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否该去精神专科医院就诊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iit5625523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Q老师,您好!
  我最近两个月总是身体不适,心慌得厉害,严重的时候出现胸闷、喘不上气、大汗淋漓的情况,感觉自己快死了。有一天晚上比较严重,就让家人带我去了急诊,但是检查后医生说心脏没有什么问题,给用了点镇静药就好了。我不放心,又去多家医院心脏科做了很多检查,也没有发现心脏的问题,医生建议我去精神心理专科医院看看。我现在每天都担心会不会再发作,觉得自己身体有问题,随身带着速效救心丸。您说我有必要去这样的医院就诊吗?
  晓云
  A晓云,您好!
  非常感谢您的信任!您目前经历的躯体症状确实给您带来了很大的痛苦,也造成了精神恐慌,那么这到底是一种躯体问题还是心理问题呢?
  现代医学模式强调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疾病发生,不能简单地将疾病分为非此即彼的躯体和心理问题,我们需要以这样的视角看待您目前面临的困扰。



  毫无疑问,您确实感受到了心慌、胸闷、出汗等躯体不适,这些不适给您带来了很大的痛苦。
  这些躯体上的不适出现后,首先还是要排除器质性因素。当您经过多次身体检查后并没有发现器质性问题,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躯体不适的出现呢?正如我们刚才所说的,躯体症状的原因并非局限于生物学因素,心理和社会因素也会导致我们出现各种不舒服的身体感觉,就像人们生气、郁闷时通常会出现胃疼、胀气等不适。
  您可以回顾一下,最近工作、生活等压力是不是过大,是否发生了一些应激事件,或者在第一次发作时存在劳累、饮用咖啡等刺激性饮料、情绪不稳等情况?以上这些情形都有可能诱发心慌等躯体症状,而对于躯体症状的恐惧会让您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进一步导致精神紧张,从而更容易出现以上躯体症状。
  我们还可以看看这类症状是不是精神心理问题。从精神科临床来看,您所表現出的这些症状极有可能是焦虑障碍的一种—惊恐障碍。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精神心理疾病,发病率为2%~3%,以女性多见。
  相对于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是一种急性焦虑,典型症状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惊恐发作


  也被认为是急性焦虑发作,是一种高度精神紧张的状态。发作时常有明显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症状,如心悸、胸闷、气急等,常被误认为是心脏病。这些症状是突然出现的、不可预期的、反复出现的惊恐体验,一般会持续5~20分钟,严重时伴有濒死感或失控感。发作时意识也很清晰,事后能清楚回忆。惊恐发作的躯体症状非常多样,不仅仅限于心脏不适,还包含其他多个系统的症状,如出汗、颤抖、恶心、眩晕等。当然,这些躯体症状并不是由器质性疾病引起的。

 预期焦虑


  惊恐发作并非持续存在,但个体在发作后的间歇期仍心有余悸,担心再次发作,这就是预期焦虑。

回避行为


  由于担心再次发作,个体常回避发作时的场所和情形,如飞机、地铁等,或者害怕晚上的时间;也会因为担心心脏病等躯体疾病,而反复去医院检查。
  虽然惊恐发作不会真的导致猝死等不良后果,但反复地发作会引起长期的精神过度紧张,从而并发抑郁、易激惹等负性情绪,或者失眠,严重影响生活。所以,还是建议您尽早到精神心理科就诊,排除其他相关精神疾病,查明具体发病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缓解目前的痛苦。
  关于惊恐障碍的治疗,目前主要有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


  许多药物可以明显减轻焦虑、恐惧回避以及惊恐发作的频率。目前临床常用的药物有:
  抗抑郁药物:多种抗抑郁药物都具有抗焦虑作用,如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和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这类抗抑郁药物的优势是副作用相对较少,但是要在医生指导下按照疗程坚持规律服用,不要擅自使用。
  抗焦虑药物:如苯二氮卓类,起效比较快,但容易引起躯体依赖以及嗜睡、共济失调、记忆障碍等不良反应,不宜长期服用。
  这两类药物也可联合应用,但务必要遵医嘱使用,以保证疗效和安全性。

