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必须明眸善睐,才能有真正的创意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omg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意,在新课标语文教学实践中,已经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它有利于启迪我们思维上积极的求异性,帮助我们形成敏锐的洞察力,调动师生奇妙的想象力。广大语文教师多努力在教学创意上用功夫,这对落实新课程理念、推动语文教学的改革发展,可谓“善莫大焉”。
  真正的教学创意哪里来?是热闹的对话?是精彩的诵读?是大胆的质疑?是多元的解读?是多媒体的自如运用?这些似乎都属于“创意”。新颖的形式、新鲜的手段确实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但一个语文教师如果仅片面地追求这类“创意”,最终的结果,定是离“技术”甚近,而离“艺术”甚远。我们更应该练就一双慧眼,才能有真正的创意,以务实的作风灵活地引导学生深入语文世界,享受语文的独特魅力。
  我认为,语文教师的慧眼,必须有理性、文化、文学、审美等元素。
  
  一、练就理性的眼光,发现文本的独特价值。
  
  语文是一种感性的存在。它不用概念和命题说话,不是按照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序列展开其内容的。学生是以感性的方式掌握语文的,这就决定了语文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感性教育。
  但作为语文教师,固然应该具有感性的气质,充满激情和活力,善于体验与想象,还应该练就理性的眼光,冷静审视,发现不同文本的独特价值。
  1.审视不同文体的特点。
  不是所有的文本都是一幅多姿多彩、形象鲜明的画,都是一首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歌。比如冯友兰的《人生的境界》,它是一篇学术随笔,教学设计的绚烂完全多余,重点应放在以下两点:(1)寻找每一段文字的主要概念,辨析作者对这些概念的基本界定;(2)依据文章,理清这些基本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让学生通过这样有路径的学习,掌握阅读学术随笔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这就是这一文本的教学价值。
  2.细辨一种文体不同类别的特点。
  即使是以形象作词、用感情谱曲的散文,也需要我们深入了解散文这种文体的特点,才能准确找到教学价值。
  讲散文,是否都要讲“形散神不散”?教学设计是否都要按“感悟作者情绪――梳理文章结构——品味语言风格”的思路?一篇文章的情绪、思路、语言是否一定要一一道来?每篇散文都如此教、如此学,那么“这一篇”的教学价值在哪里?那就要求我们较清楚地认识散文是什么。
  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郑桂华教授说:“不知道散文是什么,必然无法判断一篇散文的教学价值在什么地方,当然也就不知道这篇散文该怎么教了。”①散文反映的往往是一定生活过程中的某些时空片段;叙事散文是纪录作者在过去某一段时空里见闻的过程,抒情散文是描述作者感情变化的过程;哲理散文重在展示个人在某个问题上的独到感悟和思考过程。
  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设计之前,要先判断这篇散文:写的是作者的见闻过程,情绪变化过程,还是感悟思考过程;该文再现了什么景观、人事,表现了哪些情趣理念;该文在主客观关系的处理——意与境的关系、句子的营造上有什么独特之处。经过这番理性的审视,鲁迅的《藤野先生》和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不同的教学价值就能准确定位了。
  有理性,才能有灵性。
  
  二、练就文化的眼光,领略文本后的风景
  
  1.利用背景文本。
  教《金岳霖先生》时,如果仅仅从外貌、教学、生活、性情等方面表现金岳霖先生的“有趣”,难免流于浮浅,你再绘声绘色,再师生互动,学生获得的恐怕也只是片刻的轻松。而阅读了《汪曾祺文集》,我们会发现,西南联大作为抗战时期大后方的“精神圣地”,汇集了一大批学界精英,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他们仍保持着各自独特的人格魅力,传承着传统文化的精义。他们属于处江湖之远的名士。像金岳霖先生这样天真如赤子的学界高人,体现的正是那种率性纯真、放达潇洒的名士风流。这大概才是汪曾祺写这篇文章的精神文化诉求吧,而在今天,我们能和学生一起通过《金岳霖先生》,欣赏那已渐行渐远的“是名士真风流”的文化景观的,应该比浮浅地认识金先生的“有趣”要更有意义吧。
  缺少了《汪曾祺文集》这一背景文本,单凭教材文本,我们既很难领略到那文化景观,也不可能对《金岳霖先生》这一教材文本有透彻的理解。
