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患焦虑症的高考生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el20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小林,我印象比较深刻,我翻看咨询记录,显示高二下半学期他曾前来寻求帮助,一共咨询了三次。小林个性温和有礼貌,爱学习,成绩优异,但是性格比较敏感脆弱。

他被诊断出中度焦虑


  “老师,我觉得我的脑子转不过来了。”他的眼睛直直地看着我说到。语气平缓,表情也生硬。这是我对于小林最初的印象,他被医院确诊为中度焦虑,目前正在服药治疗。因为服药的缘故,他的思维有点迟缓,学习效率下降,思考问题感到吃力,成绩也有所下降。

原因分析


  在咨询室里,我们一起
  探讨了他产生焦虑的原因。
  个性比较敏感,不懂合理放松
  在此前的咨询中就发现了他这种性格特点,他表面上显得成熟懂事,但事实上将很多紧张、不安压抑在心里,同时由于高三学习时间紧张,自己没有安排时间进行合理放松、宣泄,所以造成情绪困扰。

人际关系不良


  小林性格偏内向,平时话不多,较安静,也因此不善交际,身边朋友较少,与同班同学人际关系一般,有烦恼也找不到合适的同学倾诉、释放,也时常为人际关系的问题烦恼。一度他曾认为班上有些同学针对他,在他认真听课的时候,故意发出咳嗽声音干扰他听课。后来经了解,这只是小林由于焦虑引发的过度敏感,事实上并没有同学故意干扰他。

长时间处于高压状态


  小林成绩一直在年级排名靠前,是学校重点培养对象,老师们对他期望较高,他感觉压力很大,在学习方面一刻也不敢松懈。从升上高三的假期补课开始,在近四个月的时间里,他都处于精神极度紧张的状态中,神经难以松弛。他自述,晚上总要学习到凌晨1点钟左右才睡觉,睡得还不踏实,6点不到就醒来;上课时绷紧神经听课,课间10分钟他也不放松,中午其他同学休息,他还在复习功课,因此神经长期处于紧绷状态。

学习动机过强


  小林说,虽然自己成绩不错,但是要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差距还是比较大的。但是他暗自下决心,一定要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对自我要求严格,他认为只有争分夺秒,加倍努力学习,成绩才能提高,才有可能达成目标。由于动机过强,反而造成学习效率下降,成绩下降,造成他精神紧张,这是他患焦虑症的最重要原因。

产生厌学心理


  由于学习状态不佳,导致他在课堂上对学习分心,影响课堂学习效率以及课后完成作业,由此损害了学习的信心,并产生厌学心理。
  由于小林的问题较为严重,父母已经带他去看过精神科医生,也确诊为焦虑症,他遵医嘱服药治疗并在学校就读。高三学习紧张,由于他一直服药,出现一些药物副作用,例如思维变得较缓慢,学习效率下降,有厌学情绪等,所以他求助我进行心理辅导。

处理建议


  在咨询室内我给他进行心理辅导。
  1指导他進行放松训练,有意识地进行肌肉放松,松弛紧张情绪。主要是采用本森放松训练法。它是美国心理学家本森(Benson)根据东方静默法的特点制定的一种新的放松训练方法。在咨询中,我常用此方法给有考试焦虑的学生进行放松训练,效果良好。其具体做法是:在安静的环境中闭上眼睛,舒适地静坐,放松全身肌肉,平静缓慢地进行逆腹式呼吸,感受自己的呼吸;每次呼气的时候,在心里默念一个数字、一个词或一个短句,将注意力集中到这个默念的内容上,并保持一种随和的心境,对于头脑中不时涌现的杂念,不必着急,不必去理会它。只要不断地重复心中默念的数字、词或短句……每次训练20分钟,每天进行1~2次。
  2探讨在课外时间采取适当的放松方式,鼓励他进行运动放松,每天抽出15到30分钟散散步、慢跑或进行其他有氧运动。运动能促进大脑分泌多巴胺、内啡肽等有益于情绪稳定的神经递质,所以适度运动对调节情绪很有好处。
  3在学习方面,让小林通过了解自己的学习特点,制订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不与同学比较,并对现有的学习目标进行调整,降低学习动机,缓解焦虑。
  小林很信任我,我们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通过多次辅导,他情绪和状态有所好转。但其间也有反复,曾休学两周。我一直在关注他的状态,帮助他克服困难。最后小林顺利地参加高考,考取了一所本市的高校。相较于他原先的成绩,考上这所学校差强人意。但是他最终战胜疾病,克服了重重困难,我认为这是值得庆贺的。

