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大地》三部曲中王龙的女人们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8791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赛珍珠女士的《大地》中王龙一生有三位女人——阿兰、荷花和梨花。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三位女性,可以发现三人的需求层次各不相同,揭示了精神生活的丰富永远高于物质生活的奢侈。
  关键词:《大地》;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阿兰;荷花;梨花
  [中图分类号1: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7-022-03
  赛珍珠女士在《大地》三部曲中以工龙与阿兰的结婚为开端,描述了工龙一家三代人的生活。凭借《大地》,赛珍珠女士成为了历史上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女作家;这部作品也被中国赛珍珠研究者们进行了广泛且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中成果最多的是从女性主义视角对《大地》的思想内容进行解读、研究。朱坤领(2003)认为赛珍珠是女性解放运动的先驱者,《大地》三部曲反映了赛珍珠女士的中国妇女观;雷鹏程(2007)认为《大地》是“‘部透过女性写就的男性史诗”;工利娜(2008)认真仔细地研读《大地》,分析了阿兰的主体作用和反抗精神,认为阿兰对男权压制进行了有效的反抗,得出女性的能力不比男性差;庄晓敏和陈红(2008)从女性主义角度对阿兰的顺从与反抗进行分析,认为“从她的身上,读者可以看见人类求生的勇气和决心,女性的坚定和牺牲精神”。显然作品中的阿兰以其坚韧、勤俭而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在她弥留之际,工龙全心全意地照顾她,顺应她,满足她的所有要求。然而作品中,与工龙共同生活的女性还有荷花及梨花。若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这三位女性的心理,则能发现三人的需求层次与自我幸福感的关联,进而对女性主义奋斗目标的实现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一、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对人类心理规律进行探究,继弗洛伊德之后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共分为五个层次,呈金字塔式排列,处于最底层的是生理的需求,向上各层依次为安全的需求、情感与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当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类的需求就会上升至相邻的高层次需求;同时已得到满足的低层次需求对人不再产生激励作用,而刚上升至的需求则成为最迫切的需求,也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处于金字塔最低端的生理的需求只是希望自己的衣食住行能够得到解决,自身的生存能够得到保障;而最顶端的自我实现的需求要求人能充分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能充分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衣食住行能否得到保障已经对其不产生直接影响,这是人的最高需求,是人的思想境界的最高点。当人摆脱了低层次需求,才会有精神上崇高的追求;也只有为实现最顶端的自我实现的需求而奋斗的一生才是有意义的一生。否则需求徘徊在较低层次,即使物质生活一生都很丰富,也是精神匮乏的一生、被虚度的一生。
  二、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解析三位女性的幸福
