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引领,素养提升

来源 :中学生导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jun_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中历史课堂上运用经典文学史料进行教学探究,创设多样化教学新情景,突出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增加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文艺性、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阅读兴趣,探究兴趣,有利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经典文学史料;有效教学;学科核心素养
  导言: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教学这一方法被越来越多历史教学工作者所认可。所以要贯彻新课程标准,成就有特色的高中历史课堂,只有在史料的选用和解读上下功夫,否则难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高中历史课堂要体现“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体现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也必须充分运用史料教学,让学生学会“论从史出”,而不是对史实的麻木记忆。大部分文学作品中的片段都与高中历史背景知识密切相关,所以高中历史课堂可以充分挖掘文学作品中的历史因素,将文学作品片段变为高中历史教学所需的史料。而国内外经典文学作品更是一个时代文学作品的代表,他们实际上就是一幅幅生动的、鲜明的历史画卷。将经典文学史料中的片段插入到高中历史课堂中不但能弥补高中历史课本史料不足的缺陷,而且能够增加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文艺性、趣味性,创设新情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阅读兴趣,探究兴趣,特别是有利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也有利于将历史融入“大语文”概念中,提高学生的文史阅读素养及人文素养。下面笔者就相关教学实践形成理论以供探讨:
  一、以文证史,强化唯物史观
  历史学家翦伯赞说过:历史上的文学作品是各时代的社会缩写。虽然文学作品不能完全作为史料来呈现,然而它们都是某一特定时期的反映,实际上就是一幅幅生动的、鲜明的历史画卷。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中有这样一个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因此在授课中涉及探究一件历史事件爆发的背景时,我们可以挖掘文学作品中的一些片段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笔者在讲授《“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课时引领学生探究关于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背景,制作了这样一个时间轴:
  并运用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里一些片段材料1:“周朝衰微,礼乐制度遭到破坏,人们不顾尊卑等级,互相逾越。管仲之家、才能拥有的来自全国的工商税收。遵守法度、守正不阿的人受到世俗的欺悔,超越等级的人被称作显贵获得尊荣。”——《新白话史记·礼书第一》;材料2:“信陵君,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司马迁《史记·魏公子列传》;材料3:“孔子以诗史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有这样的片段材料4:《诗经.小雅.大田》:“雨我公田 遂及我私。”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课本P4及必修一、二第一单元相关知识分析诗句里蕴含的史实。学生关注时间轴联系必修一、二相关史实,依据老师提供的文学史料片段经小组讨论后自主归纳“百家争鸣”局面的背景1.经济:铁犁牛耕;井田制崩溃;土地私有制产生,封建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2.政治: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战争,新的统治阶级还未形成绝对的权威,学术氛围宽松;诸侯兼并战争不断,重视网罗人才。3.阶级:“士”阶层活跃和受重用。4.文化:私学兴起,学术下移(“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由此可见,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顺应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学生从而得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唯物史观。笔者借此进行学法指导:原因背景类问题可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因素考虑。其实主要是基于该时期阶段特征去思考。引导学生学生归纳阶段特征如下图:
  《史记》、《诗經》等文学作品是研究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文献史料,同时也是中学语文新课标推荐阅读的经典文学著作,借用这些经典著作中的片段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背景,既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又拟补教材史料不足、多结论性语言的缺陷,提升学生探究思辨问题的能力,体现“以文证史”,强化唯物史观。
  二、以诗证史,强化史料实证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必然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景’相关联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使学习者可以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的某种意义”。笔者在讲述《毛泽东思想》一课时,尝试利用学生熟悉的毛泽东诗词来创设新的教学情景,在经典毛诗史料中解读毛泽东思想形成的过程及各阶段毛泽东思想的内容,培养和发展学生运用史料进行实证的能力,诗史互证,从而培养学生“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证据意识。本课重点突破是理解并掌握毛泽东思想从萌芽、初步形成、成熟到发展的四个过程,笔者为此引用了毛泽东的四首诗词,分别是《沁园春.长沙 》(1925年)、《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沁园春.雪》(1936年2月)、《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4)。尝试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解读毛诗的背景,并为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提供史料依据。