,从而让自己的处境在主观意愿上从不利走向了有利。
   “竹杖芒鞋轻胜马”中的“竹杖”与“芒鞋”是诗人与朋友出行的装备,在雨中着“芒鞋”行走,深一脚、浅一脚,满腿泥浆,加上衣服浑身湿透,可谓狼狈不堪。如果有一匹马,即便说不上轻鞭快马,但总不至于那么狼狈。然而诗人努力从不利中发现有利,分明没有马匹可骑,只能在泥水中徒步,却偏偏认为“竹杖芒鞋”比骑马轻松、轻快。这不能简单地看成一种自我安慰,因为“竹杖芒鞋”几乎最大限度地摆脱了对外界的依赖。一个人自生对外界的依赖越少,生活得越轻松。所以摆脱对外界的依赖后诗人觉得一身无比地“轻”,任凭双腿自由自在地在大地上行走,走得洒脱,走得无拘无束,反而“胜”过骑马。这样诗人就成功地从不利走向了有利。诗人从不利中发现有利的意识已经形成一种自觉,看待不利处境的时候,已经不需要再做自己的思想工作。因此相较于从忍受走向享受的转换,从不利中发现有利的认识在主动性上又进了一层。
   三、从怕走向不怕
   从忍受走向享受,继而从不利走向有利,这两重转换是对自己内心的要求,而从怕走向不怕则倾向于对外界的一种宣告,诗人宣告可以“一蓑烟雨任平生”。不怕眼前的风和雨,平生的烟雨也不足惧。“任平生”写出了博大的胸襟和从容的气度,仅凭“一蓑”就可以在风雨之中自在地穿行,即便“穿林打叶”般的雨,在诗人看来也不过是“烟雨”。因此诗人眼中的“一蓑烟雨”,已然成为了雨中漫步的烟雨,浪漫的烟雨,享受的烟雨。
   根据人教版教材的注解,这首词于元丰五年(1082)三月七日作于黄州,也就是诗人被贬黄州期间。那么“任平生”的“烟雨”就不可能单指眼前实实在在的烟雨了,它可以比喻诗人现实生活中遭遇的磨难,当然包括诗人前面遭遇的烟雨——乌台诗案。诗人的内心在实现从忍受走向享受,从不利走向有利的两重转换后已经逐渐强大起来了,他开始大声地向世界宣告:“谁怕?”从怕走向不怕的宣告具有强烈的主动性,诗人不仅主动宣告自己已经从“乌台诗案”曾经的心理状态中走了出来,还宣告对“平生”的烟雨都有了充分的准备和信心。这种宣告除了向外界表示自己内心已经一步步强大起来之外,也是一种自我勉励的策略,勉励自己不要怕人生的任何风雨。    四、从微观走向宏观
   从路上偶然遭遇的一次大雨写到平生的烟雨,已经体现了诗人从微观走向宏观的认识。微观只是着眼于一件事、一个方面,宏观则是从整体上认识一类事、完整的方方面面,整体性的宏观认识有助于把事情看得更全面、更深入、更透彻。“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一句写出了诗人宏观审视这件事情的哲学高度。喝了酒,本来就春寒料峭,加上风一吹,雨一淋,酒意就去掉了许多,给人感觉“微冷”。可是风雨之后,在山的那头,却有温暖的“斜照”来“相迎”。对照前一句“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的意思,后一句完整的意思可以补充为“山头斜照却相迎,微暖。”诗人不仅体悟到了前面的“冷”,“却”字这一转折,也写出了诗人走过风雨之后感受到的暖。走过冷就是暖,有冷就有暖,这是从微观走向宏观的整体认知。
   末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更能体现从微观走向宏观的认识。回过头来眺望今天风声雨声骤响的“萧瑟处”,当风雨“归去”之后,不仅“无风”“无雨”,甚至也“无晴”。诗人把遇雨一事放入一定时间跨度内,回首反观它的时候,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切都那么平静。至此,诗人已经通过生活中偶然遇雨这件小事,逐步悟出了一个足以面对整个人生的大智慧——内心自成宇宙。如果一个人内心自成宇宙,那么任凭外界风吹雨打,或是艳阳高照,内心世界依然可以保持“无风”“无雨”甚至也“无晴”的淡定与从容。这种内心自成宇宙的淡定与从容不仅助诗人从“乌台诗案”中彻底走了出来,还能够助他洒脱地面对今后人生中的任何风雨和荣耀。
   总之,借助这首词的序言和教材上的注解,我们已经能够深入地素读此词。苏东坡通过经历的一场现实中的风雨,给我们讲述了他穿越人生风雨的四重超越。首先是对内的要求,对于不可改变的遭遇,不要抱怨,抱怨是没有用的,要学会从忍受走向享受。然后要善于从不利中发现有利因素,把不利或有利的转换开关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里,从不利走向有利。这两重智慧都是帮助我们强大内心世界的,当内心世界逐渐强大起来后,要敢于向外界宣告自己已经从怕走向不怕。这种宣告并不意味着狂妄,它其实也是勉励自己让自己内心强大起来的一种策略。诗人还告诉我们要善于从微观走向宏观,放在更长的时间长河里来反观生命中的风雨,从而让自己变得淡定与从容,直至内心自成宇宙,任凭外界风吹雨打,或是艳阳高照,诗人内心的宇宙可以无风无雨也无晴。
   注释:
   [1]周建文.艰难的突围——谈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的三重境界[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7):38.