  赛珍珠女士所著《大地》三部曲中,阿兰是王龙的妻子,荷花及梨花是王龙的姨太太。这三人都是被家人卖了的。阿兰是在荒年被家人卖给了黄家在厨房干活当丫头;荷花是长得漂亮被叔叔卖给了风月场所;梨花是在荒年被家人卖给了王龙家,给杜鹃帮忙伺候荷花。三人同被家人所卖,又因王龙而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三位女性生活在共同的社会背景下,但是她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各不相同,自我对幸福的体会亦不同。
  1.阿兰
  阿兰“这女人,除了生活中非说不可的话,从不开口”,自从与工龙结婚就‘直十分勤俭。婚后的阿兰,凭借夫妻二人的勤劳以及自己的聪明,不用为衣食住行发愁,生理上的需要得到了满足。
  随着夫妻两人财产的积累,阿兰也不用安全上的需要发愁,但是阿兰是被卖给黄家,又从黄家出嫁给了王龙,因此,她的心中始终以王龙为自己的天。当她发现王龙身上有种东西使她想起黄家大院里的少爺时,直接对王龙沉重地表达了出来,她对自己情感和归属的需要是否能够得到满足产生了怀疑。当王龙向她索要珍藏的两颗珍珠时,阿兰第一次无声地痛哭,她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在王龙等待荷花是否愿意做自己姨太太期间,在家里焦躁异常,看谁都不顺眼时,阿兰不仅哭了,还大声地抽泣,而对王龙的指责,她只是不断地重复“我给你生了儿子——我给你生了儿子——”。当王龙正式接荷花进家时,“阿兰没有进家门”,她带着孩子主动回避了。所有这一切都表明了阿兰的内心始终在渴望王龙只有她这么一个女人,但是事与愿违,她的情感与归属的需要得不到满足。
  阿兰始终是出生在旧社会,生长在旧社会的穷苦人家的孩子,新思潮对她没有任何影响。而对王龙在情感上的背叛,自己情感与归属的需要无法得到满足这样的困境,她并没有进行直接的、面对面的斗争,但是她也没有放弃斗争,她用自己的方式去对付杜鹃,与荷花作对,以发泄自己心头的怒气,并用间接的手段去实现自己的情感与归属的需要。无论王龙如何冷落她,她始终勤劳简朴,继续为整个家操持家务、照顾老人,终于当她病倒时,“王龙和孩子们第一次感觉到她在这个家庭里是多么重要,以前她让人人过得舒舒服服,但当时他们对此毫无感觉”。阿兰在家中的作用得到全家人的肯定,她的价值得到了王龙的认可。她在弥留之际,将心中的愤懑全都吐露了出来,十分清楚地对杜鹃说“我已经嫁人了,给他生了儿子——而你依然还是个丫头”。垂死之际,即使意识模糊,但是仍然说出“那个人怎么能像我这样,给他做饭,伺候他?光是漂亮也不会给男人生儿子”,她为王龙生了三个儿子,而荷花从未给王龙生过一儿半女。心声的吐露使人明白,阿兰始终是个旧思想的人,在她心中:王龙就是她的天,她给王家生儿育女,传种接代,是个合格的妻子,她是王龙身边最棒的女人,荷花也不如她。不知不觉中,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
  当阿兰卧在病榻时,王龙对她尽心尽力,对她“更加心疼”,即使想借荷花来摆脱“因目睹阿兰长期痛苦挣扎而产生的绝望心情时,他也忘不了阿兰”,阿兰在王龙心目中的地位终于不可动摇。阿兰从来都是个聪明人,应该从王龙对她的顺从与照顾中感受到自己情感与归属的需要得到了满足。   从马斯洛需求理论来看,阿兰没有远大的理想,没有最高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但是她坚持不懈,始终以丈夫王龙为轴心,勤勤恳恳,最终在生命终止时使自己的丈夫明白自己在家中的重要性。阿兰这个没有受过教育的旧社会的女性,最终实现了马斯洛尊重的需求,人生有了圆满的结局。
  2.荷花
  与荷花初相识时,“大量的银钱从他手里流了出去……满足她的各种欲望。她像是达不到欲望心便会碎了似得”。而对王龙,荷花会告诉他,“我只有这么个银的,还是旧东西,一天到晚就戴这个东西”。当王龙提出接她回家做姨太太时,她提出的是物质的东西——“一对玉坠、一只翡翠戒指、一只金戒指、两身缎子衣服、两身绸子衣服和十二双鞋,床上还要两条丝棉被子”。也许,此时她年纪小,长年在风月场所,眼里才会只有这些物质享受,她的需求是低层次的。
  荷花是在王龙有钱后出现的,与阿兰相比,受着王龙的宠爱,没干过活,没照顾过老人。王龙专门为她建了新厨房,杜鹃则专门伺候她的生活,还天天进城买“从南方城市运来的昂贵食品”给她吃;住的是王龙专门为她建的带院子的三个房间,院子里还有养着小金鱼的水池。荷花的物质生活极端丰富,是阿兰所不能比的。
