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视野下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实践性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ngqing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往单一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已经远远无法实现大学英语的“内涵式”发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正逐步社会化,不再是评价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唯一尺度。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改革探索,将是新一轮课改的重要课题之一。依据不同的办学特色,有效且多元化的课程设置将是一种必然趋势。本文结合相关课程设置研究理论与实践,对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设置进行实践性研究。
  关键词: 通识教育 大学英语课程设置 创新研究
  1.引言
  2012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提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目的旨在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教育质量,深化教育改革,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国内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2007年教育部高教司正式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明确指出了大学英语的教学性质和目标,细化了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但对课程设置仅仅提出了原则性要求:“各高等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课程要求》和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并没有列出具体课程。可见,“这一做法有助于各校在根据自身特点设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时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王守仁,2008),但同时新的问题应运而生:如何设置课程和建立切实可行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大学英语的学分在压缩,课程设置在呈多样化,学校的英语自主学习环境在改善”(蔡基刚,2010)。此次新一轮改革是“一场更激进的教学改革,它将引发整个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教师队伍,乃至目前的考试体系和教材编写的改革,引发的是根深蒂固的整个教学理念的改革”(蔡基刚,2010)。因而,在目前新的形势下,结合本校特色建立有效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仍是各个学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
  通识教育(generaleducation)源于古希腊的自由教育,注重学生的人文主义熏陶、人格完善与修养提高,使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通识教育的实施必须通过多门课程共同作用完成。语言是文化和信息的载体,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可以投入大量的多学科的知识内容,扩充学生的宏观知识基础。因此,对于贯彻通识教育内容,大学英语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大学英语课程有能力且应当承担起贯彻通识教育内容的重任,反过来,这样有助于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2.理论基础和研究综述
  2.1理论基础
  要完成科学系统的课程设置,首先得明确课程的含义,并进行科学的课程分析和课程规划。现代课程理论把课程视作一种目的,认为课程结构应遵循泰勒原理(TylerRationale)——20世纪美国课程研究的一大范式,其“是一种基于行为科学的课程理论”(钟启泉,2008)。它强调规划课程时应该按照以下顺序:首先,调查社会生活、学科知识和学习者,以确定教育目标;其次,根据学校种类和不同学科的教学目标决定教育内容;再次,明确具体化的课程;最后,建立有效科学的评价体系,以检测该课程的有效性并确定推广策略。而后现代课程理论则认为课程是在满足社会种种需求的过程中生成的,是不确定的,并认为课程规划应遵循多尔(W.Doll)原理,从而“实现课程的丰富性(rich)、回归性(recursive)、关联性(relational)和严密性(rigorous)”(钟启泉,2008)。后现代课程论以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为基础,强调课程的适应性、变化性和不确定性,这也是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理论基础(韩戈玲,2009)。每个学校新建立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应具有“适量”不确定性,这种不能预先决定的“适量”,需要在教师、学生和社会需求之间不断协调。同时,新建立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架构应该是开放的,需要教师不断发展自己的综合教学能力,不断开发新的课程。
  2.2国内外研综述
  近些年来,很多学者(夏纪梅,2002;束定芳,2004;吴鼎民,2010;王守仁,2009;文秋芳,2010;蔡基刚,2012等)开始对课程设置做本土化研究。他们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以及社会外部环境,将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和延伸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出了多种模式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如:双语教学模式,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模式及学术类英语延伸教学模式等。此外,陈彦华在《人文通识教育理念下的综合英语课程改革与建设》一文中,指出应该用人文通识教育的思想对英语课程进行重构,通过加强完善第二学堂、改进教学方式等手段,对英语课程进行修正和完善,培养出人文知识和素养丰厚的复合型英语人才。2010年,戚田莉在《通识教育视角下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调查与思考》一文中指出,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结构单一、深度不够、缺乏复合型的师资等,并从通识教育的角度提出了改革大学英语课程的对策。沈骑在《大学英语课程整合及其实践模式探讨》中指出:“传统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存在着一系列的弊端,需要全面的进行改革”,他提出了课程整合和通识教育课程模式的概念,并对实施条件进行了分析,从而提出了英语课程整合的相关建议。2010年,丁秀芹在《通识教育理念观照下的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一文中分析了以通识教育为视角构建英语课程框架的理论背景,从教材、教师和教学方法三个角度系统地阐述了英语课程的框架,并对课程改革的亮点和创新点进行了总结。
  3.高校特点及其大学英语课程设置问题及对策
  3.1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定位
  目前,国内大多数民办高校基本属于应用型大学。笔者所在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搭建产学研合作的人才培养体系,面向行业和地方经济,培养有道德,会思考,能表达,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可见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词是“应用型”,非“学术研究性”,服务面向定位大多为:立足某某地区,面向全国,服务行业,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和城市建设,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因此,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服务于地区经济的发展。   3.2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问题
