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利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xiangtou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媒体课件是近几年以来在中小学中逐步普及应用的教学手段,它具有交互性强、表现形式丰富、容易为学生接受、有利于分层教学、信息量大等优点,已经逐步取代了传统电教手段中的幻灯片、录音、录像等,处于电教的主体地位。多媒体教学,即在多媒体综合电教室,利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VCD、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根据教育部指出,未来教育要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要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并运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改革的整合,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字、声音、视频、动画等综合处理,可在信息传播中把人的各种感官有机地组合起来接受信息,可以大大地提高人们接受信息的效率,这已在教学各学科中取得良好效果。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也应当融入现代信息技术,下面我就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谈几点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多媒体教学能建立一个生动的、具体的、形象的教学情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撞击他们的思想和智慧的火花,激发他们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热情。例如,在教学《燃烧与灭火》的内容时,播放光碟,当学生看到画面上失火爆炸场景中,楼房坍塌、浓烟滚滚,消防队员奋力灭火,医院内受伤人员肢断体残,烧伤的情况惨不忍睹时,自然联想到燃烧爆炸带来的危害和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对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方式也有了了解的欲望。而当看到经济建设中城市危旧建筑的拆除、修建铁路、隧道、开矿等重大工程爆炸时,同学们对爆炸的认识就不再是恐惧,而是急于了解燃烧的条件,如何有效地控制燃烧,用什么方法灭火。这样学生就能以积极的学习状态通过阅读等学习方法理解知识,增强安全意识,掌握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学会自救、互救。
  二、利用多媒体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抽象思维能力。
  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使抽象的、枯燥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有趣,能更好地使所观察的事物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教学《分子和原子》的知识时,教师在利用模型讲解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将CAI课件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像了解原子的结构,电子在原子核外的运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等等,学生就能感受到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是不断运动的,能理解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能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同时还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这样,通过观察,学生就会在大脑中构建微观世界的离子模型,产生探究微观世界的欲望。
  三、利用多媒体模拟实验中的错误操作,增强学生的理解记忆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有很多实验有毒或者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操作不当,就有可能发生意外事故。在传统的教学中,对化学实验中一些错误操作,只能由教师口述错误的原因及错误操作可能带来的危害,如为加深学生印象,去实验证明,则会造成危险。若用计算机动画模拟这些错误操作、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把错误的原因演示清楚,而且可以渲染气氛,让学生看后印象深刻,增强记忆。下列错误操作都可以用动画来模拟: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液体沸腾飞溅;点燃没有检验纯度的氢气,导致发生装置爆炸;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先停止加热,后将导气管移出水面水倒流试管,试管爆炸;加热装有液体超过容积1/3的试管时,液体冲出管外;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时,没有尾气处理装置,造成实验人员中毒,等等。学生看到错误操作的动画演示,对错误操作的原因及危害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增强对正确操作的记忆,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利用多媒体贮量大、速度快、交互性能好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借鉴能力和综合素质。
  多媒体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为教师提供了提取、分析、选择信息的便利,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要求,开拓了视野,强化了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应根据学习的内容特点和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精选有关图片。如在《水的净化》《爱护水资源》教学中,为了使学生了解净水的常用方法,理解海水淡化的方法,我利用CAI课件将多级蒸馏法、结晶法、高分子膜淡化水的原理,水资源匮乏引起的危害及污水对环境的影响,等等,通过模拟试验、图片展现在大屏幕上,这样学生自然就掌握了这部分内容,养成了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习惯。
  利用多媒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检测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计算机多媒体贮存量大,速度快,交互性能好,教师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和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训练检测,调用计算机题库中的试题,学生可以调出参考答案,及时找到问题的所在,起到教师面批面改的效果,还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也可以利用计算机来编写模拟试卷,可随时修改、任意排序,控制题目难易程度,并帮助学生分析试卷、分析成绩,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给复习工作带来诸多。
  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手段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发展学生情感和智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而且有助于启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研究学习的能力,同时能开拓学生视野,拓展知识面,增大信息量,是教师上课的好帮手。
  
  参考文献:
  [1]施晓光.现代教育思想专题.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1):109-112.
  [2]柳林.尾气吸收装置.实验教学仪器,2000,(7-8):63.
其他文献
人类社会已经跨入知识经济时代,该时代的核心是科技,关键是人才,基础是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所以目前中学地理教育必须抛弃注重“学历”的陋习,转向注重真正的“学力”。因此,在新课改的大旗下,坚持艺术化和实用性的教育,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培养学生超越自我、勇于创新的“学力”。  一、“学力”在“
正确培养和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对强化其创新意识,提高其物理素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适应新的教育观念,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鼓励学生质疑、求异,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重任。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做法。  一、深化概念教学,强化基础知识,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新课标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到了极为重要的地位。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使学生想学、会学,使学生学得主动、积极,使学生掌握的物理知识既扎实又灵活。  物理教学的现状不尽如人意,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更是无从谈起。物理教学的现状与时代所需求的创造型人才的差距是明显的。  我们应当面对全体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物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所有的物理知识,包括物理概念、定律和理论,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培养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学生今后搞科学实验和技术革新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中学物理学生实验技能主要包括六个方面:一是掌握常用基本仪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能正确使用仪器进行观察、测量和读数;二是掌握中学有关实验的一般原理和实验方法;三是会正确
“复习课最难上。”这是许多老师经常发出的感叹。因为复习课的教学内容已是学生所熟悉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复习过程不再像探究新知那样充满挑战的乐趣,冷饭重炒势必造成学习过程的索然寡味,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高度热情和积极性,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因此教师如何对所教内容进行再设计、再创造,使学生通过再学习,达到对知识的再记忆、再理解、再整合、再迁移,并且重新构建知识的框架,这是上好复习课共同面临的问题。下面我就如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发展速度迅猛,每年都有新的知识大量涌现。一个人在学校获取的知识是很有限的,并且会很快老化。学生如果没有自学能力,毕业后无论是升入高一级学校深造,还是走上社会劳动就业,都将很难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也就无法适应迅速发展变化的信息时代,最终就有可能在社会发展中被淘汰。因此,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学物理教学,应以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宗旨,把教会学生会学习作
世界著名教育技术学专家罗伯特·M.加涅认为,学生在有能力进行探究,即展示科学家的能力之前,必须有一定的技能和能力作前提。中小学科学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帮助学生获得这些前提性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上,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探究能力。  实践出真知。没有实践,就不可能有创新;实践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达成创造。《化学课程标准》指出: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
传统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学生因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而养成了只能在家长或教师划定的条条框框内运行,不敢越雷池半步进行创新的习惯,学生过于严谨,尊崇权威,定势思维强,创造性思维薄弱。学生被动学习,成了装知识的容器,忽略了主观能动性,阻碍了创新能力的发展。所以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是实现创新教育的重要前提。  化学教学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给学生以化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数,要看到整个森林而不是只看到一棵树,也就是要从宏观上把握,2010年高考更是说明了这个道理。教师该放手时就该放,高考虽然考基础,但是更强调能力。要使高三化学复习课减负增效,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制订好教学计划  制定一个好的可行的且符合学生具体实情的计划尤为重要,因为它能为教师教学提供方向,为学生指明学习内容和学习重点,保证教学顺利进行,提供评价学生的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