  满足了生理和安全这些低等需求后,荷花有了新的欲望,反映到需求上,即开始追求爱和归属的满足,她渴望有朋友,渴望得到恋人的拥抱。在王龙家,虽然荷花过着无比优越的生活,但是她除了杜鹃,与其他人不接触,是隔离的。家中王龙的父亲和妻子阿兰都不喜欢她,而她也不喜欢王龙的孩子,于是王龙那贪嘴好食的婶子便成了她的朋友。王龙婶子、荷花及杜鹃三人“凑在一起便感到痛快”。王龙劝她离开婶子时,她生气地告诉王龙,“我身旁只有你一个人,没有任何朋友。我已经在热闹的地方呆惯了,在你家里,除了恨我的太太和你那像瘟疫一样的孩子,我一个亲人也没有”。她也为自己的需求进行奋斗——不让王龙进自己的房门,并抱怨王龙:“你并不爱我。要是爱我的话,你会希望我活得痛快”;她的斗争成功了——“王龙只得谦恭不安,低声下气地表示歉意说:‘我权依你吧。’”。终于荷花在家中有自己的朋友。
  被王龙接回家不到一年,她“看到王龙在她而前心不在蔫,老想别的事情,不再欣赏她的美貌”时,也会抱怨。她渴望恋人对她的迷恋。但是,王龙终究不如他大儿子有年轻人的魅力。王龙在妻子阿兰的暗示下发现了大儿子与荷花间的不正常,仅用竹鞭便将她给吓住了,又继续老老实实地守着王龙。她没有像争取朋友那样,为爱而斗争,甚至将一切过错都推给了可怜的男孩。她对爱和归属的追求失败了,屈服在优越物质条件对生理和安全需求的满足上。晚年,王龙看上了梨花,她很生气,但是当杜鹃提醒她王龙答应给她买外国闹钟的事时,她的气竟然就消了。对低层次需求的追逐让她愿意放弁高层次的需求,对爱和归属再也没有追求。
  即使工龙死后,每月也分到二十五两银子(“好多人家全家一月的开销也不过二十两”),老屋也归她。随着年龄的增长,视力衰退,荷花对所有照顾她的佣人奴仆虐待成性,但是她“害怕杜鹃,因为衣食起居等一切事情离不开她”。对她来说,她一直明白自己追求的是生理和安全的需求得到满足,当更高层次的需求需要她对物质享受做出牺牲时,她选择退缩。物质上她是个胜利的享受者,但是在精神上却是个可怜人,即使仰望上层需求,也没有勇气和决心去奋斗,最终选择徘徊在低层需求的满足上。
  3.梨花
  梨花是阿兰去世当年被王龙买下的。其实王龙最初不想买,因为梨花“身材娇小,身体又弱”,但是“荷花却看中了”,于是,为了迁就荷花,花了二十块大洋买了下来。对于因为家里缺钱而被卖了的梨花来说,虽然从此沦为奴仆,但是却有饭吃,有地方住了,生存的问题解决了,最低层的生理需要得到了满足。
  身为仆人,自己不能做自己的主人。王龙的堂弟提出要梨花做他玩弄的对象时,荷花表示同意,她安全的需要受到了威胁,但是王龙救了她,人身安全暂时得到保障。这件事使荷花和王龙间出现裂痕,而梨花和荷花间则出现了隔阂。梨花这个情欲未谙、孤苦伶仃的姑娘成了王龙的小妾,王龙也“总是从心底里疼爱她”。随着时间的流逝,王龙的疼爱“变成了父亲对女儿一样的疼爱”。等到王龙去世,梨花去他坟上哭泣时,嘴里念叨的是“我的老爷,我的父亲,我唯一的父亲啊”。梨花明白,在王家只有王龙一个人对她好,不把她当下人。老年王龙的善良与疼爱让梨花觉得满足,她对王龙根本就是对恩人,但是无论她与王龙间是什么情感,在王龙这,她找到了情感的依托,实现了情感和归属需要的满足,受到尊重。
  马斯洛需求层次提出,“已经满足的需求,就不再是人们行为的激励因素。人们总是在力图满足某种需求,一旦一种需求得到满足,就会有另一种需要取而代之。”自我实现的需要处于马斯洛需求金字塔的最顶端,要求努力实现自己的潜能,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希望的人。梨花是王龙妻妾中唯一实现了此需求的女性。她“热爱土地,热爱农村,她在王龙死前和他一起带着王龙的傻女儿回到了他土地上的那座房子里,陪着他过完生命里的最后日子。王龙咽气时只有梨花在,此前梨花已许下诺言,照顾傻女儿。”失去了王龙的梨花也就失去了安全的靠山,但是她盡自己所能去照顾王龙的傻女儿,并试图阻止王大和王二卖地,以实践自己对王龙的承诺和忠诚。
  虽然梨花最后进了尼姑庵,但是命运凄惨的她并不像荷花那样沉沦,她知恩图报,忠心耿耿,实现了自己心中的所有梦想,成为了自己希望成为的人——她实践了马斯洛需求金字塔最顶端的自我实现的需要。
  三、结论
  王龙的一生共有妻妾三人,尽管王龙背叛了阿兰的爱,但是她始终人如其名,淡泊物质享受,一生勤俭,在病倒时令家人尤其是王龙明白了她对这个家的贡献,她于这个家的意义。尽管阿兰早早地去世了,但是她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她摆脱了低层次的需要。
  尽管自古即有名句歌咏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王龙的荷花却是实实在在被淤泥污染了。在风月场所常年做妓女的荷花,只想着物质享受,她成为王龙的姨太太后物质生活始终很丰富,但是她的人生追求仅局限于低层次的需求的满足。
