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心理选择对策,提高心理残疾学生的素质

来源 :中国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l25158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有效地教育好心理残疾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我们对心理残疾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观察研究,并针对心理残疾学生的心理特征,正确引导他们的心理发展。
  关键词:心理残疾 特征 引导措施 学生观 信心 榜样教育
  有人把现代家庭比喻成饺子,皮薄、馅多,稍不小心就会破裂。的确,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们的伦理道德、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涉及到不少家庭出现了裂变,婚姻大厦发生了倾斜以致倒塌,再加上疾病、偶然事件等原因,导致心理残疾学生越来越多。家庭和社会是互相连接的,有时候有些家庭无法解决的问题,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能得到帮助和支持,如残疾人、重病号等。我认为心理残疾学生也属于残疾人一类,不过他们是心理残疾。这些心理残疾的孩子,他们的心理品质、行为习惯呈现令人担忧的趋势。这就给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如何正确引导心理残疾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的心理残疾学生并不存在接受知识智力上的缺陷,而由于各种环境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较大程度上存在生理、心理素质发展不同步,综合素质不够强的现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根本任务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因此,为了有效地教育好心理残疾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我们对心理残疾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观察研究,并针对心理残疾学生的心理特征,正确引导他们的心理发展,就更显得意义重大了。
  一、心理残疾学生常见的心理特征
  由于心理残疾学生的生活环境特殊,其成长受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影响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因此其心理特征类型各异。通过观察研究,不难发现心理残疾学生的心理特征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
  1、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指人在生活中时常感到害怕、苦闷,对自己缺乏信心,总认为自己不行,甚至讨厌、嫌恶自己的一种心理状态。这是心理残疾学生中存在较为普遍的一种心理特征。有的孩子长期处于家庭不和、争吵不断的环境下,心境抑郁,人际关系敏感;有的孩子因为父母离异或疾病、灾祸等原因,生活中骤然失去了父亲或母亲,情感归依失去方向,惊恐、孤独伴之而生;有的孩子学习上基础薄、成绩差,一时又无法弥补,在集体中居于落后位置,致使“求知欲”和“上进心”受挫,不思进取,自暴自弃;有的孩子在学习上行为品质存在缺点,经常受到老师、家长的指责、埋怨,受到同学的歧视和排斥,以致失去信心和勇气,便“破罐子破摔”,在内心产生自卑感。这类孩子长期生活在一种抑郁自卑的氛围中,生活兴趣减退,动力缺乏,活力丧失,形成自卑心理。
  2、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青春期孩子随着生理发育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常表现为对师长的教育不以为然,即平时所说的“对着干”,主要从思想、感情及行为上表现出敌对,常常是厌烦、摔物、争论甚至不可控制地脾气爆发。心理残疾学生由于长期生活在缺乏父爱(或母爱)的环境中,大多数早熟、敏感,存在思维的独立性和看问题的主观、片面、偏激的矛盾。在他们的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发生矛盾时,便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他们受到老师或他人的批评时,便会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公开顶撞、大发雷霆;有时看到别人进步,受到表扬时,还会出现嘲讽、挖苦等行为。这种逆反心理不仅是因为他们的缺点和错误多,更主要是因为他们有了过失,长期得不到正确的教育和帮助而形成的一种心理特征。他们的逆反心理会导致对老师的反感和对学习的厌倦,进而对学校、老师的教育产生进一步的抗拒心理,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阻碍。
  3、孤僻心理。这种心理以苦闷的情感和心境为代表性症状,常常表现为性格内向、不善言谈、个性孤僻、与人不合群等。由于家庭的残缺,给单亲家庭的子女造成极大的心理伤害,使他们形成孤僻性格。经常是:学习上有困难不敢向老师、同学请教,怕被人讥笑;犯了错误不敢主动承认,怕老师、家长批评;考试紧张、怯场,怕考不好受老师、家长责罚,更不敢参加各种比赛,总以为自己不行;心中有话不敢说出来,紧闭心扉、不敢表露内心世界等。这种心理严重影响他们在人生道路上的与人交往、与人共事的关系。
  4、傲慢心理。按说,心理残疾学生常有自卑心理,就不会产生傲慢心理。其实不然,自卑与自傲是孪生兄弟。有的心理残疾学生会为自己稍微取得一点成绩而飘飘然,认为老师和同学都看错了自己,便对周围人表现出傲慢心理。他们中甚至有些人对自己成绩差、品行不良丝毫没有羞愧之感,相反表现比一般人还“神气”,对老师及他人的批评教育满不在乎,对优等生常表现出不屑一顾的神态,有时还要在同学面前显示自己的威风。这类孩子常常寻找机会表现自己,行为往往具有盲目性、危害性,在他们的日常表现中会有强烈要求别人的信任和尊重的愿望。
  5、焦虑心理。这种心理是指人的情绪常陷入烦躁、紧张、坐立不安、神经过敏的状态,躯体常出现惊恐、焦急、震颤等征象。心理残疾学生在焦虑心理的驱使下,表面上却常表现为自尊心强,有爱“面子”思想,但不够诚实。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常对自己的缺点过错掩饰不说,或是编造谎言来掩饰自己的过错,以逃避责任,而实际上却是担惊受怕、患得患失的一种状态。形成这种心理的孩子如不及时进行有效的教育引导,会助长其掩饰过错、撒谎欺骗他人的坏习惯。
  二、健康心理发展的引导措施
