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语用,提高课堂“问课”技巧

来源 :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yi6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听了一堂《刷子李》公开课,课后,我问教者:“您上完的感觉如何?”他说:“很累!学生配合度不高,拖得很辛苦。”其实,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同样的问题,这样问,学生懵住了,那样问,学生会觉得柳暗花明;这样问,“一潭死水”,那样问,则是“争先恐后抢着说”。看了名师的课堂后,觉得一个个都非常轻松。到底问题在哪儿呢?跟着导师宋运来老师经历了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的过程后,我才发现问题出在课堂设计的提问技巧上。
  宋运来老师说:“每一个课堂提问设计至少要根据学生优良中差预设四种方案。其次,提的问题如果自己都不知道如何回答,那你千吗还要为难学生呢?”带着这些思考,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反思:
  为什么要问?语文课堂的每一提问都必须具有针对性,这需要教师在预设学情、备课的时候先对自己提问,做到心中有学生,脑中有教案。问自己对学生的提问难易是否合适,容量是否合适,拓展延伸是否合适,教学过程的推进是否合理,每一次的提问得站在不同学生的高度,让学生通过问题来提高认识。因此,在设计课堂提问的时候一定要考虑目的是否明确,且提问时要运用学生听得懂的语言,聚焦问题时有针对性,让学生能够根据课中提问加快对文本的理解速度,更快地接受文本,带着问题主动去分析、解读文本。这才是提问的目的与意义。如,教学《刷子李》,第一板块教学,老师提出:快速浏览全文,看看刷子李的奇表现在哪里?同学带着问题通读全文,然后指名反馈。经过推敲后,板块的学习设计改成:先出示并介绍一个劳模实例,然后请同学们用一个词评价他,让学生归纳:师傅、工匠、奇人等。接着PPT出示一组词:师傅、手艺人、大师、工匠、艺人、奇人。接着导入: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文章《刷子李》,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全文。读完后提问:刷子李给你什么印象呢?这时,同学们可以想象到很多词,因为有前面的词语支架导入。然后老师抓住板书中的两个关键词让学生说说理由:为什么说是奇人,你从哪里看出来?为什么说是神人,你又从哪里看出来?……用这样的办法来学习文章,用文章中的事例来说明观点,学生的兴趣点被充分地激发,便会有话可说,有理可讲。
  问什么?每一个问题的提出都不是盲目的。老师最先考虑}向通常是:提问什么?问的价值何在?通过这个提问我要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内容与能力?对课堂所提的问题,教师在备课中应该精挑细选,严格控制数量和质量,克服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这样的课堂必定精彩纷呈!
  问的艺术。我们可以进行如下的尝试。首先是“拆分问题”。教师要善于把一个难度大的问题分解成为几个容易的小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其次是“认真倾听”。当一个老师心中装满生本理念的时候,就不会为追求课堂的唯美而忽略了学生的感受,不会为个人的作秀而淡忘了学生是主体,不会为课堂的表面精彩而忽视了学生的发展。再次是“聚焦学习目标”。如果提问随心所欲,没有目标,没有重点,这样的提问不但没有效果、没有价值,教学难点也无法突破。
  (作者單位: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爱联学校)
其他文献
一、哲学的维度:让语文教学朝向生命成长的方向  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学观、知识观和学生观,往往会决定他在课堂上采取何种教学策略和教学行为。  语文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是用文本点亮学生精神世界的过程。如果是借助对话的形式,通过诱导式的提问控制课堂,和少数优秀学生联袂上演一出预设中的剧目,那么,不管这样的课堂有多精致,都算不上好的教学。因为学生依然笼罩在教师的权威之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课堂上会产生无
期刊
规范办学行为是推进学校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主要抓手。我校探索了“2+3”督查管理机制。“2”即建立“视导岗与督查岗双岗并行”督查机制;“3”即建立“日反馈、周反馈、月反馈”反馈制度。针对规范办学长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我们通过“督查一反馈一再督查—再反馈”,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让管理的过程落到实处,不走样。  一、督查机制:视导岗与督查岗双岗并行  设立视导岗。目前,我校有两个校区,为进一步加强两
期刊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的起点,学生的思维是伴随着层出不穷的问题而展开的。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长期以来,教师关注的往往是学生如何“回答”,而极少重视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提问”。更有甚者,由于教学水平、调控课堂的能力有限,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不足,在教
期刊
周末,爸爸妈妈带我去华谊兄弟影视城游玩。到了门口,迎接我们的是三只胖胖的小猪,他们张开双手,抖了抖身子,向我们走来,那样子真是可爱极了!  走进大门,首先来到的是“星光大道”区,我兴奋地走上了铺着红毯的大道,不时摆出各种pose,爸爸妈妈围着我给我照相。随着相机不停按下传来“咔嚓!咔嚓!”,我似乎也成了万众瞩目的小明星,感觉还真不赖!  沿着星光大道往前走,我们来到了“非诚勿扰”区。整个区域周围装
期刊
学校骨干教师个人或团体合作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是为了满足学生学习、生活需要而开展的一项活动,它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过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不能只关注于教师能上什么,并只开设相应的课程,而忽视学生的发展需求,应真正做到学生发展需要什么,我们就开设与学生发展需求相一致的课程。同时,部分教师对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缺少重视,缺乏热情;投入到教学科研的时间很少,更多地关注校本课程開发的结果,而对校本课程的设计、
期刊
一只柳叶船,关乎着情报传递的成败;一只柳叶船,关系着几十个共产党的性命;一只柳叶船,承载着一颗坚定的爱国心……非凡的传奇故事在《沙家浜小英雄》中展开,我的心也跟着那一只柳叶船走进书中。  “柳叶船很简单,除了一只桨,一根篙子就是两只空竹篓了。”这也太简陋了吧,而且小到只能一人乘坐。这么小的柳叶船无疑会被忽略,作者也是寥寥数语。然而柳叶船与成片簇拥摇曳的芦苇交融在一起,显得那么和谐、那么美丽。为什么
期刊
数形结合是一种思维展示的方式,学生借助图形将大脑中的思维外显,进一步发展形象思维。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教师要引导学生图文结合,把握“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一、借助数形转换。探究数学规律  “找规律”是实验教材新增设的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图形、符
期刊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它的名字叫《最后一头战象》,读完这本书,我回味无穷。  这本书的作者是我国“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他的作品都是描写动物的,已出版作品五百多万字。他曾获得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中国图书奖等等。他的作品有《红奶牛》《第七条猎狗》《猎狐》……《狼王梦》是他写的一本很著名的书,获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优秀图书一等奖。而我最喜欢其中的《最后一头战象》。  《最后一頭战象》这个故事
期刊
神魔小说《西游记》,写了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如果换一个角度看,这也是人的成长故事。孙悟空的成长变化最明显。他的成长经历贯穿整部书的始终。作者吴承恩从悟空的出生写起,描写了他的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直至建功立业的各个人生阶段。最后,他被如来佛封为“斗战胜佛”,成为不生不死的神。“斗战胜佛”这一称号既是对孙悟空在取经路上所付出努力的褒扬,也是他成长的一个总结。  在成长的不同阶段,孙悟空的名号也有
期刊
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有小组,无合作”“合作学习等同于核对答案”“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徘徊”等现象,合作学习真正的效能并没有得到发挥。针对此问题,八里小学基于“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研究,立足儿童的生命成长,不断探寻基于问题解决的合作学习领域}向方法和策略,促使合作学习从课堂实践走向理性思考,努力使每个儿童的学习在“场”、思维在“场”、成长在“场”、生命在“场”。  对于合作学习的实施,学习小组的建立是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