如《沁园春.雪》(1936年2月)这首词写在抗日战争时期,作者从“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写起,赞美壮丽的北国风光秀色,表达了崇高的革命气概和无产阶级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时从“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这个侧面批判了封建主义,抒发了远大的抱负和傲视百代的豪情壮志。一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昭示了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宣告只有无产者才是代表国家未来和光明前程的真真正正的民族英雄。印证了课本的结论“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分析中国国情基础上,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作了详尽的论述,......创造性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通过解读这首诗词还原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胸怀和远大的理想,体现了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的成熟过程,为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提供史料证据,强化了史料实证素养。同时学生通过解读毛诗深刻领会共产党人选择马克思主义、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必然的选择,坚定理论自信与道路自信,也加深了对于“新民主义革命”这个概念的理解。   毛泽东诗词是中学语文新课标必读必学的重要内容,高中学生对其中很多篇章都比较熟识。毛泽东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家、文学家,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他各个时期的诗词恰好与近现代中国革命与建设进程相吻合,所以读透毛诗有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历程。在历史教学,教师有意识地引用学生已学过的诗词,不仅能丰富教师的教学语言,让诗词激活历史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问题的热情,更能加深学生的历史认识,有利于学科素养的培养。
  三、巧用戏曲诠释历史,强化家国情怀
  如果说情感教育是中学历史教育的特色之一,那么爱国主义教育便是历史教育的灵魂。戏曲作为一门独特的综合艺术,它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以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利用戏曲片段作为经典文学史料进行教学,不但有利于创设特色课堂,而且能够发挥传统戏曲的育人价值,体现“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而昆曲作为明朝中期至清代中期戏曲中具有最大影响力的剧种,我国很多剧种都是在昆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有国粹之称的京剧,所以她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昆曲基础非常深厚,她在中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等上都占據重要位置。所以昆曲艺术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中汤显祖的《牡丹亭》就是昆曲的经典代表,而且汤显祖所处的历史时期恰是中国古代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他的《牡丹亭》可以与明清之际国内外许多重要史迹相联系,汤显祖所体会的痛苦与明清之际社会艰难转型所产生的阵痛是一致的,所以笔者讲授《明清社会转型--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衰落》专题中,探究明清思想转型时借用了《牡丹亭》的片段,因为《牡丹亭》的主题有着强烈的时代色彩。首先是背景的介绍:明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开始走向衰落的时期,统治阶级已经变得更加顽固和腐朽。他们竭力鼓吹程朱理学,高唱“女德”,表彰贞节,而《牡丹亭》就是表现背叛封建礼教这个主题思想,其中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正是表达了青年男女挣脱封建牢笼,追求自由恋爱的美好向往,歌颂了封建礼教的反对者为追求理想婚姻进行坚韧不拔的斗争。其次,欣赏《牡丹亭》片段,领略中国戏曲的高超艺术特点。同时引领学生阅读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牡丹亭·惊梦》片段,感悟作者崇尚个性解放,突破禁欲主义的强烈色彩。这就是明清之际包括汤显祖在内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主题:反对程朱理学思想禁锢、肯定正当的欲望与人生追求、倡导个性自由与解放。最后,引导学生回归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中被当时统治者视为异端思想家李贽等人的思想主张,深刻体会明清社会转型下的思想动向。在这样教学情景下学生对书本知识是内化的理解而不是生硬的记忆,更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可见,通过借用戏曲艺术这一特殊史料进行历史教学不但能帮助学生内化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又能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充分发挥传统戏曲美育功能,体现“立德树人”教育理念。
  在历史课堂上通过引入传统经典戏剧,创设新情景,成就特色课堂,不但有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更是能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传统戏曲的美学特点,激发学生欣赏传统文化瑰宝的兴趣,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有利于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增强文化认同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强化家国情怀。所谓“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结束语:新课标强调:“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不能凭空形成,也不能只靠灌输形成......在认识历史的过程中联系和运用知识,掌握探究历史的方法和技能,逐步学会全面、发展、辩证、客观地看待和论证历史问题,才能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提升和发展。”所以运用经典文学史料创设多样化历史情景开展教学活动,引领学生对历史进行探究,有利于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改进,历史思维能力的提高,以及历史眼光和学科素养的养成。