  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在校学习英语的时间大多为两年,基本上以课本或定制教材为中心,虽然基本都使用了网络多媒体教学,但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仍未有所提高。部分是由于初高中实行《新课标》后,教学资源不均衡,学生英语水平两极分化现象严重。此外,大学英语学习目前大多仍以基础英语教学为中心,仍然“为学英语(拿学分)而学英语”;在英语课程设置上,表现重课堂教学,轻视第二课堂教学,许多学生不常参加或不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英语学习耗时多而效果差,学生学习很被动。
  3.3目前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实践
  基于以上诸多问题,笔者在学院进行了课程改革尝试。
  目前我校大学英语的学制为两年。2012级大一学生第一、二、三学期的英语课为通识大学英语基础课程;第四学期的英语课依据学生大学英语四级成绩采取分类教学: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未通过的学生可以选择考级辅导班或原先的英语基础课来强化英语基本功;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的学生可以根据专业差异选择《跨文化交际》、《视听说》、《学术英语》(社科类)、《科技英语》(仅供工学院学生选)、《商务翻译》(仅供文学院和商学生选)、《学术英语管理》(仅供商学院学生选)或《学术英语医学》(仅供医学院学生选)。
  从2013级开始,我们对大一学生的英语课采取分级教学。依据学生入校时高考成绩,由高分至低分将班级分为A类、B类、C类班。第一学期大学英语课程授课内容为:A类班的学生完成《综合英语》第三册的教学内容;B类班的学生完成《综合英语》第二册的教学任务;C类班的学生完成《综合英语》第一册的内容。第二学期授课内容如下:A类班的学生升级为《综合英语》第四册;B类班的学生升级为《综合英语》第三册;C类班的学生将学习《综合英语》第二册。
  从二年级即第三学期开始,依据专业,给学生开设专门用途或行业英语课,例如:为工学院的学生开设《科技英语》,为医学专业的学生开设《学术英语医学》等;而第四学期的英语课则由必修课变为选修课,学生可以自主进行选择。
  以上即为我校在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方面改革的结果。相对于2012级学生的课程设置,2013级的课程淡化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分级教学也使得因材施教得到优化,部分解决了高中学生英语两极分化的问题,给不同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平台;此外,行业英语课程的开设,使得《大学英语》课程得到了最好的延伸,有助于学生学术研究的发展。
  4.后续改革思路
  新一轮课改的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很多高校减少了大学英语必修课的课内周课时数,并将其称为3 1模式或3 2模式或3 x模式。这里的1、2或x课时就是用来开展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如:“英语演讲大赛”、“影视配音比赛”、“英语辩论赛”、“应用文写作大赛”等多种活动。语言学习的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有利于创造语言学习的氛围,提高学生语言学习的兴趣及成就感。可以建立英语俱乐部制度,并每学期以俱乐部为单位开展各种英语类活动。
  根据课程设置理论,课程的变化必须有一套与之适应评价体系相匹配,改革评估体系,将过程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并且加大过程性评估所占比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制定第二课堂中学生的隐形表现转换学分制度。此外,严格学习过程中的学籍管理制度。
  5.结语
  通识视野下,课程设置改革必须以《课程要求》为依据,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不同,其课程设置模式及内容就有所差异。因此,课程设置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多元化的、内涵式的。本文所分析的仅仅是笔者所在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改革的阶段性成果及后续思路。从研究层面而言,这些改革还有待评估性研究,特别是课程设置改革对人才教育与培养的影响程度,还需要进行更多的跟踪性定量和定性研究。
  参考文献:
  [1]Nunan D.Syllabus Desig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
  [2]Posner G.Analyzing the Curriculum[M].New York:McGraw-Hill,Inc,1992.
  [3]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文件选编.人民出版社,2010.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5]蔡基刚.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依据与对策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0(3).
  [6]蔡基刚.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1).
  [7]韩戈玲.立体化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实践和研究[J].外语界,2009(2).
  [8]胡学文,吴凌云.大学英语社会需求调查分析报告[J].FLC,2011(9).
  [9]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10]王守仁.进一步推进和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关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修订[J].中国外语,2008(1).
  [11]王守仁主编.高校大学外语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8)[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12]文秋芳.拓展大学英语课程内涵,实现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R].重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13]吴鼎民.通识教育视角下的大学英语“三套车”框架构建[J].外语电化教学,2010.
  [14]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15]夏纪梅.教材、学材、用材、研材——教师专业发展的宝贵资源[J].外语界,2008(1).
  [16]张尧学.加强实用性英语教学,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2.
  [17]钟启泉.课程的逻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 T 在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检或穿刺活检及临床治疗后确诊的17例脾脏囊性占位性病变的C T 资料。结果:17例脾脏囊性占位
目的:对金双岐片联合美沙拉嗪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4年2月之间我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
数据●完成投资3.6亿元,解决了38万居民和4.5万学校师生的饮水问题。●完成投资8.8亿元,实施了23个通营连公路项目建设,新增里程1323公里。●完成投资4600万元,实施了60个团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数据●实施了17个团场幼儿园、30个团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13个团场初中校舍改造、28个团场薄弱学校改造。●对11.26万人次中小学寄宿生生活进行了资助,为22.8万名团场和3.83
少女性器官尚在发育,生殖机能也在完善之中,锻炼不当,尤其是超负荷运动,会引起妇科疾病.常见的有:
清代四川石硅直隶厅建置时间有乾隆二十五年、乾隆二十六年、乾隆二十七年三种说法。其中,乾隆二十五年说仅存在于清史稿卷513中,乾隆二十六年说源自清朝中央官修史书,乾隆二十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最重要的、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拓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既然课外阅读这
教学改革后,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标准也变了:一堂课上得好不好,不是看教师讲得是否精彩,而是看学生表现是否主动,学习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为了让学生感到学习的快乐,教师组织课
数据●完成投资6.15亿元,实施了53个边境团场兴边富民和57个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经济社会发展建设项目。●补助资金4.9亿元,对近10万人次进行了年度低保和救助。●补助资金8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