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的“大问题”阅读教学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H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问题”阅读教学是建立在教师对文本和单元内容全面、深入的解读之上,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整体感知的前提下,提炼出一至两个统领整节课的核心问题,成为贯穿整节课的主线,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研究的整体性课堂架构。文章以部编教材五年级语文下册为例,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设计大问题提供一些具体建议和做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思维发展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由此可见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问题引导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上的问题,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有的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不少,但是学生的思维和能力似乎没有明显的发展。究其原因,是教师唯恐学生对课文理解不透彻,对知识掌握不到位,在一节课中把文本内容进行大量分解,切碎成一个个繁琐的问题。这些问题,或答案单一,无助于进一步挖掘文本;或脱离了实际,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发展的关注。长此以往,课堂教学收效甚微,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展。
  教师应该让每一位学生都主动参与到课堂交流过程中去,激发他们主动探究学习的欲望。要走出“小问题”的教学误区,笔者认为教师必须重视语文课堂教学中“大问题”的设计,让问题为学生服务,为整个阅读教学服务。
  一、博采众长——提炼文本“大问题”
  大问题的“大”是相对于繁琐而价值不大的“小”问题而言的,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是涵盖面大,大问题不仅建立在文本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方法、情感等方面的要素上,还涵盖了整个单元的知识和方法,甚至能兼具整个学段的教学特点,帮助学生展开多角度、多方向的思维活动。第二是价值大,大问题是有研究和拓展的意义,能体现语文学科的思想方法和活动经验的。第三是作用大,大问题能直指文本及单元教学的核心,解决课堂的重难点,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的兴趣,帮助构建整体性学习的课堂。
  (一)聚焦课文的重点、难点
  大问题的设计可以聚焦在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上,切中文本要害,起到提纲挈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草船借箭》,是一篇经典的课文。第二课时的重难点就是“能通过关键语句,初步了解故事中人物的特点”。
  上课伊始,在回顾了课文内容后,教师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话:“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并提出一个小问题:“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得差不多的时候,教师趁势抛出大问题:“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里?”接着让学生通过圈画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分析和汇报,教师做简单的点拨,最后让学生梳理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会天象、晓地理、识人心等方面。整节课通过思维的聚焦一分散一聚焦的形式,围绕大问题进行学习交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本,不断地推动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二)立足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
  部编版语文教材特有的双线结构,即每单元都包含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里面安排的课文都是服务于这结构的。因此,大问题的设计,一定要立足于此。如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童年往事”,人文要素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把一件事的重点部分写具体”。在学习《祖父的园子》时,教师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一开始,学生通过圈画、批注,很快找到了答案,教师先肯定他们的答案,接着再次提出问题:“让作者念念不忘的,只有这些景物吗?祖父的园子里还有什么?”学生的思维被激发了,其中一个学生说:“有跟祖父一起栽花、拔草、种菜的经历。”教师赶紧抓住这个契机:“对啊!原来院子里除了有值得怀念的小动物和植物,还有跟祖父一起的美好回忆,你真会读书,读到作者的心坎上去了!”其他学生得到了启发:“园子里还有作者童年的快乐时光。”“园子里有自由自在的心情。”……同一个问题,一叹三咏,引发学生思考。
  (三)借鉴文本的导读和课后问题
  部编版语文教材里,每一篇精读课文后面都安排了思考问题,而略读课文前面则有导读问题,这都是我们设计大问题的来源。
  如第一单元课文《月是故乡明》的导读部分提到:“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抒发了哪些感受。”《梅花魂》的导读部分有:“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第二单元《红楼春趣》的导读部分则提出了:“宝玉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第五单元《刷子李》的课后思考题:“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刷子李这个人的特点。”……如此种种,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些问题作为贯穿课堂教学的大问题,不必费心思把文章切碎,絮絮叨叨地满堂灌小问题。
  (四)链接人物的背景经历和写作情感
  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的投影,要读懂一篇文章,可以从作者的生活经历入手,触摸到作者的内心。大问题的设计,可以在充分參考了作者的背景经历和写作情感中提炼出来,这种方法在古诗教学中尤为突出。笔者曾经听过一堂优秀的古诗阅读教学课,一位教师把《渔歌子》和《江雪》进行对比,赏析了两首诗中景物描写的异同后,抛出了直达核心的问题:“诗中两位垂钓者在‘钓’什么?”学生一下子顿住了,难道除了钓鱼还可以钓其他东西吗?这时候,教师出示了作者张志和和柳宗元的身世经历及一些相关作品,学生的思维逐渐打开了,感悟到他们并不是真的想钓鱼,钓的也许是希望,也许是孤独,也许是……至此,“钓”字蕴含的内容一下就丰富起来了。大问题的巧妙设计,把学生吸引到进一步的思维深度的文本研读中,正是新课标中“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最好体现。
  (五)结合学生的阅读积累和生活体验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因此,无论什么问题的设计,都不应该脱离学生。事实证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引起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的问题,更能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因此,大问题的设计,可以结合学生的阅读积累和生活体验。   第二单元的单元内容是“四大名著”,虽是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但是离学生生活的时代太过久远,而且字词比较生拗。于是,在学习《景阳冈》的时候,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愿意拥有武松这样的朋友吗?为什么?”于是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有人说不愿意,因为他太固执了,做事鲁莽,完全不听店家善意的劝告。有人说愿意,因为他很勇敢,能赤手空拳打死大老虎……也有学生反驳学生:“武松虽然固执,但是一点不鲁莽,你看他怕老虎不死,还继续打了一回。”这时,笔者再引导学生根据文中的描写进行分析论证,也就突破这节课的重难点。教师应放手给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让他们在思维创新的空间享受学习,勇于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二、步步为营——精心设计“子问题”
  提出“大问题”教学,并不是杜绝出现其他问题,但这些问题应该始终围绕着大问题,是为大问题服务的“子问题”,否则一堂课里问题太多,不但达不到“一课一得”的目标,更是违背了大问题教学的整体性原则。要精心设计出既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又能促进整节课的有效性和完整性的子问题,可以从两个角度思考。