  由于心理残疾学生存在上述几种心理特征,为了有效引导他们克服心理的不足,培养健康心理品质,我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抓起。
  1、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教师的学生观,是教师对学生的总的根本看法。教师的学生观不同,对心理残疾学生心理特征的成因的认识和教育的态度也不同。持传统学生观的老师一般认为:部分心理残疾学生是“朽木不可雕也”,对他们的学习、品质、心理等素质的培養失去信心,常表现为厌弃的态度,自然也就不会为他们的健康心理发展而努力。而持科学的学生观的教师认为:大部分心理残疾学生虽然不同程度地心理缺陷,但他们同时也有很大的智力潜能,都有变好的条件和可能。这样,教师就会以积极的态度,施以科学的引导,关心帮助心理残疾学生消除学习上的心理障碍,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和自信心。   马可连柯说:“教育工作中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损失。”因此,在教育中我们必须转变旧观念,不能厌弃、歧视心理残疾学生,而应重视对他们的转化,给予关怀、宽容、理解,进行有效的心理发展引导,以防他们成为“废品”。
  2、渗透师爱,消除心理残疾学生的心理负担。
  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在敬慕老师渊博知识、欣赏老师表达艺术、享受老师深情关怀的同时,连带着就会对老师所教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对于心理残疾学生,诚挚的师爱能有效弥补他们日常生活中父爱、母爱的缺陷,消除他们的心理负担。
  为了消除心理残疾学生的心理负担,首先,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当他们犯了错误时,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尽量避免在公共场合下过分批评和指责,以维护他们的“面子”;对他们表现出来的优点和长处要紧紧抓住,采取“沙里淘金”法,扬其所长,尽量给予更多的表扬和鼓励。其次,要关心心理残疾学生的学习生活。课堂上,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平等相待,切不可厌弃、歧视他们,对他们漠不关心。相反,我们不防给他们一点“偏爱”,针对他们在知识技能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不足给予帮助和辅导,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信心。再次,要给他们疏通各方面的关系。不让同学、伙伴轻视、嘲讽他们,劝告家长不要过分责难他们,为他们创设宽容、和谐的环境,使他们活泼愉快地生活、学习,逐渐形成健康乐观的心理品质。
  3、树立信心,培养心理残疾学生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态度和评价,是人的心理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人的行为起调节作用。一般情况,心理残疾学生都缺乏正确的自我意识,自信心不强,自我发展的需要一旦遭受挫折就会产生轻视自己的情绪,即产生自卑感。比如,有的孩子由于不能正确认识自我,总是认为自己在老师和同学眼里是个失败、无能的人,由此,而直接影响他们的自控行为。可见,良好的自我意识是学生取得成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要培养心理残疾学生的自我意识,树立他们的信心,首先,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并能正确地认识“自我”,认识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等,学会对自己进行较客观的评价,形成自我调节的心理机制,从而找到一条发展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其次,要在集体中给他们创造一定的表现自我的机会,让他们也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比如,有关活动让他们优先参加,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通过他们自身的努力获得成功,品尝到成功的甘醇,体验到成功的价值,以增强他们独立自主的信心,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另外,鼓励他们相互学习、交流思想,使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有长处,也有短处。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就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让“自傲”的学生看到自己身上的短处,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让“自卑”的学生看到自己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增强上进心,树立起上进的信心和决心,从而使心理残疾学生为形成自我意识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4、磨练意志,培养勇敢、耐挫的心理品质。
  每个人的一生多会遇到不同程度的艰难困苦和挫折,这就需要我们具有顽强的心理品质和心理承受力。由于家长、老师对孩子的要求不断提高,学习的任务也给孩子们带来一定的压力和负担。同时,在学习生活中,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困难、辛苦和挫折。这样一来,一些孩子由于心理承受力差,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便无所适从、灰心丧气、精神萎靡不振,失去了进取的信心和勇气,甚至还会产生厌世、轻生的念头,如不及时加以心理补偿教育,就会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
