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与虚构:穿越时间与象征之雾林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xiong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犹如一个万花筒,同一历史事件会因不同的人和不同的视角而呈现出五彩斑斓的面貌,对于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留下的往往是一些重要人物的痕迹,那些小人物的命运往往被忽略与遗忘。作家凸凹笔下的《甑子场》试图从小人物的视角来重新审视那些重大历史事件,展示出在一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个体命运的走向。
  关键词:甑子场;凸凹;时间;象征
  作者简介:朱秀(1993-),女,湖北黄冈人,专业:文学人类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5-0-02
  一、时间之迷宫
  在西方,自20世纪中期以来就有相当多的后现代派作家着意通过建造语言的迷宫,消解意义、瓦解深度模式,力图把读者的注意从故事、主题吸引到作家的叙事表演上来;而迷宫时间则是建构语言迷宫最重要的手段。所谓“迷宫时间”是一种叙事时间,它主要是通过对时间的扭曲和错位,改变生活的原生态;它常常割裂自然时间,用反逻辑、反常规的方式拼结起来,造成一种扑朔迷离的阅读效果。[1]在小说中,作者使用了双重时间线索,将过去的时间与现在的时间交织穿插在一起,让读者时而身处扣儿婆婆的回忆之中,时而被“我”拉回现在,预叙、插叙、倒叙等多种叙事手法的使用,将一个个看似破碎零散的时间完整的缝合在一起。
  小说的上半部讲述扣儿婆婆与四个男人的故事时,作者采用了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分别以四个男人的立场来讲述“龙洛惨案”的发生。围绕着“龙洛惨案”作者主要讲述了从1950年2月3日起至2月7号这几天发生的故事,但是在讲述这几天发生的故事时,作者并未采取线性的自然时间,而是将时间不停地进行伸展或压缩。然而在叙述鱼儿的成长经历时,只是着重讲述了与扣儿有关的部分,在这里,时间是被压缩的。在这几天里,每个人都处于相同的时间河流之中,围绕着“龙洛惨案”这一时间段,不同个体的命运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呈现,不论是主动选择还是被迫接受,那些与扣儿休戚相关的男人们都参与了这样一场历史事件的建构之中。
  作者在处理时间的时候,会有意识地将时间进行模糊化的处理。所谓历史,是由一系列的人物事件所构成,但是事情的发生无法被确定为一个固定的时间点,所以“三三叛乱”这一重大历史时间是在一个无法确定边界的时间里发生的。在小说的下半部里,作者频繁使用模糊的时间表述,围绕着“三三叛乱”的发生,故事里的人处于一种模糊不确定的时间之中,这种模糊的不确定性既还原了记忆本身的模糊性与不可靠,也给读者增加了阅读的难度,增添了阅读快感。
  正如托多罗夫所言: “叙事的时间是一种线性时间,而故事发生的时间则是立体的。”[2]《甑子场》就是在一个线性的叙事时间里创造出了一个丰富的立体时间世界:作者写作的时候是处于线性时间之下,双重的时间线索(扣儿婆婆的现在与过去)不断地循环复,构成一种多种声音同时并存的场景,使读者时而身处过去的迷雾森林之中,时而回到现在的“我”与扣儿婆婆的故事里。从而打破了时间的壁垒,让过去、现在甚至未来同时并存,并且它们之间是可以进行交流与对话的。
  二、雾之隐喻
  远去的时间就像雾一样不可触摸与追寻,历史就发生在那雾一般的时间里,想要寻找所谓的“历史真相”就不得不拨开时间所制造的层层迷雾。故事以扣儿婆婆收到的一堆神秘旧信开始,“旧信”里藏着远去的时间与所谓的真相,“如果她认识寄信人,寄信人又是谁——他(她)为啥不现身为啥像猫头鹰一样躲在黑雾里呢?”[3]这里的黑雾具有模糊与神秘的特性,这个寄信人是制谜人亦是解谜人,随着他的现身,“真相”最终得以呈现。
  小说的主人公身上都有着“雾”的特质。扣儿的身体里散发着桃红色的雾,这雾是情欲的象征,象征着她身上所特有的对鱼儿、安与禾等男性的吸引力。这些雾在不同的场合下出现,有时象征着情欲,有时象征着聪明才智,有时象征着权势。
  通过文本细读,可以发现这些在不同状况之下从不同器官里冒出的不同颜色的雾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味。鱼儿的雾是从耳朵里冒出的,这与他的身份有关。不论是对时局的掌握還是发动叛乱,他都是听命于上级的。安的雾是从鼻孔里冒出的,鼻子意味着嗅觉,而安是一个对时局有着敏锐洞察力的人。禾的雾是从眼睛里冒出的,他是一名共产党员,有着相当高度的政治觉悟,时局就在他的眼中,他可以通过自发的行动来对自己所看见的局势做出相应的反应。蛋的雾是从口中发出的,嘴巴是发声的器官,意味着一种话语权,而蛋恰恰是一个丧失了话语权的人。面对扣儿,他是一个丧失性能力被阉割了的男人;面对鱼儿与安,他是一个懦弱无能毫无权势之人。所以象征情欲与权力的雾在蛋的嘴里怎么也吐不出来,他是这场“变天”与“反变天”的角逐中最早的失败者,他是注定要被历史所淘汰与毁灭的。