  2.了解文本的作者。
  不同文本是作者各自弹拨出的“自己的声音”,是一种个体的生命表达,充满个性特征。每一个作者都有其独特的成长经历、文化背景、学识思想、创作追求,这些决定了他们独特的个性表达。
  仍以教《听听那冷雨》为例,有位老师以“论雨”“嗅雨”“观雨”“听雨”为整堂课的教学环节,看似抓住了“雨”这一主要意象,教学环节又很清晰,还设计了不少语文活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状态积极,但听后总觉得不畅快。不能真正走进文本,这与老师没有走近作者大有关系。
  余光中先生一首意蕴深刻、家喻户晓的《乡愁》写尽了海外游子的思归之情,他以“乡愁诗人”著称。但本文的思想感情并非仅仅表达为作者对家乡、对祖国的思恋,而是一种文化乡愁,更多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眷恋、思慕。因此,文中的“雨”有“滴梧桐”的“疏雨”、“打荷叶”的“骤雨”,让人想到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凄凉。作者笔下的“雨”是古老的雨,文化的雨,现代化的公寓使雨打屋檐、雨打芭蕉这种古老音乐已然消失,他只能在抒写听雨感受、联想传统诗词中暂时消慰自己的乡国之愁。
  作者是深受古典文化濡染的学者,他曾说过“中文在握,就是故乡在握”。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懂得文中的乡愁不仅是空间上的,还有时间上的,更多的是一种文化记忆,中国文化的记忆;才能带领学生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上审视这种文化乡愁。
  三、练就文学的眼光,发现文本的传神之处
  新教材大大增加了文学作品所占的份额,这表明人们已经认识到了文学教育的重要性,也契合了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时代要求。然而,文学作品的教学现状却不尽如人意,有的老师把文学课上成信息筛选课,寻观点、找结论、搞推断,支离破碎,惨不可听;有的老师上成道德说教课,是非曲直,善恶美丑,简单机械。此类解读,缺失了人文关怀,丧失了美的体味,令人遗憾。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用形象感染人。语文教师一定要练就文学的眼光,发现文本中最有价值的语言和细节,让文本美好的文学甘霖滋养学生的心田。
  1.发现关键词句,深入品读。
  课堂应是灵性的焕发,而不是理性的思考,对于文字的把握,难的不在理性,而在悟性,所以品读很重要。
  曾经在教《泪珠与珍珠》一文时,学生无法透彻理解游子泪的含义,只是宽泛而抽象地认识思乡之情,让他们仔细找一找文中怎么表达流泪的,就有了较具体的感受:“相拥而哭,任老泪横流”。追问其流泪的原因,学生便有了“骨肉团聚”的认识。再追问“为什么流得这么尽情?”学生找到这句话——“一抒数十年阔别的郁结”,再让学生解释“郁结”一词,有的学生就脱口而出:“积聚在心中的感情。”有的说:“解不开的结。”至此,学生才能真正认识到“任老泪横流”的欢畅,这是分而终合的亦悲亦喜之泪,悲的是亲人饱经磨难,难寻旧颜;喜的是探亲接通了血脉,飘泊的灵魂终于找到了归宿,这实在是幸福的泪。
  如果缺少了对“郁结”一词的理解,对游子泪中饱含的思乡、爱乡情感的理解一定会概念化和表面化。
  优秀的文本总是通过一些有质感的词语传达作者的情感,教师要善于敏锐地发现,带着学生去触摸、品味。
  更要关注超越常规的语言现象,如看似矛盾的表述、非同寻常的句式、耐人寻味的标点等。语言形式是思想文化的载体,品味它们,我们往往能找到打开迷宫的钥匙,文本解读就会走向新颖、深入和丰富。
其他文献
摘 要:“活力课堂”教学模式从教学新理念出发,提出了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活力课堂;探究;学习方式;教学行为;认知环境  中国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77 -01    长期以来,我们的物理课堂教学单一、被动,比较沉闷,缺乏生气,难以唤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不要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
(东台市安丰中学 江苏 东台 224221)    2008年江苏高考作文因分值增至70分而分外引人注目,“好奇心”的命题更是让众多精明的猜题者大跌眼镜,也让考生下笔勉为其难。考前曾有专家透露,今年高考作文将降低审题难度,大多数考生不用担心跑题失分;阅卷前,外界对本次命题也是齐声喝彩,媒体更是推波助澜,认为本命题既切中时下功利化教育的软肋,体现正确的导向,又能让学生都有话可说;而在阅卷过程中发