  郑板桥曾写过名句“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其意思大致是说只要人的品格高尚,对物质并不一定要取汲汲索求的姿态。梨花是与王龙有着极大年龄差异的,在作品中尽管她身世多舛,却始终给人淡然的感觉,真如梨花一样——淡雅皎洁。她的人生目标也许不远大,但是她遵循社会道德观,充分发挥白己的力量,知恩图报,谨遵诺言,使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
  统观这三位女性的一生,反思人们对她们的评价,不难看出,无论环境多么恶劣,心中有理想,有奋斗才能实现自我内心的平静;精神生活的丰富永远高于物质生活的奢侈。
  参考文献:
  [1]朱坤领赛珍珠的中国妇女观:对《大地》三部曲的女性主义解读[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2]雷鹏程一部透过女性写就的男性史诗:论赛珍珠《大地》中的中国女性形象[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7(6)
  [3]王利娜女性主义的先行者:读赛珍珠《大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 3)
  [4]庄晓敏,陈红顺从与反抗: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赛珍珠《大地》中的阿兰[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5]赛珍珠著王逢振等译大地三部曲[M]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
  [6]宋阳“阶梯式成长”——从马斯洛需求层次分析林道静的成长之路[J]湘南学院学报,2014年12月
  [7]姚君伟.美丑在对比中显现——论赛珍珠笔下的梨花、符花兼及阿兰[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06)
  [8]何继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与外语教学[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6月
  [9]洪秀芸《嘉莉妹妹》中的女权意识分析——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视角下[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04)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文艺青年”等词汇的流行和普及,文艺已经不单单的局限于文学和艺术两个方面,而是逐渐的演变成一种文化现象。“文艺青年”这个群体,则主要以“才华斐然”、“行事低调”、“为理想而活”等特点展现在人们面前。在《西游记》中的妖精各具特色,其中对妖精的一般划分主要从妖精来源和结局两大类来划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如文艺青年一般的妖精,比如: 黑熊怪、黄狮精、赛太岁和黄袍怪等。作者对这类妖精独特性格的
摘要:文学作品是对作者文化背景的综合反映,其中对于文化意向的分析是对于文学作品理解的有效路径。与之相同,在文学作品中引入文化意向的应用也可以增加文学作品的可读性及内涵深度。本文以《老人与海》为例探究文化意向在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应用,以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相关作品,也希望能够在文学创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文化意向;英美;文学作品;《老人与海》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