  时间的迷雾洒落在被时光所掩埋的人的身上,这些带着雾的人连同远去的时光一起消散。作者建构了一个弥漫着雾气的朦胧不确定的世界,在这里一切事物都具有雾的特质,即使最后拨开了层层雾霭,但是“雾的上方是雾,再上方还是雾,在更广大的雾的尽头,天哗一声罩下来,覆盖大地。”[4]
  三、现实之关怀
  小说设置了一个“我”的在场,来缝合衔接过去与现在,并对过去发生的事情做出一定的评论与解释。比如在小说的第六章第二节,“我”对客家的介绍,既是一种地方性知识的呈现,也是对安、鱼儿等人的命运做出的一种解释,正是他们身上流淌的客家血脉将他们带上了一条注定无法回头的既定宿命。作者在塑造这些人物角色的时候,只是尽可能全面地展示他们的性格特征,并不带有明显的主观价值评判。
  小说里的鱼儿是一个行动者,他的行动带来了禾的反抗,而禾的出现又引发了安的行动,他们的一系列行动最终导致了蛋的毁灭。安是一个处于新旧时代更替之际,对政治风向有着高度的敏锐与警觉之人,在这场权力的角逐之中,他试图保持一种中立的态度以保全自己,但最终仍然失败了。禾是一名共产党员,他是以镇压“鱼儿”的身份出现的。而蛋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不论是扣儿还是权力他从未真正拥有过。在这场权力的角逐中没有人是真正的胜利者,取得最终胜利的只有时间,时间带来了一切又带走了一切。   所以作者在小说的后记中说道:“我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人,就是不关心一切,也应当去关心碰巧出现在身边的那些、牵动了历史重大事件与重大进程,而又在历史的漫天尘埃中消弭得无影无踪的小人物。”[5]拨开时间的重重迷雾,作者将那些小人物的命运呈现在我们面前。他们的命运并非仅仅只是他们个人的命运,而是一类人的命运,历史上有过那样多的鱼儿们,那样多的安们,那样多被时间拉扯着往前走的扣儿们,他们的命运从来都是随时间而来随时间而去,不曾留下半点踪影。
  如果说在讲述过去的时间线时,作者更多的是从一个后设视角来对过去的事件进行解释评价,使其搭建的艺术宫殿更加完整的话,那么在讲述现在的时间线时,更多的则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映与呈现。过去是熔铸了现在的过去,现在是蕴含着未来的现在,而这些都是作者在当下的线性时间里所建构出来的。扣儿婆婆的一生是变天与反变天,变地与反变地的一生。在时间里,她不论愿意与否总是处于被动的状态之下,这是中国大多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命运。
  “看来时间不光是时间,它甚至还是一种圭臬,一种带血的规则和命运。”“时间就是时间,没人能指责时间,没人能超越时间。”[6]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个体的命运看似由自己掌控实则身不由己。
  结语:
  作者凸凹运用多种叙事技巧,将时间的碎片有机整合,搭建起一座时间的迷宫,将一个个身处重大历史时间节点的小人物带到我们眼前,他们有着丰富的人性与独特的个性,透过带雾的他们,将我们带回了那个迷雾重重的甑子场。故事从那里开始,在那里结束,又在那里继续发生着新的故事。穿越时间与象征的重重霧霭,我们触摸到的不仅仅是“历史真相”而是真实的现在与不可捉摸的未来。故事里熔铸着作者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倾注了其对生活在底层小人物命运的关怀,他们的命运是绝大多数人的命运。时间创造了一切又摧毁了一切,作者在时间里解构了历史又建构了历史,时间依然是最终的胜利者。
  注释:
  [1]张卫忠。新时期中国小说的时间艺术[J].中国社会科学,2003,(1).
  [2]转引自黄曼珊。王小波小说的时间叙事策略及其艺术意味[J].老区建设,2011.(16).
  [3]成都凸凹。甑子场[M].江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4,第5页.
  [4]成都凸凹。甑子场[M].江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4,第360页.
  [5]成都凸凹。甑子场[M].江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4,第363页.
  [6]成都凸凹。甑子场[M].江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4,第344页.