摘 要:以艺体教育为抓手,确立以特立校,走多样化发展之路,形成了洪泽二中的办学特色。  关键词:特色;艺体;多样化    中国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03 -02    洪泽县第二中学是一所拥有80个教学班5000名师生员工的省三星级普通高中。近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学校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以艺术教育为抓手,凭艺术教育创特色,靠艺术特色树品牌,
摘 要:课堂提问是教师在组织、引领和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行为。有价值的提问是促进学生思维、增进师生情感、活跃课堂气氛以及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燃料。  关健词:课堂提问;生物教学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0)4-032 -01   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恰当的问题,科学地运用提问的艺术,往往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吸引学生注意力
摘 要:  在现在的历史教学中仍存在着很多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选择合适的方式与方法,尽可能地去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切不可单一化、形式化、教条化。本文试图就新课改理念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历史教学;问题;合作探究;学生主体;对策  中国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高尔基说:“语言是一切事物思维的衣裳”。教师只有艺术化的让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兴趣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理论形象化,生动地再现教材的内容,而语言艺术的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它的趣味性即比喻性,另一个是它具有总结性。    一、比喻法    《电工与电子》教学的运用比喻法的关键在于如何把课堂上讲的抽象性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用通俗易懂的比喻把所要讲的内容表达出来,引起学生
摘 要:本文选取“亲子阅读”这一在幼儿园大力推进的阅读方式,结合教师的实践操作经验,围绕概念界定、重要意义、具体做法等进行粗浅阐述,旨在与家长、幼教工作者产生共鸣,从而使学龄前幼儿尽早地体验到阅读的乐趣,让书成为他们终生的良师益友。  关键词:亲子阅读;重要意义;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4-012-2  眼下,绘本已越来越多地进入
追看者甚众的英国警匪悬疑剧《重任在肩》(Line of Duty)第六季在今年5 月初播完。该剧每周日晚在BBC 电视一台播出一集,大结局播出时观众人数近1300 万人,占当晚英国电视观众的56%。  大概所有人都想知道,剧中主角们前几季一直在追踪的代号H 的神秘人物究竟是谁,不管看完之后是赞叹还是失望,大结局的观众人数都创造了英国剧情类电视节目2002 年以来的最高记录。  我也是《重任在肩》的
新学期开始了,老师领来了一名新同学。哇,居然是大名鼎鼎的猪八戒,教室里顿时沸腾了,更没想到的是老师把猪八戒安排和我同桌,我真是欣喜若狂!  一上午,我和猪八戒相安无事。猪八戒还是个很乖的学生呢!我在心里暗暗的给他打了八九分。到了中午,下課铃刚响起来,还没等同学们反应过来,猪八戒健步如飞朝食堂跑去,刚跑到食堂门口就摔倒了,来了一个猪啃泥!猪猪,上午你的形象是装出来的吗?这时,硬货——大排骨来了,只见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初一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对苏州平江中学课堂改革中推行的“坚持不断回头看”的使用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课改;初一英语课堂;回头看  中图分类号:G423.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2-031-2  一、初一英语课堂改革,坚持不断回头看  平江中学课堂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四段一案一回头”,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