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让儿童的生命在“场”

来源 :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61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有小组,无合作”“合作学习等同于核对答案”“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徘徊”等现象,合作学习真正的效能并没有得到发挥。针对此问题,八里小学基于“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研究,立足儿童的生命成长,不断探寻基于问题解决的合作学习领域}向方法和策略,促使合作学习从课堂实践走向理性思考,努力使每个儿童的学习在“场”、思维在“场”、成长在“场”、生命在“场”。
  对于合作学习的实施,学习小组的建立是关键。那么什么样的分组才是合适的呢?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发现“组内异质,组问同质”是组建小组的最好原则,4-6人是学生小组人数的最佳组合。学校制定了详细明确的《“小组合作我能行”评价量表》,编写了低中高三个学段的《合作学习七字歌》张贴在教室内。学生在熟读成誦的过程中领悟了合作的精神内涵——“目标统一,团队协作;学会分享,在分享中得到快乐;目中有人,学会谦让”,为高效地开展小组合作打下了基础。
  我们还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座位形式安排效果的对比研究,尝试在不同的学科采用不同的座位形式。比如,在语文、数学和英语等课堂上,采用品字形或马蹄形座位的形式,更利于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在音乐课上采用扇形座位的形式,则更加利于声乐的传播和技能的示范;在美术课上采用田字形座位的形式,更加利于学生观察、模仿和讨论。座位形式的变换,可以充分提升小组学习中交流互动的品质。
  要想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首先必须有明确的任务驱动,否则在小组交流时会出现讨论肤浅、简单重复的现象,最后发言者的回答,并非是整合小组的意见,而只是个人的看法,达不到提高学生交流概率、扩大学生课堂参与度的目的。另外,为了增强学生合作的价值,使得合作学习更有成效,要选择有挑战性的、有思维含量的问题驱动,才能发挥合作学习的效果,真正实现旨在冲刺与挑战的合作学习。
  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并不意味着教师角色的缺席。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接受学习很少单独使用,通常分别作为教学的某一环节在某一节课上交叉使用。它们之间通常遵循着从自主学习到合作学习再到接受学习的顺序,亦即先让学生独立学习,然后合作学习,最后教师讲解、释疑。要注重发挥教师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调控作用,特别是要发挥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讨论时间、讨论秩序以及话题保持过程中的作用。教师要倾听学生交流过程中的典型_生发言,并在头脑中相机安排群体互动的顺序。那些存有争议、距离讨论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的意见应当成为率先交流的内容。这样,在争辩中,在反思中,在老师的“推波助澜”之下,学生的思维才能逐步走向深入,教师的助推作用才会得到充分体现。
  我们依据深度学习和核心素养理念,构建了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合作探究中创造_生地解决问题。
  该模式共有五个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聚焦问题;第二环节:任务分工,自主先学;第三环节:组内交流,合作探究;第四环节:小组汇报,课堂展示;第五环节:总结提升,迁移延伸。
  教学有模,但无定模。模式的建立是为了超越。通过此模式的实施,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由“被动学”变成“主动学”,由“痛苦学”变成“快乐学”,课堂焕发出一派新气象。
  小组的功能不仅是让学生学会合作,通过合作而学习,也是给学生机会学习和更多的人交往,接触多元的思想,和更多的人成为朋友。因此要重视课堂的评价。
  学校采取组内合作、组问竞争的评价原则,创建三级评价机制,即师评、互评、自评。设立四个奖项:最佳沟通奖、配合默契奖、共同进步奖、集体智慧奖。以期促进小组问的竞争,激发学生合作的动机。教师及时}向评价可以极大提高合作学习的效能,在老师的“推波助澜”之下,学生的合作才能逐步走向深入,教师的助推作用才会得到充分体现。我们也向家长发放满意度调查表或利用交流会、家访等多种方式,对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家长进行访谈,了解合作学习的经验、成果,听取家长意见或建议,及时做出学习方式的调整。
  “小组合作学习”探索实践研究,带动了课堂革新,形成了学校独特的课堂样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项目的探索实践研究,教师把关注点更多地转向了学生的“学”,一部分老师脱颖而出,实现了对教学模式的超越,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学生的学习状态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探究意识得到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提升,学习潜力得以发挥。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能,如何使合作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探索无止境。我们将继续围绕合作学习项目,充分发挥团队教研的力量,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大胆尝试,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作者单位:徐州市八里中心小学校)