  (一)延伸性子问题。这是从思维活动的广度来说
  即在大问题的基础上,做一些补充性或拓展性的问题。在第二单元的《梅花魂》中,大问题是“通过与外祖父有关的几件事感受外祖父的感情”。后面还可以设计这样的子问题“具有梅花精神的人,你知道的还有谁?”引导学生把目光放到历史人物中去,搜寻更多具有梅花精神的人,这些就是外祖父说的具有“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樣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民族精神的人。这既对大问题进行了有益的补充,又让学生联系到自己的阅读积累和生活体验,加深了印象。
  (二)梯度性子问题。这是从思维活动的深度来说
  这是承接大问题,对文本进行更深一步的挖掘。例如《祖父的园子》中提出大问题是“祖父的园子里有什么?”最后总结全文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让作者最念念不忘的是什么?”这个问题自然是更上一个台阶,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到作者的中心思想。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潜心钻研教材和学生,精心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大问题”,实现真正的“小”课堂,“大”问题,把课堂的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引导他们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其他文献
有个孩子,3 岁前以爷爷奶奶带为主,两个老人很宠孩子,家里条件很好,孩子从小要什么都满足。有时候不给,孩子一闹东西就到手。孩子3岁后以妈妈带为主,他还是用对付爷爷奶奶的方法对付妈妈。妈妈再打,他也要坚持到最后答应他的条件,妈妈又是讲道理,又是打,却没有任何用处。问题就是妈妈的态度不坚决,讲完了、打完了,最后还是满足了孩子的要求……这种现象在不少家庭中都存在,也是困扰父母的一大难题。  只有拥有了惩
摘 要:我国教育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优先的原则。其中小学阶段是德育教育初始阶段,对学生日后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小学班主任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其工作能力的高低决定着班级学生德育水平的高低。因此,笔者就如何提升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践行立德树人的有效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  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尤其是小学教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小学阶段进行正确的
摘要:实践操作是当今数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课堂形式,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一种手段和方法。文章指出,通过实践操作,可以激发学生体验数学的乐趣;通过创设实践操作的情境,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实践操作,可以培养学生制作学具的能力;通过实践操作,可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能力  实践操作是当今数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课堂形式,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一种手段和方法。教
摘 要:音乐游戏是幼儿园教学中深受幼儿喜爱的教学活动,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中占据着很大的分量。通过引导幼儿听歌、唱歌、跳舞等轻松愉快的音乐游戏活动,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如何利用音乐游戏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是每一位幼儿教师需要钻研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音乐游戏;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在幼儿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音乐教学活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们经常采用游戏化和活
摘要:农村校园暴力有着快速蔓延的趋势,所以,加强农村学校的法制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要正确地关爱学生、引导学生,并且消除学生的暴力情绪,教师的培训是十分必要的。教师的言行举动务必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尤其是要符合师德师风要求;家长在家庭中要正确引导学生,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要通过德育活动、法律宣传等方式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进而减少校园欺凌和青少年犯罪等现象。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法
摘 要:希沃白板是教学发展中的新兴产物,它与新课标的理念不谋而合。作为一种新型的多媒体教学工具,它打破了传统的灌输式和单一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为学生提供无限的交流平台和知识来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望,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轻松、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学习英语,感受英语的魅力,提高语言以及英语综合能力。还能有效地将小学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打造互动性和高效性课堂,为演绎精
摘 要:微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辅助形式,它利用多媒体技术能记录有关教学中某一知识点的内容。微课是基于教学设计理念而产生的,它所传授的内容多呈碎片化,以点的形式呈现,具有用时少、内容精、开放性强等特点。在文言文教学中运用微课,能够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发挥课文感染力、构建课堂完整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微课运用  文言文教学向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很多教师使出浑身
摘 要:当前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存在许多问题,导致课堂效率低下,教学质量不容乐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方法上,要想办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注意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优化教学手段,让数学教学符合农村小学生的特点和能力,使数学教学能促进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进步。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当前小学数学教
摘 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当下英语教育的核心任务。英语绘本图文并茂,富有情境,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在为他们提供积极的阅读体验和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的同时,提供思维和想象空间,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思维能力。文章以绘本The biggest hamburger and the smallest pizza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在绘本教学中渗透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思维品质;英
小学一年级是孩子人生和梦想的起点,此时形成的习惯和培养起来的各种能力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在这一阶段,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最大,扮演着教练的角色。来自韩国的著名教育专家许贞恩和有着15年教龄的小学教师许毕宁的一些观点值得中国家长借鉴。    妈妈说要这么做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经常说“妈妈说要这么做”。不能和伙伴们一起尽情地玩泥巴,是因为妈妈说不要弄脏衣服;想和同桌一起大喊大叫但一直忍着。是因为妈妈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