  为了培养心理残疾学生勇敢、耐挫的心理品质,教师必须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使其勇敢地面对生活的艰难困苦,适应生活,成为生活的强者。首先,榜样教育。教师可结合生动、具体的故事、事例对他们进行意志品质的教育,加深他们对困难、挫折的认识,使他们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克服怯弱、畏难、消极等心理,努力造就坚定性格。其次,通过伟人事迹进行感化。如历经千百次失败而毫不气馁的爱迪生、诺贝尔,身残志坚的张海迪,勇于在逆境中锻炼成长的保尔·柯察金……他们曲折坎坷的人生经历和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感染、鼓励着孩子们,使他们明白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生活中困难和挫折在所难免,只有以正确的态度、顽强的性格对待之,才能不断进步,获得成功。再次,还可以在教育活动中进行有目的的勇敢、耐挫心理的训练。如当一次比赛结束后,教师针对失败的孩子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你比赛失败了吗?心情怎样?是因为自己真的不行呢?还是因为不够努力?如何对待这次失败呢?今后该怎样做?……这样诚恳的交流,使孩子们经过内心体验,加深对失败的认识,提高耐挫能力,磨练自己的意志,促进耐挫、勇敢心理品质的形成。
  健康的心理因素,能充分调动人的潜能,推动孩子们的智力、品质的全面发展。但孩子的心理素质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在引导他们健康心理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聯系孩子的心理的层次性、阶段性、差异性等个性心理特点,结合心理残疾学生的心理缺陷常见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这,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
  (作者电话:13709628682;邮箱:mmkwist@163.com)
其他文献
如果在任何“机关”或国企工作过,你一定会发现很多这样的人,他们一边对论资排辈、劣币驱逐良币的机制深恶痛绝,一边又会将手中一点点所谓的“权力”用到极致,在人格的分裂过程中,他们不自觉就变成了机制固化的一份子,机制本身却没有因为他们的埋怨咒骂而受到丝毫损伤。其实,大到国际货币体系,也是如此。在一个红与黑的世界里,“人们做着最残忍的事,却没有残忍的精神”。  西方国家制裁俄罗斯以来,你能听到很多“去美元
【课标要求】概括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表现及特点。  导入新课:商务部5月4日网站消息,今年“五一”小长假,城乡消费品市场繁荣兴旺,价格平稳,销售较快增长。商业的繁荣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商业的发展也是历史悠久。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究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它的特征。  (设计意图:以新闻报道的方式导入,首先就给商业定了很高的位
告别了多日的雾霾,北京终于天蓝风暖。  两会前夕的一个下午,对外经贸大学会议室里,一场主题为“终身学习背景下的网络教育功能和发展座谈会”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一批关心远程教育、继续教育发展的各界人士赶来聚会,为的是能将他们关注的关于终身教育立法的呼吁和前来参与的各界嘉宾与委员讨论。  中国科协副主席、十一届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原副部长赵沁平,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江西师范大学
在暑假的一个星期里,我学会了溜冰。  早上,我打电话叫姐姐来教我溜冰,她可是个溜冰高手。我也约来爸爸看我溜冰。开始,我连站都站不稳,是姐姐扶我溜冰的。后来,我自己能站了,姐姐就正式教我溜冰了。姐姐告诉我,先迈左脚,再迈右脚,还边教边演示。不一会,我可以自己溜冰了。在一个急转弯时,我一下子又摔了,爸爸却在旁边哈哈大笑,“真是隔岸观火,见死不救”。气死我了,我一下子又起来了。经过一次次练习,我终于学会
摘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教师要用行动诠释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的师德内涵。  关键词:爱岗敬业 教书育人 热爱学生 尊重学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当代语文教育家汪广仁教授说:“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就是师德。”“十年树木,百年
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着重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和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要求教学朝着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向发展。其中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科学探究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要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探索意
摘要:大学教学包含有教和学两个过程,涉及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然而两个主体和两个过程又和谐统一在课堂教学内容之中。AIDAS教学的要诀在于互动,互动是现代教学的基本方法。而互动教学成功的关键又在于教学设计,大学也不例外。本文论述重点是关于大学互动教学设计的三点认识、两大影响因素和四大策略。  关键词:大学 AIDAS 互动教学 设计 研究  AIDAS (爱达斯)是根据互动教学的五个关键词的英文首个
马卡连柯说:“即使是最好的儿童,如果生活在组织不好的集体里,也会很快变成一群小野兽。”从教十余年,前后带过三个班的我对这句话的理解已然非常深刻。此处,就班级建设管理的方法,做一些实际意义上的探寻和思考。  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班主任将校规校纪一一告知学生,尤其强调违反相关纪律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并以此约束学生行为,较少关注学生作为孩子本身的情感诉求,及其与班级建设管理之间的微妙联系。班主任大多扮演施
摘要:在外语教学中,采用元认知策略对大学生极为重要。文章简要介绍元认知策略的概念的来由、特点并阐述自主学习在实践中的应用模式和存在问题。  关键词:元认知策略;自主学习  外语教学过程中,作为我们教师,往往注重教学过程中教的方面,花相当长的时间来准备一节课,营造一种活跃的课堂气氛,精心设置各种课堂情景,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以期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却大大忽视了外语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