其他文献
2018年11月4日,我满怀期待和激动的心情,来到了六朝古都——南京,开始了为期六周的跟岗学习。我和九个小伙伴一起跟随着宋运来导师开启了一段毕生难忘的学习之旅。  六周里,我们十个伙伴每天都刻苦地学习。我们来南京42天,只去过明孝陵和夫子庙这两个地方,几乎没有一个晚上能悠闲地在街上逛逛,连离我们最近的奥体中心也没有去过。  跟岗学习安排紧凑,任务繁重:学习日志,粉笔字练习,读书笔记,以及每次听课后
期刊
一、哲学的维度:让语文教学朝向生命成长的方向  教师有什么样的教学观、知识观和学生观,往往会决定他在课堂上采取何种教学策略和教学行为。  语文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是用文本点亮学生精神世界的过程。如果是借助对话的形式,通过诱导式的提问控制课堂,和少数优秀学生联袂上演一出预设中的剧目,那么,不管这样的课堂有多精致,都算不上好的教学。因为学生依然笼罩在教师的权威之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课堂上会产生无
期刊
规范办学行为是推进学校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主要抓手。我校探索了“2+3”督查管理机制。“2”即建立“视导岗与督查岗双岗并行”督查机制;“3”即建立“日反馈、周反馈、月反馈”反馈制度。针对规范办学长效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我们通过“督查一反馈一再督查—再反馈”,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让管理的过程落到实处,不走样。  一、督查机制:视导岗与督查岗双岗并行  设立视导岗。目前,我校有两个校区,为进一步加强两
期刊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的起点,学生的思维是伴随着层出不穷的问题而展开的。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长期以来,教师关注的往往是学生如何“回答”,而极少重视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提问”。更有甚者,由于教学水平、调控课堂的能力有限,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不足,在教
期刊
周末,爸爸妈妈带我去华谊兄弟影视城游玩。到了门口,迎接我们的是三只胖胖的小猪,他们张开双手,抖了抖身子,向我们走来,那样子真是可爱极了!  走进大门,首先来到的是“星光大道”区,我兴奋地走上了铺着红毯的大道,不时摆出各种pose,爸爸妈妈围着我给我照相。随着相机不停按下传来“咔嚓!咔嚓!”,我似乎也成了万众瞩目的小明星,感觉还真不赖!  沿着星光大道往前走,我们来到了“非诚勿扰”区。整个区域周围装
期刊
学校骨干教师个人或团体合作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是为了满足学生学习、生活需要而开展的一项活动,它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过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不能只关注于教师能上什么,并只开设相应的课程,而忽视学生的发展需求,应真正做到学生发展需要什么,我们就开设与学生发展需求相一致的课程。同时,部分教师对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缺少重视,缺乏热情;投入到教学科研的时间很少,更多地关注校本课程開发的结果,而对校本课程的设计、
期刊
一只柳叶船,关乎着情报传递的成败;一只柳叶船,关系着几十个共产党的性命;一只柳叶船,承载着一颗坚定的爱国心……非凡的传奇故事在《沙家浜小英雄》中展开,我的心也跟着那一只柳叶船走进书中。  “柳叶船很简单,除了一只桨,一根篙子就是两只空竹篓了。”这也太简陋了吧,而且小到只能一人乘坐。这么小的柳叶船无疑会被忽略,作者也是寥寥数语。然而柳叶船与成片簇拥摇曳的芦苇交融在一起,显得那么和谐、那么美丽。为什么
期刊
数形结合是一种思维展示的方式,学生借助图形将大脑中的思维外显,进一步发展形象思维。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教师要引导学生图文结合,把握“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一、借助数形转换。探究数学规律  “找规律”是实验教材新增设的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图形、符
期刊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它的名字叫《最后一头战象》,读完这本书,我回味无穷。  这本书的作者是我国“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他的作品都是描写动物的,已出版作品五百多万字。他曾获得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中国图书奖等等。他的作品有《红奶牛》《第七条猎狗》《猎狐》……《狼王梦》是他写的一本很著名的书,获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优秀图书一等奖。而我最喜欢其中的《最后一头战象》。  《最后一頭战象》这个故事
期刊
神魔小说《西游记》,写了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如果换一个角度看,这也是人的成长故事。孙悟空的成长变化最明显。他的成长经历贯穿整部书的始终。作者吴承恩从悟空的出生写起,描写了他的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直至建功立业的各个人生阶段。最后,他被如来佛封为“斗战胜佛”,成为不生不死的神。“斗战胜佛”这一称号既是对孙悟空在取经路上所付出努力的褒扬,也是他成长的一个总结。  在成长的不同阶段,孙悟空的名号也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