 心理治疗


  目前在国际上,对惊恐障碍的心理治疗,推荐首选是认知行为治疗(含暴露疗法)。
  暴露疗法:让个体面对惧怕的场景,帮助其减轻恐惧和由恐惧回避导致的并发症。比如,让害怕晕厥的患者坐在椅子上旋转,使他感到眩晕,引导他认识到在经历这些症状时并不会真的晕厥。
  认知行为治疗:认知行为理论认为,个体对事物的认知会导致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因此,该疗法的核心在于指导患者认识到他们的适应不良的想法(认知歪曲),并采用认知矫正的方法或行为训练的方法,使其歪曲的认知得到矫正,并获得适应良好的行为,改善情绪。
  通常,7~12次的系统认知行为治疗对惊恐发作疗效比较好。如果伴有场所回避和复杂创伤,则需要较久的时间。
  惊恐发作的人往往内心非常孤独,渴望别人的理解和认同,但又怕成为别人的负担。我能够想象到每次发作给您带来的恐惧感和不安全感,这是普通人难以理解和感受的。您这些躯体不适并不是无中生有、无病呻吟,所以,建议您尽快就医,不管是服用药物还是和心理工作人员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都会让您尽早脱离痛苦的樊笼。除了系统的临床治疗,也可加强日常生活的管理,保持规律的生活、工作,增加运动量,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与人多交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摄入咖啡、酒精和烟草等容易诱发惊恐发作的物质。
  焦虑作为我们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情绪反应,具有两面性,它既可保护我们免于危险,也可将我们置于恐惧的漩涡。因此,需要我们客观地去认识这一情绪,不要大意也不必过于恐慌。相信您通过及时就诊,采取恰当的措施,很快能走出惊恐,重归往日平静!
其他文献
2020年12月15日,四川泸州一小区内,一名学生留下字条后跳楼。字条上写着:“我活得太累了”“我早已绝望”等文字。这则“小学生留绝望字条后跳楼”的新闻曾经轰动一时。关注儿童心理健康是时代进步的呼唤,在2019年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中,就已明确指出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非常重要。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提到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首先是家长和老师都重视的学习
期刊
2021年4月23日,知名个人成长作家张德芬女士的新书《情绪自由人生更轻盈》在各平台上正式上架,《情绪自由人生更轻盈》为张德芬重磅新作,直击现代都市人的情绪困境,献上深化、务实、入世的情绪疗愈指南。  书中有一句对于德芬老师来说很特别的话:目前我们生命中的困境,让我们痛苦纠结的人、事、物,真的都是我们自己内在原来就有的情绪感受带来的,我们只是找个身边的或是看得见的人、事、物挂靠上去,然后发泄出来而
期刊
在应试教育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教师群体显然是当下的高压人群之一。我的教育记者、教育研究者、心理咨询师的多重身份,使我在工作中有机会接触各类学校的教师群体和个体,能够了解到他们在学校教育工作之外的个人生活和婚姻家庭生活状况。我的个人交往圈里也有许多教师朋友,我同他们经常就职业心理健康、家庭教育、亲子关系、婚姻关系等问题进行探讨。  通过交流我发现,教师朋友的生活与心理状况大致呈现三大特点:  1职业
期刊
小陈是一名高一女生,她来心理门诊的原因是遇到了选择困难,纠结自己是参加艺考还是参加高考。选择的背后,既有对自我的迷茫,更有对未来结果不确定的担心。心理困扰被打破的平静  第一次在心理诊室见到小陈,她衣着得体,彬彬有礼,简单自我介绍后,就开始讲述自己的困惑。原来,最近一周她生活和学习状态不是很好,白天上课听不进去,下课后完全记不得老师在说什么,整个人处于一种异常焦虑的状态;作业也不想做,晚上很难入睡
期刊
如果您经常带孩子在小区里玩,可能会看到这样一幕:父母或者是祖父母一边看着孩子并提醒“注意安全”“慢点儿”,一边可能在拿着手机刷短视频或回微信信息。又或者在新冠疫情笼罩之时,成年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宅在家里玩着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我们可能思考过“科技改变生活”,但是否有思考过“科技影响育儿”?移动互联网的时代  我们生活在一个移动互联的世界。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
期刊
日本小说家伊坂幸太郎有一句名言:“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我最近对这句话有所体会,但原因并不在我的父母或其他养育者身上,而是我自己。  具体来说,是在我准备养猫的时候。  我在知乎上搜索到一个问题:养猫需要做什么准备工作?  浏览量高达百万。其中一个比较高赞的回答来自知名编剧柏邦妮,她一共回答了2630个字,罗列了24点注意事项。  一家猫舍的主理人则在这个问题下
期刊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精神世界的健康。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对于抑郁症的科普宣传铺天盖地,如果没有专业医护人员的保驾护航,很容易造成大众对抑郁症的“草木皆兵”。抑郁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抑郁症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核心症状及其他相关症状,其中核心症状主要为心境低落、兴趣丧失以及精力缺乏。抑郁症患者在心境低落的基础上常常还伴有其他认知、生理及行为症状,
期刊
我遇到过这么一个咨询案例,一个女大学生失恋了,情绪很低落,一直走不出失恋的悲伤。这时候为了达到心理平衡,她启动了补偿心理机制,开始疯狂购物、不受控制地暴饮暴食、随便找个替代对象然后火速分手……显然,这样的补偿机制不利于她走出悲伤的阴影,不然她也不会走进我的心理咨询室了。  补偿心理是一种关乎人心理平衡的心理机制。有人通过补偿心理机制超越自身缺陷,获得积极内在动力取得最终的成功;也有的人因为过度补偿
期刊
对于小林,我印象比较深刻,我翻看咨询记录,显示高二下半学期他曾前来寻求帮助,一共咨询了三次。小林个性温和有礼貌,爱学习,成绩优异,但是性格比较敏感脆弱。他被诊断出中度焦虑  “老师,我觉得我的脑子转不过来了。”他的眼睛直直地看着我说到。语气平缓,表情也生硬。这是我对于小林最初的印象,他被医院确诊为中度焦虑,目前正在服药治疗。因为服药的缘故,他的思维有点迟缓,学习效率下降,思考问题感到吃力,成绩也有
期刊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是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毛主席语录》  可我常常觉得,我不属于这个世界,更别说它属不属于我。我的太阳很久不再升起,而在漫长的黑暗中,我一点一点再也不觉得黎明会到来。你们拽我、推我,我眼睁睁看着你们拉扯着我,但爸爸妈妈,我多想你们明白,我比任何人都想起来,可我怎么就办不到?  也许对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