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动态分层中的因材施教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yaozhucewo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学生存在的客观差异,可将其划分为A(差生)B(中生)C(优生)3个动态层,分别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我认为应包括心理因材施教和教学因材施教两个方面的内容。
  学生的社会化过程就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教育要推进这个过程,必然是从教育走向自我教育,即通过教育,促使学生获得自我教育的力量和自己争取成功的能力。这一点,对优生尤为重要。分层以后,由于各班优生都集中到临时同质班统一授课,原行政异质班中几个优生一统天下的局面已不复存在,优生的优越心理受到严峻挑战:分层前,我是原行政班中的宠儿;分层后,临时班优生如云,我还是宠儿吗?针对这种心理变化,教师应因势利导,对C层学生进行心理因材施教:原行政异质班中的纵向比较已不适用,而应与临时同质班中的所有优生进行横向比较,在比较中发现不足,发现缺点,从而在比较中竞争,在竞争中提高。通过对优生的心理因材施教,激励优生不断认识和挖掘自身更大的潜能,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同时,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方面,应将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发散创新能力之上。引导学生通过对旧知识的观察、尝试,发现其内在的共性和特点,自己归纳并获得新知识。以讲授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为例。首先让学生观察以下两组例句。
  例1:①Tom is as short as Jim.②Tom is shorter than Jim.③Tom is the shortest in his class.
  例2:①Tom runs as fast as Jim. ②Tom runs faster than Jim. ③Tom runs fastest in his class.
  然后让学生找出两组例句的共性。从而使学生在观察中自己概况总结了形容词和副词的原级、比较级及最高级常见句式。虽然学生自学这一过程要比教师讲解慢些,但学生的归纳概况能力得到了提高和发展。再以形容词和副词的特殊比较级为例,以培养学生的发散创新能力。
  例:①Tom is the shorter of the two boys. ②Tom runs the faster of the two boys.
  学生们在仔细观察后提出了质疑,通常用在最高级的“the”为什么用在比较级前?这一质疑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意识到比较级的特殊句式,从而将对旧知识的掌握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教师对学生真诚的信任、积极的期望是激励学生奋发向上、获得成功的基础。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适时的肯定、适度的鼓励是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催化剂。这正是A层学生所最需要的。A层学生心理变化较大:以前,我是教师、家长和其他同学眼中最没有希望的学生;现在,我和周围的同学处于同一起跑线,我还有成功的机会吗?教师应根据A层学生这一特殊采取特殊措施。首先,帮助A层学生重建自信。差生的“差”主要表现为学习水平与学习速度上与优、中等生有差别,而这种差别最终导致差生在学习上丧失信心,从而在心理上产生自卑,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差生。所以,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运用激励机制,调动差生努力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以克服学习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在课上课下多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如在校外主动帮助孤寡老人干活,在校运会上积极拼搏为班集体争光,在课堂上能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等等。对于他们的这些表现,教师应在公众场合下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并不差,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中、优生,进而获得一种满足感或成功感。用这样的方法使他们在不断的小成功中逐渐重新建立自信。其次,分析“差”的原因,讲授学习方法。差生的“差”还表现为学习方法不当。在分层后,我们发现大部分A层学生学习热情很高,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学习成绩却没有明显提高,这是什么原因呢?经过多次课后辅导及和他们谈心,发现有许多学生没有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仅仅是凭一时的热情去学习。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不仅“授之于鱼”,更应“授之于渔”,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以记单词为例。单词是最令差生头疼的苦差事——今天记住明天忘,简直无计可施。我们应讲授一些特殊记忆法,如相互关联法、词根词缀结合记忆法等。如:一个,手拿,心里非常,然后跳进。让学生们在一种乐学的游戏状态中将四个含有相同音素的单词牢牢地记在脑海里。这样将单调枯燥的机械记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趣味记忆,使学生对学习方法产生兴趣;同时,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习成绩有所提高,而成绩的提高又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有此而产生良性循环,使差生有信心也有机会转换为中等生或优生。最后,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是都应以“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为主要原则,适当降低教学大纲中对于某些知识的要求使之更适合A层学生。
  B层学生在原行政异质班约占50%--60%,因此能否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成为能否提高整体学习成绩的关键。对于B层学生,他们的心理最为微妙:既有转为C层的机会,也有降为A层的可能,该怎么办?针对这种心理,应首先稳定他们的情绪。在B层中,少部分学生其实是优生,是偶然失误进了B层。对于他们,完全可以按照对C层的学生标准去要求他们。大部分学生确实属于中等水平,针对这部分学生的特点,重点培养他们的机械模仿能力。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时,应该明白B层中的隐性分层,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的同时备学生。为了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一个问题往往需要设计多种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不同问法。
  总之,我们在实施动态分层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是转变教育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关键。当然,在全面实施、全面贯彻中,还有待于我们不断研究、不断充实、不断创新、不断总结。但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不懈,成功之路就在我们脚下。
其他文献
摘 要:高中英语课程要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而中学英语阅读课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对课文的整体语篇教学, 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复述课文能力的培养是完成阅读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主要阐述了课文复述的意义,复述的策略以及复述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复述能力;复述方法;复述意义;复述注意问题  高中英语课程要求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基础上
高中地理新教学中新课程背景均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同时都明确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对于地理课程性质的阐述,二者都突出了地理学两个特点——综合性与地域性,并且在表述上几乎一致。在课程基本理念上,初、高中地理新课标中都明确提出“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和“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这两点。从课程目标的整体结构、、基本内容、设计思路上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