其他文献
摘要:维克多·彼得洛维奇·塔斯塔菲耶夫是20世纪下半叶俄罗斯著名作家,他所创作的短篇小说集《鱼王》是最为体现其创作个性的一部作品。塔斯塔菲耶夫熟练运用抒情散文般的写作风格,呼吁重视人类生态意识,重塑道德人性准则。  关键词:生态意识:鱼王: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7-153-01  《鱼工》[1]发表于1976年,这
摘要:赛珍珠女士的《大地》中王龙一生有三位女人——阿兰、荷花和梨花。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三位女性,可以发现三人的需求层次各不相同,揭示了精神生活的丰富永远高于物质生活的奢侈。  关键词:《大地》;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阿兰;荷花;梨花  [中图分类号1: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7-022-03  赛珍珠女士在《大地》三部曲中以工龙与阿兰的结婚
摘要:华兹华斯作为杰出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以及诗歌理论一直都是诸多学者研究的重点,他自己也提出“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的主张,华兹华斯通过自己的文学作品来对抗新古典主义,倡导大家回归到自然,从自然界和普通大众中获得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哲理。华兹华斯的“自然观”不仅是热爱自然,在创作诗歌的同时也在不断思考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人和自然又应该如何和谐平等地相处。华兹华斯从观察儿童出发,提出“儿童
清晨的风  柏树林里的鸟  或许  还有村口小亭上的纸鸢  都在烟波里沉浮  可我应该怎么办才好  因为你太美  太真  我不得不卷起我长长的裤腿  抛下你我的希冀  扯起地平线上的太阳  在似睡非睡的光晕里  我看见  你正用风雨浇灌我的眼睛  我若放弃 在你心里  它是不是一种美丽  你说  烛台蛛網  不及大槐树下的歌  还有小苗矮墙  青苔上湿湿的水珠  和天空的颜色  你坚持的美丽  只
摘 要:伊蕾的大多数诗歌都能隐约让人感受到房间的存在,或者是真实存在的房间,或喻指个人被围困的处境。本文从“房间”意象出发对伊蕾诗歌进行解读,从女性的视角关注女性独特的心理感受,通过对伊蕾诗歌中“房间”意象地解读可以了解到当时女性的生存处境以及女性冲出围困的艰难历程。  关键词:房间;围困;苦难;反叛  作者简介:柳珊珊(1995-),女,汉族,山东人,黑龙江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
摘 要:在诗集《从午后抵达》中,东篱的诗歌忧郁而圆润,这与诗人的城乡生活经历以及他对诗歌抒情的理解有关。前者是基础,而后者是条件。东篱的质朴与中庸都贯穿于诗歌中。他的诗歌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他诗歌的忧郁气质便从此诞生。东篱的诗歌鲜有能够唤醒读者视听神经的大喜大悲之作,只是,他的关怀大多处于自发的情绪而非理性的思考与审视。诗集《从午后抵达》是东篱诗歌道路上的里程碑。  关键词:东篱;《从午后抵达》;
摘 要:中国电视综艺发展至今诞生了许多节目,涉及到很多专业领域、架构类型。结构相似的综艺节目总会让人无意识地去比较,本文以湖北卫视《非正式会谈》和江苏卫视《世界青年说》为例,剖析影响同类型综艺节目发展境遇的多方因素,从而探寻我国综艺节目未来发展。  关键词:平台投放;宣传手段;嘉宾质量;节目内容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1--0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5-0-01  文章最大,学而优则仕;光耀门楣,君亲师在上。中国文人自摇头晃脑背“仁义礼智信”时起,为官就成了人生的不二法门。只可惜,宦海沉浮,怀瑾握瑜者多,出将入相者少;世道艰难,白沙在涅者多,独善其身者少。屡屡受挫的文人或长啸当歌或低吟式微,隐逸也逐渐成为一条离经叛道又风光霁月的出路。近来读书,发觉
她美丽、灵动,小麦色的皮肤吹弹可破;她有一双绿色的杏眼,一头乌黑、柔顺、及腰的长发,她散发着一种复古的气质,既有印度尼西亚人的味道,又有安第斯山地区的韵味。她对穿着有着独特的品位:猞猁外套、浅色天然丝绸衬衫、生亚麻长裤和一双簕杜鹃色的流线型鞋子。“这是我生平见过的最美的女人。”当她迈着母狮般谨慎的步伐从我面前走过时,我心里想道。此时,我正在巴黎的夏尔·戴高乐机场,排着队,准备登上飞往纽约的航班。她
摘 要:米奇·阿尔博姆在书中采用第一人称独白的方式,生动地叙述了他在自己的老师去世前每个礼拜二上第一节人生哲学课。“死亡”这一概念不仅仅是小说的主题,也是线索,作品本身始终散发着浓郁的哲学内蕴。  关键词:死亡;理性;现实;美学  作者简介:曹典(1994-),女,汉族,陕西西安人,青海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