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研学课堂 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ge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学即研究性学习,又称探究式学习。是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学习环境中,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过程。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在动脑、动手的实践中利用学到的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探究式学习既是学习的目的,又是学习的理念方法和模式,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出路。构建研学式课堂,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营造宽松、有趣,学生乐学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
  一、营造一个宽松的研学氛围
  研学活动之所以受广大学生欢迎,是因为它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把学习当成一次阅读旅行,生动而形象。
  1.有声有色,促进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新媒体新技术的创新应用,优化了读写的环境,拓展了读写的时空,提升了读写的效果,有效发挥了信息技术的助力功能。
  2.有情有味,拉近文本与读者的距离。用创设情境、诗词串联、师生互动等方式拉进文本与读者的距离,让学生乐于参与其中。有氛围就能吸引学生,得趣;真阅读就是文字与灵魂的对话,得言;有阅读方法就能提高阅读实效,做阅读的主人,得法;拓宽思路,厚积薄发,提高语文素养,得语文。
  3.有条有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在引导学生阅读的初期,选文很重要。可以从一些图文并茂的绘本开始,刚开始也不宜过快,可以一遍又一遍地读,不断交流,不断地发现,教师可引导学生慢慢品读,然后通过“圈、点、勾、画”,甚至用简单的批注写进自己当时的阅读感受。慢慢地,再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
  二、感悟一场奇妙的语言之旅
  任何一篇文章,都承载着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双重任务,如何落实这“两性”,还得回归教材。
  笔者前不久参加一场教学观摩活动,其中一位教师执教二年级《狐假虎威》,她以故事表演的形式展开教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她鼓励学生大胆探究,“要怎么表演这个故事”激起千层浪。这是一位很聪明的教师,她把课堂的主动权交到学生的手上,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从“怎么表演这个故事”步步推进到“怎么才能演好这个故事”,再到“要演好这个故事要注意哪些地方”。学生通过一步步探究,了解到要抓住关键词进行表演,特别是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的描写。“要演好”就要从关键词中分析人物的内心世界,学生不断地琢磨语言文字,能进一步领悟到寓言故事里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如此充分地挖掘学生的语言、联想等潜能,每读一篇文章就像是经历一场旅行,课堂变得如此鲜活,学生怎么会不喜欢这些语言文字呢?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却能拓展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却能定位人生的方向。”一个人不读书,会变得无知;一个民族不读书,会变得落后。读书的多少更成了衡量一个人、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但在网络、电视冲击的今天,让学生坐下来静静地读书已是不容易的一件事,只有让阅读成为儿童的一种愉悦的情绪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他们才会爱上阅读,才能成为一个终身的学习者。因此,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恰当选取阅读内容,让学生获得快乐体验,开启快乐阅读旅程,为学生的健康人格和幸福人生奠基。
  语感就是在长期的语言文字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感受、领悟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感训练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读。作为语文教师,要重视各种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读中得到情感熏陶、在读中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在读中获取读书的方法,在读中积累知识。
  三、探究一把独特的知识密钥
  首先,这把密钥因为独特而美好。我们的课堂因教师的思考角度、理解不一而丰富多彩。每个学段的学习要求是不一样的,每一个学生的阅读水平也是不一样的。每一把知識的钥匙都是独特的,要靠学生自己去探究。如,教学《成吉思汗和鹰》这一课时,当读到“这就是你的下场!”这句话时,有的学生认为,此时的成吉思汗心里充满了愤怒,有的学生则认为,成吉思汗是失望的,还有的认为,这是一个冷血的成吉思汗。对于学生的不同理解,教师并没有否认学生的看法,而是进一步追问,为什么会这么想?学生如果能联系文本,进一步阐述对文本的理解,这样在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升思辨能力的同时,语言能力也得到训练,从而达成了教学目标。
  其次,这把密钥因为主动探究而珍贵。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与文本对话实际上就是挖掘、吃透教材,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让学生读,用心去读、去品,用于漪的话说就是:与作者对话,与编者对话。如果学生进入文本,情感随着文本内容起伏,必定能有所思、有所悟、有所收获。这样,学生在阅读中既能进去,又能带着自己的理解走出文本,完全成为阅读的主人。当然与文本对话,首先要求语文教师自己要做到与文本对话,有自己的感悟,然后引领学生读与悟,获得见解、获得新知。
  四、开启一片阅读的芳草天地
  教是为了不教。不囿于教材,以一带二,以一带三,甚至是以一带N。我们既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要教会他们阅读方法,开启一片阅读的芳草地,让他们愿意向阅读的青草更青处不断地漫溯。首先,是抓住同一议题引导学生整合阅读名家名篇。如,教学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走进鲁迅”主题单元,这个单元有四篇文章,以同一个人物为主题,其中有3篇是别人写鲁迅,只有1篇是鲁迅的作品,这样的编排整合阅读对于认识人物更加实在、更加立体。教学这个单元,我采用感性认识推动理性思维的教学策略。首先,我抓住“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一问题,和学生的一起阅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中,伯父借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伯父在笑谈“碰壁”中抨击旧社会;伯父热情地救护和帮助黄包车车夫;伯父关心女佣阿三共四件事,从人物不同角度刻画出鲁迅就是这么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物形象。当学生对人物形象有所认识的情况下,再借助诗歌《有的人》朴实、精练的语言,讴歌赞美鲁迅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理解鲁迅先生对黑暗势力的憎恨,对祖国的那一份深沉的爱。从而把学生的情感推向高处,激发学生对鲁迅的探究兴趣。其次,借感性的认识向理性思维漫溯,感悟名家作品语言的精妙之处。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称为世界文豪,他的作品足以震慑黑暗势力,他被誉为“民族魂”。基于上述两点中的任何一点理由都值得我们对他的作品细细地品读。如《少年闰土》《野草》《呐喊》《三味书屋》等等,鲁迅的作品内容深广,思想博大精深,艺术风格多样,作品语言隽永而含蓄、幽默而犀利、丰满而精练。通过教师下功夫发掘和串联,鲁迅那“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物形象就更加立体,炎黄子孙也更懂得他的作品是一份沉甸甸的艺术瑰宝。