基金项目:本文为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610221060)“齐齐哈尔戏剧影视文学资源的调查研究与整合利用”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连心地》是一部典型的反映黑土地新农村建设题材的电影剧本。剧本的大团圆结构暗合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功的必然性;以合作社为代表的一系列农村问题的呈现,正是当代中国农村现实的真实写照;而主人公李大峰正是这一时代环境下所涌现出来的农村带头人的典
摘 要:首次读李白的《将进酒》是在高中语文课文里,這首诗并不长,所触及的领域并未十分宽广,但是其中的情感却非常强烈,就一种汹涌而来的感觉,让人觉得势不可挡,并且跌宕起伏又酣畅淋漓。很多人都说这首诗有明显的消极情绪,有愁苦和悲愤,但同时也狂放不羁,还有一种掩饰不住的豪气,情感非常的丰富有层次,同时又一气呵成,很容易就会受到感染。在有关于酒的诗歌中,《将进酒》可谓是千古之绝唱了,千年以来从不褪色,在当
摘 要:《香港三部曲》记录了香港自开埠以来的百年殖民史,而其中,主人公黄得云与各个男性角色也在殖民与被殖民的关系中不断转换位置。而在这些众多的男性角色中,“姜侠魂”作为一个只出现了两个章节的神秘角色却内涵丰富,游离于殖民与被殖民关系的“流浪者”,他既有着强烈的反抗殖民的意识,同时也有着被殖民者根植的怯懦与莽撞。  关键词:香港;后殖民主义;身份认同  作者简介:宗艺(1994-),女,汉族,江苏徐
摘 要:陌生化语言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文学创作技巧,尤其是在英美文学作品中更是常见。在日常的阅读与翻译过程中如果无法有效地掌握陌生化语言技巧,则很难对作品的原意及内涵进行有效的把控。本文从虚幻等视角分析陌生化语言的基本特征,并以《尤利西斯》为例探究其具体应用。  关键词:英美文学;陌生化;语言特点  作者简介:洪芳(1984.10-),女,汉族,江西人,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
摘 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创作的著名短篇小说,以书信的形式讲述了一位女子在弥留之际,写下了一封凄婉的长信,向R先生诉说了她潜隐了一生的激情爱恋和情感痛苦。“白玫瑰”是贯穿整篇小说的一个意象,在花语中,“白玫瑰”象征天真、纯洁、尊敬、谦卑等三层含义,与小说角色塑造、主题意蕴相契合。笔者将探析白玫瑰意象,以发掘小说深层意蕴。  关键词:《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白玫瑰;纯洁
请允许我书封长信,逆时光捧至您手;请允许我低声细语,向您求教处世之道;请允许我俯身倾耳,聆您揭示生命哲学。  早有闻,您临川而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志士也都有“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的怆然泣下,“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扪心自问。这使我不禁回望自己已流逝的年月,它们是否尽其價值?又究竟要以怎样的方式去迎接将来的一分一秒,以求这并不绵长的生命充分延展?  
摘 要:福克纳和陈忠实都在他们的作品中塑造了大量女性悲剧形象。本文将福克纳代表作《喧哗与骚动》的女主人公凯蒂与陈忠实代表作《白鹿原》中的女主人公田小娥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两者所建构的女性悲剧形象的异同,并追溯造成这种异同的根源。  关键词:女性悲剧;《喧哗与骚动》;凯蒂;《白鹿原》;田小娥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5-0-01
摘要:维克多·彼得洛维奇·塔斯塔菲耶夫是20世纪下半叶俄罗斯著名作家,他所创作的短篇小说集《鱼王》是最为体现其创作个性的一部作品。塔斯塔菲耶夫熟练运用抒情散文般的写作风格,呼吁重视人类生态意识,重塑道德人性准则。  关键词:生态意识:鱼王: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7-153-01  《鱼工》[1]发表于1976年,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