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生课外阅读品质的培养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po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阅读能力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生活产生直接影响。初中学生处在知识积累的黄金时期,对其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也就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然而,目前我国高中语文教学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于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大部分还都是“面子工程”,对于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课外阅读习惯使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同时也是一个挑战。
  一、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
  1.学生知识积累不足
  受生理和心理条件影响,处在青春期的初中学生学习能力不足,更是无法长时间专注于课外阅读。随着信息网络、手机的普及,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渐下降,没有养成主动阅读的好习惯。再者,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掌握科学的讲解方法,对相关知识讲解不深刻,以致于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是“不求甚解”。正是因为如此,学生的知识积累得不到丰富,形成阅读的恶性循环,渐渐对课外阅读失去兴趣,也就无法养成一个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2.学生阅读能力不足
  初中学生阅读能力不足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首先,学生的阅读缺乏科学有效的指导。在目前的初中语文考试中,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必考内容,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过分偏重解题技巧而忽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根据调查,许多学生对于试卷中的阅读理解题目那是“游刃有余”,但是对文章内容有的甚至只是“一知半解”。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然是不能得到提高的;其次,学生课外阅读无目的、无计划。目前,学生的课外阅读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计划。现阶段,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基本上都是学生家长凭借自己的喜好或者别人的推荐给学生购买课外阅读书籍,而这些书籍是否真正适合初中学生,答案并不全都是肯定的。此外,学生通过阅读书籍而产生自己的感悟,就是我们所说的阅读能力,书籍并不仅仅是需要“读”,最重要的是“悟”。在无教学目标、教学计划的前提下,对于十几岁的初中生很难写下自己的读书感悟,这对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是无益的。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能力越是不足,其阅读积极性就得不到有效提高,好的阅读习惯自然无法养成。
  二、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课外阅读品质
  语文阅读品质主要是学生在语文阅读中的对阅读对象的品味、反思、感悟的能力和表现出来的习惯等。阅读品质直接决定学生的阅读效果。
  1.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是培养课外阅读习惯的前提。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呢?首先,教师应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欲望。所谓教师,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应该丰富自身的学识,经常在课堂上讲述一些课外故事,让学生明白,许多知識道理都是从课外阅读中获取的,这样学生便有了课外阅读的动力。比如,在讲解初二下册课文《我的母亲》时,老师可以向学生们讲述高尔基的《母亲》,简单描述一下《母亲》中的母亲形象,鼓励学生阅读高尔基的这一名著,并写下自己的感悟,或者分析同课文中的“母亲”形象相比,二者有什么区别;其次,为学生提供展示课外阅读能力的机会。初中学生的表现欲望一般都比较强烈,给他们机会展示自己的课外阅读成果对提高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比如,老师可以在每次上课的前几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述自己阅读的小故事,或者分享自己课外阅读的感悟。通过这样的方式,哪怕是那些比较被动的学生,也会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最后,教师应该掌握正确的阅读教学方法,科学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所谓科学的教学方法,一方面,教师应该明确课外阅读教学目标,并且将其贯穿于其教学计划;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坚持因材施教,为不同程度的学生布置不同的课外阅读任务。
  2.丰富阅读活动,让阅读成为学生学习的一部分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必须让阅读成为他们学习生活的常态,阅读活动本身具有趣味性,也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然,阅读活动可以有很多种形式。
  晨读活动。现在晨读也是学生新的校园生活的开始,教师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让学生朗读指定的文章,每日一读,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阅读习惯必然养成。
  专题阅读活动。所谓专题阅读活动,就是指在学习新的单元或者课文时,教师根据单元主题或者课文内容给学生布置相应的课外阅读任务,在课程结束之初,专门留出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比如,在学习《列夫·托尔斯泰》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的都有相应的阅读任务,分别阅读该作家的不同作品,最后相互分享阅读感悟或者介绍阅读内容。
  手抄报活动。手抄报是在小学教育阶段就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手段,在初中阶段,手抄报的内容应该更加的丰富化,可以同课外阅读结合在一起。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每一期手抄报上必须有一个版块来书写自己的课外阅读感悟,这样就相当于给学生布置了定期阅读的任务,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总而言之,阅读能力是让人终生受益的宝贵财富,帮助中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应该坚持科学方法,积极引导,肩负起自己为人师表的责任。
其他文献
经过这些年的教学,笔者常常发现到了高三,还有学生对所谓倒装句、词类活用等文言知识近乎一窍不通。笔者在跟这些高三学生的接触过程中了解到他们基本上都是在高一的文言文学习中出现了问题,高一的一知半解的问题遗留到了高三。所以趁着今年又循环到高一,笔者下决心在高一起始阶段就要解决这样的问题,经过教学上的探索和对学生的调查了解,笔者觉得应该让语法知识成为文言文学习的助推器。学生掌握好相应的基本语法知识,往往在
本项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测定在厌氧条件下乙酸盐、丙酸盐、丁酸盐对生物磷释放和PHB合成的影响.测定了不同浓度乙酸盐对生物磷释放的影响及在硝酸盐存在的缺氧条件下,丁酸盐对生物磷
提出一种利用随机色样预测色设计心理评价的方法.通过对色样数据进行傅里叶交换分析,发现随机色样的心理评价不仅与基频分量相关而且与动态分量相关.最后对该评价方法的应用情况
课程改革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课程之间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便是新课程改革学科整合的有效手段。《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应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实践能力。”而《中小
利用正交域的四值逻辑函数,提出一种新的级数:正交四值函数级数。这种级数具有优良的性能,在截断误差的计算上优于沃尔什函数和方块脉冲函数。
通过求解半无限空间表面二维半圆截面回填河谷对SH地震波的散射和士与管线的动力相互作用,对穿越回填河谷及河床管线进行了动力分析。模型虽简单,但定性地解释了这两类震害现象。
重要公共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要求其科学与客观,真正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文章阐述了“精准时代”的“精准”要素,论述了重要公
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和不断积累的过程,背诵是积累语言材料的最有效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7~9年级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80篇”。为了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必须重视“背诵”这一传统的学习经验。本文拟结合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践谈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背诵能力。  
荀子的《劝学》是《荀子》一书开明宗义的第一篇,从前面部分节选的4个段落,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多年。此文精邃的哲思可为学子终身学习导航,其不朽的写作技法,可以作为高三学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蒲松龄在写《聊斋志异》之前在路口摆茶摊,免费招待过往行人,把茶客讲的故事积累整理下来,就成了《聊斋志异》的写作素材。广泛的搜集素材,才能文思泉涌,就是蒲松龄留给我们的写作启示。我从多年的教学中总结出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途径有向生活要素材、向阅读要素材、向教材要素材。  一、素材来自于生活  纸上得来终觉浅。学生害怕作文,常常是因为没有鲜活的材料可写。写作的过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