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医药类中职学校化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浅析

来源 :广东教育·职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qsswqs197603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在医药类中职学校的众多专业中,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对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以药品检验专业为例,开设化学课程将对后续的专业课,如《药物分析技术》《中药制剂分析》《天然药物化学基础》等专业课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要求学生学好该课程的理论与实操技能将是必不可少。目前,发现医药类专业的中职学生化学基础普遍薄弱,随着化学知识的深入学习,从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渐渐过渡的过程中,较多学生感觉越学越吃力。在对所学的内容“消化不良”的基础上,进而继续接受更深的知识,由于存在多方面原因,以至于部分学生渐渐对化学课程失去了学习兴趣。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分析:(1)学生对化学课程在专业的定位认识不够清晰。较多学生不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为什么要学习化学,这与后续专业课、将来的实习、就业有何联系,关于学习的动机问题有待解决。(2)学生的化学基础不够好,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这是较多学生学到一定程度渐渐对化学课程失去学习热情的重要原因,进而有偏科的倾向。(3)授课的方式、学习评价方式等也影响着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喜爱程度。据此笔者将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在化学课程中的体会:
   一、认识化学地位作用,加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让医药类专业的中职学生在一开始接触化学课程时候,明確化学课程在本专业的定位作用。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时常紧紧联系专业,让学生领悟到所学知识对自己专业的影响,促使其引起重视,清楚该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地位影响,从而增进他们的学习动机,将为后续二年级的专业课程作好铺垫。例如:在《无机化学》中提到玻璃仪器的使用、溶液的配制和浓度的计算,可联系他们专业进行讲解,如医疗上常用75%乙醇溶液、0.9%NaCl溶液是如何配制而得,使其明白所学知识有用处,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化学课程中含有许多理论内容,填鸭式教学往往使得知识变得更加枯燥乏味,学生的注意力也不能较好地保持,或玩手机,或睡觉较多。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兴趣,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本身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情绪。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好三样准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对教材充分熟悉以及了解授课对象的学习水平、性格特点等,才能制定出良好的教学策略,从而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要使得课堂变得有趣味,就需要考虑到要尽可能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当中来,通常可以采用设疑激疑、问题讨论、案例导入、角色扮演、游戏等方式增加趣味。比如:《有机化学》中提到乙醇的内容,可以在上课开始后,提出疑问:乙醇与酒的联系,并提出为什么有的人千杯不醉,为什么有的人喝酒容易满脸通红?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设疑激疑讨论,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其积极去思考,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无形之间将他们吸引到课堂当中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对上课的形式进行有所突破,打破“教师在讲台讲、学生在底下听”的单一模式。例如:尝试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或是由学生上讲台向同学传递知识等,使得教学的形式更加多样,学生在新的形式下更能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注重理实一体化,让学生体验探索乐趣
   化学本身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因此该课程的学习,往往需要进行探究实验,启发学生学习。较多学校由于实验管理、场地、资源有限,很难做到理实一体化,致使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实践滞后于理论太多,这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目前课堂上不难发现枯燥的理论使得学生容易昏昏欲睡,若能尽可能开展针对该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将极大地促进教学的效果。根据现有的实验条件,笔者也曾组织学生进行过理实一体化教学,授课内容是: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在该学习模式中,学生非常兴奋,感受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衔接,带着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能很快体验用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的操作过程,观察实验发生的现象,感受实际动手操作的快乐,使得学生在课堂和实验过程中学习变得更加主动,效果更佳。由此可知,化学的学习是一个探知—发现—感悟的过程,如果能尽可能创造学习条件,让更多的授课内容能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方式实现,那么学生对该课程将会更感兴趣,在探知的过程不断塑造知识,理解知识,加深对知识的了解,这样也将会学得更好。理实一体化对于提高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有重要理论及实践意义。
   四、运用信息化辅助教学,增进学生自主学习
   随着信息化教育的发展,以及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学校以及教师非常注重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中去。化学课程同样也可以,例如运用微课讲解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等,利用学习网站、微信公众平台、蓝墨云班课等方式发布学习的任务以及共享教学的课件、视频、图片等。督促学生自觉在课前、课后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有针对性的选择性学习,查补缺漏。以上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教学起到辅助作用,帮助学生课前了解上课内容,课后能进行巩固练习。
   五、优化学习评价方式,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
   往往化学课程的总评成绩是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构成,而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考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这几部分,显然这样的标准应该要更加细化具体才能更好地评价一个学生一学期下来的学习情况,其中评价的标准和分值设置,更应该具有科学性,能够做到合理评价。连续多年使用的评价标准,应根据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不宜一成不变。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兴起,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在有所改变,教师应用的教学方法也更加灵活,因此,学习评价的标准也应该根据实际教学的情况要有所变化,才能保证考核的公正合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确考核的标准,使其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参与教学过程中的各项活动。
  结语
   综上所述, 通过对医药类中职学生对化学课程现状的了解、原因的分析,主要解决办法为:根据专业情况,让学生认识化学在专业课中、实习、就业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纸上得来终觉浅,化学课程的教学需要注重理实一体化,让学生体验实验探索乐趣,感受新知、领悟新知;在互联网 时代,教师要善用信息化辅助教学,增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学效果;随着教育技术的发现、教学模式的悄然改变,优化学习评价方式,制定更合理的评价标准,才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其他文献
微课教学是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发展趋势,其已经为越来越多的思政课教师作为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服务学生“学”作为微课开发的起点,以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近年来,我国中职学生的在校期普遍压缩到2至2.5年,相较于同龄的高中学生更快地加入社会工作。但是中职学生的年龄普遍偏小,大部分对社会工作缺乏必要的认识,对于求职就业往往缺乏
在3DMAX中制作一个物体多个部件重复的动作,可以利用“阵列”这个工具,它可以将动作也一起阵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矿井中使用的伞钻为例,全面说明了“阵列”这个工具的妙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教育部也强调,中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可见,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对于中职学生尤为重要。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中职学生要想与大学生同场竞技,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丰富的生产实操经验,职业素质与职业道德同样被用人单位看重。  现今,语文教学肩负着加强学生文化底
词汇是构成语言最基本的材料,扩大词汇量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前提。因此词汇教学是中职英语教学的重点。一直以来教师们使用幻灯、投影、视频等来教学词汇,效果也
研究表明,语言教学的内容越接近学习者的实际需要,就越能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也就越可能取得成功。因此,中職英语教学应该了解专业的就业方向,了解社会和企业的实际需求,根据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来设计和组织教学。为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服务,对教学内容和岗位能力进行整合,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一、 对教材进行改革,教学贴近岗位需求,将岗位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教学中  经调查,中职学校很多学生毕业后,近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