其他文献
苏志刚,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执行院长、教授,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教育领导学硕士,兼任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作协作委员会副会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教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教育部高职高专评估专家。在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模式、现代高职教育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与实践,在他的领导下,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成为首批国家示范性建设高职院校,“
在创建世界一流舞蹈高等学府的进程中,北京舞蹈学院党委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原则,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近年来,学院各系党总支、直属党支部不断加大发展党员的工作力度,加强教育培训,严格程序,保证质量,党员发展比例显著提高,尤其是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党员发展工作成效显著。     理顺机制,改善结构,党员发展工作稳步提升    在青年教师和大学生中发展党员一直
摘 要 和雅教育是教育本质的一种表现方式,是“和”“雅”理念在教育世界的价值体现。它旨在促进学生的健全而自由发展,进而有效达成家校和谐互助与师生和谐共长。立足和雅校园文化建设,遵循“养心育人,以合致和”的整体设计思路,着眼文化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和社区建设等实践路径,旧部前小学探寻出了一条“和于心,雅于行”的和雅教育之路。  关 键 词 和雅教育;养心育人;以合致和;学校文化  中图分类号 G
《荷塘月色》这篇经典散文自诞生至今已将近一个世纪了,在选入中学教材之后更是成为广大师生重点关注的对象,教材编写专家还强调要求背诵其中的三段写景文字,教师引导学生对其描写手法和修辞手法的分析鉴赏也是不遗余力;不过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也陆续有人对这篇经典散文提出了质疑和批评,其中有代表性就要数余光中了。余光中在《论朱自清的散文》中认为朱自清文中的“譬喻过于明显,形象取材过分狭隘,至于感性,则仍停留
传媒:上行催化剂渐明朗  投资要点:  1、估值水平回到合理区间。  2、票房、业绩兑现和彩票效应是短期催化剂。  板块经过自发以及IPO开闸两轮剧烈调整,估值风险已经有较大的释放,目前估值水平已经回撤至2012年底和2013年初的水平,相当于2013年板块的上涨主要是净利润增长的驱动而非估值体系的上移。  主要推荐的个股中(1)蓝色光标,作为成长最快、持续性最好的传媒公司,目前估值水平在板块中反
一个女孩给远方的爸爸打电话:“爸爸,我这次月考得了班级第六名!”  小雨中,爸爸沾满泥灰的手拿着旧手机,开心了:“不错了,祝贺你,我不在家,你还考这么好!”  “爸爸,我想在下一次考班级第一名!”女儿自信地说。  爸爸说:“听了你的话,我心里很高兴。”  孩子以为爸爸有更高的要求,不敢说话了。  “我不要你考第一名,谁保证总会考第一?总是不掉队?你和妈妈什么时候要我一年必须挣几万元钱的?”爸爸问道
【摘要】随着当今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类社会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日益密切,而口译是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交流时必须和必然的手段。口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不仅需要精湛的双语技能,而且也需要豐厚的文化背景知识。本文将从民族习俗、思维模式及文化沉淀等方面浅析口译中的文化差异。  【关键词】口译;双语技能;背景知识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
近年来,不按标准办园、不按编制进人、不按班额招生、不按规定开展教育活动等乱象频频出现,特别是幼儿园教师不“合规”行为时有发生,给幼教群体形象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幼儿园必须用法治思维推进治理法治化,坚持依法治园。  践行依法治园,当务之急是从规范办园做起,这是依法治教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底线,更是推动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严格执行办园法规和标准  《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
8月27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接受媒体采访  欧美日政治制度中,美国总统至多连选连任两届8年,英法德的总理或者总统可能干得长一些,比如德国安格拉·默克尔2005年11月出任总理后,应该能做到2021年,连任四届16年。  日本自民党规定,党总裁可以连任三届9年,不可能有更长的连续任期。由于自民党是日本议会中的大党,通常这个党的党首就是内阁首相。日本的首相退任后,去其他内阁做大臣的情况很多,退任
【摘要】英语词汇的学习与积累是学生提升自身英语水平的重要基础,若学生自身词汇量相对匮乏,那么无论是在英语阅读还是在写作、知识学习等方面都会感到困难重重。由此可见,英语教师需提升对英语词汇教学的重视程度,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教学引导措施来帮助学生提升词汇学习质量,最终培养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黄建旺,福建省福清市龙田初级中学。  前言  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