  书山有路“研”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每个儿童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相信通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锲而不舍的努力,学生定会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发展提升。
  (作者单位:福建省晋江市青阳街道崇德小学)
  (责任编辑 张妤)
其他文献
“图形表征”是指解题者在解题过程中,运用画图的方式,画出与题意相关的图形或图案,借以更加直观地理解知识背后蕴含的道理。通过一道测试题的调查,我们发现作为第一学段的最后一年,三年级学生的图形表征能力仍然较弱,较多学生仍然停留在实物替代图表征的阶段。本文就此现状,结合该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提出了3个培养学生图形表征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研究的缘起  在我校三年级上册的一次统测中,有这样的一道题:  
期刊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的发展,音乐教育的改变和进步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素质教育中最基础的一部分,教师应创新教学方式,充分利用“身体乐器”,增强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一、小学音乐教学中“身体乐器”的基本内涵  小学是最基础的教育阶段,小学音乐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工作是对学生进行一些理论性的知识教学,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于他们综合素养的发展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生活资源进行利用,能够实现教学活动的创新优化,让语文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不过,从目前教学实际来讲,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对于生活资源的利用还存在一些误区,导致生活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并未发挥出理想的效果。对此,本文首先针对生活资源的教学价值作出简单阐述,然后分析生活资源在教学中运用的误区,最后提出了有效利用生活资源展开教学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参考。  一、生活资源
期刊
相对于传统的工科人才,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要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更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2017年2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希望各地高校开展“新工科”的研究实践活动,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推进“新工科”的建设与发展。“新工科”对高校学生实践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结合专业课程、科研训练和项目实践等环节进行
期刊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中小学教学手段和内容的革新提供了技术支持,进而促使教学实现信息化、数字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水平,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  在语文核心素养理
期刊
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还需要学生家庭的参与,尤其是在思政教育方面,家庭道德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协调十分重要。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在家校合作的基础上,家庭道德教育要和学校的思政教育相融合,以此提升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思政教育的质量。  一、家校合作下家庭道德教育和思政教育协调发展的意义  长时间以来,学校的教育一直都缺少家庭教育的融入。思政
期刊
阅读是语文课程教学的主体,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积累语文知识的关键所在。六年级是小学的最后一个阶段,阅读教学需要实现教学创新,从而提升和巩固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在更高阶段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那么,要实现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教师就不能局限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而是需要通过多元化策略,构建多样化的阅读课堂教学模式。对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实施多元化阅读教学的积极作用,然后就目前六年级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作出
期刊
近年来,在各种先进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高素质人才成为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中,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加大改革力度。而小班化教学,也成为教学中的主要发展趋势,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大重要举措。相对于大班教学来说,小班化教学更加契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可以有效解决大班教学的弊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小班教学的优势  1.可以实现因材施教,确保
期刊
小学数学是一门培养学生逻辑性思维的科目,所包含的概念、法则、公式等都离不开逻辑推理与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其中的方程教学部分就是典型代表,它对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通过论述当前小学数学方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探讨顺向思维训练在小学数学方程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出加强顺向思维训练的策略。  小学数学方程是一种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存在多种形式,包括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二次方程,小学阶段主要
期刊
知识的学习有很多途径,不同的学生在学习时有着不同的学习起点、迥异的思维过程,所以他们经历了同样的学习环节之后,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也可能是千差万别的。鉴于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关注学习内容本身,以内容和体系来决定课堂教学,而是要进行细致的学习路径分析,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作一个全面的梳理,预设好学生学习的环节,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尽量让他们的学习过程丰盈起来,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