对本案例的一些思考


  小林患上的焦虑症在医学上称为焦虑障碍,也称焦虑性神经症。焦虑是指人们对不可预知的、但是即将到来的一些事件的担心或者害怕。如果焦虑的程度超过了个体的耐受程度,严重地影响到日常生活或者学习活动的时候,就进入焦虑障碍的范畴。
  因为处于高三这个学习紧张的特殊时期,所以小林焦虑症的各种表现跟学习和考试紧密相关。具体表现为在躯体方面失眠多梦、食欲减退、肠胃不适;在学习方面,注意力变差、记忆力减退,学习效率下降,对学习丧失自信和热情,产生厌学情绪;在行为方面,在临近考试前,焦虑加重,整晚失眠,不想待在教室,想逃避考试,在考试中坐立不安、思维较为混乱、手抖出汗等,答卷效果差,有无法坚持到考试结束的感觉。
  小林的焦虑症,严重影响到他的学业表现和人际关系,因此必须进行专业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辅导,主要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小林在服药和心理辅导的双重作用下,最终克服了焦虑,考上了一所较好的大学。这个案例也告诉我们,焦虑症不可怕,只要进行心理辅导和配合服药,是可以得到有效治疗的。
其他文献
Q老师,您好!  我是一名小学老师,今年教六年级。正值复习期间,上课时有个男孩子不注意听讲,我走到他面前,督促他认真听讲并且订正,然而当我转身后,他用黑水笔在我的背后端端正正写了“SB”两个字母,下课后其他孩子告诉了我,我才知道。当时我真想把他拎出来,在全班同学面前狠狠地批一顿,但是我又想,现在的孩子一言不合就要割腕,要跳楼的大有人在,到那个时候我自己都不知道该怎么收场。我不想惹这个麻烦,于是我想
期刊
东东是一名4岁男孩,被诊断为孤独症谱系障碍,有社会交往障碍、言语表达障碍和行为障碍等问题。  东东刚进院时,医生就特意和我交代了他的特点—完全不能忍受人唱歌的声音,不知是出于对声音本身的排斥还是家人唱歌不好听的原因,请我关注一下。我做特殊儿童音乐治疗有11年了,遇到过对音乐有不同喜好的孩子,但是完全无法听人唱歌声音的孩子,还是第一次见到。好奇驱使着我,要好好了解一下这个孩子。不喜欢音乐的孩子怎么做
期刊
2020年12月15日,四川泸州一小区内,一名学生留下字条后跳楼。字条上写着:“我活得太累了”“我早已绝望”等文字。这则“小学生留绝望字条后跳楼”的新闻曾经轰动一时。关注儿童心理健康是时代进步的呼唤,在2019年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中,就已明确指出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非常重要。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提到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首先是家长和老师都重视的学习
期刊
2021年4月23日,知名个人成长作家张德芬女士的新书《情绪自由人生更轻盈》在各平台上正式上架,《情绪自由人生更轻盈》为张德芬重磅新作,直击现代都市人的情绪困境,献上深化、务实、入世的情绪疗愈指南。  书中有一句对于德芬老师来说很特别的话:目前我们生命中的困境,让我们痛苦纠结的人、事、物,真的都是我们自己内在原来就有的情绪感受带来的,我们只是找个身边的或是看得见的人、事、物挂靠上去,然后发泄出来而
期刊
在应试教育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教师群体显然是当下的高压人群之一。我的教育记者、教育研究者、心理咨询师的多重身份,使我在工作中有机会接触各类学校的教师群体和个体,能够了解到他们在学校教育工作之外的个人生活和婚姻家庭生活状况。我的个人交往圈里也有许多教师朋友,我同他们经常就职业心理健康、家庭教育、亲子关系、婚姻关系等问题进行探讨。  通过交流我发现,教师朋友的生活与心理状况大致呈现三大特点:  1职业
期刊
小陈是一名高一女生,她来心理门诊的原因是遇到了选择困难,纠结自己是参加艺考还是参加高考。选择的背后,既有对自我的迷茫,更有对未来结果不确定的担心。心理困扰被打破的平静  第一次在心理诊室见到小陈,她衣着得体,彬彬有礼,简单自我介绍后,就开始讲述自己的困惑。原来,最近一周她生活和学习状态不是很好,白天上课听不进去,下课后完全记不得老师在说什么,整个人处于一种异常焦虑的状态;作业也不想做,晚上很难入睡
期刊
如果您经常带孩子在小区里玩,可能会看到这样一幕:父母或者是祖父母一边看着孩子并提醒“注意安全”“慢点儿”,一边可能在拿着手机刷短视频或回微信信息。又或者在新冠疫情笼罩之时,成年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宅在家里玩着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我们可能思考过“科技改变生活”,但是否有思考过“科技影响育儿”?移动互联网的时代  我们生活在一个移动互联的世界。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
期刊
日本小说家伊坂幸太郎有一句名言:“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我最近对这句话有所体会,但原因并不在我的父母或其他养育者身上,而是我自己。  具体来说,是在我准备养猫的时候。  我在知乎上搜索到一个问题:养猫需要做什么准备工作?  浏览量高达百万。其中一个比较高赞的回答来自知名编剧柏邦妮,她一共回答了2630个字,罗列了24点注意事项。  一家猫舍的主理人则在这个问题下
期刊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精神世界的健康。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对于抑郁症的科普宣传铺天盖地,如果没有专业医护人员的保驾护航,很容易造成大众对抑郁症的“草木皆兵”。抑郁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抑郁症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核心症状及其他相关症状,其中核心症状主要为心境低落、兴趣丧失以及精力缺乏。抑郁症患者在心境低落的基础上常常还伴有其他认知、生理及行为症状,
期刊
我遇到过这么一个咨询案例,一个女大学生失恋了,情绪很低落,一直走不出失恋的悲伤。这时候为了达到心理平衡,她启动了补偿心理机制,开始疯狂购物、不受控制地暴饮暴食、随便找个替代对象然后火速分手……显然,这样的补偿机制不利于她走出悲伤的阴影,不然她也不会走进我的心理咨询室了。  补偿心理是一种关乎人心理平衡的心理机制。有人通过补偿心理机制超越自身缺陷,获得积极内在动力取得最终的成功;也有的人因为过度补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