  【注:本文系广州市从化区教育科学规划2020年立项能效专项课题《经典文学史料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BX20)】
  【参考文献】
  [1]黄凌.以史释文,以文证史[J].中学历史教学. 2020 (3):57-59
  [2]张协力.领略昆曲之美,树立文化自信[J].中学历史教学. 2020 (5):27-29
  [3]黄倩丽.学科交叉与历史教学[J].中学历史教学. 2020 (11):25-27
  (作者单位:广州市从化区第四中学,广东    广州    510000)
其他文献
摘 要:在高中阶段,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随着素质教育全面展开,德育作为其中的核心内容,理应充分渗透于数学教学中,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感悟其中蕴含的丰富人文哲理,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非常有利,为实现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此,高中数学老师应该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勇于求知的精神;挖掘数学教材,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德育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改革进入深水区,各种的名课、优课精彩纷呈,目不暇接,我们要保持理智,在教学中不能“盲目学风”,也不能“盲目照搬”,只要吸取精华,明确教学改革的方向,走自己语文教学改革特色之道,做到摒弃全文串讲,让学生多一点潜文悟意;少点用多媒体,多一点让学生品读语言;少一点合作讨论,多一点让学生运用语言,才能使课堂教学改革走向成功,才能将教学改革向前推进。  关键词:课堂教学;语文;改革;评价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进步,社会对教育的思考也越来越深入,一种新型的教育课程走向我们,那就是个性化拓展训练,创新课程的出现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个性化拓展训练是对已有教材的一种修改和补充。现存教材中很多知识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在快速发展的当下很多课本知识都不再适用,需要教师及时进行调整,因此个性化拓展训练应运而生。它主要是补充、完善、优化传统课本中的知识,以便于更适合学生,给学生的课外增添活
期刊
探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探究性学习不但成为历史课程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而且成为衡量课程改革成效的重要指标。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实施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学习,就显得十分必要。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學实践谈谈研究性学习在“课内”“课外”的实施情况
期刊
摘 要:教育模式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根据目前的社会形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已经出现问题。因此,在对现状进行考察之后,教育部提出教师要采用快乐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教学。本文主要以初中体育为例,研究如何采用快乐教学法提高学生的上课专注力。  关键词:初中体育;快乐教学法;教学模式  从本质来看,教育的本质不仅仅是教授学生知识,还在于提高其各方面的能力。针对体育学科的教育来看,目前我国体育课程的教
期刊
摘 要:新闻是一种以记叙、记录事实为主的表达方式,其新闻作品的表达方式也各式各样。在高中语文教材中随着人教版统编教材的投入使用,新闻作品也浮现在学生与教师的眼前,新闻教学也被越来越多高中语文教师所重视。其新闻作品的表达方式也是高中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部门,新闻作品的表達方式可有效培养学生对于语言的构造、对于文字的运用、记叙方式、审美创造、文学思维与理解等。本文主要分析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学中对于新
期刊
摘 要:高中体育教育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教学时间较短,学生锻炼不够全面的问题,且教师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导致体育教育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因此,本文针对影响高中体育教育质量提升的主要原因进行概述分析,并从中提出提升高中体育教育质量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育;质量  引言:高中体育教育质量的提升关乎到学生身体素质,从而需要教师加强体育课堂教学研
期刊
摘 要:法治意识是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提升青少年的法治意识,是迫在眉睫的育人工程。本文从法治教育内容的处理、法治教育方式的选择、法治教育效果的巩固三个方面论述提升青少年法治意识的有效途径,切实强化青少年法治理念,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关键词:法治意识;守法青少年;有效途径  法治意识是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也是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学科培养法治意识,就是要使学生尊法学法守法
期刊
摘 要: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标对该学科课程教学提出的要求,加上学生出现的学习问题越来越多,教师有必要通过创新、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展开道德与法治教学。四步教学法进入了教师的视野,成为教师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选择。本文将以部编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探讨教师运用四步教学法展开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策略,让教师能够收获更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创新教学;
期刊
摘 要:议论文过渡衔接处理得当,就能让文章结构严谨,语意连贯,反之,就会给人支离破碎之感,也使文章的整体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议论文写作时要恰当运用过渡与衔接,从而让文章的材料与观点巧妙融合,浑然一体。  关键词:过渡;衔接;融合  写作议论文时,常会出现文章脉络不明,似断似连,甚至明显脱节的现象,为什么?这是因为缺乏必要的过渡衔接来使文章前引后连,浑然一体。实际上,一篇好的议论文,除了论点正确独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